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踏轮坐式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36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踏轮坐式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自行车结构的改进。
目前的自行车的使用,是人的臂部坐于车架上端的鞍座上,以脚踏驱动中轴上的轮盘,再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驱使自行车前进。由于鞍座处于位置较高,且身体同鞍座的接触面较小,长时间骑坐很不舒服,同时人的腿部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再是由于鞍座的位置较高,骑乘自行车时两腿离地面较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不利及时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乘坐舒适、省力、安全的前踏轮坐式助力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前轴、前叉、后轴,其结构要点是车架的底部设置有车座,车座的后部具有靠背;前轴的轴皮筒的两侧分别具有齿轮,前叉的轴上扇伞轮同齿轮相啮合,扇齿轮上固定有脚蹬,前叉上设置有扇齿轮的复位弹簧;后轴上设置有机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1.乘坐舒适由于车座设置于车架的底部,而且车座的后部设置有靠背,人体的重量不仅由车座,还可由靠背承受一部分,甚至头部还可依附靠背上,因此乘骑本车时不易疲劳,而且感到舒适;2.省力本实用新型采用坐式蹬踏,不仅腿部肌肉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以靠背为依托的臂部和腰部都能很好地起到助力作用;另外每支脚在90°范围内蹬踏、行程较小,因此,乘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省力、轻松;再是在起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时,可先开启后轮的机动装置,节省人们的体力;3.安全车座设置于车架底部,使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重心低,运行稳定性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双脚易着地,确保行车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
图1中的B-B剖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9、前轴12、前叉10、后轴1,车架9的底部设置有车座7,车座7的后部具有靠背5;前轴12的轴皮筒23的两侧分别具有齿轮22,前叉10的轴11上扇齿轮13同齿轮22相啮合,扇齿轮13上固定有脚蹬14,前叉10上设置有扇齿轮13的复位弹簧21;后轴1上设置有机动装置2。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仍保留有现有的自行车其它基本结构,例如,车把8、前轮15、中轴18、后轮3。
为双脚休息方便,可在车座7的下面设置抉脚板16;后轴的机动装置2可采用汽油机或电机,采用电机时,其电瓶17可设置在车座7的底部上。
后轴1同车架9之间可设置减震器4,使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运行更加平稳;减震器4即由套管及套管内的弹性支杆组成。
车座7与靠背5之间通过轴25连接,轴25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26,轴25外侧为定位盘19,靠背5上具有与定位盘19相应的定位销6。
车座7内具有弹簧27;车座7通过螺钉24固定于车架9上。
扇齿轮13呈90°扇齿轮;前叉10上的轴11通过轴承20同扇齿轮13相连接。
权利要求1.前踏轮坐式助力车,包括车架9、前轴12、前叉10、后轴1,其特征在于车架9的底部设置有车座7,车座7的后部具有靠背5;前轴12的轴皮筒23的两侧分别具有齿轮22,前叉10的轴11上扇齿轮13同齿轮22相啮合,扇齿轮13上固定有脚蹬14,前叉10上设置有扇齿轮13的复位弹簧21;后轴1上设置有机动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踏轮坐式助力车,其特征在于车座7的下面设置扶脚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踏轮坐式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后轴1的机动装置2采用电机,电瓶17设置在车座7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踏轮坐式助力车,其特征在于车座7与靠背5之间通过轴25连接,轴25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26,轴25外为定位盘19,靠背5上具有与定位盘19相应的定位销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踏轮坐式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扇齿轮13呈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自行车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前轴、前叉、后轴,其结构要点是车架的底部设置有车座,车座的后部具有靠背;前轴的轴皮筒的两侧分别具有齿轮,前叉的轴上扇齿轮同齿轮相啮合,扇齿轮上固定有脚蹬,前叉上设置有扇齿轮的复位弹簧;后轴上设置有机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乘坐舒适、省力、安全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M1/24GK2235941SQ9523176
公开日1996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1日
发明者宋亚军 申请人:宋亚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