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缓冲避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126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缓冲避震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自行车上安装有仿生物肌肉纤维的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以该前避震器、后避震器缓冲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将令自行车在骑乘时可相对舒适,且更安全。
【专利说明】自行车缓冲避震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尤其指一种仿生物肌肉纤维,用来进行缓冲避震的自行车前、后避震器。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使用不仅可用来代步、健身,更因为自行车骑乘时需仰赖人力踩踏才能前进,所以自然不会有废气排放或需要额外使用燃料等问题,就因为骑乘自行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其运动风气近年来才得以袭卷世界各地,而各国政府也乐见该产业的蓬勃发展,期能利用自行车来抑制汽、机车的使用数量;而对于经常需使用自行车的车主而言,除了讲求方便与安全性外,其骑乘时的舒适性也是让人相当重视的一环,所以大部分的车主都会在自行车上加装有避震器,为了就是要通过该避震器来降低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时所产生的震动。
[0003]而目前常见的自行车避震器不外乎有弹簧式与液压阻尼式二种,这二种避震器共同的缺点就是体积庞大、重量重,且结构复杂,因此当该避震器加装到自行车上时,除了会大大提高整个车体重量,让自行车无法达到轻量化的要求外,也会因为避震器无法与车架设计相融合,而令避震器的安装会显得相当突兀、不美观,况且该结构复杂的避震器造价大多不菲,该在无形间将会增加车主于安装上的负担。
[0004]所以,如何研发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且可与车架设计相融合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乃本发明所欲改良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缓冲避震器,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自行车上安装有仿生物肌肉纤维的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以该前避震器、后避震器缓冲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将令自行车在骑乘时可相对舒适,且更安全,其中:
[0007]自行车的车架上具有一前叉部与一后叉部,该后叉部的后上叉与后下叉预设处并断开,以在后上叉与后下叉断开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后上叉段、一第二后上叉段、一第一后下叉段及一第二后下叉段,通过该后叉部的断开,在第一、二后上叉段与第一、二后下叉段间所形成的配合空间分别提供一后避震器安装,将令断开成两段的后上叉与后下叉均能重新进行连结;
[0008]前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多数相迭的弹片,该弹片以金属板材经冲压而成,使弹片中段能成为一弧面状的弯折部,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且该固态阻尼外部一端设有一前叉端,另一端则结合有一固定座;
[0009]后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一第一弹片组与一第二弹片组,该第一、二弹片组均由多数以金属板材经冲压而令中段具弧面状弯折部的弹片相迭而成,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且该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呈反向设置,在固态阻尼外部二端并各结合有一固定座;
[0010]前、后避震器均利用固定座进行安装,让前避震器能固定在自行车的前叉部位置,以前避震器的前叉端提供自行车前轮枢组,而当后避震器分别固定在后上叉与后下叉的配合空间内时,将能对断开成第一、二后上叉段的后上叉,与断开成第一、二后下叉段的后下叉重新进行连结。
[001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管状的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外周邻近于端部处各贯设有一可供螺丝穿过的固定孔,而前、后避震器的固定座则均具有一套口,而呈U形状,该套口两侧并各贯设有一穿孔,让前、后避震器能以套口提供闪避,而束套在自行车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外周,利用螺丝穿过该固定孔与穿孔,并进行锁结,将令前、后避震器均能获得定位。
[0012]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固定座的套口内均伸出有一具穿孔的凸柱,以该凸柱在锁结时填充于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的管内,并进行支撑,将能防止螺锁力道过大,而造成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受压变形。
