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97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
现有的折叠自行车都是在普通自行车的三角架上装了一个折叠铰链,在龙头部分装上一个内折的铰链,这样的折叠自行车基本上是使车身对折而使其形状较原来的自行车易于携带,但是其较果仍不理想,车身依然比较庞大而不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方位折叠的自行车,使自行车经折叠后结构紧凑更易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前轮部分、后轮部分、车梁、鞍座、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车梁为上下两层,每层包括左右两根钢管,车梁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车梁前段、AB车梁段、BC车梁段和车梁后段,加强管连接于每段的上下层钢管之间;车梁前段与AB车梁段二者的下层钢管通过A转轴而连接,其上层钢管通过连接器连接;AB车梁段与BC车梁段由一侧钢管通过B转轴而连接,由另一侧钢管通过连接器而连接;BC车梁段与车梁后段二者的下层钢管通过C转轴而连接,而其上层钢管的连接端各固定有一鞍座卡,鞍管从这两个鞍座卡之间穿过,两鞍座卡由连接器连接,鞍管的两侧沿一定高度间距设突起;前连管一端与车梁前段的上层钢管固定,一端通过轴套与A转轴连接,后连管一端与车梁后段的上层钢管固定,一端通过轴套与C转轴相接;BC车梁段的下层钢管的后端和后连管的下端也各固定有一鞍座卡,鞍管的下端从这两个鞍座卡中穿过;连接器的功能都是使相连接的两段钢管在自行车正常状态时处于固定连接,而当需要折叠时可打开连接器使两钢管分离;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管装卸器,方向管装卸器包括B前叉立管、管套和B车梁前管,B车梁前管与车梁前段相固定,B前叉立管在B车梁前管上位的部分断成上下两段,其下段与管套固定,其上段插入管套中以插销方式与套管固定;传动系统还包括脚踏板折叠机构,脚踏板折叠机构包括脚踏板、折叠轴、曲柄和中轴,折叠轴一端与脚踏板固定连接,一端插入曲柄通过插销而固定在曲柄上。
本实用新型为折叠的目的设置了A转轴、B转轴、C转轴、方向管装卸器和脚踏板折叠器,当需要把自行车折叠起来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把方向管装卸器上固定管套和B前叉立管上段的插销拔下,卸下带方向把手的这一截;2.把固定折叠轴和曲柄的插销拔下,转动折叠轴90°后再用插销固定;3.把连接车梁前段和AB车梁段、AB车梁段和BC车梁段、BC车梁段和车梁后段的所有连接器打开使原来处于连接状态的两钢管脱离连接,然后把鞍座的鞍管从鞍座卡中抽出;4、沿B转轴转动180°使车梁对折,再分别沿A转轴和C转轴向下转动车梁前段和车梁后段90°,再把带方向把手的那一截和鞍管插入钢管之间的间隙之中即成全折叠状态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折叠过程方便,折叠后车身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携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简化的部分折叠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简化的全折叠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系统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梁前段的上层钢管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连管与A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梁前段的下层钢管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转轴与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梁后段的上层钢管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连管与C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梁后段的下层钢管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和定位块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和定位块结构的侧视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前轮部分、后轮部分、车梁、鞍座、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组成。

图1、图6、图7、图8、图9、
图10、
图11和
