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儿童用运动器械或婴儿车的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9810发布日期:2022-11-26 09:2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用作儿童用运动器械或婴儿车的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涉及一种用作儿童用运动器械或婴儿车、折叠式婴儿车、手推童车或类似装置的可转换装置,其包括:车架主体部;至少两个主轮,通过轮轴连接于车架主体部;以及支撑构件,可以设置在车架主体部上,其中,一主轮的轮轴连接于可旋转地连接于车架主体部的转向柱,另一主轮的轮轴连接于车架主体部,并且该装置包括在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两侧以可变间距隔开的至少两个距离可调侧轮,每个侧轮通过相应侧轴可旋转地连接于相应持轮构件,持轮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车架主体部。


背景技术:

2.为解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运送问题,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大量的婴儿车和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框架结构的婴儿车。然而,如今,婴儿车和适合执行其他功能的婴儿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只需稍加改装,即可用作平衡车、儿童三轮车或儿童自行车。也就是说,它们不仅适用于运送还不会走路的幼儿,还适用于锻炼儿童的双腿。
3.这种解决方案尤其在公开号为us2015/021877的文件中公开。该解决方案的基本特征是位于靠近后轮的部分的框架结构的某些元件相互连接,使得它们可以围绕轮轴旋转,并且后轴是可更换的。因此,相同的框架结构可以用于生产两轮或三轮儿童自行车或婴儿车。
4.但是,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是,从一个实施方式到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转换只能通过工具进行,并且需要一定的特定技巧。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是转换过程耗时,并且需要携带进行更换操作时所需的部件。因此,在街道条件下很难进行转换。
5.实用新型cn204077941和公开号为us2014/0103616的文献中公开了可以从婴儿车转换为两种类型的三轮车的解决方案。
6.在前者的情况下,轮子和座椅可以相对简单地移动,从而三轮车可以相对容易地转换为适合携带儿童的婴儿车。但是,其缺点是设置在同一轴上的两个轮子都位于可转向轴上,不仅转向困难,而且危险,而婴儿车甚至不能改装成平衡自行车。
7.后一种方案的缺点是结构复杂,转换需要特定技巧,耗时较长,并且由于体积较大,因此额外的部件的运输特别麻烦。由此,该技术方案不允许例如,由已经可以走路但仍需不时坐在婴儿车中的孩子的父母,将婴儿车轻松“在现场”转换为例如平衡自行车。
8.本发明的配置目的是消除已知的多用途可转换婴儿车的缺点,并提供这样一种可转换装置,除了其简单的配置之外,还允许传统的三轮婴儿车可以手动转换(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为平衡自行车或三轮车,无需使用任何工具和任何实质性的努力,也无需添加或移除任何部件,从而在婴儿车和平衡自行车或三轮车状态中保持安全的转向和可操作性。
9.本发明配置动机基于以下认识,即在框架结构的某些组件实施的情况下,应用弯曲(弯折)构件,这些弯曲(弯折)构件在适当的位置沿合适的方向连接到框架结构的其他组件,并且如果这种进一步的可滑动部件被固定到这些弯曲构件上,这些弯曲构件适于沿着弯曲运动路径以优选对称的方式从框架结构的所述弯曲构件中拉出和重新引入,同时还在
这些可滑动构件上设置轮子,则,通过将这些滑动件向内和向外移动,可以简单地改变设置在滑动件上的轮子之间的距离,意味着婴儿车到平衡车的转换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可以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10.