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三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16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三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二轮、三轮车的防盗锁。
现有的防盗锁多数是明锁,即使不能撬、砸,往往会破坏车的外形美观;而暗锁往往还是有可能被较快地拆卸,所以安全程度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不能拆卸的暗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本防盗锁分三个部分即锁芯、锁栓、锁栓杆插孔。
1、锁芯部分由弹子柱、锁芯拨杆、弹簧组成。它是装在车的前叉立管与叉肩内的,其钥匙孔应面向驾驶人。在一个圆柱形的锁芯中设一开有斜面缺口的弹子柱,此缺口与锁芯拨杆上的缺口相配合,锁芯拨杆的杆底下装有弹簧,而拨杆超出锁芯的部分装一带尖的弧形杆顶。当弹子柱由相应的钥匙开启,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其缺口压住锁芯拨杆的缺口,使锁芯拨杆下移,并压迫弹簧,而拨杆端的带尖弧形头部也同时下移。反之,钥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弹子柱的缺口放松锁芯拨杆的缺口,则弹簧复原将锁芯拨杆顶出,其杆端的带尖弧形头部也上移。
2、锁栓部分由固定在车的前叉立管下部的锁栓轴和套在轴上的可活动的带弧形面的活动锁栓杆,在栓杆上套上弹簧来构成的,为了防止活动锁栓杆松动,可在锁栓杆的两侧配上垫块。使用时,当锁芯拨杆的带尖弧形头部上移,即可伸入锁栓的弧形面与锁芯壁间,此时活动锁栓杆即被推向左边,即使锁栓杆伸出,弹簧受压。同样,当锁芯拨杆下移时,锁栓杆的弹簧反弹,使活动锁栓杆复位。
3、锁栓插孔是开在车前管与下接头相接处上的,当车前叉上的锁栓杆伸出时,可插入此插孔中,则车的前叉即被锁定在车架的下接头上,使前轮偏转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可以偏转30°-60°,最好是45°,这时此车就无法再向前推行了,若不足30°或略超过60°也行,但小于30°时前轮偏转过少,会影响防盗效果;大于60°会使前轮过偏,影响车的放置。
由于这种防盗锁是暗锁,外表是不可见的,所以无法砸、撬。在叉肩上的锁钥匙孔设置位置较狭,则很难施展开锁工具的。若丢失钥匙,也只能将车前轮拆下,从前叉的叉肩下面的装锁口处拆开封口,再拆出锁的弹子,方可使车锁松开。要恢复锁的作用,必须另配锁钥匙,再重新装好方可使用。这样的过程要在窃车的短时间内完成是困难的,于是达到防盗之目的。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防盗锁作详细的阐述。



图1是本锁的按装后示意图;附图2是本锁的锁栓插孔位置示意图;附图3是锁栓结构及其横截面示意图和它在车前叉立管上的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4是锁芯及其弹子柱缺口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一种二轮、三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防盗锁,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锁芯部分、锁栓部分、锁栓杆插孔。
1、锁芯部分是由弹子柱(5)(5′)(17)、锁芯拨杆(13)(14)(15)、弹簧(12)组成。在一个圆柱形锁芯(16)中设置一个开有斜面缺口(17)的弹子柱(5)(5′),此缺口与锁芯拨杆(13)上的缺口相配合,锁芯拨杆(13)的杆底下装有弹簧(12),在拨杆(13)超出锁芯部分装一个带尖的弧形杆顶(14)(15)。当弹子柱(5)被相应的钥匙开启,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其缺口压住锁芯拨杆(13)的缺口,并使锁栓杆(13)下移,同时压迫弹簧(12),此时带尖的弧形杆顶(14)(15)也下移。反之,锁钥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弹子柱(5)的缺口放松锁芯拨杆(13)的缺口,则弹簧(12)复位,将锁芯拨杆(13)顶出,其杆端的带尖弧形头部(14)(15)也同时上移。
