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柄式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33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柄式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残疾者、老人、部分病人等使用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
目前,轮椅均为攀轮式、即乘者用左右手分别攀转附加于左右车轮上的两个园管制成的直经略小于车轮的园圈,不但乘者操作不方便、而且车轮易蹭袖口等亦不卫生、及其功能只有进、退、转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仅用手摆柄即可完成进、退、转弯、不蹭袖口、卫生、且据有可升降(可升至乘坐者头部与正常站立者等高)平面转动、平卧、设有读绘板、桌、灯光、风扇、文件袋屉膝脚部取暖按摩、大小便液冲、风干、废液收集排放等功能,不但彻底解决了乘者的传统攀轮操作之苦、而且解决了乘者常遇到的不少日常生活问题、还便于学习和创作,给一般乘者和有志造就的乘者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亦对护理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它由进退变换机构、摆柄、升降机构平旋结构、读绘板结构、灯、风扇、文件袋屉、桌、托握输架柄和伞柄的结构、大小便和液冲风干及废液收集排放系统、靠背板与腿部板的角度调整和置平结构、膝脚取暖和电动按摩结构、车轮制动机构等构成,其中主要是进退变换机构的换向齿套与摆柄机构连接、该齿套两侧分别为与车轮连接的进退飞轮、落实齿套换向滑动和摆柄摆动的机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特制的弧形滑腔式结构、第二种是拉线拉簧式结构;乘坐部位的平面转动和升降机构主要由坐椅通过平面旋转机构而与升降齿杆(该杆背面设棘齿)连接、该杆下部穿入升降立套管内、该立套管与轮椅的基架座连接、升降齿轮和棘爪分别通过升降立套上的相应开口而与齿杆和棘齿接触、通过升摆柄和对棘爪的控制柄而实施坐椅升降;腿部板与坐板间、坐板与靠背板间、靠背板与头部板间均设有调整角度可至相互呈180度的结构、头部板下和腿部板下均设有支杆轮、从而轮椅板面可平置呈一张带转动车轮的床;读绘板与可升降、前后左右和角度变位的支架连接,该支架通过左套管与左扶手基板连接;灯与读绘板的上部连接;桌通过升降转动套与右(均对乘坐者而言、后同)立套管连接、且可与左立套管搭接、;桌内设屉;风扇与可升降、前后左右及角度变位的支杆连接、该支杆与桌屉处箱左侧连接;文件袋平置固于头部板上部、该头部板下部设文件屉;输液架和伞的柄与可变更角度的托握架连接、该托握架连接于靠背板上部的左侧或右侧;特制的大小便裤衩上部与气闭垫起供气和液冲及风干系统连接,下部与废液的收集排放系统连接;膝部设有电垫护膝套、电动按摩器和燃料式取暖盒与该护膝连接,脚部设电热靴、电动按摩器和燃料式暖盒与该靴接合;车轮制动柄与进退摆柄连接、制动软轴和拉线沿摆柄系统通向连接于车轮后护板处的制动闸而与该闸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急待具备的功能多,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靠,适用范围广,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轮椅的促成转动的操作方式、彻底解决了攀轮之苦、避免了蹭袖口、不卫生等弊病,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弧式变向机构、升降机构、平面转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腿部板升降机构的细化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齿轮。
图6为图4的升降齿轮齿杆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棘齿棘爪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7中碰珠结构的细化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拉线拉簧式变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拉线柄部的A向图。
图11为图9中弧形框架的B向图。
图12为图9中软轴滑轮的C向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脚部板、靠背板、头部板均置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图3简化缩小了的府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制动拉线柄结构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制动闸和其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特制大小便裤衩的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取暖护膝和电动按摩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取暖靴和电动接摩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握输液架结构的连接杆防倾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A-A剖视图。
图22为图20下半部的B向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架托握结构的防转倾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C向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靠背板和头部板平卧时输液架托握结构的防转倾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D向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架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E向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1至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主要由进退变换和摆柄机构中的1至6和46及42、升降机构中的7至12、平面角度转动和防止转动结构中的13和43、坐板和靠背板结构14和15、扶手结构和物品箱及文具盒结构15、头部靠板和文件袋文件屉及角度调整结构41、腿脚部板23、腿脚部板角度调节机构29、车轮17至20、车轮制动机构21和22、输液架45和架柄伞柄托握结构24、读绘板结构25、照明系统26、读写和就餐桌结构27、位置可调的风扇结构28、膝部和脚部的取暖与电动按摩结构30和31、大小便特制裤衩32及外裤33、大小便和其冲冼废液的收集排放和排味装置34、车轮护板和支架35、大小便冲冼供液装置37、大小便供气装置38、大小便水冲后风干装置39、平卧结构14、41、36、23、29、44等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它的进退变换机构以左(对乘者而言、后同)轮为例由飞轮3-1和3-10、长内联套3-6、短内联套3-8、车轮轴3-7、变向齿套3-5等构成,其主要是和车轮相联的车轴套3-2与左飞轮3-1连接,特制车轮轴3-7穿过轴套3-2和飞轮3-1的内孔后、外端朝向车基架外左立支板4-4下端部的连接叉、内端朝向车基架4-1的相应板孔,特制内档套3-4从轴3-7的内端套入而将珠粒3-3一组档住,该档套3-4与特制车轮轴3-7的相应部位均无螺纹,长内联套3-6的左端部的外螺纹与飞轮3-1的内螺孔连接,变向齿套3-5与长内联套3-6为可相互滑动和转动的套接,右飞轮3-10的内螺孔与短内联套3-8的外螺纹连接、且右飞轮3-10内螺孔的园周台阶外端面与短内联套3-8的大直径园周台阶的内端面相接紧,短内联套3-8小直径端部塞入长内联套3-6的非螺纹端孔内、用沉头螺钉3-9贰至肆条通过可滑齿套3-5的相应横向孔(与右变换器变向齿套5-6上的横孔5-7相对称)而将长内联套3-6和短内联套3-8连接为一体(右飞轮3-10与左飞轮3-1的方位是对称的),右珠粒碗套3-12的内孔穿于特制车轮轴3-7内端部后、碗套的外弧面与短内联套3-8外端部的弧形孔腔相吻合,右珠粒3-11一组置于右珠粒碗套3-12的内周、右内档套3-14的内螺孔与特制车轮轴3-7内端的螺纹吻合以档住该组珠粒3-12,防尘封圈3-13套封于右内档套3-14处,垫平垫圈3-15后、特制车轮轴3-7内端部穿于车基架4-1的相应板孔中、再垫平垫圈3-16、用螺母3-17紧固,车轮轴3-7外端部经螺母3-7等与车基架外左立支板4-4下端部的连接叉固定、车轮轴3-7外端固定一园封帽的盖形螺母3-18、以保安全和避免相互划伤。此结构、当变向齿套3-5滑向左端其齿与飞轮3-1的齿吻合、且向前转动齿套3-5时轮椅前进向后转动该齿套为空转,当可滑齿套3-5滑向右端其齿与右飞轮3-10的齿吻合、且向后转动齿套3-5时、轮椅后退、向前转动该齿套为空转。
落实对变向齿套3-5的左右滑动和前后转动的机构以左轮为例由左摆叉2-3、左摆柄结构2-1、2-9、2-7、左摆柄架1-6、L形滑块1-5、左弧滑道外套1-3、左弧滑道内套1-4等构成,其主要是左摆叉2-3下端孔套2-4两个经螺拴销轴2-5二个与变向齿套3-5相连接,左摆柄中部2-1与其下部间连接有孔套2-2,该孔套经左摆柄架轴1-9、平垫圈1-7、开口销1-8而连接于左摆柄架1-6内,L形滑块1-5的直形端与左摆柄架连接、L形端入于由固定螺拴1-2三个将左弧滑道外套1-3和左弧滑道内套1-4连接为-体而组成的L形截面的弧形滑腔内-滑腔外套1-3与内套1-4可制为一体、且省去同定螺钉1-1三至五个-弧形滑腔的两端面均由螺钉数个将封口板(同图3中的46-3)固定于相应端面,螺拴1-2叁至肆条将弧形滑道固定于车基架4-1的相应架板处,左摆柄中部2-1的上端与左摆柄立管2-9的下端连接,左摆柄上立杆2-7的下部穿于立管2-9中、由位于立管2-9上部的带蝶形柄的顶丝2-8将立杆2-7定位,立杆2-7上端连接手柄2-6,轮椅右(对乘者而言,后同)部的相应机构与左部的上述机构是对称的,弧形滑腔与飞轮是同心的,当左右手柄2-6、6-9摆向右侧时因杠杆原理、左摆叉2-3将左齿套3-5拨向左侧使其左部齿与飞轮3-1的齿吻合,同理右齿套5-6的左齿与飞轮5-8的齿吻合,向前推摆轮椅前进,向后拉摆柄、相应飞轮3-1、5-8则空转,如此左右手柄反复前后摆动、轮椅则继续前进;反之,左右手柄摆向左侧后、手柄反复前后摆动、轮椅则后退;当左右手柄向两侧摆拨不同向时、前后摆动手柄的同时轮椅则转弯-转弯方向由左右手柄向两侧的摆拨状况确定。