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61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自行车或三轮车的传动机构。
现有自行车都只有一种蹬踏方式,易使乘骑者产生疲劳。CN2055804U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名称为“脚踏车双向踏动装置”的自行车双向驱动机构,这种自行车实现了可任意正反向变换踏动驱车,达到了一种医学上所谓“倒行疗法”的效果,同时还可使车速有两种变化。但这种自行车有5个链轮,且其中至少两个链轮是非标准件,其中间两个链轮因受力大,对与其相配的轴和支承都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能实现双向踏动,结构又简单且容易制造和推广的自行车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涉及脚踏机构(8)、大链轮(1)、链条(2)、小链轮(3),其特点是该驱动装置还设有与大链轮(1)平行且同轴的大链轮(7)及与小链轮(3)平行且同轴的小链轮(4),有一链条(6)交叉套于大链轮(7)及小链轮(4)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链条(6)的交叉处设有分链滑轮(5)。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大链轮(7)及小链轮(4)的中心面和交叉链条(6)的紧边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交叉链条及分链滑轮,从而很好地实现了设计目的,同时该装置的采用还可使自行车爬坡能力增强。根据路况的不同,骑车人可有多种蹬踏方式以实现省力、变速、高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
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一种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机构(8),装于主动轴上的两个相同的大链轮(1,7),装于从动轴上的两个相同的小链轮(3,4),链条(2)套于大链轮(1)及小链轮(3)上,该传动系统与现有市场上的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无异。链条(6)“8”字交叉套于大链轮(7)及小链轮(4)上组成另一传动系统,链条(6)的交叉处有一固定于车身上的分链滑轮(5)将链条(6)的紧边与松边分隔开,为了使自行车省力、高效,应使链条(6)紧边中心线与大链轮(7)及小链轮(4)的中心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骑车者逆时针踏动时,小链轮(3)及后车轮作前进转动,小链轮(4)作打滑转动。
骑车者顺时针踏动时,小链轮(4)及后车轮作前进转动,小链轮(3)作打滑转动。
骑车者上下蹬踏时,消除了大链轮上下两个死点,传动力矩增大,且蹬踏角度越小,传动力矩越大,从而爬坡能力强,并实现变速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涉及脚踏机构(8)、大链轮(1)、链条(2)、小链轮(3),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还设有与大链轮(1)平行且同轴的大链轮(7)及与小链轮(3)平行且同轴的小链轮(4),有一链条(6)交叉套于大链轮(7)及小链轮(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链条(6)的交叉处设有分链滑轮(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链轮(7)、小链轮(4)的中心面及交叉链条(6)的紧边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套由大链轮(1)、链条(2)及小链轮(3)组成的与市面上自行车一致的传动系统,其特点是由大链轮(7)、交叉链条(6)、分链滑轮(5)及小链轮(4)构成了另一传动系统。逆时针踏动时,由小链轮(3)带动车圈转动;顺时针踏动时,由小链轮(4)带动车圈转动。该装置可使自行车爬坡能力增强,传动效率提高,改变上下蹬的角度,还可变速行驶,轮流改变蹬踏方式可减少疲劳,对腰腿有较全面的锻炼。
文档编号B62M9/00GK2166078SQ9323916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17日
发明者徐昌达 申请人:徐昌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