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老年小三轮的座椅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15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老年小三轮的座椅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民用小三轮车车座及车把结构的技术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中老年人腿部行动不便利,动作反应迟缓,路滑、下雪、下雨、上车、下车容易摔倒受伤,长时间骑行易使大小臂及臀部肌肉疲劳受损,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出本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民用小三轮的车座改为有靠背和减震装置的坐椅,将原车座取消。坐椅安装在原车座位置的后下方适当位置。将车把(含前叉管装置)后移至原车把后方适当位置,原车把保留其前叉管及车把的中间部分。后移叉管与原叉管在垂直平面内应保持平行,后移车把通过转向杆及万向结(或链条及水平链轮)与原车把中间部分连结。使原车把与后移车把能同步转向。即转动后移车把,原车把中间部分随之同向转动。上述装置实际上是以后移车把和原车把中间部分为底,以两条转向杆为腰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机械联动装置。将原有的直接转向变为间接转向。由前后把和转向杆形成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平面,可在前后把管的露出部分的任意位置固定。位移后的平面应与原平面平行。因后移车把的结构完全是为后移座椅服务的,因此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有小三轮由于车座位置高,车把位置低,使中老年人上下车极为不方便,骑行人大小臂、腰部、臀部肌肉在骑车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骑行易使肌肉疲劳受损。加之重心高,不稳也不安全。改造后的小三轮,车座改为坐椅,使骑车人臂部、腰部及臀部舒适。坐椅下移,重心亦下移。骑行人上下车极为方便稳定安全。车把后移高度比骑行人肩部略低。双手扶把大小臂舒适。中老年人骑行时可以全身肌肉放松。长时间骑行不易疲劳,极为安全方便。并可托带老伴,及其它物品,很适于中老年人煅炼身体,短途购物及中短途旅游骑行。本设计样车经一年试骑完全达到设计目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该装置主体由座椅及转向把组成。座椅由减震簧(1)座垫(2)靠背(3)组成。转向把由后移车把(4)后移把管(12)后移叉管(9)原车把中间部分(7)原把管(13)原前叉管(10)万向结(或水平链轮)(5)转向杆(或链条)(6)组成。
由于座椅(1)(2)(3)后移,为便于转向操作只能将车把后移,改直接转向为间接转向。由于前后把管(13)(12)位于前后把和两条转向杆形成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上下底的中点。所以转动下底(4),上底(7)会随下底作同步同向转动,而达到间接转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由于结构简单,构件易于加工,成本低,对于制造商无任何技术难点。
权利要求1.一种中老年小三轮的坐椅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坐椅是由减震装置(1)坐垫(2)靠背(3)组成,其位置置于小三轮原车座的后下方,转向把由后移车把(4)万向结(5)原车把中间部分(7)前车把管(13)后车把管(12)前叉管(10)后叉管(9)转向杆(6)组成,后移车把置于原车把后方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小三轮的坐椅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把实质上是以前后车把为底,二根转向杆为腰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机械联动装置,该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可在前后把管(13)(12)露出部分任意位置固定。位移后的平面应与原平面平行。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小三轮坐椅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把是由转向杆和万向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民用小三轮车车座及车把结构的技术改造。将小三轮的车座改为有靠背和减震装置的座椅(1)(2)(3),将原车座取消。座椅固定在原车座的后下方。将车把(7)及前叉管后移至(4)(9)位置,原车把中间部分和前叉管保留。中间以转向杆(6)和万向节(5)连结。形成一个以前后把(4)(7)为底,二根转向杆(6)为腰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机械联动装置。变原车把的直接转向为间接转向。使中老年人方便、安全、舒适、轻松地骑行。
文档编号B62J21/00GK2213108SQ9420203
公开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1日
发明者刘劲 申请人:刘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