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可转换装置,用作儿童用运动器械或婴儿车,包括:车架主体部;至少两个主轮,通过轮轴连接于车架主体部;以及支撑构件,可以设置在车架主体部上,其中,一主轮的轮轴连接于转向柱,该转向柱可旋转地连接于车架主体部,另一主轮的轮轴连接于车架主体部,装置包括在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两侧以可变间距隔开的至少两个距离可调侧轮,每个侧轮通过相应的侧轴可旋转地连接于相应的持轮构件,而持轮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车架主体部,装置还配置成如下:包括相应弯曲导轨的至少一个相应的滑动件主体设置在车架主体部上,且在纵向主平面两侧相对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镜像对称,滑动件主体包括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配置成其尺寸和形状与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相对应,且可以沿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移动,包括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和包括另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设置成相对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镜像对称,滑动构件的弯曲移动路径和滑动件主体的导轨的中心线构成相互对应的圆弧。
11.本发明的可转换装置的另一特征可以是,一滑动构件连接于一持轮构件,另一滑动构件连接于另一持轮构件,而各个持轮构件通过滑动构件可滑动地接合于相应的滑动件主体。
12.在可转换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一持轮构件和一滑动构件分别由单片部件形成,另一持轮构件和另一滑动构件也由单片部件形成。
13.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持轮构件具有相应的中心线,并且各个持轮构件的中心线的形状与滑动件主体的导轨的中心线的形状相同,滑动件主体适于与持轮构件协同工作。
14.在可转换装置的又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各个持轮构件的侧轮和与侧轮协同工作的侧轴之间的连接点的直线垂直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
15.在本发明的又一个结构中,每个持轮构件的侧轮和适于与侧轮协同工作的侧轴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持轮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外端位置处,相对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对称。
16.在可转换装置的优选结构中,滑动件主体和持轮构件由管节形成,并且滑动构件和持轮构件可伸缩且至少部分地插入管状滑动件主体的管腔中。
17.在本发明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可转换装置还包括:同步单元,其中,同步单元包括旋转传动轴和固定于旋转传动轴的传动构件,各个传动构件以传动运动的方式连接于相应的持轮构件。
18.在可转换装置的另一结构中,可转换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用于连接车驾座椅,其中,各个支撑构件包括能够固定车驾座椅的连接凸起,并且分别包括各自的弯曲导轨的其他滑动件主体设置在车架主体部上,其他滑动件主体在纵向主平面两侧相对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镜像对称,各个滑动件主体连接于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的尺寸和形状与
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相对应,且可以沿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移动,包括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和包括另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设置成相对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镜像对称,并且包括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和包括另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相互形成锐角,滑动构件的弯曲移动路径和滑动件主体的导轨的中心线组成彼此对应的圆弧,一支撑构件的与保持连接凸起的另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于一滑动构件,另一支撑构件的与保持连接凸起的另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于另一滑动构件,各个支撑构件通过滑动构件可滑动地结合于相应的滑动件主体。
