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60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机械驱动装置,主要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和各类小型机动车辆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85200689所述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空心轴、轮毂和操纵机构。其操纵机构的操作手柄安装在车把上,操纵机构的推杆伸进到安装在车架中间的空心轴上,空心轴外有与车轮辐条连接的轮毂,空心轴与轮毂之间设有动传动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如


图1所示由齿轮箱a、离合机构b、行星减速机构c、带动离合器啮合的滑套5、中心齿轮6构成,齿轮箱a与装于车架侧面的发动机的曲轴配合,齿轮箱的一齿轮伸一花键到滑套5的一开孔内,滑套5上有一花键伸到中心齿轮6的一开孔内,滑套5和中心齿轮套在空心轴2上,滑套5与操纵机构推杆20上的销21配合。该装置通过操纵机构推动滑套5使离合机构工作,最终使发动机点火起动,发动机起动后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车轮向前运动。该装置存在的缺点是其动力传动机构中采用了轴向牙嵌式端面离合器和径向超越离合器的组合机构,借以启动发动机和传递输出动力。由于这种组合机构的零件繁多、配合精度要求高,因此制造成本高,加工困难。而且轴向牙嵌式端面离合器受起动冲击,经常打坏牙齿,有时脱不开反向旋转的抖动,产生较强的机械振动,所以固故障率高,机械寿命短。经向超越离合器工作时易出现局部应力不均,特别是当出现反向旋转时(离合器应打滑)有卡滞现象,致使零件损坏或出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简单,灵活可靠,机械结构不易出故障,加工容易,成本低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由安装在车架中间的空心轴,操纵手柄在车把上,推杆在空心轴内的操纵机构,空心轴外连接辐条的轮毂,空心轴与轮毂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和与动力传动机构配合的发动机组成,其中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与发动机曲轴配合的齿轮箱、传输动力的离合机构、行呈减速机构、固定离合机构并与齿轮箱和操纵机构配合的滑套、带动行星减速机构并与滑套连接的中心齿轮,其特点是动力传动机构的离合机构由两个旋向相对安装的飞轮构成,各飞轮飞齿通过连接件与轮毂配合,与固定在滑套上飞轮相对的另一飞轮通过固定在一行星轮套上与行星减速机构配合。其工作过程是起动时,人力驱动车轮转动向前的同时,将车把上的操纵手柄拉动,使与操纵机构配合的滑套移动,固定在滑套上的飞轮的飞齿与连接件啮合,由于这时车轮在转动,通过辐条传递使轮毂转动,由连接件传递到飞轮带动滑套绕空气轴转动(与此同时,由于另一飞轮与安装在滑套上的飞轮旋向相反的安装,在轮毂着主动时,该飞轮打滑),滑动套带动与其配合的齿轮箱的齿轮转动,最终使发动机曲轴转动,给发动机以启动动力,并带动发动机点火。发动机启动后,松开操纵手柄,在操纵机构作用下,滑套回位,滑套上的飞轮的飞齿与连接件脱离。发动机启动后,通过曲轴反过来带动齿轮箱的齿轮转动,从而使滑套转动,滑套带动中心齿轮绕空心轴转动,使行星减速机构转动,行星减速机构通过行星轮将减速的运动传递到行星轮套上,行星轮套上的飞轮通过飞轮的连接件带动轮毂转动,使车辆的车轮向前滚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动力传动机构的离合机构采用两个旋向相对安装的飞轮。采用双飞结构,不但制造精度要求不高,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机械配合灵活可靠,不易出现卡滞、打破飞齿现象,故障率低,加工容易。并且,使结构简化,缩小轴向尺寸,以便较易的安装在车架内。
本实用新型可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架上的安装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齿轮箱与发动机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三轮行星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飞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由操纵机构、空心轴2、轮毂3、动力发动机构和发动机组成。空心轴2装于车架1上。操纵机构的操纵手柄16装于车把17上,操纵手柄16通过闸线18控制推杆器19推动装于空心轴2内的推杆20,推杆20前端有一伸到动力传动机构的滑套5滑槽内的销21,在空心轴2内销21的另一端有弹簧回位机构22。空心轴2外有在车架1内的轮毂3,轮毂3上连接车轮的辐条23。动力传动机构的滑套5套在空心轴上,中心齿轮6套在空心轴2上,动力机构的离合机构和行星减速机构在空心轴2和轮毂3之间。动力传动机构的齿轮箱的大齿轮24通过花键25与滑套5配合,大齿轮24与小齿轮26啮合,小齿轮26通过一超越离合机构与发动机的曲轴27配合。发动机上设有控制点火的磁电机28和消音器29。
