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及梁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1089发布日期:2022-03-26 14:1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连接组件及梁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梁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及高强度等优良的特性,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车身的框架。其中,车身的框架采用闭口式的横梁和纵梁进行组装。
3.相关技术中,横梁与纵梁一般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进行生产,或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然而,生产一体成型的结构需要用到的模具结构非常复杂,不利于批量化生产;金属连接头具有较重的重量,不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梁体连接结构,该连接组件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6.至少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连接端;
7.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第一梁体且用于将所述第一梁体限定至沿着第一方向,另一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第二梁体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梁体限定至沿着第二方向;
8.所述连接件包括面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面连接部至少一侧的角度连接部;所述面连接部和所述角度连接部共同构造出所述连接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连接部包括面连接板,所述面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朝同一方向的侧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连接部包括与所述面连接板相连的第一角度连接板和第二角度连接板,所述第一角度连接板和第二角度连接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11.所述第一角度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所述第二角度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梁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角度连接部设于所述面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面连接板共同构造出所述连接端。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的相对两侧且相连为一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连接件相组合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角度连接部与另一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角度连接部相重叠且在重叠处相固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角度连接部延伸至另一所述连接件的所述面连接部,且支撑于所述面连接部;或
16.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角度连接部延伸至另一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角度连接部的中间部位,且支撑于所述中间部位。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碳纤维一体成型结构。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之间设有结构胶层;和/或,
19.所述第二角度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之间设有结构胶层;和/或,
20.所述面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之间设有结构胶层。
2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梁体连接结构,包括;
22.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
23.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通过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连。
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连接件,连接件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用于连接第一梁体且用于将第一梁体限定至沿着第一方向,另一连接端用于连接第二梁体且用于将第二梁体限定至沿着第二方向;连接件包括面连接部以及设于面连接部至少一侧的角度连接部;面连接部和角度连接部共同构造出连接端。本实施例通过面连接部和角度连接部共同连接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能使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使得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无需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进行生产或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7.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组件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装配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33.图6是图5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34.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组件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装配示意图;
36.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连接件10、10a、10b;第一梁体20;第二梁体30;连接端11、12;面连接板111;第一角度连接板121、121a、121b;第二角度连接板122、122a、122b;结构胶层40。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相关技术中,横梁与纵梁一般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进行生产,或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然而,生产一体成型的结构需要用到的模具结构非常复杂,不利于批量化生产;金属连接头具有较重的重量,不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便于批量化生产,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4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44.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连接件10,连接件10设有两个连接端11、12;其中一个连接端11用于连接第一梁体20且用于将第一梁体20限定至沿着第一方向x,另一连接端12用于连接第二梁体30且用于将第二梁体30限定至沿着第二方向y;连接件10包括面连接部以及设于面连接部至少一侧的角度连接部;面连接部和角度连接部共同构造出连接端。
45.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的两个连接端11、12相连为一体,两个连接端11、12用于将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进行组装连接,其中,面连接部能连接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朝同一方向的侧面,角度连接部能连接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相交处的侧面,本实施例通过面连接部和角度连接部共同连接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能使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使得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无需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进行生产或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46.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可以为复合材料闭口梁,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截面可以呈矩形,第二梁体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梁体的侧壁,二者通过上述的连接件10相连。
47.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可以具有预设夹角,即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可以为90度(但不限于90度),当预设夹角为90度时,第一梁体20可称为横向,第二梁体30可称为纵梁。
48.面连接部包括面连接板11,面连接板111分别连接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在
同一方向的侧面。角度连接部包括与面连接板111相连的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第一角度连接板121连接于第一梁体,第二角度连接板122连接于第二梁体。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的相邻侧边相连,且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之间具有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可等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之间的夹角。
