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船尾螺旋桨的船舶及其运转方法

文档序号:1450阅读:18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船尾螺旋桨的船舶及其运转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与船内驱动发动机连接的船尾螺旋桨的船舶,船有底部由龙骨线包络的船体,并有装置调节螺旋桨的浸没深度。
本发明还和船舶的运转方法有关。
船舶中尤其是有低速主机和大直径螺旋桨的船舶,已属于已知,这种船的螺旋桨的最大直径和浸没深度,主要受船的吃水限制,在螺旋桨设计中吃水是决定性因素,并且吃水是为船在浅水中行驶而设计,例如,在海港入口和海岸附近的行驶,而这种行驶在船舶的运转时间中仅占一小部分。因此,在占运转时间主要部分的条件下,螺旋桨不能取得最佳化运转,而事实上,在大部分时间中,由于没有深度限制,本易允许使用直径大很多的最佳化螺旋桨,以取得推进效率和燃料节约。
在如德国专利DE-OS 3,303,554号中揭示的此类船舶中,一个大直径螺旋桨设置在一根有枢轴的螺旋桨轴上,可向上、下运转位置调节,在向下的运转位置上时用于深水,在向上的静止位置用于浅水。在向下的位置上时,桨毂在龙骨线下方。在向上的静止位置上时,桨毂处在龙骨线的上方,桨叶锁定。已知的这种螺旋桨设置,要求螺旋桨轴有相当复杂的安装件和控制件;并且要求有一个辅助驱动装置来在浅水中驱动和驾驶此类已知船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在这方面有改进而费用可以降低,具体则是不用附加的机械控制装置,不用中断动力传递而使螺旋桨的直径和浸没深度最佳化,基本没有吃水限制,目的在于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因此,根据本发明,船体的后端和行驶在深水的船舶正常位置的相应吃水线比较,吃水大于船体的前端,并且,调节螺旋桨浸没深度的装置是一个纵倾调整系统,用于使满载船舶纵倾,并能按相对于吃水线的预定量,将船体前端下沉,后端升高。
按本发明的船舶操纵方法,在船进入浅水以前,通过纵倾调整改变其正常的水深状态,使船首按相对于吃水线的预定量下沉,使船尾按相对于吃水线的相应量升高,并保持这纵倾状态,在深水行驶时,通过向相反方向作适当的纵倾调整,从后一纵倾状态恢复正常的状态,并保持其正常状态。
本发明的船舶很容易将螺旋桨调整到任何需要的浸没深度,通过船尾的上升量,螺旋桨可以有比传统的船尾螺旋桨大许多的直径。本发明还可改进船体的水下部分形状,因为龙骨部分有比传统船舶长的向下伸展部分,可保证相当低的螺旋桨有改善的来流。
本发明的发展在从属权项中公开。
根据本发明结构,作为举例,可在载货时,单纯移动燃料,或结合已知压载水舱,将载货船舶作纵倾调整,或保持其相应的纵倾状态。
根据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例,可保持船舶的龙骨线和吃水线平行的纵倾状态。
根据本发明中设计船体的后端部,使剖面局部表面的分布,在肋骨剖面的高度上最佳化,因而比传统的结构有改进的来流。结果便有特别低的螺旋桨载荷变化和改善的效率。
关于有水平龙骨线的船体,在相应端部中基本由梨形肋骨型线构成的一个船尾部,在德国专利DE-PS545,311号中已揭示。但是,船尾部的这种已知结构,和权利要求
5提供的效果比较,不能带来可与之相比的螺旋桨来流的改进,本发明的向下伸长的龙骨部分,和螺旋桨的相应较低的位置,对这种改进很重要。
从附图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文叙述,可以了解其他的特点
图1为本发明船舶第一运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图1中船舶的第二运转状态;
图3为船体沿图1中Ⅲ-Ⅲ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所示的船舶有带有船首2和船尾3的船体1,尾舵4及螺旋桨5布置在船尾3上,螺旋桨3用轴6和船内的驱动发动机7连接。船体1用舱壁11分隔并有两个船尾燃油舱8,从图1及2中仅可见其一,有一个船首燃油舱9和舱8,按已知的方式连接,而图中未示出。从图1及2可见船舶中线,用点划线表示,并可见船的浮心A和吃水线W。
