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5165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的要求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形式下,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对车体结构进行相关改进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上述现有技术要求而做出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客的视野、保证乘客开放感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车体的强度且提高外观性的车体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体结构,所述车体结构包括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从前向后顺次排列的前车窗、前柱、前车门、后车门以及后柱,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后柱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包括彼此连续的后柱顶部和后柱根部;所述前车窗的在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的前车窗下边缘、所述前柱的在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的前柱下边缘、所述前车门的前车门车窗与前车门门体之间的前车门窗线、所述后车门的后车门车窗与后车门门体之间的后车门窗线以及所述后柱顶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的后柱顶部下边缘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依次连续,所述前车窗下边缘、所述前柱下边缘、所述前车门窗线、所述后车门窗线以及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构成车身腰线;并且在所述车身腰线中,相对于所述前车门窗线和所述后车门窗线,所述前车窗下边缘和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位于车辆高度方向的上方。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前柱下边缘、前车门窗线、后车门窗线以及后柱顶部下边缘构成了连续的车身腰线;并且,在车身腰线从前柱下边缘至后柱下边缘的部分中,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两侧部分相对地高于中间部分(即两侧高中间低的“凹”字形状)。这样设置增大了乘坐在车内座椅的乘客或驾驶者的视野,增强了开放感,同时实现了车身结构的整体连续性、流线形,加强了位于车身腰线前后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增大视野对车身整体强度的影响,有利于改善车体结构的气动性能,也有利于改进车身的外观性,从而实现了本申请的目的。
[0006]优选地,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前车门窗线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第一分界点的前车门窗线前部和前车门窗线后部;所述后车门窗线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第二分界点的后车门窗线前部和后车门窗线后部;并且所述车身腰线从所述前柱下边缘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最前方的前柱下边缘最前点起越向第一分界点延伸越趋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所述车身腰线从所述第一分界点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第二分界点,所述车身腰线从所述第二分界点越向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最上方的后柱顶部下边缘最高点延伸越趋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方。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前车门窗线和后车门窗线整体的中间部分相对该整体的前后侧部分相对下凹,进一步增大了车内乘客或驾驶者的有效视野,同时使得前后车门的位于前后侧的结构的强度相对于前后车门的中间部分的结构向前后方向逐渐增强,保证了车门自身的强度要求,也保证了车门与其相邻的其它车身部件在强度配合上的连续性,也进一步提高了车身的整体外观。
[0008]优选地,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最高点为所述车身腰线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最高点,并且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从所述后柱顶部下边缘最高点起沿车辆长度方向朝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延伸。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影响位于后柱前侧的前后车门的视野的情况下,增加了后柱根部的有效高度,缩短了后柱顶部的有效高度,提高了后柱的整体强度,也有利于改善车身后部的外观性和气动性能。
[0010]通过采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提高乘客的视野、保证乘客开放感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车体的强度且提高外观性的车体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改善了车体结构的气动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侧视图。
[0012]图2是图1中的车体结构中的车身腰线的从前柱下边缘最前点至后柱下边缘最后点之间的部分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的车体结构中的包括后车窗下边缘的车身腰线的整体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I前车窗2前柱3前车门4后车门5后柱6后车窗
[0016]11前车窗下边缘111前车窗下边缘前部112前车窗下边缘后部
[0017]21前柱下边缘211前柱下边缘最前点
[0018]31前车门车窗32前车门门体33前车门窗线
[0019]331前车门窗线前部332前车门窗线后部
[0020]41后车门车窗42后车门门体43后车门窗线[0021 ] 431后车门窗线前部432后车门窗线后部
[0022]51后柱顶部511后柱顶部下边缘512后柱顶部下边缘最高点
[0023]513后柱顶部下边缘最后点52后柱根部
[0024]61后车窗下边缘611后车窗下边缘前部612后车窗下边缘后部
[0025]A第一分界点B第二分界点C第三分界点D第四分界点
[0026]L车辆长度方向H车辆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均是示意性地。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上、下分别是指从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观察到的上、下。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前、后指车辆行驶时的前、后。
[0028]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指出的边缘、窗线等与车辆的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表示在边缘、窗线等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的直线与车辆各方向形成的锐角。也就是说,当边缘、窗线等本身为直线时,该边缘、窗线等的与车辆的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就是该边缘、窗线本身与车辆的各方向所形成的锐角;而当边缘、窗线等本身为曲线时,该边缘、窗线等的与车辆的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就是该边缘、窗线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的直线与车辆的各方向所形成的锐角。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侧视图。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车体结构包括在车辆长度方向L上从前向后顺次排列的前车窗1、前柱2、前车门
3、后车门4以及后柱5。在图1中的车辆的侧视图中,后柱5在车辆高度方向H上包括彼此连续的后柱顶部51和后柱根部52,该后柱顶部51从后柱根部52向上延伸到车顶板。
[0030]在图1中的车辆的侧视图中,前车窗I的在车辆高度方向H的下方的前车窗下边缘
11、前柱2的在车辆高度方向H的下方的前柱下边缘21、前车门3的前车门车窗31与前车门门体32之间的前车门窗线33、后车门4的后车门车窗41与后车门门体42之间的后车门窗线43以及后柱顶部51的在车辆高度方向H的下方的后柱顶部下边缘511在车辆长度方向L上依次连续、优选地采用平滑的方式连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平滑是指无弯折点(无拐点)地平而光滑的连接或连续,例如当两条线(包括线段等)连接时两条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当一条直线与曲线连接时该直线与曲线相切,或者当两条曲线连接时两条曲线平滑过渡。通过前车窗下边缘U、前柱下边缘21、前车门窗线33、后车门窗线43以及后柱顶部下边缘511构成车身腰线。由于在图1中的实施方式中该车身腰线整体在车辆高度方向H上呈现前部略低、中间部最低而后部最高的形状,因此该车身腰线整体呈现流线形,不仅保证了前后座位上乘客或驾驶者的视野,而且不会影响车体结构的强度,另外还提高了车体结构的整体美观性,同时在气动力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车体进行了改善。
[003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腰线还可以包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