[0013]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弹片均以弹簧钢经冲压而成。
[0014]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后避震器的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是以弯折部相对的形态进行设置。
[0015]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后避震器的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是以弯折部相背的形态进行设置。
[0016]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固态阻尼为塑料,通过该固态阻尼的射出,并包覆在弹片外,将能避免弹片在受力变形时产生协震。
[0017]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由PU键状化合成份的改变,将能获得不同弹性、硬度的固态阻尼。
[0018]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弹片可依荷重,而进行数量上的增减。
[0019]本发明对照公知技术所具有的功效:
[0020](一)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体积小,而能与车架设计进行融合,故当该避震器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将能避免产生突兀,使用上将更美观。
[0021](二)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重量轻,让车体重量不虞再过度增加,该相对能满足使用者轻量化的要求。
[0022](三)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结构简单,该在维修或保养上将更容易,且能有效压低使用成本,以获得普及。
[0023](四)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拆、装上均相当简单,且仅需要利用弹片数量上的增减,就能任意调整出各种所需的避震强度,俾达灵活使用的便利性。
[0024](五)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缓冲避震系在前、后轮上完成,而不会影响到把手、座垫、踏板与车架间的相对位置,故在骑乘时,将让身体姿势不会随着避震器的压、伸作用,而跟着改变,俾令身体能保持在一定值出力,以避免产生运动伤害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0026]图2是本发明第一图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0027]图3是本发明第一图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0028]图4是本发明前避震器的立体放大图。
[0029]图5是本发明后避震器的立体放大图。
[0030]图6是本发明行进时遇到往上震动的缓冲状态图。
[0031]图7是本发明行进时遇到往下震动的缓冲状态图。
[0032]图8是本发明后避震器的另一实施例图。
[0033]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4]自行车10;前叉部11 ;后叉部12 ;第一后上叉段13 ;第二后上叉段14 ;第一后下叉段15 ;第二后下叉段16 ;配合空间17 ;固定孔18 ;前避震器20 ;固态阻尼21 ;弹片22 ;弯折部221 ;前叉端23 ;固定座24 ;套口 241 ;凸柱242 ;穿孔243 ;后避震器30 ;后避震器300 ;固态阻尼31 ;第一弹片组32 ;弹片321 ;弯折部322 ;第二弹片组33 ;弹片331 ;弯折部332 ;固定座34 ;套口 341 ;凸柱342 ;穿孔343。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发明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自行车上安装有仿生物肌肉纤维的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以该前避震器、后避震器缓冲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将令自行车在骑乘时可相对舒适,且更安全,其中,自行车的车架上具有一前叉部与一后叉部,该后叉部的后上叉与后下叉预设处并断开,以在后上叉与后下叉断开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后上叉段、一第二后上叉段、一第一后下叉段及一第二后下叉段,通过该后叉部的断开,在第一、二后上叉段与第一、二后下叉段间所形成的配合空间分别提供一后避震器安装,将令断开成两段的后上叉与后下叉均能重新进行连结,及该设呈管状的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外周邻近于端部处各贯设有一可供螺丝穿过的固定孔,前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多数相迭的弹片,该弹片是以弹簧钢经冲压而成,使弹片中段能成为一弧面状的弯折部,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又固态阻尼外部一端设有一前叉端,以供枢设自行车前轮,另一端结合有一具套口而呈U形状的固定座,该套口底面伸出有一凸柱,而在凸柱与固定座两侧的相对位置则贯设有一穿孔,后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一第一弹片组与一第二弹片组,该第一、二弹片组均由多数以弹簧钢经冲压而令中段具弧面状弯折部的弹片相迭而成,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及该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是呈反向设置,又固态阻尼外部二端各结合有一具套口而呈U形状的固定座,该套口底面伸出有一凸柱,而在凸柱与固定座两侧的相对位置则贯设有一穿孔;由此,能构成该自行车缓冲避震器。
