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框架部件和用于车辆框架的头部横梁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35354阅读:来源:国知局
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定,除非权利要求中作了其他明示。
[0057]参照图1至图9,参考标号10通常表示用于车辆42的框架12的头部横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头部横梁10为车辆框架12的部件,其包括挤压中空构件,挤压中空构件具有包围纵长内部容积72的外壁85。挤压中空构件还成形为具有沿着纵长内部容积72延伸的至少一个内壁,该内壁将附接节段98与负载节段分隔开。附接节段98与负载节段分隔开,使得构造104可在附接节段98的外壁85之一中的选定位置处形成,构造104突出到内部容积72中或从内部容积72中突出并包括配置用于附接子组件的外表面107。所示实施例的头部横梁10可由能够被挤压并进一步通过弯折、拉伸弯曲和其它可想到的成形工艺进行制造的任意材料。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头部横梁10可由铝合金制造,该铝合金可优选为6000系列挤压铝合金并可更优选地为6082-T4挤压合金,其在加工之后回火至T6状
??τ O
[0058]现在参照图1,所示的车辆42被示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框架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头部横梁10,头部横梁10以符合车辆42的挡风玻璃30的曲率28跨越于一对A柱18之间。A柱18附接至头部横梁10的端部32以同样支撑车辆42的车顶面板16的前部。从所示车辆42的A柱18向后,车辆框架12具有另外的支柱,包括围绕车辆42的内部客厢向上延伸来为车顶面板16的各部分提供额外支撑的B柱44和C柱46。然而,可以设想,头部横梁10可被整合到替代类型的车辆的框架中,诸如可具有替代框架部件(诸如用来支撑车顶面板16或头部横梁10的更多或更少的立柱)的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或厢式货车。此外,还可想到,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头部横梁10可配置用于支撑天窗组件、敞篷车顶组件或其它替代性车顶结构。
[0059]如图2中所示,A柱18均连接于纵向车顶纵梁50的前端48并支撑纵向车顶纵梁50的前端48,纵向车顶纵梁50从头部横梁10向后延伸以支撑车顶面板16的横向两侧以及可横向跨越车辆42的任意其他横向构件。纵向车顶纵梁50整体连接于A柱18的顶端20以形成成角度的连接,借此,A柱18以挡风玻璃30(图1)的成角度设计朝向前下方延伸。头部横梁10通常跨越在A柱18和纵向车顶纵梁50之间的成角度的连接之间。可以想到,A柱18和纵向车顶纵梁50连同车辆框架12的其它立柱或横向构件可为整体件或者可为直接附接在一起或由其他结构构件分开的单个零件。此外,应当理解,在所示的实施例中,A柱18和纵向车顶纵梁50连同车辆框架12和车辆42的其它部件在车辆42的相反的横向两侧具有基本为彼此镜像的对应零件,使得通过对一个的阐释和描述可推断出另一个,除非作出相反描述。
[0060]进一步参照图2,Α柱18的顶端20具有向内突出的附接构件52,其限定了 A柱18的用于与头部横梁10配合的上表面22。附接构件52被构造成具有与头部横梁10的端部32相匹配的形状用于与其附接。更具体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头部横梁10具有中空主体部分54,其具有位于该主体部分54的相反两侧的前凸缘36和后凸缘58。邻近头部横梁10的端部部分32的前凸缘36和后凸缘58适用于连接附接构件52的凸起部分。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腔体64的相反两侧上的上凸起部分60和下凸起部分62分别接合后凸缘58和前凸缘36,且位于凸起部分60、62之间的腔体64直接附接于主体部分54的底表面56,进一步被限定为头部横梁10的底壁88的最下表面。
[0061]同样如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附接构件52与头部横梁10之间的连接通过一系列邻近端部32延伸穿过头部横梁10的主体部分54并附接在附接构件52的腔体64内部的自攻丝铆钉完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想到,可通过另外的或替代的方式在附接构件52和头部横梁10之间完成连接,该方式包括焊接、紧固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能够理解的其它附接方式。还可想到,附接构件52可为与A柱18分离的部件,其被直接附接至头部横梁10或A柱18。其它可想到的实施例中的附接构件52相较于所示出的实施例还可或多或少地向内突出或被完全包含在A柱18的宽度内部。
