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避震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937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避震座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包含有一外管、一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一设于外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座管升降元件,以及一设于内管内的缓冲单元,其中的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内管或外管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第二套座设于座管升降元件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缓冲体的顶端设于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缓冲体的底端设于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座管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专利说明】
自行车的避震座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座管。
【背景技术】
[0002]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行经颠簸路面时让骑乘者感到不适,座垫与座管之间会设置一缓冲单元来提供缓冲避震的效果,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结构简单且方便维修。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震座管包含有一外管、一内管、一座管升降元件,以及一缓冲单元。该内管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该座管升降元件设于该内管,用来控制该内管相对于该外管的升降;该缓冲单元设于该内管内,用以对该内管提供缓冲效果,该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该内管的顶端或该外管的底端,而且,该第一套座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该第二套座设于该座管升降元件的一端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该缓冲体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该缓冲体的另一端设于该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
[0005]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凸部与一第一凹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一凹部之间卡接在一起,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凸部与一第二凹部,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凹部之间卡接在一起。
[0006]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二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二第二嵌槽之间。
[0007]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半环槽,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半环槽,该缓冲单元还具有一第一拘束环与一第二拘束环,该第一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一半环槽内,该第二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二半环槽内。
[0008]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顶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半内六角孔,该二第一半内六角孔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一内六角孔。
[0009]其中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顶端分别具有一第二半内六角孔,该二第二半内六角孔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二内六角孔。
[0010]其中该座垫固定座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半螺杆,该二第一半螺杆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一螺杆,该第一螺杆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
[0011]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的阀座的顶端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半螺杆,该二第二半螺杆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二螺杆,该第二螺杆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0012]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外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外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0013]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半环槽,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半环槽,该缓冲单元更具有一第一拘束环与一第二拘束环,该第一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一半环槽内,该第二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二半环槽内。由此,该第一、第二套座可以分别利用该第一、第二拘束环来增加该缓冲体之间的结合强度。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顶端分别具有一半内六角孔,该二半内六角孔相互对接而形成一内六角孔,如此通过一螺丝起子卡接于该内六角孔来转动该第一套座,即可调整该缓冲体的缓冲程度。
[0016]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震座管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上市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0017]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缓冲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座管10包含有一外管20、一内管30、一座管升降元件50,以及一缓冲单元60。
[0024]外管20的底端固定于一车架(图中未示)。
[0025]内管30的底端自外管20的顶端穿设于外管20内,并且能相对外管20上下位移,内管30的顶端具有一座垫固定座40,座垫固定座40具有一第一螺孔44。
[0026]座管升降元件50具有一阀座51与一阀杆53。在本实施例中,阀座51的顶端固定于内管30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螺孔52,阀座51的底端位于外管20内;阀杆53的顶端穿设于阀座51内,阀杆53的底端设于外管20的底端且抵接于一触发杆12。由此,当阀杆53被触发杆12向上推顶时,阀座5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会被开启,使内管30能相对外管20上升或下降,当阀杆53所受到的推力在解除之后会关闭阀座5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使内管30完成定位。
[0027]缓冲单元60设于内管30内,用以提供缓冲避震效果。如图2及图3所示,缓冲单元60具有一第一套座70、一第二套座80、一缓冲体90、一第一拘束环93,以及一第二拘束环94,其中:
[0028]第一套座70具有二第一半座体71,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凸部72与一第一凹部73,该二第一半座体71之间通过第一凸部72与第一凹部73而相互对接在一起,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顶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半螺杆74与一设于第一半螺杆74的第一半六角孔75,当该二第一半座体71在相互对接之后,该二第一半螺杆74会共同形成一第一螺杆76,该二第一半六角孔75会共同形成一第一内六角孔77,由此,第一套座70可以通过第一螺杆76螺设于座垫固定座40的第一螺孔44。此外,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底端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嵌槽78,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底端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半环槽79。
[0029]第二套座80具有二第二半座体81,该二第二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凸部82与一第二凹部83,该二第二半座体81之间通过第二凸部82与第二凹部83而相互对接在一起,该二第二半座体81的底端分别具有一第二半螺杆84与一设于第二半螺杆84的第二半六角孔85,当该二第二半座体81在相互对接之后,该二第二半螺杆84会形成一第二螺杆86,该二第二半六角孔85会共同形成一第二内六角孔87,由此,第二套座80可以通过第二螺杆86螺设于座管升降元件50的阀座51的第二螺孔52。此外,该二第二半座体81的顶端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嵌槽88,该二第二半座体81的顶端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半环槽89。
[0030]缓冲体90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91,第一嵌部91卡接于第一套座70的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第一嵌槽78之间,缓冲体90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92,第二嵌部92卡接于第二套座80的该二第二半座体81的第二嵌槽88之间。
[0031]第一拘束环93卡接于第一套座70的该二第一半座体71的第一半环槽79内,用以增加第一套座70与缓冲体90之间的结合强度。
[0032]第二拘束环94卡接于第二套座80的该二第二半座体81的第二半环槽89内,用以增加第二套座80与缓冲体90之间的结合强度。
[0033]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缓冲单元60是利用卡合方式将缓冲体90与上、下两个套座70、80组装在一起,再搭配第一、第二拘束环93、94来确保彼此之间的结合强度,上、下两个套座70、80再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于座垫固定座40与座管升降元件50的阀座51,如此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气液压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另一方面,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第一套座70的第一内六角孔77来转动第一套座70,使第一套座70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与座垫固定座40之间的螺接关系来挤压或释放缓冲体90,让缓冲体90所提供的缓冲避震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整。
[0034]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座管升降元件50与缓冲单元60可以用倒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阀座51的底端固定于内管30的底端,阀座51的顶端位于内管30内,阀杆53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阀座51,阀杆53的顶端设于座垫固定座40且抵接于触发杆12,第一套座70设于外管20的底端,第二套座80通过第二螺杆86螺设于阀座50的第二螺孔52,缓冲体90设于外管20内。如此的安装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管; 一内管,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 一内管升降元件,设于该内管内;以及 一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该外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且该第一套座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该第二套座设于该座管升降元件的一端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该缓冲体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该缓冲体的另一端设于该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凸部与一第一凹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一凹部之间卡接在一起,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凸部与一第二凹部,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凹部之间卡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二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二第二嵌槽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半环槽,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半环槽,该缓冲单元还具有一第一拘束环与一第二拘束环,该第一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一半环槽内,该第二拘束环卡接于该二第二半环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的顶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半内六角孔,该二第一半内六角孔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一内六角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的顶端分别具有一第二半内六角孔,该二第二半内六角孔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二内六角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垫固定座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套座的第一半座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半螺杆,该二第一半螺杆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一螺杆,该第一螺杆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的阀座的顶端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套座的第二半座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半螺杆,该二第二半螺杆相互对接而形成一第二螺杆,该第二螺杆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外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外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管升降元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文档编号】B62J1/08GK205554387SQ20162010502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发明人】冯彬杰, 郭文嘉
【申请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