如图3所示,动传动机构由受操纵机构控制的滑套5,通过花键与滑套5连接的中心齿轮6,滑套5上固定的飞轮7,固定在轮毂上可与飞轮7飞齿配合的连接件,以中心齿轮6为中心转动轮的行星减速机构,通过销轴14连接与行星减速机构配合的行星轮套9,固定在行星轮套上的飞轮7′和固定在轮毂3上与飞轮7的飞齿啮合的连接件构成。其中两个飞轮(7、7′)旋向相对安装,与飞轮7配合的连接件由固定在轮毂3上的齿盘10和齿盘10上伸出的对应飞轮7飞齿槽的卡销11构成;与飞轮7′配合的连接件由固定在轮毂3上的盖板12和盖板12上伸出的伸到飞轮7′飞齿槽内的卡销11′构成。
图5中行星减速机构为三轮行星轮,其内齿轮13固定在空心轴2上,内齿轮13与三个行星轮15啮合,中心齿轮6与三个行星轮15啮合。
图6中飞轮(7、7′)的飞齿与卡销11啮合,卡销11啮合在飞轮(7、7′)的飞齿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人力驱动车轮转动向前时,将车把17上的手柄16按箭头A方向拉起,通过闸线18拉动推杆器19,使推杆20沿箭头B方向轴向移动,使销21推动滑套6,带动固定其上的飞轮7移动与卡销11啮合,卡销11卡在飞轮7的飞齿槽内。由于车轮向前运动,辐条23使轮毂3转动,通过卡销11使飞轮7和滑套5绕空心轴2转动,滑套5通过花键25带动大齿轮24转动,大齿轮24带动小齿轮26转动,使楔形盘30通过滚柱31带动超越离合器的转动鼓32转动,转动鼓32与曲轴27采用键连接,故曲轴27转动,使偏心曲块33推动活塞杆34在活塞35内移动,起动发动机,同时起动磁电机28点火。发动机启动后,松开操纵手柄16,在弹簧回位机构22作用下,推杆20、销21、滑套5复位,飞轮7与卡销11脱离。发动机启动后,活塞杆34来回移动带动曲轴27运动,通过与曲轴27连接的转动鼓32带动超越离合器的离心甩块36借离心摩擦力使离合器外碟37转动,再由与外碟37、楔形盘30连成一体的小齿轮26带动大齿轮24转动,通过滑套5将大齿轮24的转动带给中心齿轮6,中心齿轮6带动与之啮合的三个行星轮15沿内齿轮13转动,行星轮15的转动既有与中心齿轮6啮合的自转,又有沿内齿轮13的公转,销轴14套在行星轮13的圆心,销轴14绕空心轴2的转动是行星齿轮13的公转速度,相应套在销轴14上的行星轮套9绕空心轴2的转动得到减速,行星轮套9带动飞轮7′转动,固定在轮毂上的盖板12和与飞齿啮合的卡销11带动轮毂转动,使车轮向前运动,由于飞轮(7、7′)是旋向相对安装的,工作时,即使飞轮7脱不开卡销,由于发动机带动情况下飞轮7作主动,因此飞轮7与卡销11之间打滑,处于反向旋转。同样,飞轮7′若遇反向旋转(退车)时也打滑。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由安装在车架(1)中间的空心轴(2),操纵机构,空心轴(2)外与车轮辐条连接的轮毂(3),空心轴(2)与轮毂(3)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和与动力传动机构配合发动机组成,其中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与发动机曲轴配合的齿轮箱、传递动力的离合机构、行星减速机构,固定离合机构并与齿轮箱和操纵机构配合的滑套(5),带动减速机构并与滑套(5)连接的中心齿轮(6)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传动机构的离合机构由两个旋向相对安装的飞轮(7,7′)构成,各飞轮(7、7′)飞齿通过连接件(8、8′)与轮毂(3)配合,与固定在滑套(5)上飞轮7相对的飞轮(7′)通过固定在一行星轮套(9)上与行星减速机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轮(7)飞齿与轮毂(3)配合的连接件(8)为固定在轮毂(3)上的齿盘(10)和齿盘(10)上伸出的对应飞轮(7)飞齿槽的卡销(1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轮(7′)飞齿与轮毂配合的连接件(8′)为固定在轮毂(3)上的盖 板(12)和盖板(12)上伸出的伸到飞轮(7′)飞齿槽内的卡 销(11′)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减速机构为一三轮行星轮,行星轮套(9)通过一销轴(14)与三轮行星轮的行星轮(15)滑动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和各类小型机动车辆的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由操纵机构、空心轴、轮毂、动力传动机构和发动机构成,其动力传动机构的离合机构采用两旋向相对安装的飞轮,各飞轮通过连接件与轮毂配合,其中一飞轮固定在滑套上,另一飞轮与减速机构配合。本实用新型用双飞结构,不但零件制造精度要求不高,降低成本,而且机械传动灵活可靠,避免了卡滞、打坏飞齿现象,降低了故障率,也简化结构,容易安装在车架上。
文档编号B62M25/08GK2170265SQ93239110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3日
发明者周治家 申请人:绵阳市电子保安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