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03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水下航行器,属于舰船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水下航行器需上浮或下沉时均通过压载水仓充气、排气完成,压载水仓占据了航行器宝贵的有效空间;另外,水下航行器的外壳均采用钢板外壳,碰撞或搁浅时容易撞裂钢板而发生沉船灾难,钢板外壳也容易被敌舰声纳发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问题,它是将水下航行器的外壳钢板包上多个分块的气囊,每个气囊均配有通气管(4)和通气口(3),水下航行器需下沉时给气囊排气,需要上浮时给气囊充气,从而完成下沉与上浮动作。同时,气囊还可以缓冲航行器碰撞时船体外壳钢板的冲击力,保护航行器外壳钢板。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每个气囊的充、排气量,从局部控制船体外形,完成船头迅速上翘和迅速下沉的动作。同时,多个充气或排气的气囊还可将船体外形形成多个凸面形或凹面形,这样可以减小水的湍流阻力,加快航行器水下或水上的航行速度;由于气囊的包裹,水下航行器可减少其推进系统传出的噪音;用橡胶做成的气囊还可以减少敌舰声纳的反射波,使水下航行器不易被敌舰发现。本实用新型是由多个气囊包裹在水下航行器的钢板外壳上组成航行的气囊外壳; 每个气囊由气囊室(1)、气囊侧壁(2)、气囊前壁(5)、气囊边框(7)、气囊底板(8)制作成单个整体气囊并配有通气口(3)和通气管(4)。四
附图标记说明1 一气囊室,2 一气囊侧壁,3 —充气口,4 一充气管,5 一气囊前壁,6 —航行器外壳钢板,7 —气囊边框,8 —气囊底板。图1是本适用新型剖面图。图2是本适用新型单个气囊充气状态图。图3是本适用新型单个气囊排气状态图。图4是本适用新型单个气囊的平面图。图5是本适用新型气囊排列局部布置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参见图1、图5,多个分块的气囊包裹在水下航行器的外壳钢板上。参见图2、图3, 每个气囊均配有通气管(4)和通气口(3),当船体需要上浮时,由通气管(4)通过通气口(3) 给气囊室(1)充气,气囊室(1)充满气后将排开水的体积,船体上浮,当船体需要下沉时, 由通气管(4)通过通气口(3)给气囊室(1)排气,气囊室(1)在水的压力下压缩,船体总体积减小,船体下沉;另外,如果每个气囊的通气管都配电磁控制阀,阀门的开启,关闭由电脑控制,每个气囊的充、排气量就可控制,当船体船头部分需要迅速上浮时,可给船头部分气囊充气;船尾部分气囊排气,船头可迅速上翘。反之,当船体船头部分需要迅速下沉时,可给船头部分气囊排气;船尾部分气囊充气,船头可迅速下沉。由图2、图3可以看出,气囊侧壁 (2)成折叠状且厚度均较薄,这样气囊侧壁(2)在充气、排气时能较好地伸缩;气囊前壁(5) 的厚度也较薄,因此气囊前壁(5)在充气、排气时能较好地形成凸性和凹形,这样就能较好地减少船体在航行时产生的湍流阻力。气囊边框(7)较厚实,这样可以保证单个气囊的外形不变形,同时保证气囊和气囊之间交接面平滑,减少水的阻力。
权利要求1.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多个气囊包裹在水下航行器的钢板外壳上组成航行的气囊外壳;每个气囊由气囊室(1)、气囊侧壁(2)、气囊前壁(5)、气囊边框(7)、气囊底板(8)制作成单个整体气囊并配有通气口(3)和通气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侧壁 (2 )成折叠状且厚度均较薄,这样气囊侧壁(2 )在充气、排气时能较好地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前壁 (5)的厚度较薄,使其在充气、排气时能较好地形成凸性和凹形,可以减少船体在航行时产生的湍流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边框 (7)较厚实,可以保证单个气囊的外形不变形,同时保证气囊和气囊之间交接面平滑,减少水的阻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下航行器气囊外壳主要用于水下航行器,属于舰船领域。它是将水下航行器的外壳钢板包上多个分块的气囊,每个气囊均配有通气管(4)和通气口(3),水下航行器需下沉时给气囊排气,需要上浮时给气囊充气,从而完成下沉与上浮动作。同时,气囊还可以缓冲航行器碰撞时船体外壳钢板的冲击力,保护航行器外壳钢板。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每个气囊的充、排气量,从局部控制船体外形,完成船头迅速上翘和迅速下沉的动作。同时,气囊还可将船体形成多个凸面形或凹面形的外形,减小水的湍流阻力,加快航行速度;由于气囊的包裹,水下航行器可减少其推进系统传出的噪音;同时还可以减少敌舰声纳的反射波,使水下航行器不易被敌舰发现。
文档编号B63G8/24GK201999187SQ20112004175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9日
发明者彭宝安 申请人:彭宝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