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自行车后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22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自行车后挂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行车后挂车,属交通运输工具。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小型脚踏三轮货车给农村及城市的家庭运输带来了方便。然而,由于这种三轮车是固定结构,不能拆卸,因此,只在需要拉货或带人时才使用,不用时整车闲置,利用率不高且占地面积大,另外,因须整车购置,价格也较高,因而不能适应更多的用户的需要。
鉴于现有三轮货车存在的上述缺点以及我国自行车十分普及的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装卸方便主要用于拉货的自行车后挂车,使其能与自行随时挂接与分离,存放占地面积小,价格低,并能提高自行车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后挂车包括车斗和两个车轮,车斗由底板和车帮组成。挂车以一对互相平行的水平连接轴分别与固定在自行车两侧后平叉杆上的两个连接板上的套筒相接插而挂接于自行车之后,组成四轮货车。为确保车辆拐变和道路不平时的行驶安全,本实用新型在车斗与自行车之间设置了U形水平转向构件和由轴、套结合的垂直转向机构,车斗内设置可拆卸的折叠式坐椅,需带人时可装上,车帮两侧设有供推手插入的两个套管,挂车以自行车卸下后,插入推手便成为手推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挂车可与家庭常备的自行车挂接,装卸方便 挂车的U形转向机构保证了车辆拐变和转向时回转灵便、自如轴、套垂直转向机构使挂车在路面不平时自由地左右倾斜,而自行车原垂直位置不变,因而避免了车辆倾覆,保证了行车安全。本挂车还可单独作为手推车使用,即使不会骑车者也可用以拉货携人,利用率高,停放占地也小。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后挂车与自行车挂接状态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正面视图。
图3是U形转向构件及套管、小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挂车作为手推车时的状态图。
图5是坐椅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两水平连接轴1后端连成一体成
形框,两套筒2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板10上并通过连接板固定在自行车两侧的后平叉杆9上。
形框的后端有一个连臂18与U形水平转向机构相连接,该转向机构由U形构件17及水平套筒16组成,两者焊接或整体浇铸而成。连接臂18通过螺栓14与U形构件17相连接,两者可绕螺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旋转,水平轴套16固定在U形构件上,它与挂车前端伸出的小轴13相套接,并以止推销定位。小轴可随挂车的左右倾钭而在套管内旋转。坐椅5的靠背和坐板之间以铰链连接而可折叠,两者采用冂形拉杆21也可用其它常用的连接杆定位,车轮与在车帮之间以蝶形螺螺栓6连接。推手8与车帮4上的两个套管12相插接,以螺栓11锁定,推手的两端分别从套管中穿出,可接触地面,兼作撑脚。
本实施例中,车斗两侧车帮向前伸出两个挡耳3起拦挡作用,防止挂车水平转向过猛。
坐椅5以坐板底部两个插销19及坐板两侧向上的吊耳20通过插接和挂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帮上,不用时可随时取下。
权利要求1.自行车后挂车,由车斗和两个车轮组成,其特征是,挂车以一个U形水平转向构件(17)与一对水平连接轴(1)相连接,并通过该两连接轴分别与固定在自行车两侧后平叉杆上的两个连接板(10)上的套筒(2)相接插而挂接于自行车之后,两水平连接轴(1)的后端连成一体,并通过螺栓(6)与U形转向构件(17)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挂车,其特征是,车斗与U形构件之间通过前端车帮上水平伸出的小轴(13)与固定在U形构件(17)上的水平套管(16)相套接,小轴的前端以止推销(15)定位。
3.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后挂车,其特征是,车斗内设有折叠式坐椅(5),坐椅通过坐板底部的插销(19)及坐板两侧的吊耳(20)以插接和挂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帮上。
4.如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挂车,其特征是车斗前端车帮两侧各有一对供推手(8)插入的套管(12)。
5.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后挂车,其特征是车斗两侧车帮前端伸出一对挡耳(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后挂车,挂车和自行车之间设有水平及垂直方向的转向机构,使车辆拐弯时挂车回转自如,路面不平时挂车可自由地左右倾斜而不影响自行车的行驶,保证了行车安全。本挂车装卸方便,存放占地小,还可插入推手作为手推车使用,一车多用,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B62K27/00GK2063504SQ8921112
公开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4日
发明者薛育闽 申请人:薛育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