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保健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36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保健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鞍座的造型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外型狭窄,线条夸张,主要追求造型上的美观豪华与精巧;另外一种为普通型,鞍座面相对宽大,主要由弹簧、皮革、螺钉等组成。二者均存在以下缺陷1.或由于自行车鞍座窄小,与人体会阴部接触面积小,挤压压强增大,或由于鞍座材质弹性差,经不起长时间的支撑负担,减震性亦差,长时间骑行,造成血液流通受阻,会阴、下肢麻木酸痛,甚至产生排尿困难,诱发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等;2.寒冷季节,鞍座无法保温,长期接触冰冷的鞍座,易生痔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面积扩大、解除局部受压、弹性减震性好、能够缓冲重力、保温隔凉、骑行柔软舒适的自行车保健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由鞍座外壳和气囊组成自行车保健鞍座,鞍座外壳的上表面为环形,内外轮廓相似,气囊的外形轮廓与鞍座内腔相适应,由三条气囊隔带分隔成三个气室,其中两个气囊隔带分别开有空气流通孔,三条气囊隔带连成“Y”形,每条气囊隔带均有一端与气囊内壁相连,另外一端三带合一连接在一起,靠鞍座前端的气室底部设有充气嘴,三个气室的底部分别连有细螺丝,与之相应在鞍座外壳上钻有三个小孔,细螺丝分别插入相应的小孔中,在鞍座外壳的外表面以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由于充气气囊的受压伸展性,实际上增大了自行车鞍座与会阴部的接触面积,减小挤压压强,同时弹性减震性好;2.骑行时两腿轮流用力,气囊中的气体随之在三个气室中流动,能够协调骑行之力,气囊随骑行之力自动调整,实际上增大接触面,解除局部受压,感觉柔软舒适放松,缓冲重力;3.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能够保温隔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气囊的俯视图;图2是气囊的侧视图;图3是气囊的俯剖视图;图4是鞍座外壳的俯视图;图5是鞍座外壳的侧剖视图;图6是自行车保健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鞍座外壳1和气囊2组成,鞍座外壳1的上表面3为环形,内外轮廓相似,气囊2的外形轮廓与鞍座内腔相适应,由三条气囊隔带4、5、6分隔成三个气室7、8、9,气囊隔带5、6上分别开有空气流通孔10、11,气囊隔带4、5、6连成“Y”形,每条气囊隔带均有一端与气囊2内壁相连,另外一端三带合一连接在一起,气室7底部设有充气嘴12,三个气室7、8、9的底部分别连有细螺丝13、14、15,与之相应在鞍座外壳1上钻有小孔16、17、18,细螺丝13、14、15分别插入小孔16、17、18中,在鞍座外壳1的外表面以螺母固定。
鞍座外壳1由铁或塑料材质压制成形,其轮廓设计为普通型,分大中小号,以适应各种类型的人。
在鞍座外壳1的底部焊接一个圆管19,以便插入大梁中间孔固定鞍座。
在气囊2外可加一层抗摩擦、防曝晒的材料,增加耐用性。
鞍座外壳1环形上表面3环形带的平均宽度适宜,气囊2没有气时,临时可直接坐在鞍座外壳1的环形带上骑行。
气囊2内部由气囊隔带分隔成三个气室,又设有两个空气流通孔,气体由充气嘴12充入气室7,经空气流通孔10入气室8,又经空气流通孔11充入气室9,在此封闭截止。三个气室的结构和两个空气流通孔的设计,产生了7→8→9、9→8→7的气体流动路径,使三个气室的气体既流动顺畅,又彼此抵抗平衡,保证了弹性,也保证了刚性,增加气囊的耐用度,更好地协调骑车人的骑行之力,缓冲重力,解除局部受压,气室9为空气的封闭端,将易受曝晒损害的体积减小,延长使用时间,减少修补之烦。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保健鞍座,其特征在于由鞍座外壳(1)和气囊(2)组成,鞍座外壳(1)的上表面(3)为环形,内外轮廓相似,气囊(2)的外形轮廓与鞍座内腔相适应,由三条气囊隔带(4)、(5)、(6)分隔成三个气室(7)、(8)、(9),气囊隔带(5)、(6)上分别开有空气流通孔(10)、(11),气囊隔带(4)、(5)、(6)连成“Y”形,每条气囊隔带均有一端与气囊(2)内壁相连,另外一端三带合一连接在一起,气室(7)底部设有充气嘴(12),三个气室(7)、(8)、(9)的底部分别连有细螺丝(13)、(14)、(15),与之相应在鞍座外壳(1)上钻有小孔(16)、(17)、(18),细螺丝(13)、(14)、(15)分别插入小孔(16)、(17)、(18)中,在鞍座外壳(1)的外表面以螺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保健鞍座,其特征在于在鞍座外壳(1)的底部焊有一圆管(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面积扩大、解除局部受压、弹性减震性好、能够缓冲重力、保温隔凉、骑行柔软舒适的自行车保健鞍座,由鞍座外壳1和气囊2组成,鞍座外壳1上表面为环形,气囊2内部由气囊隔带分隔成三个气室,又设有两个空气流通孔,气体由充气嘴12充入,三个气室底部分别连有细螺丝,插入相应钻在鞍座外壳1上的三个小孔,在鞍座外壳1的外表面以螺母固定。
文档编号B62J1/00GK2236438SQ95231759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0日
发明者马殿清 申请人:马殿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