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锚,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能从海运船只里“飞”出或滑行出的并能固定在海床上的锚。
通常锚定船的方法是将锚抛入欲停泊位置的上游,然后在船向下游飘浮足够距离时放松锚链,使锚抓在底上,以抓住一个适当高出地平的阻挡部分。
这种方法在船被锚定在需要的位置前,通常需要多次尝试。尤其要锚定互相靠近的一组船中的一条游船时尤为困难。
设计者已在积极寻求克服这种陈旧的抛锚方法的途径。例如美国专利3,611,974,3,946,695和3,295,153公开了一种锚,它能滑行离开船体;但是这些已有技术中的例子对海底的锲合能力都达不到通常的锚,例如Danforth锚所能达到的负载承受能力。
甚至Danforth锚,在水流方向与风向相反时,有时也不能锲入海底。在这种情况下,Danforth锚的翼趋于超越中心位置而使它象只风筝,这样使它仅在它的停泊(rode)端浮动,水的压力阻止翼埋入海底。
克服这种缺点的一些改进公开在以Sahlberg名义的申请号为200693的欧洲专利和以Dial名义的专利号为1,100,518的英国专利中。这些书公开的一些锚能改善与海底的锲合,但是对在任何条件下是否均能提供有效的锲合仍然存在问题。
本发明和它的最佳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平方向会从船滑行开的锚,同时也提供一种能满足要求的船用固定装置来克服上面讨论到的缺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锚,它包括一具有加重的前端的中心细长的锚体,以及在它的后端具有系锚链的结构,一个翼具有一根纵轴和一对底部啮合上斜的翅在所述的轴线的任一侧向外伸展,所述的翼通过连杆机构铰接在所述的锚体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在所述的锚体下面绕着相对于所述的锚体和所述的纵向轴成横向的轴转动的前连杆和相应的较长的后连杆,在所述翼上的装置用来与所述的锚体相结合而确定地限定所述的翼离开所述的锚体的转动最大范围,所述的翼相对于所述的锚体能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的锚体能停顿在所述的翼上,其所述的纵轴线实际上平行于所述的锚体,第二位置是由转动的最大范围所限制,这种安排允许所述的锚体在所述的第一位置停顿在所述的翼上,以及当锚沉向底时靠所述的翅朝着离开船的方向向前滑行,因此作用在锚链上的向后的力就使所述的翼采取所述的第二位置,这样就牢固地锲入海底。
这类锚的优点是,首先若在上游方向抛锚,锚能沉入船的上游的海里,船舶仍然可大致地停留在所需要的位置。其次,如果锚抛入下游,水流的速度将冲带锚流动直至它的停泊端,在停泊端上锚象缩放尺那样被打开,使其翼沉入海底而牢固地系住船。
这种锚的翼首先被设计成防止锚会被转到它的背面,其次能引导水流向使水的压力产生一向下的力驱动锚进入海底。
在一个实施例中,翼上用来联接连杆的和确定地限制相对转动最大范围的装置可以包括一条槽的底座,该槽沿着纵向翼轴线从接近转动轴处的点伸展出去。该槽在它的后端是敞开的以允许连杆在相对转动时通过槽移动,直至它在槽的尽端与翼相接。
最好加重的锚前端以及根据流体力学来设计,这样在它向前运动期间锚体被施加一种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锚张开。同样在锚处于闭合位置时,加重的前端的下边沿伸展到翼的水平下面,这样当锚撞到海床上时,它就能被打开至超过中心位置,使连杆机构打开,当锚继被拉紧时翼就能很好地沉入海床。该锚被设计成当锚完全张开时,翼以与锚体约成30度角度穿入海床。
更为可取的是铰链被配置成这种形式,无论作用在锚体后端的向上或向后的拉力都能打开锚。这点也是可取的,即当锚处于闭合位置时,该锚体和铰链位于翅的双面体(dghenal)角度内,这样提供了低的重心而使其在滑行状态下具有最大的稳定性。
现将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叙述,仅参照附图举例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锚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锚的侧视图,显示了翼与锚体之间的铰接。
图3是图1所示锚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锚的仰视图。
图5是图1所示锚的后视图。
图6是显示翼与锚体铰接的局部放大图。如同在图8中显示的那样翼处于全开的位置。
图7是沿图1剖面线7-7作剖切后的剖面图。
图8是翼处在全开,底接合位置的锚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翼处于全闭位置的锚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显示了图9所示的第二种锚的翼部份铰链转动后的状态。
图11显示了翼处于全开的位置。