图1所示的船舶运转状态,相当于其深水运转的正常状态,在这状态中船舶的为简化而以直线表示的甲板部12,平行于水线W。在图2中,船体处于纵倾状态1′,用于在浅水中行驶,下文中将予叙述,其中甲板部12朝前向着水线W倾斜。龙骨线K包络船体1的底部;当船舶在图1所示的正常状态下,龙骨线K和水平线倾斜,从船首2向船尾3下斜。因此,船体1尾部,相对于船舶正常状态的水线W的吃水为T3,吃水T3大于船首端的相应吃水T1。
浅水运行时,例如,进入海岸水域和海港前,用船体1中的已知输送装置(未示出),从船尾燃油舱8向船首燃油舱9输油,因而船体1的船首部以浮心A为圆心下沉,船尾部也按相应的预定量上升,例如,船长约为180米时这预定量为1米,直至船体1达到图2所示的纵倾位置1′。龙骨线K对水线W的倾斜角度可以是这样船尾吃水T3和在浮心A附近测量的船体中线吃水T2的差值,差值对应于船尾升高的该预定量,因而当船体1处在图2所示的纵倾位置1′上时,龙骨线K基本与水线W平行。中线吃水T2相当于船舶在浅水运行的容许设计吃水。船舶经纵倾调整后,浮心A从图1所示的最佳位置,转移到图2所示与纵倾位置1′一致的位置A′上。这些微小的位移在附图中的比例有些夸张但是可容许的,因为可设想到船舶在浅水中航行时速度将减低。
船尾燃油舱8的容积,是可在任何时候接受船首燃油舱9中的油料的量。除燃油舱8外,可按已知的方法设置其他的燃油舱(未示出),最好设在船尾部。如果船尾舱8中油料的量不足按上述方法调整船舶的纵倾时,例如油料供应基本告竭时,可通过在船首区中的压载舱14中注水,作相应的纵倾调整。为了甚至在油料存量少时,保证船舶保持其正常状态,可在船尾部也设置一个有相应量度的可注水压载舱。
船体形状取决于肋骨剖面15,假设各剖面在船舶的全长上分布,设计时预定船体1在正常位置时,浮心为A。图3显示与船体1尾部相关的一个这类剖面15。从图3可了解,这些剖面15的靠近用点划线表示的螺旋桨桨圈17的轴后投影的周围的区域15a,设计成使由区域15a构成的船体1的尾部的那部分具有基本为位于螺旋桨桨圈17的前面的排水体的形状。因为船在正常位置时螺旋桨处于相当低的位置,可使区域15a最优化而使螺旋桨来流在螺旋桨大部分外缘上均匀。
权利要求
1.一种船舶有一个和船内的驱动发动机(7)连接的船尾螺旋桨(5),船舶有一个底部由龙骨线(K)包络的船体(1),并有装置调节螺旋桨(5)的浸没深度,特征在于和对应于船航行于深水中的正常状态的水线(W)相比,该船的后端(3)有大于船体前端(2)的吃水(T3),而且调节螺旋桨浸没深度的装置是一个纵倾调节系统,它可适于使满载的船纵倾并使船体的前端(2)下沉,而船体的后端(3)相应地相对于水线(W)以一个预定量上升。
2.如权利要求
1的船舶,其特征为纵倾调整系统至少有一个船尾燃油舱(8)和至少一个可与船尾燃油舱(8)连接的船首燃油舱(9),船首燃油舱(9)的设计,是至少可间断的接受盛放在船尾燃油舱(8)中的一部分油料;设有船尾及船首压载舱(分别为10,14),容量至少基本和船尾、船首燃油舱(8,9)相当。
3.如权利要求
1或2中的船舶,其特征为船体(1)的龙骨线(K)倾斜伸展,从前向后逐渐与水线(W)增大距离,在船体(1)尾端(3)测得的吃水(T3)和在船体浮心(A)附近测得的吃水(T2)的差值,和运转时船体(1)尾端(3)的最大预定浮升高度相符。
4.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
中的船舶,其特征为船体的形状取决于助骨剖面(15),每一剖面的设计是对应于浮心(A)相对于船体长度的位置,而这位置对船尾吃水(T3)较大的船体正常位置属于最佳。
5.如权利要求
4中的船舶,其特征为向着螺旋桨(5)逐渐收窄的船体尾端部,在螺旋桨桨圈(17)的尾端视投影附近形成,如同一个设置在螺旋桨桨圈(17)前面的排水件,其剖面形状最佳化,使螺旋桨(5)上的来流均匀。
6.如权利要求
1中船舶的运转方法,其特征为在船舶进入浅水区域前,通过纵倾调节,把船从正常深水行驶状态改变位置,将船首按预定量,相对于水线(W)下沉,船尾则按相应的量,相对于水线(W)浮升,并将这纵倾状态(1′)保持,深水中行驶时,按当的反方向纵倾调整,将船舶从后一纵倾状态(1′),恢复到正常状态。
7.如权利要求
6的方法,其特征为是通过将燃油和/或可消耗压载从船尾向船首或从船首向船尾移动而使船舶纵倾。
专利摘要
船体1的后端3有和船在深水航行的正常状态的水线W对应的大于其前端2吃水T
文档编号B63H5/00GK87105881SQ87105881
公开日1988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8月25日
发明者帕特里克·格雷姆·马丁 申请人:苏舍兄弟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