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摆柄换向结构、上述的弧形滑腔结构可由拉簧拉线式结构代替,以右手侧结构为例该结构由拉簧42-16、弧形框架42-19、闸线软管42-7.2、拉线42-7.3、操纵柄42-6、柄支架42-1等构成,其主要是拉簧42-16将右摆叉6-3的上部摆杆与相应的车基架板4-3通过拉板环42-15、42-17相连接,该拉簧上部的摆杆6-4套以由弧形杆42-18、42-19和封头板组成的弧形框架、该框架与车基架的相应临近部位连接,闸线软管42-7的下端由槽形滑轮42-11和平形滑轮42-13定位、该闸线延摆杆6-4、6-5途中由套环42-10、42-9定位、但闸线可往返抽动,闸线软管42-7的上端42-7.2与操纵柄架42-1的下端凸出板42-1.5连接,轮软套内的由多股细钢丝组成的拉线下端42-7.5通过拉板环42-18与右摆叉6-3上部的摆杆连接,该拉线上端42-7.3与操纵柄42-6的下端凸出板42-6.2连接,操纵柄架42-1通过该架的固定套42-1.1经螺钉42-2两套而与右摆柄手柄6-9下部的摆杆6-8连接,操纵柄42-6与操纵柄架42-1由销轴42-5连接,定位器42-3、42-4固定在环套架42-1的前板上部42-1.2,该定位器由碰珠29-33、弹簧29-32、套管29-31、后螺旋堵盖29-30构成;在左进退变换机构中、将定位器42-4移位于定位器42-3的外侧,其它机件结构与右进退变换机构对称。适当调定拉线上端42-7.3的长度,则当拉线柄42-6的中部的凹孔处位碰珠42-3处时为空档(此时可滑齿套5-8在飞轮5-7和飞轮5-9之间,对两个飞轮均不接触-前述的弧形滑道结构亦同样有此种效果),当拉线柄42-6的中部位于定位器42-4处时、变向齿套5-6的齿与飞轮5-9的齿吻合,前后摆动摆杆手柄6-9、摆杆6-4在由42-18等组成的弧形框架内前后摆动、车轮后退,当外推操作柄把42-6.1、使拉线柄42-6的中部位于定位器42-3以外时、变向齿套5-6的齿与飞轮5-8吻合,前后摆动摆杆把柄6-9、车轮前进;乘者左侧的上述机构的动作基原本理同上述,只是闸线操纵手柄(与42-6.1对称)左右动作位置与车轮的进退方向与上述相反,中间位置仍为空档。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机构7、8、9、10、11、12由升降外套7-1、升降内齿杆7-2、降落缓冲弹簧7-3、升降摆杆摆叉9、与飞轮10-2同心的弧形滑腔结构8升降离合器10、升降传动轴和齿轮结构11、升降棘爪和凸轮控制结构12等构成,其主要是升降外套管7-1的下端与车基架板4-2相连接、上部与车基架4-1、4-3的上部相连接,缓冲弹簧7-3套于升降齿杆7-2的上部后压在升降外套管7-1的顶端,升降齿杆7-2穿于外套管7-1内、且齿条面朝前、棘齿条面朝后,升降摆柄架8-5的内侧与L形滑块8-4的直柄连接,L形滑块的L形端套入相应的L形截面弧形滑腔内(由内外套8-9、8-7等组成)滑腔口由封板封住,该滑腔由螺拴8-8叁-肆条固定于相应的车基架板上,升降摆柄横杆9-1的拐角套9-2置于升降摆柄架8-5内、带底帽的销轴8-2贯穿摆柄架8-5的后板和拐角套9-2及摆柄架8-5的前板、套以平垫圈8-1后、开口销8-3穿过销轴前部的横孔后弯曲固定,以档住平垫圈8-1,升降摆柄横杆9-1的外端与短套筒9-7联接固定,升降摆柄外管9-8下端与短套筒9-7的横面连接,升降摆柄内杆9-10穿于外管套9-8内、由位于外管套9-8上部的蝶形把螺拴9-9固定,升降摆柄把9-11与升降摆柄内杆9-10连接,升降拐角轴套9-2下部连接短杆9-3、该短杆下部连接升降摆叉9-4,该摆叉下端孔套9-5两个分别通过螺拴轴销9-6两只与升降离合器的升降齿套10-1的两侧连接,升降离合器飞轮10-2的内螺孔与升降齿轮轴11-4的外端连接,升降离合器外滑套内轴10-5的内端部与升降离合器飞轮10-2的内螺孔联接,升降齿套10-1套于内轴10-5后、由螺钉10-3两条将园档板10-4固定于内轴10-5的外端面,升降齿轮轴11-4穿过相对应的车基架立板后,套以轴承11-3和轴承套座11-2、由螺钉11-1叁-肆个将轴承套座固定于该车基架立板面,升降齿轮11-7的内孔与齿轮轴11-4由键11-6联接、且用螺钉11-5将齿轮11-7与齿轮轴连接定位、升降齿轮11-7通过升降外套管7-1前面的对应开口与齿杆7-2的齿相吻合,升降齿轮轴11-4的内端穿过车基架4-1上部的板孔后、套以轴承11-8和轴承套座11-9,螺钉11-10叁-肆条将轴承套座11-9固定于车基架4-1上部的相应板面,升降棘爪12-6的爪部与升降齿杆7-2的棘齿对应、且有适当的接触(令齿杆7-2上升时)长度和非接触(令齿杆7-2下降时)距离,棘爪12-6后杆上部连接一园套、且置于框架12-8中、由轴销12-7结构将两者连接,框架12-8联接于临近的车基架上,控制升降的凸轮12-5位于棘爪前下方适当位置,凸轮轴12-4穿过车基架的各相应板孔、内端部套以轴承12-1和轴承套12-2、该套座由螺钉12-3三至四条固定于相应车基架板面、外端部亦套以轴承和轴承套座12-8、用螺钉12-10三至四条将轴承套座12-8固定在相应车基架板面,凸轮轴12-4的内端部与凸轮12-5的内孔用键连接,凸轮轴12-4的外端部与凸轮控制柄的下部板杆12-9的下端键连接、板杆12-9的上端与横杆12-11的内端固定式连接,横杆12-11的外端与联接套12-12键连接、该套与凸轮控制柄外管套12-13的下端为固定式连接,控制柄内立杆12-15穿于外管套12-13中、且以蝶把形螺拴紧固,凸轮控制把12-16与控制柄内立杆12-15连接。当欲升起坐椅时、先将凸轮控制手柄12-16向后压下、此时凸轮12-5将棘爪12-6的前部支起而使棘爪切入棘杆的棘齿中,向外侧搬升降把柄9-11使升降离合器升降齿套10-1的齿与飞轮10-2的齿吻合后、前后摆动柄把9-11、坐椅即上升;当欲使坐椅下降时、先将柄把9-11向内侧搬使齿套10-1的齿与飞轮10-2的齿离开,然后继续向前搬动凸轮柄把12-16、使坐椅逐渐降下来,直到与缓冲弹簧7-3接触。
如图1、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面角度转动结构13和防止转动结构43由联接杆13-1、托盘轴13-2、承压下珠粒13-10一组、转动套圈板13-3、托板13-8、上珠粒13-6一组、封盖板13-5、防护套垫13-7、防转销轴43-2和43-5等构成,联接杆13-1的上部与托盘轴13-2的下部连接成一整体、联接杆13-1插入升降内齿杆7-2上部的孔内、且使托盘轴13-2的托盘下部相应平面与升降齿杆7-2的上端面接触、用沉头螺钉7-4两个通过升降齿杆7-2上部的横孔将联接杆13-1固定,承压下珠粒13-10一组置于托盘轴13-2托盘部位的截面呈弧状的正园形沟槽内、转动套圈板13-3的孔部穿过托盘轴13-2的上轴部而压在一组承压下珠粒13-10上、此转动套圈板13-3下平面的珠粒沟糟与托盘轴13-2托盘部位的珠粒沟槽相对应,上珠粒13-6一组置于转动套圈板13-3的上部珠粒糟内、封盖板13-5的盲孔与托盘轴13-2的轴头部吻合、沉头螺钉13-4两个将两者联接固定,封盖板13-5的珠粒槽与其对应的珠粒相吻合、上下两组珠粒13-6、13-10使其各自对应的上下平面保特适当的间距,托板13-8的内孔与转动套圈板13-3的相应园台阶吻合、并用螺钉13-9四个将两者固定,防护套垫13-7压在托板13-8上、此套垫13-7的下中心部为空凹状、则与封盖板13-5保持一定的间距,此套垫13-7的四周被垫圈14-5等定位。当不准坐位系统转动时、园椎螺杆43-2和43-5通过坐位板14-6后部两侧的孔分别与其下部的椎形螺孔板43-3等相联接、椎形螺孔板43-3与车轮立架4-5的上部相连接。另一侧同理,43-1和43-4均为软连线、均一端与坐板14-6的后角部相连、另一端与相应的椎形螺杆43-2、43-5的立端把相连接。当欲使坐椅平面转动时,要先按照图3所示、将左右车轮摆柄内立杆2-7、6-8压缩至最短且向前摆至极限点如相应假想线所示的部位,将升降柄把9-11搬向空档、其内立杆9-10推入其套管9-8中、向后摆至极限,将凸轮操纵柄把压向后方极限后、将其内立杆12-15推入其外套管12-13中(见图2);旋出防转推形螺杆43-2、43-5;即可向左或向右转动坐椅了。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坐板41-6、靠背板14-3、推拉柄40、扶手15-11、物品箱15-3、15-5,文具盒15-2结构由调整垫圈14-5、坐板14-6.1、靠背板14-3、靠背板角度无级调整结构14-7、14-9、14-8、上调整紧固板15-10、推拉柄40、扶手15-11、物品箱15-3、15-5文具盒15-12等组成,其主要是调整垫圈14-5经沉头螺钉14-1多个沿周固定在平面转动结构13中的托板13-8上、坐板14-6.1经沉头螺钉多个沿周固定在调整垫圈14-5上,坐板14-6.1的后中部有一个通孔14-6.2以备通过专用结构排放粪便和冲洗液,靠背板14-3的下端通过铰链即合页14-4二个与坐板14-6.1的后端连接,环式弧板14-7两块的根部端分别通过沉头螺钉各两条与坐板14-6.1的中后部两侧连接、弧板14-9两块的根部端分别通过沉头螺钉各两条与靠背板14-3两侧的中下部连接、弧板14-9处于环式弧板14-7的内侧且相对应平面相接触、蝶形柄螺拴14-8两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环式弧板14-9与两块实型弧板14-7的梢部连接-以形成靠背角度的无级调整结构,靠背板14-3与坐板14-6.1间的角度变化范围为90度至180度,插销15-9每侧一个其底座分别与扶手基板15-2的后下部缺口处的前立面连接、插销15-9两个分别插于坐板14-6.1的两侧相应处孔内,上调整紧固板15-10两块分别通过销轴与扶手基板15-1、15-2的后部平板部连接,螺纹根部设园台阶的螺拴14-10两条分别与角度调整紧固板15-10两块的勾牙相对应、且横向固定在靠背14-3的两侧、分别用蝶形螺母两个于以紧固、使靠背板14-3与扶手基板15-1、15-2连接为一体、通过对角度调整紧固板15-10数个勾牙的选用、可实现靠背板14-3的前后小范围角度的有级调整,推拉柄40设于靠背板14-3上半部两侧各一套、推拉柄杆40-2的根部与加强板40-3联结为一体、每套用沉头螺钉3个与靠背板14-3上部的两侧面相连接、推拉柄40-1两个分别与推拉杆40-2两个的捎部连接,扶手15-11两个分别与扶手基板15-1、15-2连接,物品箱15-3、15-5分别用螺钉15-4、15-6各数条与扶手基板15-2、15-1的平板部位连接,文具盒15-2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扶手距形圈内的扶手基板15-2、15-1的上平面,位于扶手基板15-2处的文具盒盖为中部分开的前后推拉式,另一个乘者左手侧文具盒盖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为掀转盖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头部靠板41-1和文件袋41-2、文件屉41-4及角度调整结构14-1、41-5由头部靠板41-1、文件袋41-2、文件屉41-4。环式弧板14-10、弧板41-5等构成,其主要是头部靠板41-1的内端面通过铰链即合页41-6两只与靠背板14-3的上部端面连接,文件袋主体下面41-2.1平敷贴于头部靠板的正面、文件袋口盖41-2.2采用涩式料面,文件屉箱41-3固定于头部靠板41-1的背面。文件抽屉及其暗锁41-4位于文件屉箱41-3内,实型弧板41-5两个的根部各用两个沉头螺钉固定于头部靠板41-1的两侧端面、环式弧板14-10两个的根部各用两个沉头螺钉14-11固定于靠背板14-3的上部两侧端面、位于弧板41-5的外侧且两板面接触和重合,蝶柄式螺拴41-6两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环式弧板14-10与各弧板的捎部连接、以实现靠背板14-3正面与头部靠板41-1正面间角度在180~270度范围内无级调整。