一种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9502发布日期:2022-05-06 07:3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儿童推车一般都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推车车架的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和设置在推车车架上的座位。为方便儿童推车的使用,需要儿童推车具有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
3.现有技术中,部分儿童推车在换向时,需要将座位拆卸后再反向安装,这种儿童推车在换向时需要先将儿童从座位上抱出,拆卸座位后再反向安装。这种换向方式使儿童推车的换向操作不便,从而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向儿童推车,该换向儿童推车在换向时不需要儿童下车,换向操作方便。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换向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底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推杆组件、上撑杆和座位,所述推杆组件的下部与所述座位转动连接,所述上撑杆的一端部能够转动且能够沿所述推杆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组件上,所述上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座位转动连接,所述座位与所述底支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具有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所述上支架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7.优选地,所述换向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底支架之间用于将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当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组件相对所述座位向前翻转时驱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锁。
8.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支架的位置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当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推杆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座位向前翻转,当所述推杆组件相对所述座位向前翻转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锁定。
9.优选地,所述上支架还包括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所述推杆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组件上,所述上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当所述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推杆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上滑动,当所述换向儿童推车从反向使用状态向正向使用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推杆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
11.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下部连接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
分别设置在所述换向儿童推车的左右两侧,所述下部连接件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前支架或所述后支架之间,所述下部连接件的一端部、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三个部件中两个部件转动连接,第三个部件与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转动连接,或者上述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架还包括前撑杆和侧撑杆,所述前撑杆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转动且沿所述前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且所述前撑杆与所述下部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侧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换向儿童推车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撑杆的一端部均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转动且沿所述前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侧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后支架转动连接。
13.更进一步地,底支架还包括能够沿所述前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支架上的第二滑动件,所述前撑杆、所述侧撑杆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滑动件三个部件中两个部件转动连接,第三个部件与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转动连接,或者上述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撑杆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撑杆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能够相对对应一侧的所述前支架转动且沿所述前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前撑杆的中部与所述下部连接件转动连接。
15.进一步地,当所述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所述推车车架能够折叠,所述推车车架折叠时,所述推杆组件向前翻转与所述座位相靠拢,所述前支架向前转动与所述座位相靠拢,所述后支架向前翻转与所述前支架相靠拢。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和反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时,不需要儿童下车,儿童乘坐在座位上时,儿童可随座位整体相对底支架转动,从而实现换向,该儿童推车的换向操作简单,方便儿童推车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18.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19.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反向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0.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反向使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21.附图5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的立体示意图(推杆组件向前翻转);
22.附图6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的侧视示意图(推杆组件向前翻转);
23.附图7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的立体示意图(上支架相对底支架转动后);
24.附图8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的侧视示意图(上支架相对底支架转动后);
25.附图9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26.附图10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
27.附图11为本实施例的换向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28.其中:1、底支架;11、前支架;12、后支架;13、下部连接件;14、前撑杆;15、侧撑杆;16、第二滑动件;2、上支架;21、推杆组件;211、下推杆;212、推把;22、上撑杆;23、座位;231、座板;232、上部连接件;3、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30.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设置在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3和设置在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4。
31.推车车架包括底支架1和设置在底支架1上的上支架2。
32.上支架2包括推杆组件21、上撑杆22和座位23,推杆组件21的下部与座位23转动连接,上撑杆22的一端部能够转动且能够沿推杆组件2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推杆组件21上,上撑杆22的另一端部与座位23转动连接,座位23与底支架1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转轴5沿上下方向延伸。
33.具体的,上支架2还包括第一滑动件24,第一滑动件24能够沿推杆组件2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推杆组件21上,上撑杆22的一端部与第一滑动件24转动连接。这样,在推杆组件21、座位23、上撑杆22和第一滑动件24之间形成一曲柄滑块机构。
34.本实施例中,推杆组件21包括下推杆211和推把212,推把212的下部与下推杆211的上部转动连接,下推杆211的下部与座位23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24能够沿下推杆2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下推杆211上。
35.座位23包括座板231和设置在座板231的底部的上部连接件232,下推杆211的下部与座板231转动连接,上撑杆22的另一端部与下部连接件232转动连接。
