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的生产系统和方法_2

文档序号:98720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情况下,为此在取出站32上设置有另外的机器人34,借助于所述另外的机器人可以将完工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从张紧框架16取出。接着可以将所取出且制成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借助于机械人34转交给传送线36,从那里可以将制成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暂时存放在临时仓库38中。
[0035]在此,储藏器14、张紧站22、接合站28和取出站32全部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中,在当前情况下设置在底层,由此,张紧框架16可以在储藏器14与其它站22、28、32之间借助于在此未详细标记的输送装置只是平移地运动。在当前情况下,张紧框架16能够分别仅在用双箭头标记的运动方向18以及与该运动方向正交地取向的运动方向40上运动。输送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在此未详细标记的呈输送带、蜗杆传动装置等形式的对应的输送机构,借助于所述输送机构可使对应的张紧框架16在储藏器14、张紧站22、接合站28与取出站32之间运动。
[0036]此外,生产系统10还包括在此未示出的输送带,借助于所述输送带可以根据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制造顺序将相应的结构件变体24供应给张紧站22。
[0037]在此,张紧站22或者说取出站34的机械人26、34设置在对应的平面44上,所述平面位于在底层设置在平面42上的储藏器14、张紧站22、接合站28和取出站32的上方。因此,生产系统10可以特别节省位置地构造,因为所述生产系统分配给两个不同的平面42、44。
[0038]下面借助于图1至5说明用于制造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方法。对于每个生产周期,首先,从多个设置在储藏器14中的依变体而定的张紧框架16中根据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刚好预给定的制造顺序选择对应的张紧框架16。接着,使刚好选出的张紧框架16平移地从储藏器14在用双箭头18标记的运动方向上从储藏器14向右运动到张紧站22。在当前图1所示的情况中,在张紧站22上最前面示出的张紧框架16刚好从储藏器14的现在已经空闲的接收区域18平移地向张紧站22中运动。
[0039 ]在图2中在随后的方法步骤中示出生产系统10,其中,先前从储藏器14取出并供应给了张紧站22的张紧框架16刚好在运动方向40上朝机械人26运动了。只要相关的张紧框架26相应定位在机械人26的作用范围中,所述机械人就给张紧框架26配备根据刚好待制造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选出的对应的结构件变体24。
[0040]在此,结构件变体24在相应的接合位置中设置在张紧框架26上,然后,所述结构件变体借助于张紧框架16的在此未详细标记的相应的张紧装置固定在所述张紧框架上。只要结构件变体24固定在了张紧框架16上,张紧框架16就在运动方向18上向右平移地移动到接合站28中。
[0041]在图3中重新以立体总图示出生产系统10,其中,先前配备好的张紧框架16正从张紧站22运动到接合站28。
[0042]在图4中以立体细节图基本上示出了接合站28,其中,对应的结构件变体24正借助于焊接机械人30焊接成一个完工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在此,焊接机械人30识别出正要制造何种白车身组件变体12并且使用该白车身组件变体12所需的对应的焊接轨道。
[0043]在由各个结构件变体24焊接成相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之后,将张紧框架16连同制成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起从接合站28传送到取出站32。
[0044]在图5中以立体细节图基本上示出了取出站32,其中,借助于机械人34正将制成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之一从张紧框架16中的一个在取出站32中设置在机械人34下方的张紧框架取出。此外,在背景中还可以看到储藏器14,在该储藏器中在相应的接收区域18中设置有多个这时没有使用的张紧框架16。在将制成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借助于机械人34从设置在机械人34下方的张紧框架16移除之后,将相关的张紧框架16接着又供应给储藏器14,在那里,将该张紧框架又在接收区域18之一中相对于其它被接收在储藏器14内部的张紧框架16平行地定位。
[0045]此外,张紧框架16可以在第一侧上包括用于对应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结构件变体24的接收区域并且在第二侧上包括用于相同或另一个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结构件变体24的接收区域。由此可以实现双侧利用张紧框架16,因此例如可以在一个单一的周期中制造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侧壁件,但或者也可制造同一个车辆类型的两个不同的侧壁件。