图12所示,车梁为上下两层,每层包括左右两根钢管,车梁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车梁前段1、AB车梁段2、BC车梁段3和车梁后段4,车梁前段1和车梁后段4的每层钢管近似U形,加强管5连接在每段车梁的上下层钢管之间;车梁前段1与AB车梁段2二者的下层钢管分别通过轴套与A转轴6连接,二者的上层钢管通过定位块9和锁扣10而连接,定位块9和锁扣10的结构如
图14和
图15所示,两定位块分别固定在被连接的钢管两端,锁扣10与其中一个定位块铰链连接,当需要使两钢管处于连接状态时,把锁扣10的扣头11扣住另一个定位块,然后压下与扣头10铰链的扣柄12即可,当需要使两钢管断开时,拉起扣柄12然后使扣头11与被扣定位块脱离接触即可;AB车梁段2与BC车梁段3二者的左侧钢管通过上下两个B转轴7而连接,其右侧钢管通过定位块9和锁扣10而连接;BC车梁段3与车梁后段4二者的下层钢管分别通过轴套与C转轴8连接,而其上层钢管的连接端各固定有一鞍座卡13,鞍管14从这两个鞍座卡之间穿过,然后由两侧的锁扣10把两鞍座卡13和鞍管14夹紧,鞍管14的两侧沿一定高度间距设突起15,一方面限制鞍管14转动,一方面阻止它下行;前连管16上端与车梁前段1的上层钢管固定,下端通过轴套与A转轴6连接,后连管17的上端与车梁后段4的上层钢管固定,下端通过轴套与C转轴8连接;BC车梁段3的下层钢管的后端和后连管17的下端也各固定有一鞍座卡13,鞍管14的下端从这两个鞍座卡中穿过。

图1和图9所示,传动系统包括脚踏板折叠机构和脚踏板防撞机构,脚踏板折叠机构包括折叠轴18、曲柄19和中轴20,折叠轴18一端与脚踏板21固定连接,一端插入曲柄19中通过插销而固定在曲柄19上;脚踏板防撞机构主要由中轴套管22、连管23和防撞转轴24构成,防撞转轴固定于车梁或加强管上,连管23一端与防撞转轴24相套接,一端固定在中轴套管22上,中轴20位于车梁下层钢管之上。脚踏板防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当车身倾斜和地面不平时连管23能绕防撞转轴24向上方转动进行避让,从而避免脚踏板和地面发生严重碰撞。

图1、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管装卸器和调距转动器,方向管装卸器包括B前叉立管25、管套26和B车梁前管27,B车梁前管27固定在车梁前段1上层的两钢管和前连管16的两钢管之间,B前叉立管25在B车梁前管27上位的部分断成上下两段,其下段与管套26固定,其上段插入管套26中以插销方式与管套26固定,本实施例的B前叉立管25的上段和管套26均做成矩形;调距转动器包括方向管28、连板29和螺丝移动框30,螺丝移动框30与B前叉立管25的矩形上段相固定,方向管28与方向把手31相接,连板29的一端固定在方向管28上,一端用螺丝分别固定在B前叉立管25和螺丝移动框30上,调距转动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方向把手31和鞍座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人,调节时把连板29固定在螺丝移动框30的不同位置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转向系统还包括万向连器、A前叉立管32和A车梁前管33,A前叉立管32下端接前叉,上部分与A车梁前管33相连,A车梁前管33固定在车梁前段1下层的两钢管之间;万向连器连接于A前叉立管32和B前叉立管25之间,它包括上连管34、下连管35、大万向节36、D转轴37、小万向节38和连柄39;上连管34上端与B前叉立管25的下端固定,下端通过一大万向节36与下连管35活动连接;两平行的D转轴37的轴套分别横穿过下连管35和A前叉立管32且固定于其上,两D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平行的连柄的两端通过小万向节38而活动连接。万向连器的功能在于增加转向系统的弹性转动功能。

图1、图6、图8、
图10和
图12所示,车梁前段1的上下层和车梁后段4上下层的每层钢管上固定有一弹簧固定板40,弹簧固定板40上设长条形螺丝孔,弹簧4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下弹簧固定板上;弹簧41的设置是为了增加自行车的弹性和缓冲能力。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折叠的目的设置了A转轴6、B转轴7、C转轴8、方向管装卸器和脚踏板折叠器,当需要把自行车折叠起来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把方向管装卸器上固定管套26和B前叉立管25上段的插销拔下,卸下带方向把手的这一截;2.把固定折叠轴18和曲柄19的插销拔下,转动折叠轴18 90°后再用插销固定;3.把连接车梁前段1和AB车梁段2、AB车梁段2和BC车梁段3、BC车梁段3和车梁后段4的所有锁扣的扣柄拉起,同时松开所有的扣头使相应的连接处脱离连接,然后把鞍座的鞍管14从鞍座卡13中抽出;4.沿B转轴7转动180°使车梁对折如图2所示,再分别沿A转轴6和C转轴8转动车梁前段1和车梁后段4 90°,再把带方向把手的那一截和鞍管14插入钢管之间的间隙之中即如图3所示的全折叠状态了。