图12是锚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图13是锚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图14是锚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现根据图1至7进行叙述。该第一种锚的实施例包括中间细长的锚体1,它具有加重的前端2,在它的后端4具有孔3可用来系锚绳(末显示)。翼5被连杆装置铰接在锚体上,该连杆装置包括一对相同的前连杆6和一对相应的较长的后连杆7。
所有的连杆是可转动地联接在它的端部,不等长度的前连杆和后连杆被设计成使翼能通过铰链转动,其转动范围从图9所示的第一位置,通过图10所示的中间位置到如图11所示相对于锚体的最大转动的第二位置。如图7所充分显示,该连杆通过一对固定法兰8和9可转动地被装在翼上,而法兰8和9又支承前一对同轴的铰销10和11,该铰销10和11用来限定每一连杆相对于翼的转动的轴线。该铰销10和11从各自的法兰8和9向里伸展以及用来支承连杆,这些连杆互相分开一段大约等于锚体宽度的距离。这样能使锚体在闭合位置时处于连杆之间,如图2所示的那样对着翼。在它们的另一端,连杆被支承销12联接在锚体上,该支承销在锚体的两侧向外伸展这样使这些成对的连杆的每根连杆都被安装在锚体的两侧。这样当处于关闭位置的时也能允许锚体在连杆之间移动。在一根或二根后杆7上的凸起的尖部15同翼相接触而限制转动的范围。这种转动范围最好在27至33度。
这种翼转动的范围也可以通过翼上的槽靠延长后连杆7的尖部来限制,这样当翼转动时,尖部15抵着槽的端部或抵着位于槽内的挡块以致限制了翼的进一步转动。这种设计的进一步的好处是这时槽也一起着限制杆的模向移动的作用,这样就无需螺母或定位销来使连杆保持在其位置上。
这种开口的槽防止了积砂,而积砂会阻塞机械,阻碍翼的铰链转动,从而阻碍了锚牢固地锲入海底。在砂砾海底的条件下这方面尤方重要。
翼5包括一对向上斜的翅16,它们在纵向的翼轴线17的两侧对称地向外和向后地伸展。在本实施例中,该翼翅具有两个燕尾点或锚钩18和19。它们限制了翼不会象具有中间锚钩的锚那样滚向一边,并使锚更容易锲入粘性的土壤。更为有利的是,锚钩会稍微向下地倾斜而帮助插入海底。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锚体的转动轴是不于固定死的,这种设计是有利的,并且当翼向下和锚体分开到最大转动位置时翼的前端23一端向上,如图11所示那样。
最大转动位置被安排成保持前端23向下离开锚体一段距离。因为发现这样有利于改善翼的锲入,也避免了翼和锚体的接触。在这种方式下施加于锚的负载主要地通过锚体和后连杆传递而不传到翼的前部边缘。如果负载被加到翼的前部,则锚趋于绕锚钩转动而不锲进海底。保持翼5和锚体1分开,施加于锚体上的力趋向于更有利于使翼5锲入海床而不是绕锚钩转动。
还发现这种装置提供了更大的锲入海底的力,因为作用在锚体上向后的张力会驱动翼的后端在较小的转动角度下更牢固地与海底锲合。
在操作时,锚链系在锚体的后端4,锚被丢入水里时,如图2所示那样,锚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翼上。当锚下沉时翼支承着锚体并通过水推动锚向前滑动。
铰链轴后面的翼的重量通常会使翼自动地铰链转动到它的全张开的第二个位置。无论怎样当锚在水里滑动时锚的水下滑动的特点能使锚保持在大致的水平位置。
由于翅的作用而使锚沉在海床上的地点会离开锚的入水地点一段距离,这种偏离距离依水深和滑行角度而变化。试验提供了滑行角的大小为5∶1。
一旦锚沉到海底,翼在它的自身重量作用下趋于离开锚体。作用在锚链上的向后张力把翼移至其最大的转动位置,在此位置翼如图6所示那样紧顶着后连杆,并牢牢地锲入海底。
为帮助锚的张开和防止缩放的连杆机构在接近海床时的卡住,在一种实施例中该锚体1的前端2伸展到翼5的平面下,这样当前端2与海底接触时该锚体趋向于绕前端转动而导致翼移动至它的打开位置,作为一种变换,该支承销12可被安装在锚体1中心线的上方,如图6所示的那样。这种安排再次防止了在闭合位置连杆机构的锁住。
锚可以用任何适合的重的材料制造,或者用组合材料制造,这样能提供所必要的强度。
图12、13和15所示的翼是平的,但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翼可以像图1所示实施例的翼那样具有向上斜的边翅,这样的结构更为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翼在其前缘或接近前缘处被铰接在锚体上,翼移离锚体至它的第二位置的移动范围被一个类似于连杆17那样的杆所限制,但是纵向地开槽可允许在锚沉到海底时翼靠拢顶着锚体。作为一种不够理想的变换,这种连杆可以用链条或其它可收缩的拉伸件来替代。
作为再一种变换形式,更为可取的是更好地安排这种实施例的连杆的连接点,当锚在闭合位置时使缩放连杆超过中心从而当锚被梭掷时或锚在滑行时制止缩放连杆张开。
第一实施例更适合用于如上所述的向前推进的翅的结构,但是也可用于通常的带有可转动的翼但无向前运动特征的锚。
另外的用于该实施例的向前推进的翼如图12和14所示,第二种实施例具有优良的锲入地面的特点,该翼的后部无需特殊的类似锚钩18和19向后伸展锲入地面的结构,虽然这种锚钩是有利于提供可靠性的。