19.在本发明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一支撑构件和一滑动构件分别由单片部件形成,并且另一支撑构件和另一滑动构件由单片部件形成。
20.在本发明的潜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可转换装置还包括:同步单元,其中,同步单元包括旋转传动轴和固定于旋转传动轴的传动构件,各个传动构件以传动运动的方式与相应的支撑构件连接。可选地,同步单元的旋转传动轴还包括传动构件,其中,传动构件的一部分以传动运动的方式与持轮构件连接,另一部分传动构件以传动运动的方式与支撑构件连接。
21.在本发明的潜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滑动件主体和支撑构件由管节形成,滑动构件和支撑构件可伸缩且至少部分地插入管状滑动件主体的管腔中。
22.在可转换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包括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与包括另一滑动件主体的弯曲导轨的中心线的车架平面相互形成小于180
°
的倾角。
23.本发明的可转换装置具有若干可取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借助于与车架主体部的纵向主平面对称设置的弯曲的滑块件主体;借助于持轮构件,适于沿其两个端部之间的弯曲导轨移动;并且借助于支撑构件-可转换装置可以快速且轻松地从其两轮平衡自行车状态转换为三轮婴儿车状态,反之亦然,即无需使用任何工具或者安装任何额外的部件。
24.另一个有利的特征是可转换装置由少量部件组成,因此可转换装置的故障率低且维护需求甚小。
25.还应提到的优点是,由于部件数量少,因此可转换装置的质量相对较小,由此与其他装置相比,可转换装置可以更轻松地操纵和移动。
26.还可以考虑的优点在于,在由管制成的滑块件主体的情况下,装配到滑动件主体中并且在平衡自行车状态下插入到滑动件主体中的持轮构件加强了车架主体部的刚性和抗性,由此可以导致运动器械在儿童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27.下面将参照附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转换装置,其中,
28.图1是可转换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变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平衡自行车状态下的装置,
29.图2是图1中可转换装置的俯视图,
30.图3是图1中可转换装置的正视图,
31.图4是可转换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变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婴儿车状态下的装置,
32.图5是图4中可转换装置的俯视图,
33.图6是图4中可转换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在平衡自行车状态下的可转换装置1的可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可转换装置1的车架主体部10包括:转向柱16,用于固定轮轴11,所述轮轴11用于支撑可转换装置1的前主轮13;手把16a,设置在转向柱16的与轮轴11相反一侧的端部。用于支撑后主轮14的轮轴12和形成车架主体部10外壳的一部分的座椅15也连接于车架主体部10。
35.如图2所示,其中为了方便观察,从车架主体部10上移除了座位15,用于支撑具备侧轮21的持轮构件20的滑动件主体40、用于部分地接收具备侧轮31的持轮构件30的滑动件主体50、用于支撑支撑构件80的滑动件主体60以及用于部分地接收支撑构件90的滑动件主体70贴附于车架主体部10。侧轮21通过侧轴22接合于持轮构件20,侧轮31通过侧轴32接合于持轮构件30。此时,应注意,侧轮21和持轮构件20以及侧轴22和位于侧轮31和持轮构件30之间的侧轴32还可以配置成除了使侧轮21能够绕侧轴22转动之外,还使侧轴22能够绕持轮构件20转动。上述相关关系还适用于持轮构件30、侧轮31以及侧轴32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侧轮21和侧轮31可自行调整,由此婴儿车模式下的可转换装置1的控制性大大提高,并且其机动性能也大大提高。
36.当然,也可以设想这种变形体,其中,侧轮21和侧轮31可以分别绕持轮构件20的侧轴22和持轮构件30的侧轴32旋转,但是侧轴22和侧轴32不能绕持轮构件20和持轮构件30旋转。
37.滑动件主体40、60设置在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的一侧,而滑动件主体50、70则以如下方式设置在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的另一侧:滑动件主体50、40和滑动件主体60、70设置成相对于纵向主平面17相互对称。