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部分、后轮部分、车梁、鞍座、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为上下两层,每层包括左右两根钢管,车梁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车梁前段(1)、AB车梁段(2)、BC车梁段(3)和车梁后段(4),加强管(5)连接于每段的上下层钢管之间;车梁前段(1)与AB车梁段(2)二者的下层钢管通过A转轴(6)而连接,其上层钢管通过连接器连接;AB车梁段(2)与BC车梁段(3)由一侧钢管通过B转轴(7)而连接,由另一侧钢管通过连接器而连接;BC车梁段(3)与车梁后段(4)二者的下层钢管通过C转轴(8)而连接,而其上层钢管的连接端各固定有一鞍座卡(13),鞍管(14)从这两个鞍座卡之间穿过,两鞍座卡由连接器连接,所述鞍管(14)的两侧沿一定高度间距设突起(15);前连管(16)一端与车梁前段(1)的上层钢管固定,一端通过轴套与A转轴(6)连接,后连管(17)一端与车梁后段(4)的上层钢管固定,一端通过轴套与C转轴(8)连接;BC车梁段(3)的下层钢管的后端和后连管(17)的下端也各固定有一鞍座卡(13),鞍管(14)的下端从这两个鞍座卡中穿过;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管装卸器,方向管装卸器包括B前叉立管(25)、管套(26)和B车梁前管(27),B车梁前管(27)与车梁前段(1)相固定,B前叉立管(25)在B车梁前管(27)上位的部分断成上下两段,其下段与管套(26)固定,其上段插入管套(26)中以插销方式与套管(26)固定;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脚踏板折叠机构,脚踏板折叠机构包括脚踏板(21)、折叠轴(18)、曲柄(19)和中轴(20),折叠轴(18)一端与脚踏板(21)固定连接,一端插入曲柄(19)通过插销而固定在曲柄(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万向连器、A前叉立管(32)和A车梁前管(33),A前叉立管(32)下端接前叉,上部分与A车梁前管(33)套接,A车梁前管(33)与车梁前段(1)的下层钢管固定连接;万向连器连接于A前叉立管(32)和B前叉立管(25)之间,它包括上连管(34)、下连管(35)、大万向节(36)、D转轴(37)、小万向节(38)和连柄(39);上连管(34)上端与B前叉立管(25)的下端固定,下端通过大万向节(36)与下连管(35)活动连接;两平行的D转轴的轴套分别横穿过下连管(35)和A前叉立管(32)且固定于其上,两D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平行的连柄的两端通过小万向节(38)而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调距转动器,调距转动器包括方向管(28)、连板(29)和螺丝移动框(30),螺丝移动框(30)固定在B前叉立管(25)上端,方向管(28)与方向把手(31)相接,连板(29)的一端固定在方向管(28)上,一端用螺丝分别固定在B前叉立管(25)和螺丝移动框(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脚踏板防撞机构,主要由中轴套管(22)、连管(23)和防撞转轴(24)构成,防撞转轴(24)固定于车梁或加强管上,连管(23)一端与防撞转轴(24)相套接,一端固定在中轴套管(22)上,所述中轴(20)位于车梁的下层钢管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脚踏板防撞机构,主要由中轴套管(22)、连管(23)和防撞转轴(24)构成,防撞转轴(24)固定于车梁或加强管上,连管(23)一端与防撞转轴(24)相套接,一端固定在中轴套管(22)上,所述中轴(20)位于车梁的下层钢管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前段(1)的上下层和车梁后段(4)上下层的每层钢管上固定有一弹簧固定板(40),弹簧固定板(40)上设长条形螺丝孔,弹簧(4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下弹簧固定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部分、后轮部分、车梁、鞍座、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车梁为上下两层,每层为左右两根钢管,车梁被转轴和连接器分为四段,当折叠时打开连接器,转动转轴可折叠车梁,车梁还包括加强管、前连管和后连管;鞍管被夹紧在鞍座卡之间,鞍座卡固定于车梁上,鞍座卡之间由连接器连接,打开连接器可把鞍管抽出;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管装卸器,拔下固定用的插销可取下带方向管的那截;传动系统还包括脚踏板折叠机构,脚踏板可以按需要以曲柄为轴转动。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方便,折叠后车身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易于携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292751SQ9624651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8日
发明者廖道诚 申请人:廖道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