[0036]为能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配合附图详述如后:[0037]通常根据本发明,请参阅图1持续搭配至图4所示,其自行车10上安装有仿生物肌肉纤维的前避震器20与后避震器30、300,以该前避震器20、后避震器30、300缓冲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将令自行车10在骑乘时可相对舒适,且更安全,其中,自行车10的车架上具有一前叉部11与一后叉部12,该后叉部12的后上叉与后下叉预设处并断开,以在后上叉与后下叉断开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后上叉段13、一第二后上叉段14、一第一后下叉段15及一第二后下叉段16,通过该后叉部12的断开,在第一、二后上叉段13、14与第一、二后下叉段1516间所形成的配合空间17分别提供一后避震器30、300安装,将令断开成两段的后上叉与后下叉均能重新进行连结,及该设呈管状的前叉部11、第一后上叉段13、第二后上叉段14、第一后下叉段15及第二后下叉段16外周邻近于端部处各贯设有一可供螺丝穿过的固定孔18,前避震器20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21,固态阻尼21内包覆有多数相迭的弹片22,该弹片22是以弹簧钢经冲压而成,使弹片22中段能成为一弧面状的弯折部221,以该弯折部221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22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又固态阻尼21外部一端设有一前叉端23,以供枢设自行车10前轮,另一端结合有一具套口241而呈U形状的固定座24,该套口 241底面伸出有一凸柱242,而在凸柱242与固定座24两侧的相对位置则贯设有一穿孔243,后避震器30300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31,固态阻尼31内包覆有一第一弹片组32与一第二弹片组33,该第一、二弹片组32、33均由多数以弹簧钢经冲压而令中段具弧面状弯折部322、332的弹片321、331相迭而成,以该弯折部322、332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321、331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及该第一弹片组32与第二弹片组33是呈反向设置,又固态阻尼31外部二端各结合有一具套口 341而呈U形状的固定座34,该套口 341底面伸出有一凸柱342,而在凸柱342与固定座34两侧的相对位置则贯设有一穿孔343。
[0038]其结构的组合,复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避震器20是以套口 241提供闪避,而令固定座24能束套在自行车10前叉部11外周,利用螺丝穿过该前叉部11固定孔18与前避震器20穿孔243,并进行锁结,将令前避震器20能获得定位,配合凸柱242填充于前叉部11内的支撑,将能防止螺锁力道过大,造成前叉部11受压变形,又后避震器30、300分设于后上叉与后下叉的配合空间17中,以对断开成第一、二后上叉段1314的后上叉,与断开成第一、二后下叉段15、16的后下叉重新进行连结,及该后避震器30、300亦利用螺丝穿过该第一后上叉段13、第二后上叉段14、第一后下叉段15、第二后下叉段16固定孔18与后避震器30、300穿孔343的锁结,而能获得定位,据此,即完成组合。
[0039]由上述发明,其自行车10于实际骑乘过程,如后轮遇到往上的震动时(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该安装于后上叉的后避震器30会因为受到第一后上叉段13与第二后上叉段14相互靠近的推挤,而产生压缩现象,通过后避震器30各弹片321、331更为拱起的变形,来抵消该震动力,同时安装在后下叉的后避震器300则会受到第一后下叉段15与第二后下叉段16相互远离的牵引,而被往外拉伸,以利用后避震器300内各弹片321、331的延展,来形成缓冲效果,该在骑乘上不仅可大大降低路面颠簸所产生的不适感外,更因为骑乘时整个车架均能保持平稳不晃动,而令其使用的安全性也能获得提升,反的,若骑乘过程,后轮是遇到往下的震动(请参阅图7所示),该安装于后上叉的后避震器30会改为被拉伸,而安装于后下叉的后避震器300则改为压缩状态,该在一压、一拉间,同样能产生缓冲避震的效果。[0040]再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其产生在前轮上的震动,同样能利用前避震器20内部弹片22的压缩或伸展,来对该震动进行抵消。
[0041]又,上述的固态阻尼21、31为PU塑料,通过该固态阻尼21、31的射出,并包覆在弹片22、321、331外,将能避免弹片22、321、331在受力变形时产生协震,而由I3U键状化合成份的改变,将能获得不同弹性、硬度的固态阻尼21、31,用以因应各种用途不同自行车的使用需求。
