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喷射空气加压内燃机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67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油喷射空气加压内燃机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脚踏两用车,特别是一种采用了二行程汽油喷射、空气加压式的内燃机的后轮驱动轻便两用摩托车。
目前,已申请专利的后轮驱动式脚踏机动两用车如申请号为91232347.7,91226519.1,名称分别为机动脚踏两用车和助力做行车后轮轴驱动装置,它们虽然具有机动和脚踏两用的功能,但存在着以下不足1.采用摩擦轮带动后轮,传动效率低,易打滑,轮胎易磨损。
2.汽油机安装在后轮的一侧,使整车的重心位置偏移,并且使脚踏者的脚与汽油机发生摩擦,十分不便。
此外,现有的摩托车的内燃机都是采用的是曲轴箱活塞上行使气缸进气,活塞下行而气缸排气,并同时换气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换气量都基本是活塞在气缸内行程的容积,对于二行程内燃机的进气量,尽管采用了如安装笛簧片阀、旋转圆盘式阀等措施,但进气量增加不多。而内燃机的运转是通过化油器在气缸内活塞下行吸器过程中将燃油与空气混合形成雾化燃烧,然而,化油器将燃油与空气的混合雾化并不充分,使加速不灵敏,对于提高内燃机的功率是有制约的,发挥不出高转速。现有的内燃机中的曲箱是封闭的,曲轴、连杆、活塞的润滑是靠在汽油里掺一定比例的机油,其结果是增大了排气烟尘,即或是机油泵实现分开式润滑,由于要耗机油,产生烟尘和产生积炭,同时汽油对连杆有腐蚀作用,因而效果不佳。如果将现有的二行程内燃机转速提高到8000转/分以上时,内燃机的润滑跟不上该高转速,将形成敲缸,拉缸等现象,使用寿命迅速下降。此外,二行程内燃机不能象四行程内燃机那样把压缩比提得较高来增加功率。以上是目前脚踏机动两用车及采用二行程内燃机的摩托车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轮驱动式,采用二行程汽油喷射空气加压式内燃机的脚踏机动两用车,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结构实现的,即它包括前、后轮、车架、把手、二行程内燃机及脚踏行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内燃机通过支架安装在车架的正下方,内燃机的曲轴轴颈上的链轮通过链轮及链条与油气加压混合机构连接,该机构由安装在链轮轴上的汽油泵,空气加压器及油量控制器组成,所述汽油泵的出口通过限压阀及含滤清器的高压蓄压器与油量控制器的喷油嘴连接,空气加压器的出口与油量控制器的节气门连接,油量控制器的阻风门由软轴通过把手的燃油控制把控制提升,其油、气混合道与内燃机的气缸连通,内燃机动力输出轴通过链轮及链条与通过滚针轴承与后轮连接的链轮连接,该链轮与位于其一侧并固定在后轮轴上的棘轮嵌合而构成机动行车机构,所述棘轮通过链条与脚踏连接而构成脚踏行车机构,所述二行程内燃机的曲轴箱与变速箱贯通,有两级变速和由两离合器离心块及齿鼓构成的两挡变速环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内燃机与油、气加压混合机构连接的示意图;附图2为内燃机的结构剖视图;附图3为整车左侧示意图;附图4为消声器的示意图;附图5为整车右侧示意图;附图6为车把手示意图;附图7为后轮轴上脚踏与机动变换机构的示意图。
参见
图1,内燃机工作时,其曲轴轴颈上的链轮1通过链条3带动链轮2,链轮轴6上安装有汽油泵4和空气加压器5,它们将高压燃油和压力空气经油量控制器10变成雾化混合油气,经气道9、11送至内燃机气缸。图中汽油箱15将油经开关16及油路送至滤清器17,再经油路至汽油泵4将油变为高压油。泵的出口接限压阀18,它将超限的压力油送回油箱15,恒定的压力油经含滤清器的蓄压器(14)送至油量控制器10的喷油嘴13。所述的空气加压器将过滤的时适采集的空气变成高于所在地大气压的高压气,该高压气经节气门7进入油量控制器10,控制器10内有一个由端盖及弹簧压着的阻风门8,该阻风门通过软轴与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连接,由它控制阻风门的提升,以调节油气混合的比例。油、气在油量控制器内达到充分的雾化,并由气道9、11压入气缸内,提供燃料并促使气缸排气。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汽油泵4、空气加压器5、蓄压器14、混合气调制机构7、8、10、13共同构成内燃机的油气加压混合机构,它们是靠曲轴上的链轮1、链条3、链轮2驱动的,在寒冷的地区可采用电动汽油泵,并增加进气道的电热装置使汽油更好地雾化。