[0062]如图3中所示,示出了头部横梁10的顶面70,头部横梁10的长度26的中央部分24在附接至A柱18 (图2)的端部部分32之间跨越并以与挡风玻璃30 (图1)的曲率相对应的曲率28 (图4)向前弯曲。在所示实施例中,车顶面板16附接至头部横梁10并与由前凸缘36所限定的头部横梁10的前边缘66(图4)相符合。头部横梁10的前凸缘36从主体部分54大致水平突出并沿着头部横梁10的长度26延伸。所示实施例中的前凸缘36被成形为邻近中央区域38进一步向前突出以限定相比于邻近端部32的前凸缘36向前突出更大距离的舌状部分。因此,前凸缘36的中央区域38具有适应沿着前边缘66间隔开的一系列凹口 40的深度以降低弯曲应力并在车顶面板16的前边缘17与头部横梁10的前边缘66之间提供附接点。该一系列凹口 40沿着前凸缘36可具有各种形状和间隔布局,并优选地具有光滑表面和大半径以减小与任意局部应力集中相关的疲劳影响的可能性。前凸缘36的前边缘66还在邻近端部部分32处形成为与头部横梁10的主体部分54的邻近中央部分24的曲率28平行,从而符合挡风玻璃30 (图1)的曲率。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想到,舌状部分和凹口可被省略或另外地成形,使得前边缘66可与主体部分54的邻近中央区域38的曲率28(图4)平行并因此为前边缘66沿着头部横梁10的长度26提供一致的曲率。
[0063]现参照图3至图4,头部横梁10的中央部分24的曲率28由被示出为延伸超过中央部分24以与端部部分32相交的虚线强调,从而示出了沿着头部横梁10的整体长度26的不连续形状。类似地,邻近端部部分32,主体部分54的大致直线定向33由延伸超过头部横梁10的长度26的虚线表示,以示出从头部横梁10的中央部分24的曲率28的偏离。此夕卜,前凸缘36的前边缘66被示出为以与中央部分24的曲率28平行对齐的方式延伸超过头部横梁10的长度26,从而在邻近端部部分32处与主体部分54的直线定向33偏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央部分24的曲率28为沿着圆周的基本连续弧,然而,应当理解,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曲率28沿着中央部分24可能并非是连续的,诸如在靠近端部32处更为扩大并在中央处更直或者是在沿着中央部分24的其它多个位置处或多或少地扩大。
[0064]进一步参照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在邻近前凸缘36的中央区域38处,在主体部分54的顶壁86中形成有延伸到头部横梁10的内部容积72(图5)中的多个通道孔68。如下更为详细描述的,通道孔68在位于挤压中空构件的内壁94、96(图5A)之间的附接节段98中形成。同样如在下面更为详细描述的,当使底壁88向上变形以形成用于附接、定位或接合的构造104时,通道孔68促进对内部容积72的进入用于为底壁88的上表面提供支撑。通道孔68可形成为多种形状和尺寸以允许必要的区域用于进入内部容积72或以其它方式与可连接于通道孔68的附接部件相符合。
[0065]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道孔68包括中央通道孔74,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和在接近头部横梁10的中点处向前延伸到矩形形状中的后突出物。中央通道孔74的后突出物可被用以附接车顶结构的一部分并因此支撑车顶面板16。通道孔68还包括在中央通道孔74的相反两侧上安置在等间距位置处的一对横向通道孔76并类似地包括大致矩形形状。若干另外的通道孔78还在附接节段内部但邻近头部横梁10的端部部分32穿过顶壁86形成。这些另外的通道孔78包括位于每个端部部分32上的两个远端孔80及相对于两个远端孔80略微向内的一组四个圆形孔82。类似地,这些另外的通道孔78可被用于插入成形或附接工具,并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被用于为穿过头部横梁10的底壁88连接自攻丝铆钉63 (图2)提供通道用于附接至A柱18。然而,还可想到,另外的通道孔78还可被用于附接车顶面板16的各部分或其它车辆部件。
[0066]现在参照图4,头部横梁10的底表面56被示出具有邻近头部横梁10的端部部分32穿过底壁88形成的朝内连接孔。如下更为详细描述的,该连接孔在头部横梁10的附接节段98中于内壁94、96(图5A)之间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连接孔包括成形有外矩形部分和内圆形部分的遮阳板连接孔83,外矩形部分和内圆形部分组合形成配置用于将遮阳板组件附接至头部横梁10的形状。遮阳板连接孔83还可被用以将头部横梁10与附接构件52接合和对齐。另外,正如本领域通常所理解的,所示的实施例包括较小的连接孔84,其相对于遮阳板连接孔83向内设置并配置用于附接顶篷组件。应当理解,更多或更少的连接孔可沿着底壁88以多种形状和间距配置,并且这些连接孔中的任意连接孔可配置成适应多种可能的附接点用于将可选的内部装饰件或子组件附接至头部横梁10、用于定位功能及用于将头部横梁10对齐并安置在车辆4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