[0042]另,上述弹片22、321、331是可依荷重进行数量上的增减,而本发明利用多数弹片22、321、331相迭,以构成一钢性的弹片束,将令该弹片22、321、331仅能产生上、下的单向变形,在对面侧向应力时,将能完全止动,及该后避震器30、300的第一弹片组32与第二弹片组33是以弯折部322、332相对(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或相背(请同时参阅图8所示)的两种形态进行设置。
[0043]由上述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具有下列的优点:
[0044](一 )其前避震器20与后避震器30300体积小,而能与车架设计进行融合,故当该避震器安装在自行车10上时,将能避免产生突兀,使用上将更美观;
[0045]( 二)其前避震器20与后避震器30300重量轻,让车体重量不虞再过度增加,该相对能满足使用者轻量化的要求;
[0046](三)其前避震器20与后避震器30、300结构简单,该在维修或保养上将更容易,且能有效压低使用成本,以获得普及;
[0047](四)其前避震器20与后避震器30、300拆、装上均相当简单,且仅需要利用弹片22、321、331数量上的增减,就能任意调整出各种所需的避震强度,以达灵活使用的便利性;
[0048](五)其缓冲避震是在前、后轮上完成,而不会影响到把手、座垫、踏板与车架间的相对位置,故在骑乘时,将让身体姿势不会随着避震器的压、伸作用,而跟着改变,以令身体能保持在一定值出力,以避免广生运动伤咅。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自行车上安装有仿生物肌肉纤维的前避震器与后避震器,以该前避震器、后避震器缓冲车体行经不平整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将令自行车在骑乘时可相对舒适,且更安全,其中: 自行车的车架上具有一前叉部与一后叉部,该后叉部的后上叉与后下叉预设处并断开,以在后上叉与后下叉断开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后上叉段、一第二后上叉段、一第一后下叉段及一第二后下叉段,通过该后叉部的断开,在第一、二后上叉段与第一、二后下叉段间所形成的配合空间分别提供一后避震器安装,将令断开成两段的后上叉与后下叉均能重新进行连结; 前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多数相迭的弹片,该弹片以金属板材经冲压而成,使弹片中段能成为一弧面状的弯折部,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且该固态阻尼外部一端设有一前叉端,另一端则结合有一固定座; 后避震器具有一柱状的固态阻尼,固态阻尼内包覆有一第一弹片组与一第二弹片组,该第一、二弹片组均由多数以金属板材经冲压而令中段具弧面状弯折部的弹片相迭而成,以该弯折部的形成,将能赋予弹片两端受力弹性变形的能力,且该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呈反向设置,在固态阻尼外部二端并各结合有一固定座; 前、后避震器均利用固定座进行安装,让前避震器能固定在自行车的前叉部位置,以前避震器的前叉端提供自行车前轮枢组,而当后避震器分别固定在后上叉与后下叉的配合空间内时,将能对断开成 第一、二后上叉段的后上叉,与断开成第一、二后下叉段的后下叉重新进行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管状的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外周邻近于端部处各贯设有一可供螺丝穿过的固定孔,而前、后避震器的固定座则均具有一套口,而呈U形状,该套口两侧并各贯设有一穿孔,让前、后避震器能以套口提供闪避,而束套在自行车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外周,利用螺丝穿过该固定孔与穿孔,并进行锁结,将令前、后避震器均能获得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固定座的套口内均伸出有一具穿孔的凸柱,以该凸柱在锁结时填充于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的管内,并进行支撑,将能防止螺锁力道过大,而造成前叉部、第一后上叉段、第二后上叉段、第一后下叉段及第二后下叉段受压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弹片均以弹簧钢经冲压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后避震器的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是以弯折部相对的形态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后避震器的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是以弯折部相背的形态进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固态阻尼为PU塑料,通过该固态阻尼的射出,并包覆在弹片外,将能避免弹片在受力变形时产生协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由PU键状化合成份的改变,将能获得不同弹性、硬度的固态阻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其中,前、后避震器的弹片可依荷重,而进行数量上的增减。
【文档编号】B62K25/06GK103991502SQ201310054291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林威廷 申请人:林威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