参见图2~7,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20采用无封闭的曲轴箱,即曲轴箱与变速箱贯通,它包括两级变速和两个油门挡排。其中曲轴颈上的齿轮32与第一级变速机构轴33上的齿轮31啮合,齿轮31与第二变速机构轴29上的起动棘轮30啮合;轴31上有连轴离合器离心块34和齿轮鼓35,并通过齿轮鼓座与第二变速轴即输出轴29上的棘轮36啮合而构成第一挡排;轴33上套有与离合器离心块37固定的齿轮38,它与第二变速轴29上的齿轮39啮合,而构成第二挡排。内燃机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链轮25和棘轮24接合后,链轮25经过链条23与链轮28将动力传给变速轴29和起动棘轮30,再由齿轮31、齿轮32传给曲轴41,通过轴颈上的链轮1使油、气加压混合机构工作,为内燃机气缸提供雾化燃油,活塞下行时油、气混合道将燃油直接压入气缸内,曲轴颈上的磁电机40工作使气缸内的点火器着燃,此时,内燃机便开始工作,动力通过曲轴齿轮32,齿轮31使轴33转动,并使连轴离合器离心块34同时转动,当转速加快使离心块34接合上齿轮鼓35后,便驱动变速棘轮36,并通过轴29、链轮28、链条23将动力传递给后轮轴上的链轮25,再通过棘轮24使后轮向前以第一挡的速度转动,由于棘轮24和链轮25的速率不一样,棘轮24就自然地退出了动力传递的职能。当转动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加大油门,使内燃机转速提高到使离合器离心块37接合上齿轮鼓35后,便将动力经齿轮38、39、链轮28传递给后轮轴完成二挡加速,由于棘轮36作用,不会发生乱挡现象。机动转为脚踏行车时,在把手上拨动转换开关26,通过软轴使链轮25与棘轮24分离,此时,机动机构不起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排管结构的消声器42,它位于内燃机20之下与其排气孔12连接。此外,车把上除前述的转换开关26,燃油控制把43外,还包括前制动开关44、前灯开关45和后制开关46。
综上所述,在实现机动、脚踏传力及换挡变速的过程中,棘轮24、30和36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另需说明是磁电机40的总成厚度不大于36mm,后轮轴上安装有减震器,内燃机20的整体厚度不大于160mm,由于不耗油,汽油箱设计在车座下面。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很显著的,由于采用了油、气加压混合机构,使油、气混合雾化好,加速及时,排气烟尘小,有害气体明显降低,节油;脚踏与机动转换方便,内燃机自动起动,具有两挡变速,曲轴箱与变速箱贯通,飞溅式机油润滑,提高了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压缩比。此外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美观、质量小,爬坡能力不低于15°,不小于4马力,整车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代步工具。
权利要求1.一种汽油喷射空气加压内燃机两用摩托车,包括前、后轮,车架(9)、把手,二行程内燃机(20)及脚踏行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内燃机(20)通过框架安装在车架(19)的正下方,内燃机的曲轴(41)轴颈上的链轮(1)通过链条(3)及链轮(2)与油、气加压混合机构连接,该机构由安装在链轮轴(6)上的汽油泵(4),空气加压器(5)及油量控制器(10)组成,所述汽油泵的出口通过限压阀(18)及含滤清器的高压蓄压器(14)与油量控制器的喷油嘴(13)连接,空气加压器的出口与油量控制器的节气门(7)连接,油量控制器的阻风门(8)由软轴通过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控制提升,其油气混合道(9)、(11)与内燃机的气缸连通;内燃机动力输出轴(29)通过链轮(28)及链条(23)与通过滚针轴承与后轮轴(27)连接的链轮(25)连接,链轮(25)与位于其一侧并固定在后轮轴上的棘轮(24)嵌合而构成机动行车机构,棘轮(24)通过链条(22)与脚踏(21)连接而构成脚踏行车机构;所述二行程内燃机(20)的曲轴箱与变速箱贯通,有两级变速机构和由离合器离心块(34、37)及齿鼓(35)构成的两个油门挡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燃机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内燃机两级变速机构及两个油门挡排是这样构成的,即曲轴颈上的齿轮(32)与第一级变速机构轴(33)上的齿轮(31)啮合,齿轮(31)与第二变速机构轴(29)上的起动棘轮(30)啮合;轴(33)上有连轴离合器离心块34和齿轮鼓(35),通过齿轮鼓座与第二变速轴即输出轴(29)上的棘轮(36)啮合而构成第一挡排,轴33上套有与离合器离心块固定的齿轮38,它与第二变速轴(29)上的齿轮(39)啮合而构成第二挡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轻便机动、脚踏两用车,采用油、气加压混合机构,它包括汽油泵、空气加压器及油量控制器,在活塞下行时将混合气压入汽缸内,使内燃机高速运转,内燃机的减速箱与曲轴贯通,使系统润滑良好,具有两级减速机构和两个自动油门调节挡排,在后轮轴上通过在把手上完成链轮与棘轮的离合而实现机动与脚踏的转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美观、质量小,爬坡能力不低于15°,不小于4马力,整车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B7/00GK2147155SQ92221998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天惠 申请人:李天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