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腿脚部板23和其角度调节机构29由腿部板23-1、脚部弯板23-3、顶部连接套29-1、伸缩齿杆外套架29-3.1、伸缩齿杆29-7.1、齿杆棘爪29-4、腿板升降齿轮29-26、棘轮爪29-10、腿部板升降摆柄29-6.2等构成,其主要是腿部板23-1的上端通过铰链即合页23-6与坐板14-6.1的前端连接,脚部弯板23-2、23-3分别用带蝶形螺母23-5的螺拴23-4各两套(含平垫圈)固定于腿部板23-1下部的相应的通式上下滑槽部,螺拴23-4共4条、其各自的沉头部与其相对应的脚部弯板23-2、23-3上的锥形园孔固定,腿部板23-1中部两侧分别用两条沉头螺钉固定有拉板29-9各一片,顶部连接套29-1共两个、各用沉头螺钉四只将其水平部位分别固定于扶手基板15-1、15-2前部,细端部设螺孔的半园头轴销29-2.1和半园头螺钉29-2.2配合将伸缩齿杆外套管29-3.1的上部扁端头和其两侧的垫套29-27、29-28连接于顶部连接套29-1内,伸缩齿杆29-7.1的上部穿于齿杆外套管29-3.1内、且齿部朝前、棘齿部朝外侧,伸缩齿杆29-7.1上端有一定的长度段无齿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该齿杆滑出于外套管29-3.1,防柄越界柱29-12、29-13分别固于齿杆外套管29-3.1的下部、位于升降齿轮外套体29-5.1的两侧,升降齿轮外套体29-25.1固定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正前方,腿板升降齿轮29-26位于齿轮外套体29-25.1内、且其齿通过外套管29-3.1相应处的开口与伸缩齿杆29-7.1的齿相吻合,齿轮外套体29-25.1外侧的截面29-25.2呈形、以使该套体的封盖29-5通过螺钉29-24数条与套体29-25.2的园周吻合连接,细端部设螺孔的半园头轴销29-15与半园头螺钉29-14相配合、将齿轮外套体29-25.1、齿轮29-26、封盖29-5、齿轮定位套29-16、棘轮叉29-6.1、棘轮29-18、棘轮定位套29-17(两个)连接起来,其中与齿轮29-26、棘轮29-18分别为键连接,用开口销3个分别横穿过棘轮两侧的棘轮定位套29-17和齿轮定位套29-16、且穿过轴销29-15的键槽、最终于各定位套的开口销出口处弯曲固定,腿部板升降摆柄29-6.2的下端与棘轮叉29-6.1的上端柄相连接,棘爪销轴29-19将棘爪29-10连接于固定在升降摆柄29-6.2中下部的棘爪架29-20内,升降摆柄29-6.2的中下部固定有突出支块29-6.3,压簧2-11两端分别与升降摆柄29-6.2和棘爪29-10.1的中部相连接,当欲使齿杆29-7.1回缩时、棘轮齿爪29-10.2与棘轮29-18的棘齿相接合,棘杆29-7.1的棘爪架29-22固接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外侧面、销轴29-22将棘杆29-7.1的棘爪29-4)连接于棘爪架29-21内,压簧29-29的两端分别于棘杆棘爪29-4的爪柄中部和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相应处连接,棘杆棘爪29-4柄的定位架29-23固接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端的与棘爪29-4柄的对应部位、该定位架的一侧设有碰珠定位结构、此结构由碰珠套29-31、压簧29-32、螺盖29-30、碰珠29-33组成,当欲使棘杆29-7.1下滑时、压下棘爪29-4的柄、该柄与碰珠29-33对应的凹坑和碰珠29-33吻合时该柄则被定位、棘爪29-4则离开棘杆29-7.1,反之,棘爪29-4通过齿杆外套管29-3.1的相应开口与棘杆29-7.1的棘齿接合,细端设螺孔的半园头销轴29-8.1与半园头螺钉29-8.2配合将齿杆29-7.1下端的连接叉29-7.2与腿部板23-1上的拉板29-9连接,轮椅两侧的上述结构是相对称的。
如图2、图3、图15、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椅车轮17-2、18-2的制动机构21、22由制动把柄21-1.1、把柄支架21-2.1。闸线21-3.1、拉线式制动闸21-4、制动闸固定板35-3等构成,其主要是螺钉21-2.4将把柄支架21-2.1固定在右(对乘者而言、下同)摆柄上立杆6-8的上部与摆柄把6-9下端相接触,轴销21-2.3将制动把柄21-1.1弯节的端部21-1.3与把柄支架21-2.1中部直角处相连接,闸线21-3.1的芯线(由多股细钢丝组成的细钢丝绳)的上端21-3.3与制动把柄21-1.1的拐角21-1.2处相固定,闸线21-3.1软管的上端21-3.2与闸架固定套21-2.1的端部21-2.2处固定,闸线21-3.1沿着相应的摆柄6-8、6-6、6-4通向车轮17-2的制动闸21-4,闸线21-3.1软管的下端21-3.4与制动闸21-4之处卡圈爪21-4.6的联线柄21-4.5相紧固,闸线21-3.1的芯线下端21-3.5与制动闸21-4之内卡圈爪21-4.2的联线柄21-4.1相连接,制动闸21-4通过其螺拴式轴销21-4.10与固定在车轮17-2之加强式护套35-2上的联接板35-3相连接。轮椅车轮17-2、18-2,两者的制动装置结构相同。
如图2、图3、图20至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液架45和架柄伞柄托握结构24由可供选用的横杆勾45-1、45-2、45-3、升降立杆45-4、立杆套45-6、套柄45-7、伞柄和输液架柄45-7的托握结构24-1、24-2、24-3、变向和防倾结构24-4至24-18等构成,其主要是横杆勾45-1.1两只对称地连结于滑动套45-1.2两侧,带蝶形柄的螺杆45-1.3通过滑动套45-1.2另一侧的螺孔与升降立杆45-4.1上部的横向盲孔或通孔相旋对固紧,横杆勾45-2、45-3结构同上,且三个横杆勾的高度分布上下错落、平面分布角度可相互呈60度,升降杆45-4.1穿于立杆套45-6内,带蝶形柄的螺拴45-5通过立杆套45-6上部螺孔于分布于升降立杆45-4.1上的多个盲孔或通孔45-4.2选择相旋对固定以实现高度的调整,为了便于紧固螺拴45-1.3、45-5与升降立杆45-4.1上的孔相对应、可在立杆45-4.1上开一纵向沟槽45-1.2等、各滑套和套管45-6的孔端分别设一与该沟槽相对应的凸出点块--以防止孔与杆间相互转动、而只准上下滑动,且立杆45-4.1的各相应位置刻以横向刻度、使当45-1.2等各套和套管45-6的上端面与立杆45-4.1上的相应横刻线相平时5-1.3等各滑套螺拴和螺拴45-5与所选择的立杆45-4.1上的某个孔恰好对应,支架柄45-7与外套45-6相连接;伞柄或输液支架柄45-7穿于可旋紧的套圈24-1、24-2内、分别旋转紧套螺拴24-1.1、24-2.1而将伞柄或输液支架柄45-7紧固,套圈24-1、24-2同于缩紧工业胶管用的旋紧式套圈、该两套圈固定在连接板24-3上,该板下部折弯90度后与连接杆24-4.1的上端连接,该连接杆下端与转向球24-4.2的上部连接,该转向球是套入球座柱24-5.1的内孔的、该内孔的上端孔经小于转向球24-4.2的直径、该内孔上部呈与转向球吻合的园弧面,与球座柱底板24-6.1相连的内顶柱24-6.2与球座柱24-5.1连接、该内顶柱的上端与转向球24-4.2相吻合的园弧面将转向球24-4.2顶住,带蝶形柄的螺拴27-7通过球座柱24-5.1上的螺孔将转向球24-4.2顶固以起定位作用,螺钉四条将球座底板24-6.1固定在柄把弯板24-9的上平板24-9.1的上平面上,防止连接杆24-4.1倾斜的连接杆防倾套24-8.1通过其缺口24-8.6从连接杆24-4.1部横向切入后下落、使该套下底面落于球座柱底板24-6.1的上平面、带手柄的顶丝24-8.4、24-8.5分别通过防倾套24-8.1的上螺孔24-8.2和下螺孔24-8.3将连接杆24-4.1的盲孔24-4.3和球座柱24-5.1上的盲孔24-5.2顶住,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经固定于靠背板14-3侧面的螺拴24-10.1和蝶形母24-10.2而连接于该侧面,防止弯板24-9的立板24-9.2转倾的结构为弧形板24-12与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连接为一体、弧形板的加强筋边24-12.3上端面与弯板24-9的上平面24-9.1的对应部位连接成为一体,弧板槽24-12.2与上固定螺拴24-10.1相对应、将蝶形螺母24-10.1和24-11.1均旋紧,防转倾弯板24-17的立面24-17.1经螺钉24-14、24-15和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上的螺孔24-9.3、24-9.4与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相固定、防转倾弯板24-17的卧面24-17.2经螺钉24-1 6和镶固与靠背板14-3相应部位的强度高的板24-13上的螺孔24-13.1与靠背板相固定,当靠背板14-3平卧、柄把弯板的立面24-9.2以螺拴24-11.1为轴(或以螺栓24-10.1为轴-不设弧形板24-12时)反时针旋转90度、防转倾板24-18-侧端面的凸轴24-18.2、24-18.3分别吻穿于柄把弯板24-9立板面24-9.2上的孔24-9.5、24-9.6内、且该防转倾板24-18的该侧端面与把柄弯板的立板24-9.2的内面相接触、经螺钉24-16镶固于靠背板14-3相应部位的高强度板24-13上的螺孔24-13.1、将防转倾板24-18的板面24-18.1与靠背板14-3相连接,如果不想要把柄弯板立板24-9.2的前端面与靠背板14-3的前面间角度变化的无级功能、则弧板24-12和螺拴24-11.1、蝶形母24-11.2可省掉。
上面所谈到的防倾结构、主要是在握承输液支架时使用,而如图25、图26所示、当使用防转倾板24-13时、是在靠背板14-3头部板41-1等平置状态下的状况。
如图2、图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读书板和立面画板结构25由内球调位结构25-7、高度调整套管25-6、旋紧套25-5、高度调整内杆25-4、内杆顶部套25-3、前后调位杆25-17、左右调位杆25-11、左右调位管套25-12)读绘板25-16、书报画纸夹25-18等构成,其主要是内球调位结构25-7的底板25-9经螺钉四条固定于左(对乘坐者而言、后同)扶手基板15-1的前上部,带蝶形柄的顶丝25-8通过球外套25-7上的螺孔对内球定位,高度调整外套管25-6的下端与内球调位结构25-7内球上面的杆端连接,旋紧套25-5与外套管25-6的上部为螺纹连接,高度调整内杆25-4的下部通过旋紧套25-5穿于外套管25-6内,内杆顶部套25-3的下部孔与高度调整内杆25-4的上部套接、并用螺钉横向固定,前后调位杆25-17的前端与左右调位杆25-11的左端连接、前后调位杆25-17的后端穿过内杆顶部套25-3上部的前后向孔后连接以把柄,带蝶形柄的顶丝25-2通过内杆顶部套25-3外侧的螺孔将前后调整杆25-17定位(顶丝端顶入该杆上的相应盲孔中),左右调位套管25-12套于左右调位杆25-11、由带蝶形柄的顶丝25-15两只通过左右调位套管25-12上的螺孔与左右调位杆25-11顶紧,连接条板25-13与左右调位套管连结,螺钉25-14六只将连接条板25-13与读绘板25-16相连接,书报画纸夹子25-18左右共两个,可各用螺钉两条将夹子的背面与读绘板25-16的背面相固定。这样,读绘板25-16位置不但可前后左右予以调整,而且可以左右调位杆25-11为轴调整读绘板25-16的角度。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照明装置26由电池盒26-1、亮度调节及开关26-5、蛇形管26-3、灯罩26-6等构成,其主要是电池盒26-1与基板座26-2相连接、螺钉四条将基板座26-2固定于读绘板25-16背面的上中部,蛇形管26-3起始端与基板座26-2的上中部连接、蛇形管26-3的上端弯向读绘板25-16正面的上部、该端连接灯罩26-6及灯头和灯泡,电池盒26-1内的电池组引线经导线26-4通向亮度调节和开关26-5后、再经蛇形管的起始端通向灯罩26-6内的灯口以至灯泡,该照明装置亦可将采用等于和小于220V且最好是安全电压12V的交流电、变压器设于220V电源始处的插头附近、远离轮椅以确保安全。
