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不倒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764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上不倒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新型的海上救生装置,尤其是能抵御较大的风浪,还可以防止海洋生物对人的攻击,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远海的大型货、油、渔轮上备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海上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筏、救生艇,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一旦巨浪发生可将人吞噬,往往在海难发生后等不到有效救援来到,悲剧早已发生。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可以密封又可以通风换气的救生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知的上述救生设备不能抵御巨风狂浪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全密封又可以通风换气的海上救生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复合轻金属或塑料或玻璃钢等材料做成的不倒救生舱,其重心位置在舱底部,舱顶有双层套管装置,外套管与舱体相连,管内壁有凹形螺纹与内套管外壁凸形螺纹相扣接,内套管上1/3部有换气孔,通过旋转设置在舱内的手柄可以使内套管上升或下降,上升时则使换气孔与外界相通,这时舱内可以通风换气,当内套管完全降下时,可将主舱密闭海水不能进入,如密闭时间较久,舱内氧气不足则可以打开备用氧以维持生存。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在海上较平静或风浪不大时,可以开启换气孔,在遇到恶劣的狂风巨浪时,则可使舱全密封,人依靠备用氧生存,巨浪过后又可以开放换气孔通气换气,人在舱内还可以防止海洋生物对人体的攻击,舱底置有重物及蓄电池等足以稳定舱的重心,兼能供电,供红色闪光帽发生光亮(特别在夜间)及无线电呼救信号,人生存在此舱内可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的纵剖结构造图。
图中1.红色闪光帽,2.内套管,3.内套管上部换气孔,4.内套管外壁上凸形螺纹,5.外套管,6.外套管内壁之凹形螺纹,7.可转动使内套管升降之手柄,8.舱门,9.舱体,10.舱体内壁之弹性海绵,11.主舱底密封盖板,12.底舱,13.安全带,14.备用氧,15.主舱(生存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红色闪光帽与内套管(2)顶部连接,内套管上1/3部有换气孔(3)内管之外壁有凸形螺纹(4)与外套管(5)内壁上的凹形螺纹(6)紧密扣合。旋转内套管下部之手柄(7)可使内套管升起换气孔外露,新鲜空气从换气孔进入舱内,反方向旋转手柄则使内套管下降可以使舱处于密封状态。舱门(8)四周有密封圈与舱体上之密封圈相吻合,人进入舱体内后门密封不让海水进入,门中间嵌以透明玻璃供观察海面情况。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的不倒救生舱中底舱的一个横剖面构造图,底舱为分格结构,中央格子(12-I)中可放置蓄电池等重物,为整个不倒救生舱的重心所在。通过调节周边分格(12-II)内水气比例,使本救生舱后额定满员情况下,主舱底之盖板位置(11)正好处于海水平面。
主舱(15)应根据额定负载人员,决定空间体积,但应注意,即使最小型号的救生舱,其换气孔至少要高出海水平面上3.5米,因一般中浪为2-3米。
如本救生舱较久处于密封状态,在舱内氧气不足时,可启用备用氧以维持人的生存。
本救生舱可以抵御较大的风浪,还可有效防止海洋生物对人体的侵袭。
权利要求1.一种海上不倒救生舱,其特征是在主舱顶部有柱状内外套管装置,外套管与舱体相连,内套管由螺纹与外套管相扣接,内套管上1/3处有换气孔,通过转动内套管手柄使舱体处于自然换气状态反向转动手柄则可使舱体处于密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海上不倒救生舱,其特征是舱门四周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是整个救生舱的重心位底舱中央,上有盖板密封,盖板上有安全扣带。
专利摘要一种海上不倒救生舱,在舱体顶部有双层柱状的套管装置。外套管与舱体相连,内套管由螺纹与外套管相扣接,内套管上1/3处有换气孔,通过转动在主舱内之内套管手柄,可使内套管升或降,升起时可使换气孔外露在空气中,这时主舱内处于自然通风换气状态。反方向转动手柄时内套管下降,可使主舱处于密封状态,必要时,人可依靠备用氧生存。本救生舱重心设置在底舱中心部位。在海上小、中浪时可以开启换气孔,在遇到恶劣的狂风巨浪时,则使主舱全密封,这时本救生舱既使瞬间被巨浪打翻,由于重心作用,又可立即浮出水面,并站立在海面上。
文档编号B63C9/06GK2756560SQ20042001399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1日
发明者桑梦 申请人:桑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