38.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稳固地附着于车架主体部10的滑动件主体50由矩形侧断面管制成且具有弯曲结构,而其中心线52也呈圆弧形状。另外,由此,围绕管腔54的弯曲导轨51也具有弯曲形状。持轮构件30的一部分位于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而滑动构件3连接于持轮构件30的固定侧轴32的端部另一侧的端部,所述侧轴32支撑侧轮31。滑动构件3发挥使持轮构件30能够在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实现简单的位移的功能。
39.在给定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滑动构件3是与持轮构件30结合的独立部件。然而,其中应注意,滑动构件3还可以由持轮构件30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持轮构件30和滑动构件3一体成型(作为单片部件)。
40.为了能够容易地将持轮构件30从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拉出和重新引入,将持轮构件30的中心线33设置成与滑动件主体50的中心线52对齐并重叠。另外,滑动构件3的移动路径3a也设置成与滑动件主体50的弯曲导轨51对应且与滑动件主体50的中心线52对齐。
41.应注意,滑动件主体50不仅限于由矩形侧断面管制成。滑动件主体50也可以以不同方式配置,例如,应用具有纵向切口的c型侧断面,或者可选地应用圆形侧断面管。
42.在图1中还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滑动件主体70也由利用矩形侧断面管制成的结构构件实现。滑动件主体70的中心线72同样呈圆弧形状。因此,具备管腔74的滑动件主体70同样具有弯曲形状。支撑构件90的一部分位于滑动件主体70的所述管腔74内
部,贴附于支撑构件90的与其保持连接凸起91的端部92相反一侧的端部93的滑动构件5也位于其中。连接凸起91的目的是在由连接凸起81确定的位置处连接支撑构件80和支撑构件90,并且如参照下面的图4至图6进行的详细说明所述,便于控制婴儿车状态下的可转换装置1。
43.在该实施方式中,滑动构件5是贴附于支撑构件90另一端部93的独立部件,用于使支撑构件90能够容易地滑入和滑出滑动件主体70的管腔74。然而,还应注意,滑动构件5和支撑构件90可以一同形成为单个整体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90的端部93需以使支撑构件90能够容易移动的方式配置。
44.以下也适用于滑动件主体70和适于在其中移动的支撑构件90的情况:滑动件主体70的中心线72和支撑构件90的滑动构件5的移动路径5a可以相互对齐并重叠,从而形成一个相同的圆弧。
45.有必要再次提及,滑动件主体70并非仅限于由矩形侧断面管制成。滑动件主体70还可以以不同方式配置,例如,应用具备纵向切口的c型侧断面管,或者可选地应用圆形侧断面管。
46.在图2中,还示出滑动件主体40和持轮构件20的结构和相对位置与滑动件主体50和持轮构件30的结构和相对位置基本相同。滑动件主体40同样由弯管形成,其中心线42形成与滑动件主体50的中心线52相同的圆弧,并且具备同样具有弯曲结构的导轨41。在这种情况下,持轮构件20的一部分和贴附于持轮构件20的实现为独立部件的滑动构件2也位于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中。然而,后者当然也可以由持轮构件20的材料形成。持轮构件20的中心线23与滑动件主体40的中心线42重合,并且滑动构件2的移动路径2a也位于同一圆弧上。
47.上述说明也适用于滑动件主体60和支撑构件80。这些部件的结构和互连方式与滑动件主体70和支撑构件90的结构和互连方式相同。滑动件主体60的中心线62的曲率半径与滑动件主体70的中心线72的曲率半径相同,并且滑动件主体60的围绕管腔64的导轨61也具有弯曲的形状。支撑构件80的很大一部分位于管腔64中,并且基本上只有连接凸起81位于支撑构件80的从管腔64凸出的端部82。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构件4作为独立的结构部件,设置在支撑构件80的另一端部83,用于使支撑构件80能够容易地滑入和滑出滑动件主体60的管腔64。然而,滑动构件4可以形成为支撑构件80另一端部83的一部分,即与支撑构件80一体成型。并且滑动构件4的移动路径4a在滑动件主体60的中心线62上并与其重叠。
48.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中,剖开示出滑动件主体40中主轮14附近的部分,从而可以观察到设置在滑动件主体60中的支撑构件80的另一端部83以及连接于所述另一端部83的滑动构件4的位置。
