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连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0939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连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连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前减震器外筒多是通过下连板与方向柱立管固连以实现方向把手安全、灵敏的方向控制。据此,下连板连接的稳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设置有弹簧件的减震器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为使摩托车保持良好的减震性能,则需定期更换减震器。如此,下连板还需满足拆卸方便的要求。而现有下连板则无法兼顾两者,既不便于拆卸减震器外筒,也不能达到连接稳固的要求;另外,还存在质量过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方向控制的灵敏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下连板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质量轻便、结构紧凑的方向柱连接件,既可提高其与前减震器外筒连接的稳固性,又可便于减震器的装卸。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下连板结构,包括基件,所述基件的中部设有贯穿基件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基件的两端固连有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设有径向开口的第二连接接口,两第二连接接口的内壁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其大小配套的橡胶垫,橡胶垫的工作面为凹凸设置,两第二连接接口的外壁上端均设有上螺纹段,上螺纹段上通过螺纹配合套设有一端开口小另一端开口大的锥形套筒。
[000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的设置则可实现减震器与方向柱立管的固连配合;其中,第一连接接口用于套设固连方向柱立管;第二连接接口用于套设固连前减震器外筒。通过径向开口的设置,可使第二连接接口在套设固连减震器外筒时有足够的活动位置以满足减震器外筒的直径大小,同时亦可提供足够的变形位置以达到锁紧减震器外筒位置的目的。通过锥形套筒与上螺纹段的螺纹配合可调节第二连接接口上下两端开口的大小,以锁紧或者松开减震器从而实现减震器的装卸。通过凹槽和橡胶垫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锁紧的稳固性;其中,凹槽用于放置橡胶垫;橡胶垫的凹凸设置用于增大减震器外筒与第二连接接口内壁接触的摩擦力,避免减震器外筒于第二连接接口内发生轴向滑动或者周向转动。
[0006]为提高两第二连接接口的锁紧功能,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外壁下端均设有下螺纹段,下螺纹段上通过螺纹配合套设有所述锥形套筒。因径向开口的设置,当第二连接接口上端被锁紧时,其下端由于未有限制件易出现张开现象,通过下螺纹段与锥形套筒的配合,则可进一步锁紧减震器套筒,防止其松动。
[0007]为进行少钢处理,减轻重量,以节约成本,同时提高方向控制的灵敏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位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前端,且两第二连接接口轴心的连接线并未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口,所述基件的后端面设置为向前凸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接口与两第二连接接口位置的错开处理,不仅可使结构更加合理,还可提供足够的位置实现下端面的前凸圆弧面设置;向前凸的圆弧面设置相比较现有下连板的平面设置,可实现不影响装配与强度的基础上达到少钢处理。
[0008]为限制方向把手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基件的上端设有两根限向柱,两限向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方向柱立管左右两侧的限向柱通过与套设于立管外的车架的配合,可限制方向把手向左或者向右的最大转动角度。如此,可避免方向把手旋转角度过大而影响行驶的安全性能。
[0009]为提高第二连接接口套设固定前减震器外筒的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的工作面上设有多个凸点。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垫的工作面是指作用于减震器外筒的端面,在其工作面上设置有多个凸点可增大前减震器外筒与第二连接接口内壁间接触的摩擦力以避免减震器外筒于第二连接接口内发生轴向滑动或者周向转动。
[0010]为优化结构的外观设计,进一步地,所述基件中部下端还设有用于固连外壳的装配孔。
[0011]为优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方法,进一步地,所述基件由35#钢锻打成型。现有下连板多是由30#钢材料重力烧铸成型,但此种成型方法容易出现缺料、炭渣,空泡,结构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中,采用35#钢锻打成型,可有效解决前述不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0012]与现有下连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的设置可实现减震器与方向柱立管的固连配合。通过径向开口的设置,可使第二连接接口在套设固连减震器外筒时有足够的活动位置以满足减震器外筒的直径大小,同时亦可提供足够的变形位置以达到锁紧减震器外筒位置的目的。通过锥形套筒与上螺纹段间螺纹配合的设置,旋合锥形套筒即可锁紧或者松开减震器从而实现减震器的装卸;相较锁紧螺丝而言,锥形套筒的锁紧效果更佳且更利于前减震器的精准定位。通过凹槽和橡胶垫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锁紧的稳固性,避免减震器外筒于第二连接接口内发生轴向滑动或者周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提高其与前减震器外筒连接的稳固性,还便于减震器的装拆,具有锁紧效果佳、操作简单、质量轻便、结构紧凑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连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连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连板结构中第二连接接口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基件,11、限向柱,12、装配通孔,2、第一连接接口,21、径向开口,3、第二连接接口,31、凹槽,32、橡胶垫,33、凸点,34、定位凸起,35、上螺纹段,36、下螺纹段,4、锥形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下连板结构,一种下连板结构,包括基件1,所述基件I的中部设有贯穿基件I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 2,基件I的两端固连有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设有径向开口的第二连接接口 3,两第二连接接口 3的内壁均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设置有与其大小配套的橡胶垫32,橡胶垫32的工作面为凹凸设置,两第二连接接口 3的外壁上端均设有上螺纹段35,上螺纹段35上通过螺纹配合套设有一端开口小另一端开口大的锥形套筒4。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