如图2、图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读写和就餐桌结构27由右立柱27-7、右升降套27-5、右角度调整套27-6、桌面27-2、桌屉外箱27-11、桌屉27-15、防桌屉滑脱装置27-13、27-14、固定螺拴27-16、左角度调整套27-21、左升降套27-22等组成,其主要是右立柱27-7与其底板座27-8相连接,螺钉四条将该底板座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的前上部,右升降套27-5套于立柱27-7上、立栓顶端与封头园帽27-4相连接,带手柄的升降套顶丝27-23)通过右升降套27-5内侧的螺孔将该套固定于立柱27-7上、顶丝27-23的端部与立柱27-7上的高度选择盲孔相对应、并顶于该盲孔内,右升降套27-5的左侧与右横轴27-10的粗径部位连接,桌面角度右调整套27-6套于右横轴27-10的细径部位并于该轴粗径部位的端面相接触、右横轴套一平垫圈后、用开口销27-9贴着平垫穿过该横轴细径部位的横向孔后、分叉弯曲固定,桌面角度右调整套27-6的上部连接有右连接板27-3,桌面27-2通过螺钉27-1四条与该连接板连接,当桌面27-2处于水平态时、带手柄的螺栓27-24可通过右角度调整套27-26内侧的螺孔且贯穿横轴27-10和调整套27-6的前侧面而固定(作为餐饮桌使用时必须如此执行,且桌面左端与左立柱搭接),桌屉外箱27-11用螺钉27-12六条与桌面27-2连接,桌屉27-15入该外箱内,外箱27-11的底中部开有一前后方向的端口封闭式的上下相通的槽27-14、大帽的螺钉27-13通过此槽与桌屉27-15的底部相固定,桌屉27-15可前后抽动而不能滑脱,桌面27-2的左下部设有一固螺拴27-16,套于左立管柱25-6上的左升降套27-22、其固定顶丝、与该套相连接的横轴27-19、桌面角度左调整套27-21、开口销27-20均与右侧的相应结构相同和对称,左连接板27-18的左部下平面与桌面角度左调整套27-21的上面相连结、该连接板27-18的右部开一个与桌面左下部固定螺拴27-16相对应的开口朝外的上下相通的槽、当桌面27-2左下部的固定螺拴27-16随着该桌面左端的向里旋转而入于此槽后、旋紧蝶形螺母27-17而将桌面27-2固定于左右两立柱25-6和27-7上。
整个桌体亦可向右旋开、以便乘者入坐。
如图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位置可调的风扇结构28由长杆螺拴28-7和28-6、高度升降外套管28-4和与其相连结的弧板28-5、顶丝28-3、升降内杆28-2、风扇机座固定螺拴28-1.2、电风扇28-1.1等构成,其主要是长杆螺拴28-7和28-6的内端分别和桌屉外箱体27-11左(对乘者而言、后同)侧的相应部位连接,高度升降外套管28-4的下部横孔和该外套管相连的弧板28-5的弧形槽分别套于长杆螺拴28-7、28-6的外端长螺纹杆外的两个调位紧固螺母之间,升降内杆28-2的下部穿于外套管28-4内、由带蝶形旋柄的顶丝28-3通过外套管28-4上部的横螺孔将升降内杆28-2定位,带旋柄的螺拴28-1.2将风扇28-1.1的电机底座立板(设有横孔)固定于升降内杆,28-2上部的夹槽内。
如图3、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膝部取暖电动按摩装置30、小腿下部和脚部取暖及电动按摩装置31由电热护膝30-1、膝部电动按摩器30-3、膝部燃料式暖盒30-4、电热暖靴31-1、脚部电动按摩器31-3、脚部燃料式暖盒等构成,电热护膝主体30-1.1和活掀盖30-1.3、30-1.4均由安全电压的电热褥类材料制成,搭接口30-1.2设于膝部内侧、由涩面专用布料粘接式拉锁制成,活掀盖30-1.3、30-1.4、31-1.2的搭接口处均由此种材料制成,干电池式电动按摩器30-3、31-3和燃料式暖盒30-3的上顶面亦粘接以此材料且涩面向外、以便定位,干电池式电动按摩器30-3、31-3的内振动面分别于膝上部和脚前上部接触,燃料式暖盒30-4、31-4分别置于膝前部和脚前下部相应的靴底内下凹处,取暖靴31-1.1和活掀盖31-1.2亦由安全电压的电垫褥材料制成,电热护膝30-1的电源开关30-2、电热靴31-1的电源开关31-2均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的角铁15-8上、该角铁与扶手基板15-2的下部立板连接,角铁15-8各部均涂有绝缘材料、电源开关与角铁间均采用可靠的绝缘措施。电热式和燃料暖盒式取暖方式可由乘者选用或同时共用。乘者左右部的上述装置相同对称。
如图3、图14、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小便特制裤衩32和特制外裤33)由裤衩体32-1、腰密封气袋圈32-2、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右腚气垫包32-3.2、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左腚气垫包32-3.4、排便液管32-4、后冲便管32-9、前冲便管32-7、后风干管32-14、前风干管32-12、外裤后部33-2、外裤膝部等构成,其主要是裤衩体32-1由防水易干穿盖舒适的布料制成、各气袋圈气包由不漏气且人体接触舒适的布料制成,裤衩体32-1上部与腰密封气袋圈32-2密连、右左下侧分别与右腿气袋圈32-3.1和左腿气袋圈32-3.3密连,裤衩体32-1下中部与排便液管32-4密连、下右左部分别设右腚气垫包32-3.2和左腚气垫包32-3.4,腰密封气袋圈32-2与供气管32-5连接、腰气袋圈32-2的左右侧分别通过左气管32-3.6右气管32-3.5而与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相通,左腚气垫包32-3.4与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相通、右腚气垫包32-3.2与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相通,各气袋圈和气垫包亦可分别单独与供气管32-5相通且各设开关或进放气装置,以满足各部对气压要求的不同,裤衩体32-1的后中下部与后供液管32-9连通、后中上部与后供风管32-14连通,裤衩体32-1前中下部与前供液管32-7连通、中上部与前供气管32-12连通,外裤后部33-2的下部与裤衩排便液管32-4外壁活接、外裤两膝部与电动按摩器30-3和燃料式暖盒30-4相对应处均设活帘盖,裤衩排液管32-4通过坐板14-6.1的后中部的通孔14-6.2后与便液收集箱34-4的进液管34-1活接。该裤衩设各充气袋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小便和冲冼液外流,设腚部气垫包32-3.2、32-3.4的目的是将腚部支起、便于排便和冲冼,排便、冲冼、风干后则放气泄压以使人体感到舒适。
如图3、图14、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小便和其冲冼废液的收集排放和排味装置34由排液管34-11、排放开关34-8、储液箱34-4、进液开关34-5、进液管34-1、排味管34-2及其开关34-3等构成,其主要是排液管34-11的排放口可接延长管、亦可与二次储液箱连接,排液管34-11的尾部挂于挂架勾34-10上、此挂勾架上部与轮椅基架相连接,排液管34-11的上口与排液开关34-8的排口管连接,该开关的进口与排液弯管34-9的出口连接、该弯管的进口与储液箱34-4的排口连接,该储液箱固定于轮椅基架上的后部,进液管34-1的上口通过坐板14-6.1后中部的通孔14-6.2与特制裤衩32-1的排液管32-4连接,进液管34-1的下端与进液开关34-5的进口管连接,该进液开关的下端通过进液弯管34-6与储液箱的进口接通、储液箱34-4的顶部设有排味开关34-3、该排味开关的出口与排味管32-2接通、该排味管的未端可接延长管、亦继而与排味电风扇接通。图3中34-7为排放开关体34-8的开关手柄。
如图2、图3、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轮护板35-2和支架35-1、4-5由板厚度加厚强度加强了的车轮护板35-2、斜支架35-1、立支架4-5等构成,其主要是车轮护板35-2位于车轮的后上部、其后部由支架35.-1支承,上部由立支架4-5支承、并与轮椅基架的上部两侧连接,且分别经加强板16-2、16-1加强,立支架4-5的下部和斜支架35-1的下部均与相应的车轮内轴5-4的外端连接,右左两车轮护板和支架的结构相同一对称。
如图3、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小便冲冼供液装置37由供液箱37-1及其内部的电热器、电热开关37-7、加压进气口37-6、进液开关37-3、出液开关37-2等构成,其主要是供液箱37-1箱体各部均设隔热保温层,该箱体向靠背板14-3的一面还设二次隔热板37-4、且该箱体与该二次隔热板相连接,二次隔热板37-4通过连接座37-5四个而与靠背板14-3的中上部相连接,控制供液箱37-1内的电热器加热与否的电源开关37-7固定在位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该角铁与该下部板相连接,该角铁各部涂有绝缘层、各电源开关与该角铁连接处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设于储液箱底部的放液开关37-2的放液管与特制裤衩32的冲便总管32-10相接通,该管向下经三通管分为后冲便管32-9和前冲便管32-7、并分别由止液夹或开关控制,进液开关37-3设于供液箱上部的一侧,设于供液箱顶部一侧的进气加压管37-6同自行车内胎的充气装置、该进气加压管37-6经与自行车打气筒充气端相同的充气夹管38-7和供气管38-6而通向供气装置38的充放气开关38-5,冲便前先经该充气装置38对供液箱适当充气加压(当然事先已经储液箱37-1内的电加热器对冲洗液予以适当加热),以便使冲便液流有适当的冲力而达到冲便干净的目的。
如图3、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小便供气系统38由微形充气筒38-3、液箱供气三通开关38-5、特制裤衩供气三通开关38-8、电热器38-9等构成,其主要是微形充气筒38-3通过卡箍38-2两只而固定在右扶手基板15-11的下顶面,38-1为该充气筒的充气推拉杆手柄,充气筒38-3的出气口与三通管38-4连通,该三通的一端与液箱充放气三通38-5连通、另一端与裤衩充放气三通38-8连通,三通38-8的供气端与电热器38-9的进气口连通,手轮38-10为该电热器的热量调节轮、该电热器的开关38-11固定在位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该部位的全部绝缘措施同前述,电热器38-9的出气管与特制裤衩32-1的总供气管连通向储液箱37-1供气的三通开关38-5的功能有使充气筒38-3与储液箱的进气管38-6勾通,使充气筒38-3与大气相通,使进气管38-6与大气相通此时亦将三通管38-4的相应口封闭,即充气筒38-3的气不进入该三通开关-即该开关的三支管相互呈120度;同理,向特制裤衩的32-2、32-3供气的三通开关38-8亦具有如下功能使充气筒38-3与电热器38-9勾通,使充气筒与大气相通,对三通38-4亦即对充气筒而言关闭、此时亦等于使充气筒向储液箱37-1集中供气、此时电热器38-9内腔与大气相通,此时特制裤衩的充气部位32-2、32-3即可排气。设电热器38-9的目的是为了使充气筒38-3供给的通过该加热器的气体至达特制裤衩的32-2、32-3处时、其温度适于人体的要求。