49.在图2中,还可以观察到,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步单元6也设置在车架主体部10上。同步单元6的功能为在持轮构件20、持轮构件30、支撑构件80以及支撑构件90之间提供正结合。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可滑动结构部件被配置成从适于支撑它们的滑动件主体40、50、60、70同时突出。
50.现参照图3,在附图中可以观察到,包括滑动件主体40的中心线4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43和包括滑动件主体50的中心线5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53分别以相对于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对称的方式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车架主体部平面43与车架主体部平面53成
一倾角α。在图3的平面中,纵向主平面17同样平分倾角α。
51.此外,包括滑动件主体60的中心线6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63和包括滑动件主体70的中心线7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73以相对于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对称的方式,在车架主体部平面63和车架主体部平面73相互呈斜角β的情况下延伸。在图3的平面中,纵向主平面17同样平分斜角β。
52.还可以观察到,连接侧轮21和侧轴22的连接点c1与侧轮31和侧轴32的连接点c2的直线e以相对于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呈直角的方式延伸。此外,由于持轮构件20完全进入到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中,并且持轮构件30完全进入到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因此,侧轮21和侧轮31之间的间隔t是小的。然而其结果,侧轮21和侧轮31在车架主体部10的主轮13、14休息的情况下不会接触到地面。
53.在该可转换装置1的“收缩”状态下,儿童可以坐在可转换装置1的支撑构件15上,将所述可转换装置1用作平衡自行车,通过利用手把16a转动转向柱16来进行控制,从而转动连接于轮轴11且绕所述轮轴11转动的主轮13。
54.还应注意,滑动件主体40、50、60、70,持轮构件20、30以及支撑构件80、90优选由塑料制成,然而这些部件也可以由金属制成。
55.现参照图4至图6,这些附图示出了图1至图3所示的车架主体部10在持轮构件20、30和支撑构件80、90向外扩展的状态,即“婴儿车状态”下的结构。
56.在图4和图6中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在进入到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中的持轮构件20和位于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的持轮构件30向外扩展的末端位置处,侧轮31、21借助于滑动件主体40和持轮构件20的弯曲形状以及滑动件主体50和持轮构件30的弯曲形状支撑在地面上,然而由侧轮31和侧轮21支撑的主轮13不与地面接触,主轮14仍停留在地面上。
57.在图6中还观察到,分别从滑动件主体60和滑动件主体70向外扩展的支撑构件80、90的第一端部82、92的高度和相对距离导致位于支撑构件80的端部82且接合于位于支撑构件90的端部92的连接凸起91的连接凸起81处于与婴儿车的推手的位置对应的人体工程学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适合作为儿童靠背发挥作用的轻质车架主体部支架18引入到升高的支撑构件80、90和车架主体部10之间的空间区域中。
58.另外,如图5所示,扩展的(拉出)持轮构件20的侧轮21和扩展的持轮构件30的侧轮31之间的间隔t与图3(平衡自行车状态)所示可转换装置1的状态相比较大。然而,连接侧轮21和侧轴22的连接点c1和侧轮31和侧轴32的连接点c2,并且以相对于车架主体部10的纵向主平面17呈直角的方式延伸的直线e仍处于如下状态:将可转换装置1中位于可转换装置1的纵向主平面17两侧的部件的位置相互对称。
59.为了便于理解,在图6中,剖开支撑构件80、滑动件主体60、支撑构件90以及滑动件主体70的一部分并进行示出,可以更加容易地观察同步单元6。在图6中更好地示出了可转换装置1的车架主体部10上同步单元6的位置。同步单元6包括旋转传动轴6a、贴附于旋转传动轴6a的传动构件6b、传动构件6c、传动构件6d以及传动构件6e以使持轮构件20、持轮构件30、支撑构件80以及支撑构件90能够容易地以同步的方式移动。旋转传动轴6a可旋转地连接于车架主体部10,而传动构件6b、6c、6d、6e分别以实现扭矩传递的方式连接于持轮构件20、持轮构件30、支撑构件80以及支撑构件90。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传动构件6b、6c、6d、6e由分别与设置在持轮构件20、持轮构件30、支撑构件80以及支撑构件90的对应的齿条
