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手扶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98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功能手扶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机,特别是一种双功能手扶拖拉机。
拖拉机可以用来运输和耕种,是一种结构筒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农机具,这些年来在农村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盖新房的越来越多,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就是个问题,滚筒式搅拌机对于农村这样的小型工程显然有些大材小用,而目前小型的强制式搅拌机,一方面是移动不方便,不能适应农村工程分散这个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均需电动机带动,这对于经常停电的农村来说就很不方便,拖拉机作为农村有限的动力源能不能完成搅拌混凝土的工作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即能运输,又能搅拌混凝土,并能方便移动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包括机架、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轮,变速箱前端的的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一座架,座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下部有一传动箱,传动箱内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搅拌机的转动轴通过花键与轴线为竖直方向的锥形齿轮装配在一起,轴线为水平方向的锥形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皮带轮,该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装的皮带轮连接,变速箱内的第二轴、第三轴或倒档轴中的任意一轴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均可作为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另外两驱动轮的转动轴也可分别作为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另外传动箱还可以利用蜗轮或减速机实现传动。
采用这种结构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即能运输、耕种,又能搅拌混凝土,并且拖拉机可带着搅拌机方便移动,另外还不受停电的影响,是农村小型建筑工程的理想机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机和传动箱的剖视图。
图3为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图2。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包括机架4、发动机、变速箱2、驱动轮18、19,变速箱2前端的机架4上固定连接有座架7,座架7上固定连接有强制式搅拌机1,搅拌机1下部有一传动箱5,传动箱5内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8、10,锥形齿轮下部由轴承座9托承,搅拌机1的转动轴11通过花键与锥形齿轮8装配在一起,锥形齿轮10的轴上固定连接有皮带轮6,皮带轮6通过皮带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装的皮带轮3连接。
参照图3。变速箱内的第二轴15、第三轴16、倒档轴14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均可作为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
使用时,将离合器17分离开,起动发动机,变速箱内的各齿轮转动,同时传动轴上的皮带轮3转动,皮带轮3带动传动箱5的皮带轮6转动,传动箱再带动强制式搅拌机的转动轴11转动,传动轴带动搅臂12、13搅拌混凝土。
另外驱动轮18、19的转动轴20、21也可分别作为动力输出轴,传动箱5还可利用蜗轮减速机实现传动。
权利要求1.一种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它包括机架(4)、发动机、变速箱(2)、驱动轮(18)、(19),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前端的机架(4)上固定连接有座架(7),座架(7)上固定连接有强制式搅拌机(1),搅拌机(1)下部有一传动箱(5)搅拌机(1)的转动轴(11)由传动箱带动,传动箱(5)的侧面有皮带轮(6),皮带轮(6)通过皮带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装的皮带轮(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内的第二轴(15)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作为动力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内的第三轴(16)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作为动力输出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内的倒档轴(14)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作为动力输出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8)、(19)的转动轴(20)、(21)也可分别作为动力输出轴。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箱(5)内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8)、(10),锥形齿轮(8)下部由轴承座(9)托承,搅拌机(1)的转动轴(11)通过花键与锥形齿轮(8)装配在一起,锥形齿轮(10)的轴上固定连接有皮带轮(6)。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箱内有一蜗轮减速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拉机,特别是一种双功能手扶拖拉机,它将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移到变速箱后面,变速箱前面有一个座架,座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的下部有一传动箱,传动箱带动搅拌机运行,传动箱的动力来自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变速箱内的第二轴、第三轴或倒档轴延长伸到变速箱外侧均可作为动力输出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是农村小型建筑工程的理想工具。
文档编号B62D63/00GK2284177SQ96247359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6日
发明者魏丙金 申请人:魏丙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