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243发布日期:2018-11-07 23: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自扶正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海上无人设备,如无人艇、救生装置或海洋工程装置等,通常在设备上无人员的情况下实行自主航行,或通过遥控操纵航行,与有人设备的航行安全特性不同,海上无人设备往往需要在高海况的环境下作业,并在无人的状态下航行,其航行安全可控性低,出现倾覆的机率大。针对倾覆的问题,现有海上无人设备都通过设置自扶正装置以实现海上无人设备发生倾覆时能够自动扶正,但是,由于海上无人设备的机舱的进出风口为可关闭式格栅或者风帽结构(可关闭式格栅和风帽结构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CB/T 29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CB/T 462-1996》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CB/T 3594-94》),在发生大静倾角或倾覆时,其进出风口均位于水下,使机舱与大气完全隔离,新鲜空气无法继续进入机舱,柴油机会因缺空气而停止运转。因柴油机停止运转的动作有滞后,机舱将出现负压,海水可能从通风口处涌入,而引起机舱机电设备受海水浸泡损坏,因此难以保证海上无人设备在高海况中生存或安全返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海上无人设备发生大静倾角或倾覆时仍能够保证机舱内有新鲜空气供给的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以避免海水进入机舱,提高海上无人设备在高海况中的生存及安全返航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箱和辅风管,通风箱贯穿机舱侧壁,在其位于机舱内侧和外侧的部分均设置通风口,两通风口中至少有一个通风口设置在通风箱的底面;在通风箱的底部安装有通风管,通风管顶端开口与位于通风箱底部的通风口相对接,通风管的底端则设置有封板,通风管的侧壁上则设置有通风孔,在通风管内还设置有可沿通风管径向移动的重力球,重力球的尺寸大于通风口的尺寸;在海上无人设备倾覆时,重力球可压紧在通风口处形成密封;所述辅风管一端由艇艉封板穿出,另一端则延伸到机舱的舱底部,其在艇艉封板的穿出位置在海上无人设备处于倾覆状态时位于水线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在海上无人设备处于正浮状态时,重力球位于通风管的封板端,通风管上的通风孔与通风箱底面上的通风口及另一通风口保持畅通状态,形成供空气进入机舱的通道,有效保证空气进出顺畅;在海上无人设备发生大静倾角或倾覆时,随着海上无人设备的翻转,通风管侧壁上的通风孔和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管口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海上无人设备即时状态下的水线以上,保证外部大气与机舱内部连通,避免机舱内部的柴油机因缺少空气而无法运转。在海上无人设备倾覆过程中,重力球因自身重力从通风管具有封板的一端移动到通风管的另一端,在完全倾覆后,重力球位于通风口处,将通风箱上对应的通风口封闭,重力球通过自身重力及水压力将对应通风口密封,且外界水压越大,其密封效果越好,有效避免海水从通风管进入机舱内部;同时,随着海上无人设备的翻转,在通风管侧壁上的通风孔被淹没时,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的管口位于水线以上,有效保证机舱与大气始终相通,保证机舱内的柴油机正常运转;在海上无人设备在扶正过程中,从倾覆状态恢复至正浮状态,恢复过程为倾覆过程的逆过程,通风管侧壁上的通风小孔从水线以下浮至水线以上,当海上无人设备恢复至90°以后,重力球从通风箱一端的通风管管口移动至具有封板一端的通风管管口,从而使机舱与大气相通,直到海上无人设备处于正浮状态,而在海上无人设备恢复至90°之前,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管口一直位于水线以上,始终保证大气与机舱内部连通,保证柴油机的正常运转。通过该通风结构,可有效保证海上无人设备在高海况中的生存及安全返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倾斜小于90°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倾斜大于90°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倾覆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扶正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通风箱2和辅风管9,通风箱2贯穿机舱12侧壁1,在其位于机舱12内侧和外侧的部分均设置通风口3,两通风口3中至少有一个通风口3设置在通风箱2的底面;在通风箱2的底部安装有通风管5,通风管5顶端开口与位于通风箱2底部的通风口3相对接,通风管5的底端则设置有封板6,通风管5的侧壁上则设置有通风孔8,在通风管5内还设置有可沿通风管5径向移动的重力球7,重力球7的尺寸大于通风口3的尺寸,当通风管5与处于机舱外部的通风箱2上的通风口3连通时,空气由通风管5侧壁上的通风孔8进入通风管5内,再由处于外侧的通风箱2底部的通风口3进入通风箱2内,接着由处于内侧的通风箱2上的通风口3进入机舱内部,当通风管5与处于机舱内部的通风箱2上的通风口3连通时,空气则由处于外侧的通风箱2上的通风口3进入通风箱2内,再由处于内侧的通风箱2底部的通风口3进入通风管5内,接着由通风管5侧壁上的通风孔8进入到机舱内部;在海上无人设备倾覆时,重力球7可压紧在通风口3处形成密封;所述辅风管9一端由艇艉封板11穿出,另一端则延伸到机舱12的舱底部,其在艇艉封板11的穿出位置在海上无人设备处于倾覆状态时位于水线以上。

所述通风管5侧壁上的多个通风孔8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通风口3的横截面积,保证有机舱12内部与外部大气之间的空气循环顺畅。

所述辅风管9呈几字形,其由机舱12的舱底部向上穿出干舷甲板10上方后再回穿过干舷甲板回到机舱12内,然后从艇艉封板11穿出,有效避免海上无人设备正浮时海水从辅风管9进入机舱12。

所述端盖板6为法兰,法兰上的孔的直径小于重力球7的直径,避免重力球7跌落出通风管5之外。

所述通风箱2上的通风口3的端部呈朝外倾斜的斜面,从而使重力球7在陷入到通风箱体2上的通风口3时不会相对其晃动,保证密封效果。

所述重力球7的比重比海水大,重力球7表面光滑,便于重力球7有效密封通风口3。

如图2所示,通风管5的轴线和辅风管9 在艇艉封板11穿出口的轴线与无人设备的横摇轴线重合,在通风管5下摆时,辅风管9上摆,当通风管5上方的风口位于液面以下时,位于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9风口能恰好位于液面以上,从而可靠地避免通风管5上方的风口3和辅风管9的进风口同时位于液面以下,保证机舱12倾覆及扶正过程的通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