连接的齿轮实现。
60.在本发明的可转换装置1的使用期间,在“收缩”状态下,儿童可以坐在安装于可转换装置1的车架主体部10的支撑构件15上,如同骑传统的平衡自行车那样,并且可以通过利用手把16a转动转向柱16来控制可转换装置1的主轮13。
61.在转换过程中,当用户拉动支撑构件80的连接凸起81和/或支撑构件90的连接凸起91时,在本发明中,借助于结合于车架主体部10的同步单元6,支撑构件80开始从滑动件主体60的管腔64向外滑动。支撑构件80的向外滑动运动由适于沿围绕滑动件主体60的管腔64的导轨61充分移动的便利-低摩擦-滑动构件4加速。
62.随着支撑构件80从滑动件主体60向外前进,其使传动构件6d(与支撑构件80以实现扭矩传递的方式连接)围绕同步单元6的旋转传动轴6a旋转。反过来,旋转传动轴6a由传动构件6d带动转动。另外,转动的旋转传动轴6a带动传动构件6e转动,从而其也对支撑构件90施加力,该支撑构件90通过与传动构件6e的正结合结构来从先前容纳的滑动件主体70的管腔64开始向外滑动。
63.与此同时,牢牢地贴附于同步单元6的旋转传动轴6a的传动构件6b、6c同样被带动转动。传动构件6b、6c分别对持轮构件20和持轮构件30施加力。这也将导致持轮构件20开始从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移向外部,还将导致持轮构件30开始从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移向外部。因此,持轮构件20、30和支撑构件80、90从它们各自的初始位置一同以协同的方式向外部移动(滑动)。
64.由于持轮构件20和滑动件主体40以及持轮构件30和滑动件主体50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包括导轨41的中心线4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43相对于包括导轨51的中心线52的车架主体部平面53的倾角α大于0(优选为锐角),因此导轨41、51彼此分离且指向下方。其结果,持轮构件20的具备侧轮21的端部和持轮构件30的具备侧轮31的端部开始彼此远离,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也逐渐远离手把16a。
65.当支撑构件80的滑动构件4到达其外端位置时,侧轮21、31不仅已经接触到地面,还举起了可转换装置1的车架主体部10,使得主轮13不与地面接触。同步单元6能够锁定在该位置,从而使持轮构件20或持轮构件30不能够滑回(在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上)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或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因此,在该位置处,只有主轮14(作为婴儿车的前轮)和侧轮21、31(作为后轮)与地面接触。由此,现处于婴儿车状态下可转换装置1变得易于操纵。
66.在上述举起过程中,由于在滑动件主体60、70的车架主体部平面63、73之间存在斜角β,这些平面包括导轨61、71的中心线62、72,因此,支撑构件80的靠近连接凸起81的端部82和支撑构件90的靠近连接凸起91的端部92逐渐彼此远离。由此,连接凸起81和连接凸起91之间的距离增加到凸出物可用于舒服地推动婴儿车的程度。此外,可供儿童就座的车架主体部支架18还可以贴附于连接凸起81、连接凸起91以及车架主体部10。
67.当该装置需再次作为平衡自行车被使用时,婴儿车可以通过反向执行转换过程的步骤来重新转换为平衡自行车。在同步单元6释放后,当向车架主体部10方向按压支撑构件80的连接凸起81和/或支撑构件90的连接凸起91时,同步单元6的旋转传动轴6a开始转动,并且在传动构件6b、6c、6d以及6e的帮助下,所述同步单元6基本上通过自身来将支撑构件80推入滑动件主体60的管腔64中,将支撑构件90推入滑动件主体70的管腔74中,将持轮构
件20推入滑动件主体40的管腔44中,还将持轮构件30推入滑动件主体50的管腔54中。当支撑构件80、90向后滑动时,车架主体部支架18-连同连接凸起81和连接凸起91-闭合且向可转换装置1的车架主体部10缩回。
68.当持轮构件20、30在朝向车架主体部10的方向上以协同的方式向后移动时,由于侧轮21、31从地面被举起,因此首先,车架主体部10的靠近主轮13的端部下降,然后主轮13接触地面,随后可转换装置1再次由主轮13、14支撑。支撑构件80、90分别缩回滑动件主体60、70中,而位于转向柱16的端部,主轮13的相反侧的手把16a被释放,即所述手把16a能够再次转动。
69.本发明的可转换装置非常适用于需由单个、快速且简便的可转换装置执行婴儿车和平衡自行车的功能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