[0046]总体而言,通过用于制造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所述生产系统10和所述方法提供了一种特别节省位置且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借助于同一个生产系统10制造多个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例如在同一个生产线10上可以为极其不同的车辆类型、例如厢式货车、客货两用车、豪华轿车、跑车等的车辆白车身制造多个不同的侧壁组件变体或其它组件变体。通过使用分别依类型而定或者说依白车身组件变体而定地构造的张紧框架16,能够实现用于多个白车身组件变体的可变生产。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制造对应的车辆类型的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特别是侧壁组件变体的生产系统(10),具有: -多个与所述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匹配的张紧框架(16),用于接收对应的结构件变体(24); -储藏器(14),所述张紧框架(16)能够设置在所述储藏器中; -张紧站(22),借助于所述张紧站能够根据所述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以分别预给定的接合布置将相应的结构件变体(24)设置在所述张紧框架(16)上; -接合站(28),借助于所述接合站能够根据所述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将设置在所述张紧框架(16)上的结构件变体(24)互相连接成相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 -输送装置,借助于所述输送装置能够根据所述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使相应的张紧框架(16)在所述储藏器(14)、所述张紧站(22)与所述接合站(28)之间仅仅平移地在一个平面(42)中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器(14)包括多个接收区域(18),所述张紧框架(16)能够在运动方向(20)上移动并且彼此相对平行地被接收在所述接收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站(22)包括多个机械人引导的夹具,借助于所述夹具能够将所述结构件变体(24)设置在所述张紧框架(1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能够根据所述可预给定的制造顺序匹配于所述结构件变体(24)的对应几何特征。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10)包括取出站(32),在所述取出站上能够将对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从所述张紧框架(I6)取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框架(16)能够借助于所述输送装置从所述取出站(32)运动到所述储藏器(14)并且设置在所述储藏器中。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10)包括输送系统,借助于所述输送系统能够根据所述制造顺序将相应的结构件变体(24)供应给所述张紧站(2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框架(16)包括对应的用于固定所述结构件变体(24)的张紧装置。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生产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框架(16)在第一侧上包括用于对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结构件变体(24)的接收区域(18)并且在第二侧上包括用于相同或另一个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结构件变体(24)的接收区域(18)。10.—种用于制造对应的车辆类型的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特别是侧壁组件变体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从多个设置在储藏器(14)中的依变体而定的张紧框架(16)中根据所述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预给定的制造顺序选择对应的张紧框架(16); -使所相应选出的张紧框架(16)从所述储藏器(14)平移地运动到张紧站(22),所述张紧站设置在与所述储藏器(14)相同的平面(42)中; -将相应的结构件变体(24)根据所述预给定的制造顺序在相应的接合位置中设置在对应的运动到所述张紧站(22)的张紧框架(16)上; -使对应的配备有所述结构件变体(24)的张紧框架(16)从所述张紧站(22)平移地运动到接合站(28),所述接合站设置在与所述张紧站(22)相同的平面(42)中; -将对应的结构件变体(24)在所述接合站(28)中根据所述预给定的制造顺序接合成相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对应的车辆类型的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特别是侧壁组件变体的生产系统(10),具有:多个与所述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匹配的张紧框架(16),用于接收对应的结构件变体(24);储藏器(14),所述张紧框架(16)能够可设置在所述储藏器中;张紧站(22),借助于所述张紧站能够根据所述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以分别预给定的接合布置将相应的结构件变体(24)设置在所述张紧框架(16)上;接合站(28),借助于所述接合站能够根据所述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将设置在所述张紧框架(16)上的结构件变体(24)互相连接成相应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输送装置,借助于所述输送装能够根据所述能够被预给定的制造顺序使相应的张紧框架(16)在所述储藏器(14)、所述张紧站(22)与所述接合站(28)之间仅仅平移地在一个平面(42)中运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12)的方法。
【IPC分类】B23Q7/02, B62D65/02, B23K37/047
【公开号】CN105636860
【申请号】CN201480055715
【发明人】S·利奥, H·塔勒尔
【申请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0日
【公告号】DE102013016827A1, WO2015051873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