如图3、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小便水冲后风干系统39由电热吹风机39-1、电热开关39-3、送风管32-15等构成,其主要是电热吹风机39-1经固定卡圈39-2连接于推拉杆40-2靠近供液箱37-1的部位,吹风机39-1的吹风口与送风管32-15连通,送风管32-15的下端经三通分别与特制裤衩的后供风管32-14和前供风管32-12连通、且分别设止风夹32-13和32-11或开关,电热吹风机的开关39-3和电热开关39-4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该部位的绝缘措施同前述。
如图3、图4至图8、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卧结构14、41、36、23、29、44由坐板14-6.1、靠背板14-3、靠背板置平弧板14-9、环式弧板14-7、头部板41-1、头部板与靠背板间置平弧板41-5、环式弧板14-10、头部支轮杆弧板36-8、支杆36-2、变向支轮36-1、腿部板23-1、腿部板置平机构29、腿部板支轮结构44等构成,其主要是头部支轮杆弧板36-8与头部板文件屉箱41-3的一侧连接,每侧一个,支轮杆36-2的上部为U形、上端部与头部板41-1的两侧相应部位分别连接且可转动,一般坐态和轮椅运动态时、支轮下独杆36-2经带柄的螺拴36-5与连接板36-3连接、该连接板经其底板座36-4和螺钉数条而固定于靠背板14-3中下部的中部,带柄的螺栓36-6每侧一条将支杆36-2上部的U形部位分别固定在两弧板36-8的相应调节螺孔处,连接在独杆36-2上的一组变向轮36-1此时与靠背板14-3的后下中部接触,当欲平卧时、通过弧板14-9和环式弧板14-7)及螺拴14-8将靠背板14-3置于水平,螺拴36-6将支杆36-2的上部固定于弧板36-8上的螺孔36-7处,通过弧板41-5和弧板14-10及螺拴41-6将头部板41-1置于水平状态,腿部板升降机构29将腿部板置于水平态,腿部板支轮弧板44-2.1一块通过其座板44-1和螺钉44-3四至六条于腿部板23-1的下端中部连接,销轴44-4将支杆套44-7的上板部44-5的端部连接于弧板44-2.1的上角部,带手柄的螺拴44-5将支杆套上板部44-6固定在弧板44-2.1的相应螺孔处、使支杆套44-7垂直于地平面,支杆44-9.1可在支杆套44-7内伸缩、并由带手柄的螺拴44-8通过支杆套44-7下部的螺孔和支杆44-9.1上的选择孔44-9.2多个对该支杆定位,支杆44-9.1下端同一组变向支轮连接,弹簧夹板一组44-12与其底板44-11相连接、螺钉44-14数条将底板44-11固定于腿部板23-1中上部相应的中部。腿部板23-1非水平态时、支杆44-9.1缩于支杆套44-7内、收转支杆44-9.1而卡入弹簧夹44-12内、且用螺拴销44-13通过弹簧夹44-12端头的螺孔将该夹销固。
该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可集本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图文所示的全部功能为一体,亦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制配。
权利要求1.一种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由进退变换和摆柄机构中的(1)至(6)和(46)及(42)、升降机构中的(7)至(12)、平面角度转动和防止转动结构中的(13)和(43)、坐板和靠背板结构(14)与(15)、扶手结构和物品箱及文具盒结构(15)、头部靠板和文件袋文件屉及角度调整结构(41)、腿脚部板(23)、腿脚部板角度调节机构(29)、车轮制动机构(21)(22)、输液架和其架柄伞柄托握结构(45)(24)、读书报和立面画板结构(25)、照明装置(26)、读写和就餐桌结构(27)、位置可调的风扇结构(28)、膝部取暖和电动按摩装置(30)、脚和小腿部取暖及电动按摩装置(31)、大小便特制裤衩(32)、大小便特制外裤(33)、大小便和其冲洗废液的收集排放和排味装置(34)、车轮护板和支架(35)、大小便冲洗供液装置(37)、大小便供气装置(38)、大小便液冲后风干装置(39)、平卧和防倾结构(14)(41)(36)(23)(29)(44)及转轮(17)至(20)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进退变换和摆柄机构(1)至(6)和(46)由左(对乘坐者而言、后同)摆柄,弧滑腔内外套固定螺钉(1-1)三-五个、左弧滑腔固定螺拴(1-2)三-五个、左弧滑腔外套(1-3)、左弧滑腔内套(1-4)、L形滑块(1-5)、左摆柄架(1-6)、左摆柄架平垫(1-7)、左摆柄架开口销(1-8)、左摆柄架轴(1-9)、左摆柄中部(2-1)、左摆柄中下部孔套(2-2)、左摆叉(2-3)、左摆叉孔套(2-4)、螺栓销轴(2-5)二个、左进退变换器左飞轮(3-1)、左车轮轴套(3-2)、珠粒(3-3)一组、左进退变换器左珠粒内档套(3-4)、左进退变换器变向齿套(3-5)、左进退变换器长内联套(3-6)、特制左车轮轴(3-7)、左进退变换器短内联套(3-8)、固定螺钉(3-9)二至四个、左进退变换器右飞轮(3-10)、珠粒(3-11)一组、左进退变换器右珠粒档碗套(3-12)、防尘圈片(3-13)、左进退变换器右珠粒内档套(3-14)、平垫圈(3-15)和(3-16)、螺母(3-17)(3-19)、车基架(4-1)(4-4)。弧滑腔封口板同(46-3)每口一块共二块、左摆柄立管部(2-9)、蝶形把螺栓(2-8)、左摆柄上立杆(2-7)、左摆柄把(2-6)、右进退变换器短内联套(5-1)、平垫(5-2)(5-5)、螺母(5-3)、特制右车轮轴(5-4)、右齿套(5-6)、齿套孔(5-7)、右进退变换器左飞轮(5-8)、右飞轮(5-9)、右车轮轴套(5-10)、特制右车轮轴外固定螺母(5-11)、L形右滑块(6-1)、右弧滑腔内套(6-2)、弧滑腔封口板(46-3)每口一块共二块、右摆叉(6-3)、右摆柄中部(6-4)、右摆柄立管联接套(6-5)、右摆柄立管(6-6)、蝶形把螺栓(6-7)、右摆柄上立杆(6-8)、右摆柄把(6-9)、车基架(4-5)(4-8)等组成,左右两套进退变换和摆柄机构、其机件形状和数量相同且对称,左弧滑腔外套(1-3)与内套(1-4)可制为一体,且省去内外套固定螺钉(1-1);右弧滑腔内外套同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轮椅的进退变换机构(1)至(6)和(46)中、上述的弧形滑腔结构(1)可由拉簧拉线式结构代替,拉簧拉线式结构由环套架(42-1)、定位器(42-3)(42-4)、拉线柄(42-6)、闸线(42-7)、弧槽上滑轮(42-11)、下滑轮(42-13)、拉簧(42-16)等构成,环套架(42-1)的环套部位(42-1.1)套于摆柄上立杆(6-8)上、由螺钉(42-2)两套将环套架(42-1)紧固、环套架的前板(42-1.2)与后板(42-1.6)形成个有一定间距的立缝,拉线柄(42-6)的中部置于此立缝中、由轴销(42-5)贯穿环套架(42-1)的前板下部(42-1.3)和拉线柄(42-6)的中部及环套架(42-1)的后板(42-1.6)、轴销端部套以平垫后用开口销通过轴销端部的横孔而固定住,定位器(42-3)(42-4)固定在环套架(42-1)的前板上部(42-1.2),该定位器由碰珠(29-33)、弹簧(29-32)、套管(29-31)、后螺旋堵盖(29-30)构成,当拉线柄(42-6)的中部凹窝处与碰珠(29-33)碰撞吻合时、拉线柄(42-6)则被定位,拉线即由多股细钢丝组成的细钢丝绳芯线上部(42-7.3)的端点与拉线手柄(42-6)的下端突出板的端部(42-6.2)贯穿固定,闸线软管上贯穿固定,闸线的外套软管上部(42-7.2)的端部(42-7.1)(42-7.4)与环套架(42-1)的后板(42-1.6)的下部之突出板(42-1.5)贯穿紧固,(42-1.4)为后扳(42-1.6)的中部,软管(42-7)被固定套(42-9)(42-10)揽于摆柄(6-6)(6-5)等处、但可滑动,软管的下部(42-7.4)通过上滑轮(42-11)的弧形槽后、下滑轮(42-13)将软管下部(42-7.4)挡住、使其只能纵向滑动,上、下两滑轮(42-11)(42-13)分别被螺拴轴(42-12)(42-14)联接于固定板(42-26)上、该板固定于车基架(4-3)的邻近部位,(42-22)、(42-23)、(42-24)、(42-25)均为平垫圈,芯线下部(42-7.5)之端部与连接环(42-8)联接、该环与摆柄(6-4)下部联接,拉簧(42-16)的一端通过连接环(42-15)与摆柄(6-4)的下部联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环(42-17)与车基架(4-3)联接,弧形杆(42-18)(42-19)与封头板(42-20)(42-21)组成弧形框架、且与车基架(4-3)的邻近部位联接,摆杆(6-4)部位被限位于此弧形框架中、从而与摆杆(6-4)相连的摆叉(6-3)可作小范围的左右移动以达变换进退档之目的,摆杆(6-4)主要沿着上述弧形框架作前后运动,当拉线柄(42-6)的中部位于定位器(42-3)处时为空档,位于定位器(42-4)处时、变向齿套(5-8)的齿与飞轮(5-9)的齿相咬合、为后退档(左进退变换器机构此点则相反),当拉簧(42-16)将拨叉(6-3)拉向内则、变向齿套(5-8)的齿与飞轮(5-7)的齿相咬合、为前进档(左进退变换器机构此点亦相反),所以、在左进退变换器机构中、将定位器(42-4)移位于定位器(42-3)的外侧、其它机件与右进退变换机构的机件相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升降机构(7)、(8)、(9)、(10)、(11)、(12)由升降外套管(7-1)、升降内齿杆(7-2)、降落缓部弹簧(7-3)、升降摆杆摆叉(9)与飞轮(10-2)同心的孤形滑腔结构(8)、升降离合器(10)、升降传动轴和齿轮结构(11)、升降棘爪和凸轮控制结构(12)等组成,升降外套管(7-1)的下端与车基架板(4-2)相联接、上部与车基架(4-1)(4-3)的上部相联接、缓冲弹簧(7-3)套于升降齿杆(7-2)的上部后压在升降外套管(7-1)的顶端、升降齿杆(7-2)穿于外套管(7-1)内、且齿条面朝前、棘齿条面朝后、升降摆柄架(8-5)的内侧与L形滑块(8-4)的直柄连接、由螺钉(8-6)三--五条将外孤套(8-7)和内孤套(8-9)固定为一休(亦可直接制为一体,且省掉螺钉),由螺栓(8-8)三-四条将孤形滑套固定车基板的担应位置、L形滑块(8-4)的L形端装入L形截面的孤形滑腔内、滑腔两端口由封板封住,升降摆柄横杆(9-1)的拐角轴套(9-2)置于升降摆柄架(8-5)内、带底帽的销轴(8-2)贯穿摆柄架(8-5)的后板和拐角套(9-2)及摆柄架(8-5)的前板、套以平垫圈(8-1)后、开口销(8-3)穿过销轴(8-2)前部的横孔后弯曲固定,以挡住平垫圈(8-1),升降摆柄横杆(9-1)的外端与短套筒(9-7)联接固定、升降摆柄外管(9-8)下端与短套筒(9-7)的横面连接,升降摆柄内杆(9-10)穿于外管(9-8)内、由位于外管(9-8)上部的蝶形把螺拴(9-9)固定,升降摆柄把(9-11)与升降摆柄内杆(9-10)联接,升降拐角轴套(9-2)下部连接短杆(9-3)、该短杆下部联接升降摆叉(9-4),该摆叉下端孔套(9-5)两个分别通过螺拴轴销(9-6)两只与升降离合器升降齿套(10-1)的两侧联接,升降离合器飞轮(10-2)的内螺孔与升降齿轮轴(11-4)的外端联接,升降离合器之升降齿套内轴(10-5)的内端部与升降离合器飞轮(10-2)的内螺孔联接,升降齿套(10-1)套于内轴(10-5)后、由螺钉(10-3)两条将园挡板(10-4)固定于内轴(10-5)的外端面,升降齿轮轴(11-4)穿过相对应的车基架立板后、套以轴承(11-3)和轴承套座(11-2)、由螺钉(11-1)三-四个将轴承套座固定于该车基架立板面,升降齿轮(11-7)的内孔与齿轮轴(11-4)经键(11-6)联接、且用螺钉(11-5)将齿轮(11-7)与齿轮轴联接定位,升降齿轮(11-7)通过升降外套管(7-1)前面的对应开口与齿杆(7-2)的齿相吻合,升降齿轮轴(11-4)的内端穿过车基架(4-1)上部的板孔后、套以轴承(11-8)和轴承套座(11-9)、螺钉(11-10)三-四条将轴承套座(11-9)固定于车基架(4-1)上部的相应板面,升降棘爪(12-6)的爪部与升降齿杆(7-2)的棘齿对应、且有适当的接触(令齿杆(7-2)上升时)长度和非接触[令齿杆(7-2)下降时]距离,棘爪(12-6)后杆上部连接一园套、且置于框架(12-8)中、由轴销(12-7)结构将两者联接,框架(12-8)联接于临近的车基架上,控制升降的凸轮(12-5)位于棘爪前下方适当位置,凸轮轴(12-4)穿过车基架的各相应板孔、内端部套以轴承(12-1)和轴承套座(12-2)、该套座由螺钉(12-3)三-四条固定于相应的车基架板面、外端部亦套以轴承和轴承套座(12-8)、用螺钉(12-10)三-四条将轴承套座(12-8)固定在相应的车基架板面,凸轮轴(12-4)的内端部与凸轮(12-5)的内孔用键联接,凸轮轴(12-4)的外端部与凸轮控制柄的下部板杆(12-9)的下端键联接,板杆(12-9)的上端与横杆(12-11)的内端固定式连接,横杆(12-11)的外端与联接套(12-12)键联接、该套与凸轮控制柄外管套(12-13)的下端为固定式连接,控制柄内立杆(12-15)穿于外管套(12-13)中、且以蝶把形螺拴紧固,凸轮控制把(12-16)与控制柄内立杆(12-15)联接。
