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611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机动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无链条的齿轮驱动自行车。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自行车均是在中轴上的大链盘旋转,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轴皮上的飞轮转动而实现自行车运行的,这种结构的自行车构件多,链条易脱落或断裂,需经常维修,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其次是该种自行车擦洗不便,往往需拆卸后进行擦洗,擦洗后再行组装。还有该结构自行车车身较长,自重大,行驶不够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件少,擦洗方便,维修少,自重轻的无链条齿轮驱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是对现行自行车的一种改良,设计一较现行自行车后轮轴粗0.1-0.4cm的后轮轴及与之相适应的轴皮替代原自行车中轴、后轮轴及轴皮,将现行自行车中轴两侧带脚踏的曲柄分别固接手后轮轴两端,其中轴皮上设有飞轮侧的脚踏轴中部与曲柄杆下端设有的滚动支承套接,脚踏轴一端与一脚踏固接,另一端与传动齿轮固接,传动齿轮的轮齿与轴皮上的飞轮最外圈轮齿相适应,并有部分轮齿嵌合,后车轮支架端部设有滚动支承与轴皮两侧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传动齿轮的轮齿数与飞轮的轮齿数之比为2-31。
飞轮侧的曲柄杆下端的滚动支承也可设计成一环形套与脚踏轴中部活动套接,环形套直径大于脚踏轴直径。
附图及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轮后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对现行自行车的一种改良,设计一较现行自行车后轮轴粗0.1-0.4cm的后轮轴6及与之相适应的轴皮7,取消原自行车的中轴、链条、护链罩,将带脚踏的曲柄直接固接于后轮轴两端。如图2所示,后轮轴皮7上设有飞轮3侧的脚踏轴9中部,与曲柄杆8下端设有的滚动支承或环形套套接,脚踏轴一端与脚踏5固接,另一端与传动齿轮4中心固接,传动齿轮的轮齿与轴皮上的飞轮最外圈轮齿相适应,并有部分轮齿相互嵌合,以便传动齿轮围绕和带动飞轮转动,飞轮与传动齿轮在同一垂线上,飞轮中心点至传动齿轮中心点距离与后轮轴心至脚踏轴中心的距离相等,传动齿轮的齿数与飞轮齿数之比为2-31。飞轮的轮齿或传动轮的轮齿可用一固接于飞轮或传动轮外圈的链条圈代替轮齿,但二者不得同时使用链条圈,后轮支架2端部设有滚动支承与轴皮活动套接。根据需要可将连接前后轮的主梁1设计得短些,使自行车前后轮间距离缩短为20-30cm。
使用时,只蹬踏不带传动齿轮侧的脚踏,传动齿轮则沿着飞轮绕圈转动,当两侧脚踏同时蹬踏时,则传动齿轮带动飞轮转动而驱动后轮前进。
与现行自行车相比,由于取消了中轴,链条和链条护罩使自行车结构更为简化,便于擦洗,同时取消了链条可避免自行车链条脱落、断裂和需经常维修的问题。使用者更方便,同时由于去掉了链条、中轴,车身可大大缩短,减轻自行车自重,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驱动自行车,由车把、主梁、支架、车轮和传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用一较现行自行车后轮轴粗0.1-0.4cm的后轮轴(6)及与之相适应的轴皮(7),取代原自行车的中轴、后轮轴及轴皮,将带脚踏的曲柄直接固接于后轮轴两端,其中轴皮上设有飞轮(3)侧的脚踏轴(9)中部与曲柄杆(8)下端设有的滚动支承套接,脚踏轴一端与脚踏(5)固接,另一端与传动齿轮(4)中心固接,传动齿轮的轮齿与轴皮上的飞轮最外圈轮齿相适应,并有部分轮齿相互嵌合,后车轮支架(2)端部设有滚动支承与轴皮两侧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齿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传动齿轮的轮齿数与飞轮的轮齿数之比为2-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齿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飞轮侧的曲柄杆下端的滚动支承也可设计成环形套,环形套的直径大于脚踏轴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齿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飞轮最外侧为一与之固接的链条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齿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传动轮最外圈为一与之固接的链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驱动自行车,将现行自行车的脚踏曲柄直接安装在后轮轴上,取消原自行车的中轴,链条和护链罩,并将自行车后轮支架与轴皮活动连接,飞轮一侧的脚踏轴中部与曲柄杆活动连接,脚踏轴一端与脚踏固接,另一端与传动齿轮固接,传动齿轮与轮齿飞轮外齿相配合。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件少,便于擦洗,减少了维修链条的麻烦,同时行驶灵活,是一种理想新型自行车。
文档编号B62M11/02GK2174418SQ9323924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8日
发明者姚富生 申请人:姚富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