36.该换向儿童推车具有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当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上撑杆22位于下推杆211的前方,儿童在座位23上坐立时其面部朝前,如图1和图2所示;当换向儿童推车处于反向使用状态时,上撑杆22位于下推杆211的后方,儿童在座位23上坐立时其面部朝后,如图3和图4所示。
37.当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时,只要使座位23绕转轴5相对底支架1转动即可,座位23相对底支架1转动时,带动上支架2整体绕转轴5相对底支架1转动,整个换向过程中无需将儿童从座位23上抱出,也无需将座位23拆卸后再进行安装,使座位23保持其正向使用状态或反向使用状态绕转轴5转动即可,如图7和图8所示,这方便了换向儿童推车的换向操作。
38.换向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在座位23和底支架1之间用于将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当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锁定机构解锁后,座位23可相对底支架1转动从而使该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39.换向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推杆组件21、座位23、上撑杆22和第一滑动件24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即上支架2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当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下使用时,第二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
40.当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或反向使用状态下使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杆
组件21可相对座位23向前转动,当座位23向前转动时,可驱使第一锁定机构解锁,当第一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杆组件21向前转动到位,第二锁定机构又处于锁定状态。这样,无需单独操作使第一锁定机构解锁,使得第一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方便,更方便该换向儿童推车的使用。
41.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第一锁定机构和推杆组件21之间设置有牵引索,当推杆组件21向前转动时,通过牵引索可拉动第一锁定机构使第一锁定机构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件24和下推杆211之间,第二锁定机构可采用锁销和锁孔相配合的方式,锁销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24上,锁孔设置在下推杆211上。锁孔有两个,当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时,锁销插入不同的锁孔中。当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即锁销从一个锁孔中脱出,推杆组件21向前转动时,第一滑动件24相对下推杆211滑动,当推杆组件21向前转动到位即使第一锁定机构解锁时,第一滑动件24相对下推杆211滑动到锁销与另一个锁孔的位置对应,锁销即在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插入锁孔中,第二锁定机构即锁定。
42.第一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驱使第一锁定机构解锁的结构以及第二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结构。
43.当换向儿童推车在正向使用状态下使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上支架2还可进行折叠。
44.本实施例中给出一种具体的底支架1的结构,当然底支架1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结构。
45.具体的,底支架1包括前支架11、后支架12和下部连接件13。前轮组件3设置在前支架11的下部,后轮组件4设置在后支架12的下部。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分别设置在儿童推车的左右两侧,下部连接件13连接在左右两侧的前支架11或后支架12之间。左右两侧每一侧中,前支架11的上部、后支架12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件13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转动连接,第三个部件与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转动连接,或者上述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上部连接件232与下部连接件13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
46.为方便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底支架1还包括前撑杆14和侧撑杆15。前撑杆14能够相对前支架11转动且沿前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且前撑杆14与下部连接件13转动连接。侧撑杆15的一端部能够相对前支架11转动且沿前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侧撑杆15的另一端部与后支架12转动连接。
47.底支架1还包括能够沿前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前支架11上的第二滑动件16,前撑杆14、侧撑杆15的一端部和第二滑动件16三个部件中两个部件转动连接,第三个部件与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转动连接,或者上述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
48.本实施例中,前支架11的上部、后支架12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件13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前撑杆14、侧撑杆15的一端部和第二滑动件16三个部件同轴转动连接。这样,在前支架11、后支架12、侧撑杆15和第二滑动件16之间形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在前支架11、下部连接件13、前撑杆14和第二滑动件16之间也形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
49.本实施例中,侧撑杆15分别设置在儿童推车的左右两侧。前撑杆14沿左右方向延伸,前撑杆14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能够相对对应一侧的前支架11转动且沿前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前撑杆14的中部与下部连接件13转动连接。
50.换向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底支架1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三锁定机构,当当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下使用时,第三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三锁定机构解锁后,底支架1可进行折叠。第三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及驱使第三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51.当该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和第三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
52.当儿童推车处于反向使用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和第三锁定机构也均处于锁定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
53.当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时,先使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杆组件21可相对座位23向前转动,推杆组件21向前翻转时,第一滑动件24沿下推杆211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上滑动,当推杆组件21向前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锁定机构解锁,第二锁定机构再次锁定,即上支架2形成一整体,如图5和图6所示。
54.使上支架2整体相对底支架1绕转轴5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当上支架2整体相对底支架1绕转轴5转动约180度后,第一锁定机构再次锁定,换向操作完成。
55.当儿童推车从反向使用状态向正向使用状态转换时,同样先使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杆组件21可相对座位23向前转动,推杆组件21向前翻转时,第一滑动件24沿下推杆211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其余与换向儿童推车从正向使用状态向反向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相同。
56.当该换向儿童推车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该换向儿童推车还能够折叠,折叠时,先使推把212与下推杆211之间的锁定解锁,使推把212向后转动与下推杆211相靠拢;使第一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和第三锁定机构均解锁后,使推杆组件21向前翻转与座位23相靠拢,驱动第一滑动件24沿下推杆211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上滑动,带动上撑杆22转动与推杆组件21相靠拢;使第二滑动件16沿前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对前支架11向下滑动,第一滑动件16向下滑动时,通过前撑杆14带动前支架11相对下部连接件13向前转动与座位23相靠拢,并通过侧撑杆15带动后支架12向前翻转与前支架11相靠拢,折叠过程如图9和图10所示,直至组成推车车架的各部件紧密靠拢在一起,最终折叠如图11所示。折叠后的换向儿童推车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及存放。
5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