5.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平面角度转动结构(13)和防止转动结构(43)由联接杆(13-1)、托盘轴(13-2)、承压下珠粒(13-10)一组、转动套圈板(13-3)、托板(13-8)、上珠粒(13-6)一组、封盖板(13-5)、防护套垫(13-7)、防转销轴(43-2)和(43-5)等组成,联接杆(13-1)的上部与托盘轴(13-2)的下部连接成一整体、联接杆(13-1)插入升降内齿杆(7-2)上部的孔内、且使托盘轴(13-2)的托盘下部相应平面与升降齿杆(7-2)的上端面接触、用沉头螺钉(7-4)两个通过升降齿杆(7-2)上部的横孔将联接杆(13-1)固定,承压下珠粒(13-10)一组置于托盘轴(13-2)托盘部位的截面呈弧状的正园形沟槽内、转动套圈板(13-3)的孔部穿过托盘轴(13-2)的上轴部而压在一组承压下珠粒(13-10)上、此转动套圈板(13-3)下平面的珠粒沟槽与托盘轴(13-2)托盘部位的珠粒沟槽相对应,上珠粒(13-6)一组置于转动套圈板(13-3)的上部珠粒槽内、封盖板(13-5)的盲孔与托盘轴(13-2)的轴头部吻合、沉头螺钉(13-4)两个将两者联接固定,封盖板(13-5)的珠粒槽与其对应的珠粒相吻合、上下两组珠粒(13-6)(13-10)使其各自对应的上下平面保持适当的间距,托板(13-8)的内孔与转动套圈板(13-3)的相应园台阶吻合、并用螺钉(13-9)四个将两者固定,防护套垫(13-7)压在托板(13-8)上、此套垫(13-7)的下中心部为空凹状、则与封盖板(13-5)保持一定的间距,此套垫(13-7)的四周被大垫圈(14-5)等定位,当不准坐位装置转动时、园椎螺杆(43-2)和(43-5)通过坐位板(14-6)后部两侧的孔分别与其下部的椎形螺孔板(43-3)等相联接、椎形螺孔板(43-3)与车轮立架(4-5)的上部相连接、另一侧同理,(43-1)和(43-4)均为软连线、均一端与坐板(14-6)的后角部相连、另一端与相应的椎形螺杆(43-2)(43-5)的立端把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坐板(14-6.1)、靠背板(14-3)、推拉柄(40)和扶手(15-11)(15-12)物品箱(15-3)(15-5)、文具盒(15-12)结构由调整垫圈(14-5)、坐板(14-6.1)、靠背板(14-3)、靠背板无级角度调整结构(14-7)、(14-9)、(14-8)、上调整紧固板(15-10)、推拉柄(40)、扶手(15-11)、物品箱(15-3)、(15-5)、文具盒(15-12)等组成,调整垫圈(14-5)经沉头螺钉(14-1)多个沿周固定在平面转动结构(13)中的托板(13-8)上、坐板(14-6.1)经沉头螺钉多个沿周固定在调整垫圈(14-5)上,坐板(14-6.1)的后中部有一个通孔(14-6.2)以备通过专用结构排放粪便和冲洗液,靠背板(14-3)的下端通过铰链即合页(14-4)二个与坐板(14-6.1)的后端连接,环式弧板(14-7)两块的根部端分别通过沉头螺钉各两条与坐板(14-6.1)的中后部两侧连接、弧板(14-9)两块的根部端分别通过沉头螺钉各两条与靠背板(14-3)两侧的中下部连接、弧板(14-9)处于环式弧板(14-7)的内侧且相互对应平面相接触、蝶形柄螺拴(14-8)两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环式弧板(14-9)与两块弧板(14-7)的梢部连接-以形成靠背板角度的无级调整结构,靠背板(14-3)与坐板(14-6.1)间的角度变化范围为90度至180度,插锁(15-9)每侧一个、其基板分别与扶手基板(15-2)(15-1))的后下部缺口处的前立面连接、插销(15-9)两个分别插于坐板(14-6.1)的两侧相应处之孔内,角度上调整紧固板(15-10)两块分别通过销轴与扶手基板(15-1)、(15-2)的后部平板部连接,螺纹根部设园台阶的螺拴(14-10)两条分别与角度调整紧固板(15-10)两块的勾牙相对应、且横向固定在靠背(14-3)的两侧、分别用蝶形螺母两个于以紧固、使靠背板(14-3)与扶手基板(15-1)(15-2)连接为一体、通过对角度调整紧固板(15-10)数个勾牙的选用、可实现靠背板(14-3)的前后小范围角度的有级调整,推拉柄(40)设于靠背板(14-3)上半部两侧各一套、推拉柄杆(40-2)的根部与加强板(40-3)联结为一体、每套用沉头螺钉三个与靠背板(14-3)上部的两侧面相连接、推拉柄(40-1)两个分别与推拉杆(40-2)二个的梢部连接、扶手(15-11)两个分别与扶手基板(15-1)(15-2)连接,物品箱(15-3)(15-5)分别用螺钉(15-4)(15-6)各数条与扶手基板(15-2)、(15-1)的平板部位连接,文具盒(15-12)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扶手距形圈内的扶手基板(15-2)(15-1)的上平面,位于扶手基板(15-2)处的文具盒盖为中部分开的前后推拉式,另一个文具盒盖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为掀转盖式,(14-11)为靠背板内面物品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头部靠板(41-1)和文件袋(41-2)文件屉(41-4)及角度调整结构(14-10)(41-5)由头部靠板(41-1)、文件袋(41-2)文件屉(41-4)、环式孤板(14-10)、弧板(41-5)等组成,头部靠板(41-1)的内端面通过铰链即合页(41-6)两只与靠背板(14-3)的上部端面连接,文件袋主体(41-2.1)底面平敷贴于头部靠板的正面、文件袋口盖(41-2.2)采用涩式料面,文件屉箱(41-3)固定于头部靠板(41-1)的背面、文件抽屉及其暗锁(41-4)位于文件屉箱(41-3)内,弧板(41-5)两个的根部各用两个沉头螺钉固定于头部靠板(41-1)的两侧端面、环式弧板(14-10)两个的根部各用两个沉头螺钉(14-1)固定于靠背板(14-3)的上部两侧端面、位于弧板(41-5)的外侧且两板面接触和重合,蝶柄式螺拴(41-6)两条分别通两侧的弧板(14-10)与各弧板的梢部连接、以实现靠背板(14-3)正面与头部靠板(41-1)正面间角度在180度至270度范围内无级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腿脚部板(23)、腿脚部板角度调节机构(29)由腿部板(23-1)、脚部弯板(23-3)、顶部连接套(29-1)、伸缩齿杆外套管(29-3.1)、伸缩齿杆(29-7.1)、齿杆棘爪(29-4)腿板升降齿轮(29-26)、棘轮(29-18)、棘轮爪(29-10)、腿部板升降摆柄(29-6.2)等组成,腿部板(23-1)的上端通过铰链即合页(23-6)与坐板(14-6.1)的前端连接,脚部弯板(23-2)、(23-3)分别用螺拴(23-4)各两套(含平垫圈)固定于腿部板(23-1)下部相应的通式上下滑槽部,螺拴(23-4)共四条、其各自的沉头部与其相对应的脚部弯板(23-2)、(23-3)上的椎形园孔固定,腿部板(23-1)中部两侧分别用两条沉头螺钉固定有拉板(29-9)各一片,顶部连接套(29-1)共两个、各用沉头螺钉四只将其水平部位分别固定于扶手基板(15-1)(15-2)的前部,细端部设螺孔的半园头轴销(29-2.1)和半园头螺钉(29-2.2)配合将伸缩齿杆外套管(29-3.1)的上部扁端头和其两侧的垫套(29-27)、(29-28)连接于顶部连接套(29-1)内,伸缩齿杆(29-7.1)的上部穿于齿杆外套管(29-3.1)内且齿部朝前、棘齿部朝外侧,伸缩齿杆(29-7.1)上端有一定的长度段无齿、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该齿杆滑出于外套管(29-3.1),防柄越界柱(29-12)、(29-13)分别固定于齿杆外套管(29-3.1)的下部、位于升降齿轮外套体(29-25.1)的两侧,升降齿轮外套体(29-25.1)固定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正前方,腿板升降齿轮(29-26)位于齿轮外套体(29-25.1)内、且其齿通过外套管(29-3.1)相应处的开口与伸缩齿杆(29-7.1)的齿相吻合,齿轮外套体(29-25.1)外侧的截面(29-25.2)呈形、以使该套体的封盖(29-5)通过螺钉(29-24)数条与套体(29-25.2)的园周连接,细端部设螺孔的半园头轴销(29-15)与半园头螺钉(29-14)相配合、将齿轮外套体(29-25.1)、齿轮(29-26)、封盖(29-5)、齿轮定位套(29-16)、棘轮叉(29-6.1)、棘轮(29-1 8)、棘轮定位套(29-17)二个连接起来,其中与齿轮(29-26)、棘轮(29-18)分别为键连接,用开口销三个分别横穿过棘轮两侧的棘轮定位套(29-17)和齿轮定位套(29-16)、且穿过轴销(29-15)的键槽、最终于各定位套的开口销出口处弯曲固定,腿部板升降摆柄(29-6.2)的下端与棘轮叉(29-6.1)的上端柄相连接,棘爪销轴(29-19)将棘爪(29-10)连接于固定在升降摆柄(29-6.2)中下部的棘爪架(29-20)内,升降摆柄(29-6.2)的中下部固定有突出支块(29-6.3),压簧(2-11)两端分别与升降摆柄(29-6.2)和棘爪柄(29-10.1)的中部相连接,当欲使齿杆(29-7.1)回缩时、棘轮齿爪(29-10.2)与棘轮(29-18)的棘齿相接合,棘杆(29-7.1)的棘爪架(29-22)固接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外侧面、销轴(29-22)将棘杆(29-7.1)的棘爪(29-4)连接于棘爪架(29-21)内,压簧(29-29)的两端分别于棘杆棘爪(29-4)的爪柄中部和齿杆外套管(29-3.1)下部的相应处连接,棘杆棘爪(29-4)柄的定位架(29-23)固接于齿杆外套管(29-3.1)下端的与棘爪(29-4)柄的对应部位、该定位架的一侧设有碰珠定位结构、此结构由碰珠套(29-31)、压簧(29-32)、螺盖(29-30)、碰珠(29-33)组成,当欲使棘杆(29-7.1)下滑时、压下棘爪(29-4)的柄、该柄与碰珠(29-33)对应的凹坑和碰珠(29-33)吻合时该柄则被定位、棘爪(29-4)则离开棘杆(29-7.1),反之棘爪(29-4)通过齿杆外套管(29-3.1)的相应开口与棘杆(29-7.1)的棘齿接合,细端设螺孔的半园头销轴(29-8.1)与半园头螺钉(29-8.2)配合将齿杆(29-7.1)下端的连接叉(29-7.2)与腿部板(23-1)上的拉板(29-9)连接,轮椅两侧的上述结构是相对称的。
