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725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车辆防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撞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容置有重要结构件的车辆,如设置有电池组且电池组后置的电动汽车,现有电动汽车中没有专门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的结构,多数只是利用车身原有的后防撞梁总成及后围板总成对电池组起到一部分的保护作用,或是通过加大车辆尾部的纵向强度来对电池组进行保护。这些防护结构的作用有限,在汽车后部受到剧烈撞击时,容易挤压碰撞电池组而导致电池组发生破裂、爆炸,从而会危害乘客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防撞机构,以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升对电池组等结构件的保护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车辆防撞机构,以形成对容置于车辆后地板上的结构件的保护,在后地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后地板纵梁,所述车辆防撞机构包括于结构件的后侧而设置在所述后地板下方的呈弓形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向背离于结构件的一侧拱出,并分别与后地板及后地板纵梁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在两侧后地板纵梁的端部经由吸能盒连接有防撞梁,所述防撞部与防撞梁之间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撞部和防撞梁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小于所述吸能盒的厚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撞部包括直线状的加强梁,以及连接于所述加强梁两端的呈弧形的吸能梁。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梁和吸能梁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与后地板纵梁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梁和吸能梁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和后地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0011]进一步的,于后地板的下方,相邻于所述防撞部设有连接于两侧后地板纵梁之间的后地板横梁,在所述加强梁和吸能梁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后地板以及后地板横梁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梁和吸能梁的连接处固连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螺栓。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吸能梁上设有使所述吸能梁与后地板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固连于吸能梁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上的螺栓。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0016](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通过在结构件的后侧设置呈弓形的防撞部,且防撞部向背离于结构件的一侧拱出,并分别与后地板及后地板纵梁相连接,从而可在车辆已有的防撞梁及吸能盒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层保护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该防撞部可对碰撞能量进行进一步的溃缩吸收及分散传递,以能够对设置于车辆上的如电池组等结构件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0017](2)防撞部与防撞梁不相接,可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避免防撞部发生变形,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0018](3)防撞部和防撞梁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小于吸能盒的厚度,可在车辆碰撞时使吸能盒充分参与溃缩吸能,避免防撞部过早与防撞梁接触而对吸能盒的溃缩造成影响。
[0019](4)防撞部由直线状的加强梁和弧形的吸能梁构成,一方面可保证防撞部的溃缩吸能效果,另一方面也可适度提升防撞部的结构强度,以达到其使用效果。
[0020](5)设置各连接部可使防撞部与后地板纵梁、后地板及后地板横梁间充分连接,以有利于碰撞能量经由防撞部向车辆其它部位的分散传递。
[0021](6)采用连接板及螺栓的连接形式,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及后续的维修。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的结构简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在车辆上的布置结构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吸能梁,2-加强梁,3-第二连接板,4-吸能梁连接螺栓,5-连接板,6_后地板纵梁连接螺栓,7-后地板连接螺栓,8-连接螺栓,9-后地板纵梁,10-后地板,11-防撞梁,12-后地板横梁,13-吸能盒,14-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防撞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车辆防撞机构可形成对容置于车辆的后地板10上的如电池组14等结构件的保护,在后地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后地板纵梁9,而该车辆防撞机构则包括于电池组14的后侧,也即靠近车尾一侧而设置在后地板10下方的呈弓形的防撞部,防撞部向背离于电池组14的一侧,即车尾一侧拱出,并分别与后地板10及后地板纵梁9相连接。