2、锁栓部分是由固定在车的前叉立管下部的锁栓轴(7)和套在锁栓轴(7)上的带弧面的活动锁栓杆(9)(10),在栓杆(10)上套有弹簧(11)所组成的。活动锁栓杆(9)可穿在锁栓轴(7)上的部分开有一条滑槽,可供此活动锁栓杆(9)在锁栓轴(7)上左右滑动。为了防止活动锁栓杆(9)会松动,可在活动栓杆(9)的两侧的锁栓轴(7)上配上垫块(8)。当锁芯拨杆(13)的带尖弧形杆顶(14)(15)上移时,弧形头部(14)的弧形面伸入活动锁栓(9)的弧形面中,并推动活动锁栓杆(9)(10)向左移动,于是锁栓杆(10)伸出,弹簧(11)受压。反之,当锁芯拨杆(13)下移,活动锁栓杆(9)(10)被弹簧(11)反弹复位时右移并复位。
3、锁栓插孔(6)是开在车前管(2)与下接头(3)的相交处,与下管口相对的中心位置上的。在锁栓杆(10)伸出并插入锁栓插孔(6)时,车的前叉即被锁定在车架的下管口上,此时车前轮是偏转一定角度的,此角度根据锁栓在前叉上的固定位置决定的。要求此角度在30°-60°的范围内,最好为45°,这时此车就无法再向前推动了;角度过小,前轮太直,角度过大,前轮过偏,车放置有困难。
按上述程序按装好各部件后,使叉肩处的弹子柱的正面钥匙孔正对驾驶人。行车时钥匙是插在锁上的,锁定车后方可取下钥匙。
当驾驶人在某处仃车后,可用钥匙向左转动弹子柱,则弹子柱的缺口放松锁芯拨杆的缺口,弹簧复原,使锁芯拨杆上移,同时驱动在车前叉立管内的活动锁栓左移,即锁栓杆伸出,此时转动车前轮至某一角度,即可听到锁栓杆插入锁栓插孔的声音,“得”的一声即此车已锁定,车再也不能推行,拔出钥匙,驾车人即可走开办事。反之,驾车人办完事,到车前,可用钥匙插入锁孔,向右转动,使弹子柱缺口压住锁芯拨杆的缺口,使锁芯拨杆下移,压缩弹簧。此时,在车的前叉立管内的活动锁栓因锁芯拨杆下移,使杆端弧形头与活动锁栓的弧形面脱开,则活动栓杆上的弹簧复位,驱使活动栓杆复位,则锁栓杆缩回前叉立管内,此车的车架前管就恢复自由,此时车即可驾驶行动。
权利要求1.一种二轮、三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防盗锁,由锁芯、锁栓、锁栓插孔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此防盗锁的锁芯(16)装在车的叉肩(4)与车的前叉立管(1)中的,它是在一个圆柱形的锁芯(16)中设置一个开有斜面缺口(17)的弹子柱(5)(5′),此弹子柱的缺口(17)正好可与锁芯拨杆(13)的缺口相配合,锁芯拨杆(13)的底下装有弹簧(12),锁芯拨杆(13)的超出锁芯(16)部分装一个带尖的弧形杆顶(14)(15);其锁栓杆(13)是装在车的前叉立管(1)下部的,由锁栓轴(7)将锁栓杆(9)(10)固定在前叉立管(1)上的,栓杆(10)上装有弹簧(11),锁栓杆(9)上开有滑动槽,并在锁栓杆(9)的另一端制成弧形面,在活动锁栓杆(9)(10)的两侧装有垫块(8);其锁栓杆插孔(6)开在车的前管(2)与下接头(3)的相接处,并与车架的下管口相对的中心位置上的;锁栓杆(9)(10)在车的前叉立管(1)上的固定位置以与锁栓杆插孔(6)的位置偏转30°-60°为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锁栓在前叉立管上的固定位置,以锁栓杆与锁栓插孔的位置相偏45°为最佳。
专利摘要一种供二轮、三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用的防盗锁,是一种暗锁,该锁有三部分,即锁芯、锁栓和锁栓杆插孔,均安装在车前叉立管处,外表是看不见的。车锁定后,前轮偏向一边。此锁是无法撬、砸的,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拆卸的。若车钥匙丢了,同样要拆卸前轮后,再拆下锁的弹子,重新配钥匙后方可使用。所以起到真正的防盗作用。
文档编号B62H5/00GK2156097SQ92237560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武可秋 申请人:武可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