9.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轮椅车轮(17-2)、(18-2)的制动机构(21)、(22)由制动把柄(21-1、1)、把柄支架(21-2.1)、闸线(21-3.1)、拉线式制动闸(21-4)、制动闸固定板(35-3)等组成,螺钉(21-2.4)将把柄支架(21-2.1)固定在右(对乘坐者而言、下同)摆柄上立杆(6-8)的上部与右摆柄把(6-9)的下端相接触,轴销(21-2.3)将制动把柄(21-1.1)弯节的端部(21-1.3)与把柄支架(21-2.1)中部直角处相连接,闸线(21-3.1)的线(由多股细钢丝组成的细钢丝绳)的上端(21-3.3)与制动把柄(21-1.1)的拐角(21-1.2)处相固定,闸线(21-3.1)的上端(21-3.2)与把柄支架(21-2.1)的端部(21-2.2)处固定,闸线(21-3.1)沿着相应的摆柄(6-8)、(6-6)、(6-4)、通向车轮(17-2)的制动闸(21-4),闸线(21-3.1)的下端(21-3.4)与制动闸(21-4)之外卡圈爪(21-4.6)的联线柄(21-4.5)相紧固,闸线(21-3.1)的芯线下端(21-3.5)与制动闸(21-4)之内卡圈爪(21-4.2)的联线柄(21-4.1)相连接,制动闸(21-4)通过其螺拴式轴销(21-4.10)与固定在车轮(17-2)之加强式护套(35-2)上的联接板(35-3)相连接,轮椅车轮(17-2)、(18-2)两者的制动装置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伞和输液架(45)的可变向固定座及其防倾结构(24)由可供选用的横杆勾(45-1)(45-2)(45-3)、升降立杆(45-4)、立杆套(45-6)、套柄(45-7)、伞柄和输液架柄(45-7)的固定结构(24-1)(24-2)(24-3)、变向和防倾结构(24-4)至(24-18)等组成,横杆勾(45-1.1)两只对称地连结于滑动套(45-1.2)两侧,带蝶形柄的螺杆(45-1.3)通过滑动套(45-1.2)另一侧的螺孔与升降立杆(45-4.1)上部的横向盲孔或通孔相旋对固紧,横杆勾(45-2)(45-3)结构同上、且三个横杆勾高度分布上下错落、平面分布角度可相互呈60度,升降立杆(45-4.1)穿于立杆套(45-6)内,带蝶形柄的螺拴(45-5)通过立杆套(45-6)上部的螺孔于分布于升降立杆(45-4.1)上的多个盲孔或通孔(45-4.2)选择相旋对固定以实现高度的调整,为了便于紧固螺拴(45-1.3)(45-5)与升降立杆(45-4.1)上的孔相对应、可在立杆(45-4.1)上开一纵向沟槽、(45-1.2)等各滑套和套管(45-6)的孔端分别设一与该沟槽相对应的凸出点块-以防止孔与杆间相互转动、而只准上下滑动,且立杆(45-4.1)的各相应位置刻以横向刻度使当(45-1.2)等各套管和套管(45-6)的上端面与立杆(45-4.1)上的相应横刻线相平时、(45-1.3)等各滑套螺拴和螺拴(45-5)与所选择的立杆(45-4.1)上的某个孔恰好对应,支架柄(45-7)与外套(45-6)相连接;伞柄或输液支架柄(45-7)穿于可旋紧的套圈(24-1)(24-2)内、分别旋转紧套螺拴(24-1.1)(24-2.1)而将伞柄或输液支架柄(45-7)紧固,套圈(24-1)(24-2)是固定在连接板(24-3)上的,该板下部转弯90度后与连接杆(24-4.1)的上端连接,该连接杆下端与转向球(24-4.2)的上部连接,该转向球是套入球座柱(24-5.1)的内孔的、该内孔的上端孔经小于转向球(24-4.2)的直径、该内孔上部呈与转向球吻合的园弧面,与球座拄底板(24-6.1)相连的内顶柱(24-6.2)与球座柱(24-5.1)连接、该内顶拄的上端与转向球(24-4.2)相吻合的园弧面将转向球(24-4.2)顶住,带蝶形柄的螺拴(27-7)通过球座拄(24-5.1)上的螺孔将转向球(24-4.2)顶固以起定位作用,螺钉四条将球座柱底板(24-6.1)固定在柄把弯板(24-9)的上平板(24-9.1)的上平面上,防止连接杆(24-4.1)倾斜的连接杆防倾套(24-8.1)通过其缺口(24-8.6)从连接杆(24-4.1)部横向切入后下落、使防倾套(24-8.1)的下平面落于球座柱底板(24-6.1)的上平面、带手柄的顶丝(24-8.4)(24-8.5)分别通过防倾套(24-8.1)的上螺孔(24-8.2)和下螺孔(24-8.3)将连接杆(24-4.1)的盲孔(24-4.3)和球座柱(24-5.1)上的盲孔(24-5.2)顶住,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经固定于靠背板(14-3)一侧面的螺拴(24-10.1)和蝶形母(24-10.2)而连接于该侧面,防止弯板(24-9)的立板(24-9.2)转倾的结构为弧形板(24-12)与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连接为一体、弧形板的加强筋边(24-12.3)上端面与弯板(24-9)的上平面(24-9.1)的对应部位连接成为一体,弧板槽(24-12.2)与上固定螺拴(24-10.1)相对应、将蝶形螺母(24-10.1)和(24-11.1)均旋紧,防转倾弯板(24-17)的立面(24-17.1)经螺钉(24-14)(24-15)和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上的螺孔(24-9.3)(24-9.4)与柄把弯板(24-9)的立板面(24-9.2)相固定、防转倾弯板(24-17)的卧面(24-17.2)经螺钉(24-16)和镶固与靠背板(14-3)相应部的强度高的板(24-13)上的螺孔(24-13.1)与靠背板相固定,当靠背板(14-3)平卧、柄把弯板立面(24-9.2)以螺拴(24-11.1)为轴[或以螺拴(24-10.1)为轴-不设弧形板(24-12)时]反时针旋转90度。防转倾板(24-18)一侧端面的凸轴(24-18.2)(24-18.3)分别吻穿于柄把弯板(24-9)立板面(24-9.2)上的孔(24-9.5)(24-9.6)内且该防转倾板(24-18)的该侧端面与把柄弯板的立板(24-9.2)的内面相接触、经螺钉(24-16)镶固于靠背板(14-3)相应部位的高强度板(24-13)上的螺孔(24-13.1)将防转倾板(24-1 8)的板面(24-18.1)与靠背板(14-3)相连接,如果不想要把柄弯板立板(24-9.2)的前端面与靠背板(14-3)的前面角度变化的无级功能、则弧板(24-12)和螺拴(24-11.1)、蝶形母(24-11.2)可省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读书报和立面画板结构(25)由内球调位结构(25-7)、高度调整外套管(25-6)、旋紧套(25-5)、高度调整内杆(25-4)、内杆顶部套(25-3)、前后调位杆(25-17)、左右调位杆(25-11)、左右调位管套(25-12)、读画板(25-16)、书报画纸夹(25-18)等组成,内球调位结构(25-7)的底板(25-9)经螺钉四条固定于左(对乘坐者而言、后同)扶手基板(15-1)的前上部,带蝶形柄的顶丝(25-8)通过球外套(25-7)上的螺孔对内球定位,高度调整外套管(25-6)的下端与内球调位结构(25-7)内环上面的杆端连接,旋紧套(25-5)与外套管(25-6)的上部为螺纹连接,高度调整内杆(25-4)的下部通过旋紧套(25-5)穿于外套管(25-6)内,内杆顶部套(25-3)的下部孔与高度调整内杆(25-4)的上部套接、并用螺钉横向固定,前后调位杆(25-17)的前端与左右调位杆(25-11)的左端连接、前后调位杆(25-17)的后端穿过内杆顶部套(25-3)上部的前后向孔后连接以把柄,带蝶形柄的顶丝(25-2)通过内杆顶部套(25-3)外侧的螺孔将前后调整杆(25-17)定位(顶丝端顶入该杆上的相应盲孔中),左右调位套管(25-12)套于左右调位杆(25-11)、由带蝶形柄的顶丝(25-15)两只通过左右调位套管(25-12)上的螺孔与左右调位杆(25-11)顶紧,连接条板(25-13)与左右调位套管连结,螺钉(25-14)六只将连接条板(25-13)与读画板(25-16)相连接,书报画纸夹子(25-18)左右两个,可各用螺钉两条将各夹子的背面与读画板的背面相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照明装置(26)由电池盒(26-1)、亮度调节及开关(26-5)、蛇形管(26-3)、灯罩(26-6)等组成,电池盒(26-1)与基板座(26-2)相连接、螺钉四条将基板座(26-2)固定于读画板(25-16)背面的上中部,蛇形管(26-3)起始端与基板座(26-2)的上中部连接、蛇形管(26-3)的上端弯向读画板(25-16)正面的上部、该端连接灯罩(26-6)及灯头和灯泡,电池盒(26-1)内的电池组引线经导线(26-4)通向亮度调节和开关(26-5)后、再经蛇形管的起始端通向灯罩(26-6)内的灯口以至灯泡,该照明装置亦可将用等于和小于220v且最好是安全电压12v的交流电、变压器设于220v电源始处的插头附近、远离轮椅以确保安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读写和就餐桌结构(27)由右立柱(27-7)、右升降套(27-5)、右角度调整套(27-6)、桌面(27-2)、桌屉外箱(27-11)、桌屉(27-15)、防桌屉滑脱装置(27-13)(27-14)、固定螺拴(27-16)、左角度调整套(27-21)、左升降套(27-22)等组成,右(均对乘坐者而言,后同)立柱(27-7)与其底板座(27-8)相连接,螺钉四条将该底板座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的前上部,右升降套(27-5)套于立柱(27-7)上、立柱顶端与封头园帽(27-4)相连接,带手柄的升降套顶丝(27-23)通过右升降套(27-5)内侧的螺孔将该套固定于立柱(27-7)上、顶丝(27-23)的端部与立柱(27-7)上的高度选择盲孔相对应、并顶于该盲孔内,右升降套(27-5)的左侧与右横轴(27-10)的粗经部位连接,桌面角度右调整套(27-6)套于右横轴(27-10)的细经部位并于粗经部位的端面相接触、布横轴套一平垫圈后、用开口销(27-9)贴着平垫穿过该横轴细经部位的横向孔后分叉弯曲固定,桌面角度右调整套(27-6)的上部连接有右连接板(27-3),桌面(27-2)通过螺钉(27-1)四条与该连接板连接,当桌面(27-2)处于水平态时带手柄的螺拴(27-24)可通过右角度调整套(27-6)内侧的螺孔且贯穿横轴(27-10)和调整套(27-6)的前侧面而固定,桌屉外箱(27-11)用螺钉(27-12)六条与桌面(27-2)连接,桌屉(27-15)入该外箱内,外箱(27-11)的底中部开有一前后方向的端口封闭式的上下相通的槽(27-14)、大帽的螺钉(27-13)通过此槽与桌屉(27-15)的底部相固定,桌屉(27-15)可前后抽动而不能滑脱,桌面(27-2)的左下部设有一固定螺拴(27-16),套于左立管柱(25-6)上的左升降套(27-22)、其固定顶丝、与该套相连接的横轴(27-19)、桌面角度左调整套(27-21)、开口销(27-20)均与右侧的相应结构相同和对称,左连接板(27-18)的左部下平面与桌面角度左调整套(27-21)的上面相连结、该连接板(27-18)的右部开一与桌面左下部固定螺拴(27-16)相对应的开口朝外的上下相通的槽、当桌面(27-2)左下部的固定螺拴(27-16)随着该桌面左端的向里旋转而入于此糟后、旋紧蝶形螺母(27-17)而将桌面(27-2)固定于左右两立柱(25-6)和(27-7)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位置可调的风扇结构(28)由长杆螺拴(28-7)和(28-6)、高度升降外套管(28-4)和与其相连结的弧板(28-5)、顶丝(28-3)、升降内杆(28-2)、风扇机座固定螺拴(28-1.2)、电风扇(28