[0030]本实施例中防撞部的具体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呈直线状的加强梁2,以及连接于加强梁2两端的为弧形的吸能梁I。而防撞部在车辆上的具体布置如图2中所示,其中在后地板纵梁9的端部连接有防撞梁11,而在防撞梁11和后地板纵梁9之间还连接有吸能盒13,防撞部即位于后地板10的下方,并与后地板10和后地板纵梁9连接,于后地板10的下方,相邻于防撞部也设有连接于两侧后地板纵梁9之间的后地板横梁12。本实施例中防撞部于车辆上设置后与防撞梁11间隔设置,以可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避免防撞部发生变形,从而降低维修成本。而且本实施例中防撞部与防撞梁11的最小间隙,也即防撞部中的吸能梁I的弧顶部位与防撞梁11之间的距离还可设置为不小于吸能盒13的厚度,也即不小于吸能盒13的轴向长度。由此可在车辆碰撞时使吸能盒13充分参与溃缩吸能,避免防撞部过早与防撞梁11接触而对吸能盒13的溃缩造成影响。
[0031]当然除了使防撞部与防撞梁11的最小间隙不小于吸能盒13的厚度,也可使防撞部与防撞梁11之间的间隙值小于吸能盒13的厚度,但并不与防撞梁11接触,在实际设计中一般使防撞部的末端,也即吸能梁I的弧顶部位与后地板10的末端基板平齐即可。本实施例中防撞部与后地板10及后地板纵梁9之间可采用焊接固连,但为便于防撞部在后期的拆卸维修,防撞部与后地板10和后地板纵梁9之间还是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形式。
[0032]防撞部与后地板10及后地板纵梁9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可如图1中所示,此时在吸能梁I上设有使吸能梁I与后地板10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可为固连于吸能梁I上的第二连接板3,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上的吸能梁连接螺栓4。而在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也设有使防撞部分别与后地板纵梁9及后地板1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此外在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还设有使防撞部、后地板10以及后地板横梁12三者间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0033]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固连有连接板5,前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分别为设置于连接板5上后地板纵梁连接螺栓6、后地板连接螺栓7以及连接螺栓8。当然除了采用连接板5及设置于其上的螺栓的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也可设计为其它结构形式,如可采用卡接形式,并由销钉固定。
[0034]本车辆防撞机构通过在电池组14的后侧设置呈弓形的防撞部,可在车辆已有的防撞梁11及吸能盒13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层保护结构,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对碰撞能量进行进一步的溃缩吸收及分散传递。而另一方通过使防撞部不与防撞梁11相接触,从而如图2中所示,可在车辆的尾部形成相接的低速溃缩变形区L和高速溃缩变形区H,当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只有防撞梁11和吸能盒13参与溃缩吸能及碰撞能量传递,而防撞部不参与,从而可避免防撞部发生不必要的变形而增加维修成本。而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吸能盒13和防撞部可共同进行溃缩吸能,以及对碰撞能量的分散传递,从而能够对电池组14提供有效的保护。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防撞机构,以形成对容置于车辆后地板(10)上的结构件的保护,在后地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后地板纵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防撞机构包括于结构件的后侧而设置在所述后地板(10)下方的呈弓形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向背离于结构件的一侧拱出,并分别与后地板(10)及后地板纵梁(9)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两侧后地板纵梁(9)的端部经由吸能盒(13)连接有防撞梁(11),所述防撞部与防撞梁(11)之间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和防撞梁(11)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小于所述吸能盒(13)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包括直线状的加强梁(2),以及连接于所述加强梁(2)两端的呈弧形的吸能梁(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与后地板纵梁(9)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和后地板(1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于后地板(10)的下方,相邻于所述防撞部设有连接于两侧后地板纵梁(9)之间的后地板横梁(13),在所述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设有使所述防撞部、后地板(10)以及后地板横梁(13)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梁(2)和吸能梁(I)的连接处固连有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上的螺栓。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能梁(I)上设有使所述吸能梁(I)与后地板(10)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固连于吸能梁(I)上的第二连接板(3),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上的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撞机构,以形成对容置于车辆后地板上的结构件的保护,在后地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后地板纵梁,所述车辆防撞机构包括于结构件的后侧而设置在所述后地板下方的呈弓形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向背离于结构件的一侧拱出,并分别与后地板及后地板纵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防撞机构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升对电池组等结构件的保护效果。
【IPC分类】B62D25/20, B62D21/15
【公开号】CN204846078
【申请号】CN201520653747
【发明人】龙恺, 郭建保, 张德伟, 田张浪, 刘珍海, 岳国辉, 陈现岭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