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摩托车挡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85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摩托车挡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自行车、摩托车制造行业。
现有的自行车、摩托车前轮挡泥板为一次加工而成的、处于同一弧面上的整体,且长度不够理想。有的摩托车如雅马哈100型,后轮挡泥板上有一注塑的辅助挡泥装置,靠螺丝固定于挡泥板上,起辅助挡泥作用。但不能随意拆装。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摩托车均无前轮挡泥装置,现有的挡泥板不能很好的起到挡泥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自行车、摩托车在泥泞道路上骑行时,前轮向骑行者脚、腿及车身底部甩泥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挡泥器非一次成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金属自锁装置。见附图之


图1。它是由金属弹簧片、锁杆、锁梁组成,锁梁可绕锁杆中的轴转动。起连接固定作用,附着器件与挡泥板的连接固定就是靠该装置来实现的。第二部分为附着器件。附着于自行车、摩托车挡泥板上,形状及尺寸应由不同车型而定。附着器件的结构有两种其一是带自锁接头及自锁孔与自锁装置配合使用。见附图之图2。其二是带卡槽的可直接固定在挡泥板上,见附图之图3。附着器件起连接及辅助挡泥作用。第三部分为挡泥器件,见附图之图4。该器件起挡泥作用,并能使泥水沿该器件滴落于路面。附着器件与挡泥器件是轴连接的,轴上设有复位弹簧,保证挡泥器件复位于正常位置。挡泥器件与附着器件之间有一定的角度,挡泥器件能在该角度内逆时针自由转动。附着器件是通过两道金属自锁装置固定于挡泥板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挡泥器也可去掉自锁装置及附着器件,将原挡泥板改造后用轴与挡泥器件直接连接。
本挡泥器装置于自行车、摩托车前轮挡泥板上,可以确保自行车、摩托车在泥泞道路上骑行时,骑行者的脚、腿及车身底部不被前轮甩出的泥水溅湿、溅脏。加装本挡泥器后相应的增加挡泥板的长度及宽度,由于挡泥器件可逆时针自由转动,避免了自行车、摩托车骑行时,路面凹凸对挡泥器件的阻碍,从而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又由于附着器件与挡泥板的连接采用了自锁装置及卡槽两种结构,使挡泥器拆装方便。路面干净时,打开自锁装置,将挡泥器沿挡泥板向上推。加装本装置后,虽然加长了挡泥板的长度但不影响正常骑行。总之,本挡泥器最大的优点是确实起到了挡泥作用,既不影响正常骑行,又起到到美化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定能给自行车、摩托车的使用带来许多方便。
附图中各图的具体尺寸除注明的以外,应根据不同车型的挡泥板的形状而定。
图1为自锁装置图;图2为带自锁接头及锁孔的附着器件图;图3为带卡槽的附着器件图,图3中的俯视图为卡槽处的横截面图;图4为挡泥器件图。图5为挡泥器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各部件,可用金属薄板冲压成型、最后进行组装而成。各部件可涂刷疏水物质,使泥水迅速滴落。
图1中金属弹簧片可选用有弹性的金属薄板加工而成。本挡泥器中的图2、图3、图4三部件,可用塑料为原料,注塑而成。自锁装置中的弹簧片见
图1,也应选用有弹簧的金属薄板加工而成。
权利要求1.自行车、摩托车挡泥器属自行车摩托车制造行业,现有的自行车、摩托车挡泥板是一次加工成型的处于同一弧面上的整体,且长度不够理想,不能很好的起到挡泥作用,本挡泥器的特征在于,挡泥器是由三部分组成而非一次加工成型的,第一部分为自锁装置,第二部分为附着器件,第三部分为挡泥器件,附着器件与挡泥器件是轴连接的,轴间设置复位弹簧,附着器件与挡泥器件间有一夹角,附着器件、挡泥器件可进行疏水处理,该挡泥器可加装于任何车型的挡泥板上,并且拆装方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器件的特征在于,该器件是燕尾型的,可注塑或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可通过轴与附着器件相连,连接后两器件间形成一夹角,挡泥器件可在这一夹角内逆时针转动,轴间设置复位弹簧,保证挡泥器件于正常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器件的特征在于,该器件的形状是与挡泥板的形状一致的,可注塑或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它有两种结构,其一是带有自锁接头及锁孔的,可通过自锁装置来实现与挡泥板的连接固定,其二是带有卡槽的,附着器件可通过卡槽直接固定于挡泥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一端带有弯头一端带有圆孔的金属弹簧片、锁杆、锁梁构成的,锁杆、锁梁通过圆孔与金属弹簧片相连构成了自锁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冲压与机加工来实现。
专利摘要自行车、摩托车挡泥器属自行车、摩托车制造行业,是为解决自行车、摩托车在泥泞道路上骑行时,前轮向骑行者及车身底部甩泥问题而设计的。本挡泥器是由金属自锁装置、附着器件、挡泥器件三部分组成、非一次加工成型。附着器件有两种结构,它与挡泥器件是轴连接的。挡泥器件可在一定角度内自行转动。本挡泥器加装于自行车、摩托车挡泥板上,能够保证骑行者及车身底部不被泥水溅湿,并起到美化作用。
文档编号B62J15/00GK2108038SQ91226189
公开日1992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张振海 申请人:张振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