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附接到车身结构的卷边车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436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用于附接到车身结构的卷边车身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可附接到车身结构的车身板。车身板具有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可附接到车身结构。车身板可以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附接可以经由焊接部、紧固件和/或实现。
【专利说明】
用于附接到车身结构的卷边车身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附接到车身结构的卷边车身板。【背景技术】
[0002]车辆通常包括车身结构,其具有车身板和结构构件,例如轨道、杆和/或梁。车身板附接到车身结构且一旦它们附接则可以变成车身结构的一部分。车身板可以面积很大且可以很薄,以便使得车辆质量最小化。车身板可以经由焊接部、紧固件和/或粘接剂附接到车身结构。本发明应用于附接到结构构件的任何板或在任何机器或制造中的另一板。
【发明内容】

[0003]提供一种用于附接到车身结构的车身板。车身板包括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可附接到车身结构。车身板可以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附接可以经由焊接部、紧固件和/或实现。
[0004]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结构和附接到车身结构的车身板。车身板具有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车身结构。车身板可以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附接可以经由焊接部、紧固件和/或粘接剂实现。
[0005]车身板和车辆可以为车身板与车身结构的附接部提供增加的强度和/或刚性,且可以避免对附接部区域中车身板增加强化的需要。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附接到车身结构的车身板,车身板包括: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能附接到车身结构。
[0007]所述的车身板中,车身板是金属材料的。
[0008]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
[0009]所述的车身板中,焊接部为点焊焊接部。
[0010]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1]所述的车身板中,紧固件为热融自攻螺钉。
[0012]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粘接剂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3]所述的车身板中,车身板是非金属材料的。
[0014]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5]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6]所述的车身板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粘接剂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7]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结构;和车身板,附接到车身结构且具有: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车身结构。
[0018]所述的车辆中,车身板是金属材料的。
[0019]所述的车辆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0]所述的车辆中,焊接部为点焊焊接部。
[0021]所述的车辆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2]所述的车辆中,紧固件为热融自攻螺钉。
[0023]所述的车辆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经由粘接剂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4]所述的车辆中,车身板是非金属材料的。
[0025]所述的车辆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6]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做出的详尽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具有车身板的车辆车身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且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8]图2是另一车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车身结构具有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的车身板,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且附接到车身结构。
[0029]图3是在图2的线3-3截取的图2车身结构的示意性截面部分正视图,显示了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的车身板,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且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
[0030]图4是在图2的线4-4截取的图2车身结构的示意性截面部分正视图,显示了包括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的另一车身板,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且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0032]参见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显示了示例性车辆10,所述车辆包括车身结构12和车身板14。车身结构12可以包括车顶纵梁20、侧底梁32和/或其他梁或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车身结构12可以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塑料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材料制造。车身板14可以是顶棚板,如所示的,或可以是任何其他车身板,包括但不限于后地面板30、前地面板34、后围侧板36、仪表板38、和/或任何其他车身板,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车身板可以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热朔性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材料制造。热朔性材料可以是复合材料且可以填充有颗粒或可以用纤维强化。车身板14附接到车身结构12,且一旦附接则可以变成车身结构12的一部分。
[0033]车身板14具有单厚度部分16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在该处车身板14卷边到其本身上,最佳如图3和4所示。卷边到其本身上被限定为车身板14大致180度地折叠过来,使得车身板14的折叠过来的部分接触车身板14的未折叠过来的部分。二倍厚度边缘部分位于车身板14的边缘19处。参见图1,单厚度部分16在车身板14的大部分表面面积15上延伸且主要位于车身板14的中央部分17处。然而,单厚度部分16可以延伸到车身板14的一个或多个边缘19。单厚度部分16可以很薄,以使得车身板14、车身结构12和/或车辆10的质量最小化。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可以位于车身板14的边缘19处,在该处车身板14附接到车身结构12。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边缘19处、一个或多个边缘19的一部分处、和/或车身板14的所有边缘19处,在这些位置车身板14附接到车身结构12。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可以位于或可以不位于车身板14的边缘19,在该处车身板14不附接到车身结构12。
[0034]车身板14经由连结部或附接部22附接到车身结构12。连结部或附接部22将车身板14的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附接到车身结构12。在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处将车身板14附接到车身结构12可以改善车身板14和车身结构12之间的连结部或附接部22的强度和刚性。连结部或附接部22可以经由焊接部44(如图2所示)经由紧固件48(如图2所示)和/或经由粘接剂(未示出)实现。
[0035]图1还显示了具有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的后地面板30,其中后地面板30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侧底梁32。可以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其中车身板14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车身结构12)的其他车身板14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前地面板34、后围侧板36、仪表板38和任何其他车身板,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
[0036]现在参见图2,显示了包括车身结构12的车辆1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车身结构12包括后部梁42、后地面前板40和后地面后板46。后地面前板40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在该处后地面前板40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后部梁42。后地面后板46包括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在该处后地面后板46卷边到其本身上并附接到后部梁42。在该实施例中,后地面后板46经由焊接部44附接到后部梁42。焊接部44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点焊焊接部、激光焊焊接部和电弧焊焊接部。也是在该实施例中,后地面前板40经由紧固件48附接到后部梁42。紧固件48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热融自攻螺钉(flow drill screw)、板件金属螺钉、铆钉和带螺纹的螺栓螺母类型的紧固件。
[0037]现在参见图3,现在参见图3,在图2的线3-3示出了后地面后板46与后部梁42的连结部或附接部22的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连结部或附接部22经由点焊焊接部54实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点焊焊接部54将后地面后板46的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附接到后部梁42。点焊焊接部54可以延伸穿过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的两层且穿过后部梁42 ο
[0038]现在参见图4,在图2的线4-4示出了后地面前板40与后部梁42的连结部或附接部22的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连结部或附接部22经由热融自攻螺钉56实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热融自攻螺钉56将后地面前板40的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附接到后部梁42。热融自攻螺钉56延伸通过卷边的二倍厚度边缘部分18的两层且穿过后地面前板40。
[0039]尽管已经对执行本发明的较佳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来实施本发明的许多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可附接到车身结构的车身板,车身板包括:单厚度部分;和二倍厚度边缘部分,在该处车身板卷边到其本身上并能附接到车身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板,其中车身板是金属材料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板,其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板,其中焊接部为点焊焊接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板,其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板,其中紧固件为热融自攻螺钉。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板,其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粘接剂附接到车身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板,其中车身板是非金属材料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板,其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焊接部附接到车身结构。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板,其中二倍厚度边缘部分能经由紧固件附接到车身结 构。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5966466SQ20161013622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发明人】C.E.詹森, R.N.萨杰, P.M.帕洛, J.E.里奇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