该连杆也可带有一个机构,当锚无需滑行离开船的情况下,例如当锚以普通方式被垂直地悬挂在船侧时,将缩放装置锁定在它的打开位置。
虽然本发明已根据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该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其它形式予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锚包括一具有在中间的前端加重的中央细长的锚体和在锚体后端的用来系锚链的装置,一翼具有一纵向轴和一对底连结向上斜的翅在所述的轴的任一侧向外伸展,所述的翼被连杆机构铰链地安装在所述的锚体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在所述的锚体下转动的前连杆和相应的后连杆,这种转动是绕着对所述的锚体和所述的纵向轴是横向的轴转动的,在所述的翼上的装置用来与所述的连杆相接触而确定地限定所述的翼离开所述的锚体的最大范围,所述的翼相对于所述的锚体能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的锚体能停顿在所述的翼上,其所述的纵轴实际上平行于所述的锚体,第二位置限定了转动的最大范围,这种安排允许所述的锚体在所述的第一位置上停顿在所述的翼上,以及当锚沉向海底时靠所述的翅朝着离开船的方向向前滑行,因此作用在锚链上向后的力就使所述的翼采取所述的第二位置,这样就牢固地锲入海底。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或后连杆各自包括一对相同的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翼上用来联结所述的连杆或一些连杆的所述装置包括从接近所述转动轴的点沿着纵向翼轴伸展的槽的底座,所述的槽在它的后端是打开的以允许所述的连杆或一些连杆在相对转动时通过所述的槽来运动直至所述的连杆或一些连杆在所述槽的末端抵住所述的翼。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重的前端具有一种形状,在锚向前运动期间当流体流过它的顶面时能施加一向下的力而将所述的锚保持在所述的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或4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包括向上斜的翅,它在所述翼的纵轴的任一侧对称地向外和向后伸展。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重的前端的底伸展到所述翼的水平下面,这样当所述的前端与海底接触时该锚体趋向于绕所述向前端转动而导致所述的翼转至所述的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在其端部是可转动地装配,以及所述的前连杆和后连杆的长度被设计成使所述的翼能从所述的第一位置到相对于所述的锚体成最大转动的第二位置铰链转动,使所述的翼在所述的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的锚体保持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用于锲入的装置包括在一根或两根所述的后连杆上的止动端部能与所述的翼接触以限制所述的转动在27至33度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前连杆和后连杆所组成的缩放连杆机构,当所述的翼转动至所述的第二位置时移动至一超过中心的位置。
10.根据上述任意一权利要求
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锁紧所述的翼在所述的第二位置的装置。
11.根据上述任意一权利要求
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包括方向向后的用来锲入海底的锚钩。
12.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端组成一组所述的锚钩,以及更多对锚钩位于所述翼的后部,以及在所述的锚体的任一侧对称地伸展。
13.一种实质上参照附图1至8所前述的锚。
专利摘要
一种用来锚定船的滑翅锚(gliding anchor),其包括具有加重前端中央锚体和与锚体铰链联接的翼。该翼以连杆机构来与锚体联接,后连杆长于前连杆以在锚打开位置时使翼向下倾斜。翼具有一对向上斜的翅在锚体的两侧伸展开,当翼在第一位置时它的纵轴与锚体相平行这样有利于锚的滑翔。当作用在系在锚体后部的锚链上的力使翼绕铰链向下转动到第二开位置时翅被展开成海底锲入锚钩。
文档编号B63B21/42GK87107171SQ87107171
公开日1988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10月24日
发明者菲利浦威嫌斯莱图尔享丁 申请人:高尔明生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