49.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在同一方向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可以将面连接板111设置为平面状;当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在同一方向的侧边不处于同一平面时,可以将面连接板111设置为非平面状,即面连接板111的形状壳配合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在同一方向侧面的高度差设置。
50.一些实施例中,面连接板111可以呈“凸”字形,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可与面连接板111垂直相连,进一步地,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可与面连接板11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由分体机构组装而成。
51.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可以通过特定形状的整片板状基材通过翻边工艺加工而成,在板状基材上形成的不同翻边可设为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0还可以由多片不同规格的板状基材拼接而成。可以理解地,板状基材可以是复合材料,也可以是钣金件。
5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连接板121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之间设有结构胶层50(图7中示出);第二角度连接板122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之间设有结构胶层50;和/或,面连接板111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之间设有结构胶层50。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结构胶层50将第一角度连接板121、第二角度连接板122、面连接板111分别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粘接,利于实现轻量化。
53.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可不限于将通过结构胶将第一角度连接板121、第二角度连接板122、面连接板111分别与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粘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将第一角度连接板121、第二角度连接板122、面连接板111分别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通过相铆接。
54.可以理解地,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粘接和铆接相组合的方式将将第一角度连接板121、第二角度连接板122、面连接板111分别与第一梁体20及第二梁体30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在结构胶层50所在的区域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拉铆铆钉,这样能确保连接更为稳固,能避免在连接件10受力时出现胶层开裂的风险。
55.请一并参见图2-图9,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角度连接部10a、10b设于面连接板111的相对两侧且与面连接板111共同构造出连接端11、12。第一梁体20与第二梁体30相连后,在连接处能形成两个互不的夹角,相应地,角度连接部的预设夹角可设置为与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夹角相匹配。
56.当设置两个角度连接部时,第二梁体30可夹设与两个角度连接部之间,两个角度连接部在第二梁体30的两侧连接于第一梁体20,这样可进一步使第二梁体30的相对于第一梁体20的位置保持稳定。
57.参见图1,当设置两个角度连接部时,连接连具有两组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和第二角度连接板122,其中两个第一角度连接板121分别在第二梁体的相对两侧连接于第一梁体,两个第二角度连接板122分别连接于第二梁体的相对两侧,第二梁体能限定于两个第二角度连接板122之间。
58.继续参见图2,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以通过两个连接件10a、10b相组合后对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连接,两个连接件10a、10b设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相对两侧且固定相连。这样设置后,在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能形成收容结构,第一梁体20收容于第一端11的收容结构,第二梁体30收容于第二端12的收容结构,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能夹设于两个连接件10a、10b之间,这样能使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连接更稳定。
59.参见图3和图4,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10a、10b可通过搭接的方式相连,例如,其中一个连接件10a的角度连接部与另一连接件10b的角度连接部相重叠且在重叠处相固定。例如,其中一个连接件10a的第一角度连接板121a与另一连接件10b的第一角度连接板121b相重叠且在重叠处相固定,其中一连接件10a的第二角度连接板122a与另一连接件10b的第二角度连接板122b相重叠且在重叠处相固定,这样,两个连接件10a、10b能实现更为稳定地组合,两个连接件10a、10b相组合后不容易分离,进而也对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具有更好的连接及限位作用。
60.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10a、10b的角度连接部相重叠的同时,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角度连接部延伸至另一连接件的面连接部,且支撑于面连接部。例如,其中一个连接件10a的第一角度连接板122a可延伸至另一连接件10b的面连接板111b处并能支撑于面连接板111b。
61.参见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10a、10b的角度连接部相重叠的同时,其中一个连接件10a的角度连接部延伸至另一连接件10b的角度连接部的中间部位,且支撑于该中间部位。可以在另一连接件10b的第一角度连接板设置避让部,在中间部位设置支撑部1221b,连接件10a的第一角度连接板122a能收容于该避让部并能支撑于支撑部1221b。这样设置后,两个连接件10a、10b不仅通过角度连接部的重叠相连实现了稳定组合,而且,两个连接件的位置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当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受到外力冲击时,不会使连接件10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之间产生松动,结构稳定性更好。
62.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梁体20沿着水平横向,第二梁体30沿着水平纵向时,两个连接件10a、10b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上下两侧,两个连接件10a、10b装配时,其中一个连接件10a先从上部安装,再从下部安装另一个连接件10b,使得上下两个连接件10a、10b的角度连接板相搭接。
63.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为碳纤维一体成型结构,这样的设计,不仅重量更轻,强度更高,而且,连接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无需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或无需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即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64.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装置实施例相对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梁体连接结构及相应的实施例。
65.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梁体连接结构,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所述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通过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连。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连接件10,连接件10设有两个连接端11、12;其中一个连接端11用于连接第一梁体20且用于将第一梁体20限定至沿着第一方向x,另一连接端12用于连接第二梁体30且用于将第二梁体30限定至沿着第二方向y;连接件10包括面连接部以及设于面连接部至少一侧的角度连接部;面连接部和角度连接部共同构造出连接端11、12。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两个连接端11、12相
连为一体,两个连接端11、12用于将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进行组装连接,其中,面连接部能连接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同一侧面,进而可以将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限定于同一平面,角连接部能连接于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相交处,能使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在同一平面内不会产生偏移,通过面连接部和角连接部相结合,能使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30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这样设置后,使得第一梁体300和第二梁体400无需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进行生产或采用金属连接头进行组装连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有利于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6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