-1.1)等组成,长杆螺拴(28-7)和(28-6)的内端分别和桌屉外箱体(27-11)左(对乘座者而言、后同)侧的相应部位连接,高度升降外套管(28-4)的下部横孔和与该外套管相连的弧板(28-5)的弧形槽分别套于长杆螺拴(28-7)、(28-6)的外端长螺纹杆处的两个调位紧固螺母之间,升降内杆(28-2)的下部穿于外套管(28-4)内、由带蝶形旋柄的顶丝(28-3)通过外套管(28-4)上部的横螺孔将升降内杆(28-2)定位,带旋柄的螺拴(28-1.2)将风扇(28-1.1)的电机底座立板(设有横孔)固定于升降内杆(28-2)上部的夹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膝部取暖电动按摩装置(30)、小腿下部和脚部取暖及电动按摩装置(31)由电热护膝(30-1)、膝部电动按摩器(30-3)、膝部燃料式暖盒(30-4)、电热暖靴(31-1)、脚部电动按摩器(31-3)、脚部燃料式暖盒等组成,电热护膝主体(30-1.1)和活掀盖(30-1.3)(30-1.4)均由安全电压的电热褥类材料制成,搭接口(30-1.2)设于膝部内侧、由涩面专用布料粘式拉锁制成,活掀盖(30-1.3)(30-1.4)(31-1.2)的搭接口处均由此种材料制成,干电池式电动按摩器(30-3)(31-3)和燃料式暖盒(30-4)的上顶面亦粘接以此材料、涩面向外、以便定位,干电池式电功按摩器(30-3)(31-3)的内振动面分别于膝上部和脚前上部接触,燃料式暖盒(30-4)(31-4)分别置于膝前部和脚前下部相应的靴底内下凹处,取暖靴(31-1.1)和活掀盖(31-1.2)亦由安全电压的电热褥材料制成,电热护膝(30-1)的电源开关(30-2)、电热靴(31-1)的电源开关(31-2)均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的角铁(15-8)上、该角铁与扶手基板(15-2)的下部立板连接,乘者左右部的上述装置相同对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大小便特制裤衩(32)和特制外裤(33)由裤衩体(32-1)、腰密封气袋圈(32-2)、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右腚气垫包(32-3.2)、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左腚气垫包(32-3.4)、排便液管(32-4)、后冲便管(32-9)、前冲便管(32-7)、后风干管(32-14)、前风干管(32-12)、外裤后部(33-2)、外裤膝部等组成,裤衩体(32-1)由防水易于穿着舒适的布料制成、各气袋圈气包由不漏气且人体接触舒适的布料制成,裤衩体(32-1)上部与腰密封气袋圈(32-2)密连、右左下侧分别与右腿气袋圈(32-3.1)和左腿气袋圈(32-3.3)密连,裤衩体(32-1)下中部与排便液管(32-4)密连、下右左部分别设右腚气垫包(32-3.2)和左腚气垫包(32-3.4),腰密封气袋圈(32-2)与供气管(32-5)连接、腰气袋圈(32-2)的左右侧分别通过左气管。(32-3.6)右气管(32-3.5)而与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相通,左腚气垫包(32-3.4)与左腿密封气袋圈(32-3.3)相通、右腚气垫包(32-3.2)与右腿密封气袋圈(32-3.1)相通,各气袋圈和气垫包亦可分别单独与供气管(32-5)相通且各设开关或进放气装置,裤衩体(32-1)的后中下部与后供液管(32-9)连通、后中上部与后供风管(32-14)连通,裤衩体(32-1)前中下部与前供液管(32-7)连通、中上部与前供气管(32-12)连通,外裤后部(33-2)的下部与裤衩排便液管(32-4)外壁活连、外裤两膝部与电动按摩器(30-3)和燃料式暖盒(30-4)相对应处均设活帘盖。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大小便和其冲洗废液的收集排放和排味装置(34)、由排液管(34-11)、排放开关(34-8)、储液箱(34-4)、进液开关(34-5)、进液管(34-1)、排味管(34-2)及其开关(34-3)等组成,排液管(34-11)的排放口可接延长管、亦可与二次储液箱连接,排液管(34-11)的尾部挂于挂架勾(34-10)上、此挂勾架上部与轮椅基架相连接,排液管(34-11)的上口与排液开关(34-8)的排口管连接,该开关的进口与排液弯管(34-9)的出口连接、该弯管的进口与储液箱(34-4)的排口连接,该储液箱固定于轮椅基架上的后部,进液管(34-1)的上口通过坐板(14-6.1)后中部的通孔(14-6.2)与特制裤衩(32-1)的排液管(32-4)连接,进液管(34-1)的下端与进液开关(34-5)的进口管连接,该进液开关的下端通过进液弯管(34-6)与储液箱的进口接通,储液箱(34-4)的顶部设有排味开关(34-3)、该排味开关的出口与排味管(34-2)接通、该排味管的末端可接延长管亦继而与排味电风扇接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车轮护板(35-2)和支架(35-1)(4-5)由板厚度加厚强度加强了的车轮护板(35-2)、斜支架(35-1)立支架(4-5)等组成,车轮护板(35-2)位于车轮的后上部,其后部由支架(35-1)支承,上部由立支架(4-5)支承、并与轮椅基架的上部两侧连接,且分别经加强板(16-2)(16-1)加强,立支架(4-5)的下部和斜支架(35-1)的下部均与相应的车轮内轴(5-4)的外端连接,右左两车轮护板和支架的结构相同和对称。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大小便冲洗供液系统(37)由供液箱(37-1)及其内部的电热器、电热开关(37-7)、加压进气口(37-6)、进液开关(37-3)、出液开关(37-2)等组成,供液箱(37-1)箱体各部均设隔热保温层,该箱体向靠背板(14-3)的一面还设二次隔热板(37-4)、且该箱体与该二次隔热板相连接,二次隔热板(37-4)通过连接座(37-5)四个而与靠背板(14-3)的中上部相连接,控制供液箱(37-1)内的电热器加热与否的电源开关(37-7)固定在位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该角铁与该下部板相连接,设于供液箱底部的放液开关(37-2)的供液管与特制裤衩(32)的冲便总管(32-10)相接通,该管向下经三通管分为后冲便管(32-9)和前冲便管(32-7)、并分别由止液夹或开关控制,进液开关(37-3)设于供液箱上部的一侧,设于供液箱顶部一侧的进气加压管(37-6)同自行车内胎的充气装置、该进气加压管(37-6)经与自行车打气筒充气端相同的充气夹管(38-7)和供气管(38-6)而通向供气装置(38)的充放气开关(38-5)。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大小便供气装置(38)由微形充气筒(38-3)、供液箱供气三通开关(38-5)、特制裤衩供菨三通开关(38-8)、电热器(38-9)等组成,微形充气筒(38-3)通过卡箍(38-2)两只而固定在右扶手基板(15-11)的下顶面,(38-1)为该充气筒的充气手推拉杆手柄,充气筒(38-3)的出气口与三通管(38-4)连通,该三通的一端与供液箱充放气三通(38-5)连通、另一端与裤衩充放气三通(38-8)连通,三通(38-8)的供气端与电热器(38-9)的进气口连通手轮(38-10)为该电热器的热量调节轮、该电热器的开关(38-11)固定在位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电热器(38-9)的出气管与特制裤衩(32-1)的总供气管(32-5)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大小便水冲后风干装置(39)由电热吹风机(39-1)、电热开关(39-3)、送风管(32-15)等组成,电热吹风机(39-1)经固定卡圈(39-2)连接于推拉杆(40-2)上,吹风机(39-1)的吹风口与送风管(32-15)连通,送风管(32-15)的下端经三通分别与特制裤衩的后供风管(32-14)和前供风管(32-12)连通、且分别设止风夹(32-13)和(32-11)或开关,电热吹风机的风机(39-3)和电热开关(39-4)固定于右扶手基板(15-2)下部板的角铁(15-8)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其特征是平卧和防倾结构(14)、(41)、(36)、(23)、(29)、(44)由坐板(14-6.1)、靠背板(14-3)、靠背板置平弧板(14-9)、环式弧板(14-7)、头部板(41-1)、头部板与靠背板间置平弧板(41-5)、环式弧板(14-10)、头部支轮杆弧板(36-8)、隋倾支杆(36-2)、变向支轮(36-1)、腿部板(23-1)、腿部板置平机构(29)、腿部板支轮防倾结构(44)等组成,头部支轮杆弧板(36-8)与头部板文件屉箱(41-3)的一侧连接、每侧一个,支轮杆(36-2)的上部为U形、上端部与头部板(41-1)的两侧相应部位分别连接且可转动,一般坐态和轮椅运动态时、支轮下独杆(36-2)经带柄的螺拴(36-5)与连接板(36-3)连接、该连接板经其底板座(36-4)和螺钉数条而固定于靠背板(14-3)中下部的中部,带柄的螺拴(36-6)每侧一条将支杆(36-2)上部的U形部位分别固定在两弧板(36-8)的相应调节螺孔处,连接在独杆(36-2)上的一组变向轮(36-1)此时与靠背板(14-3)的后下中部接触,当欲平卧态时、通过弧板(14-9)和环式弧板(14-7)及蝶形母螺拴(14-8)将靠背板(14-3)置于水平,螺拴(36-6)将支杆(36-2)的上部固定于弧板(36-8)上的螺孔(36-7)处,通过弧板(41-5)和环式弧板(14-10)及蝶形柄螺拴(41-6)将头部板(41-1)置于水平,腿部板升降机构(29)将腿部板置于水平态,腿部板支轮杆弧板(44-2.1)一块通过其座板(44-1)和螺钉(44-3)四至六条于腿部板(23-1)的下端中部连接,销轴(44-4)将支杆套(44-7)的上板部(44-5)的端部连接于弧板(44-2.1)的上角部,带手柄的螺拴(44-5)将支杆套上板部(44-6)固定在弧板(44-2.1)的相应螺孔处、使支杆套(44-7)垂直于地平面,支杆(44-9.1)可在支杆套(44-7)内伸缩、并由带手柄的螺拴(44-8)通过支杆套(44-7)下部的螺孔和支杆(44-9.1)上的选择孔(44-9.2)多个对该支杆定位,支杆(44-9.1)下端同一组变向支轮连接,弹簧夹板-组(44-12)与其底板(44-11)相连接、螺钉(44-14)数条将底板(44-11)固定于腿部板(23-1),非水平态时、支杆(44-9.1)缩于支杆套(44-7)内、收转支杆(44-9.1)而卡入弹簧夹(44-12)内、且用螺拴销(44-13)通过弹簧夹(44-12)端头的螺孔将该夹销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残疾者、老人、部分病人使用的摆柄式多功能轮椅。它主要由进退变换机构、摆柄、升降、平旋结构、读绘板、灯、风扇、文件袋屉、桌、托握输液架和伞柄、大小便和液冲风干系统、靠板与腿部板的角度调整和置平结构等组成,乘坐者操作摆柄即可进、退、转弯,消除了攀转传统轮椅轮圈之苦;可升高其坐位使其头部与正常站者等高;便于读书报、写画、用餐、输液、大小便及仰坐、平卧和转动平面角度、膝脚取暖按摩等。本设计新颖、突破传统结构、功能多、方便可靠、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B62B5/00GK2345185SQ97243410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云 申请人:王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