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8009发布日期:2023-01-12 2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前板(10);前围后板(20),所述前围后板(20)连接于所述前围前板(10)的后侧,所述前围后板(20)与所述前围前板(10)之间形成有前围上腔(11);以及前围下板(30),所述前围下板(30)连接于所述前围后板(20)的后下侧,所述前围下板(30)与所述前围后板(20)之间形成有前围下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前板(10)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凸起(12),所述凸起(12)与所述前围后板(20)之间形成所述前围上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上腔(11)包括:左腔室(111)、中腔室(112)和右腔室(113),所述中腔室(112)连接于所述左腔室(111)的上部和所述右腔室(113)的上部之间,所述前围前板(10)在所述中腔室(112)的下方形成避让中通道(210)的避让部(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支架(40),所述加强支架(40)设置于所述左腔室(111)和/或所述右腔室(1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40)上形成有多个向后凹陷的第一凹槽(42)和多个向前凹陷的第二凹槽(43),多个所述第一凹槽(42)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43)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2)内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第一加强筋(44);和/或所述第二凹槽(43)内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第二加强筋(4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横梁(50),所述加强横梁(50)设置于所述前围前板(10)的前侧下端且位于所述前围下板(30)的前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30)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围下板(3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前围下板(30)之间留有用于容纳中通道(210)的中部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30)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前围下板(30)的顶部设置有翻边(31),所述翻边(31)与所述前围后板(20)焊接连接。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200),所述地板(200)上设置有中通道(2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100),所述前围后板(20)的底部和所述前围下板(30)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地板(200)上且与所述中通道(210)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前围总成包括:前围前板;前围后板,所述前围后板连接于所述前围前板的后侧,所述前围后板与所述前围前板之间形成有前围上腔;以及前围下板,所述前围下板连接于所述前围后板的后下侧,所述前围下板与所述前围后板之间形成有前围下腔。前围后板与前围前板之间形成有前围上腔,前围下板与前围后板之间形成有前围下腔,如此,可以减轻前围总成的重量,从而可以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而且前围上腔和前围下腔的腔体结构可以更好地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扭转刚度。扭转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亮 梁兴贺 史红乐 李卫钊 董海洋 王超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3/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