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透明混凝土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498发布日期:2019-02-10 14: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透明混凝土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半透明混凝土为特色的船舶。



背景技术:

随着先进混凝土技术的推广,一种半透明混凝土技术出现并迅速投入使用。现阶段的混凝土船舶中大都采用传统混凝土材料,质感差,承载能力差,结构可靠度低,难以装饰与展示,并且不具有导光功能,早已不适于当前的需要。

因此,多功能半透明混凝土船可以有效解决导光和结构承载力等多物理问题,同时还可以起到装饰与指示的作业,极大地扩大了混凝土船舶的应用范围,因此半透明混凝土船是一项优点众多,应用广泛的先进船舶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光性能,并具有装饰功能与良好承载性能的半透明混凝土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透明混凝土船,包括侧板、后板、底板、导光元件和混凝土材料;

所述侧板、后板和底板组成船体,所述侧板为由导光元件与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半透明混凝土板;

所述导光元件垂直布置于所述半透明混凝土船侧舷板板面的方向布置,导光元件放置于预制模板中,再将预制模板之间填充混凝土材料形成半透明混凝土船船体;

所述导光元件为光导纤维、玻璃棒、塑料棒或树脂导光板;

所述混凝土材料为高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混凝土;按照设计目标和其所使用的环境,进行优化设计。

所述预制模板为可拆卸有机玻璃板、钢板或3d打印模板制成,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光导纤维直径可以是0.5mm~20mm,还可以使用有特殊包皮的光导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的船体尺寸为1200mm×240mm×14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厚度为7mm,所述的底板和后板的厚度为5mm。

本发明将导光与承载力等多物理功能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混凝土船的使用性能,同时具有装饰与指示的用途,扩大了混凝土船的使用用途,因此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和经济价值。

本发明可以运用于竞赛模型船、景区装饰船、湖泊指示船及其他混凝土船中的一种或几种。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半透明混凝土船集导光、装饰、指示与承载为一体,不仅有效的解决传统混凝土船体的质感差和承载力问题,而且美观大方,同时也具有导光特性,可实现装饰与指示的功能。此发明符合多功能需求,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半透明混凝土船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半透明混凝土船的3d打印模板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半透明混凝土船的3d打印模板整体图;

图中:1为侧板,2为后板,3为底板。4为导光元件,5为混凝土材料。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半透明混凝土船,包括侧板1、后板2、底板3、导光元件4和混凝土材料5;

所述侧板1、后板2和底板3组成船体,所述侧板1为由导光元件4与混凝土材料5制成的半透明混凝土板;所述导光元件4垂直布置于所述半透明混凝土船侧舷板板面的方向布置,导光元件4放置于预制模板中,再将预制模板之间填充混凝土材料5形成半透明混凝土船船体;所述导光元件4为光导纤维、玻璃棒、塑料棒或树脂导光板;所述混凝土材料5为高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混凝土;按照设计目标和其所使用的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所述预制模板为可拆卸有机玻璃板、钢板或3d打印模板制成,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所述光导纤维直径可以是0.5mm~20mm,还可以使用有特殊包皮的光导纤维。所述的船体尺寸为1200mm×240mm×140mm。所述的侧板厚度为7mm,所述的底板和后板的厚度为5mm。

本发明将导光与承载力等多物理功能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混凝土船的使用性能,同时具有装饰与指示的用途,扩大了混凝土船的使用用途,因此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和经济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专利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专利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透明混凝土船,包括侧板、后板、底板、导光元件和混凝土材料;所述侧板、后板和底板组成船体,所述侧板为由导光元件与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半透明混凝土板;所述导光元件垂直布置于所述半透明混凝土船侧舷板板面的方向布置,导光元件放置于预制模板中,再将预制模板之间填充混凝土材料形成半透明混凝土船船体。本发明的半透明混凝土船集导光、装饰、指示与承载为一体,不仅有效的解决传统混凝土船体的质感差和承载力问题,而且美观大方,同时也具有导光特性,可实现装饰与指示的功能。此发明符合多功能需求,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锋;严军;阚子栋;李浩然;李琛;王康;徐昊鹏;韩晶;吴鹏;居少捷;刁静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25
技术公布日:2019.02.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