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870发布日期:2018-11-30 18:59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除锈的方式主要有手工除锈,机械除锈和化学除锈。

手工除锈一般采用榔头、铲刀、刮刀、钢丝刷等刮除船舶表面的锈质产物,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一般在0.2~0.5m2/h,难以达到划定的清洁度和粗拙度,已逐步被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所替换。但是对局部缺陷进行修补,对于机械除锈难以达到的部位,还在应用手工除锈。

机械除锈主要有小型风动或电动除锈、喷丸(砂)除锈、高压水磨料除锈和抛丸除锈。机械除锈使用的工具轻盈,机动性大,用度低,自动化较高,能较彻底去除锈、旧涂层等,机械除锈可达1~15m2/h,远高于手工除锈,但对因为磨料一般不能回收,对其他功课也有影响,清理现场麻烦,环境污染较重,已被逐渐被限制使用,最高效的抛丸除锈污染较少,但成本较高,对作业人员危害较大,且仅在室内操纵。

化学除锈主要是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除掉金属船舶表面的锈蚀产物的一种除锈方法,即通常所说的酸洗除锈,这种除锈方法较难控制,物力消耗较大,并且只能在车间内操纵。

目前我国船舶大多采用喷砂除锈,但是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禁止在敞开环境下使用干气喷砂除锈。机械除锈普遍高效,但是有无法实现的区域。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是高压水射流除锈,高效且不污染环境,但是我国水资源匮乏,不建议使用。

目前,最新的科技成果是能除锈的爬壁机器人,利用永磁吸附的方式全自动控制大负载履带式爬壁设备。但是机器人除锈成本太高,不适合大面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式船舶除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除锈装置,包括敲锤,与敲锤后端连接的能驱动敲锤单向移动的敲锤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敲锤前端外套设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前端设有铲齿,旋转筒的后端设有套设在敲锤外并与敲锤驱动机构联接的驱动配合件,旋转筒的后端与驱动配合件之间通过啮齿齿型相接,从而在敲锤驱动机构驱动敲锤移动时,与敲锤驱动机构联接的驱动配合件能驱动旋转筒进行旋转;驱动配合件与旋转筒之间的敲锤外套有复位弹簧。

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套设在敲锤、旋转筒、驱动配合件和复位弹簧外的外壳,所述敲锤驱动机构固定在外壳上;外壳的内壁均匀设有多块键槽,驱动配合件外壁设有多块与键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外壳前端开口,所述敲锤能穿过前端开口。

所述外壳前端开口设有密封圈。

所述旋转筒的后端设有多个契形齿,所述驱动配合件的前端也设有多个契形齿。

所述外壳靠近前端开口处下部设有与外壳内部连通的锈渣收集器,锈渣收集器连接有吸锈涡轮叶片及带动吸锈涡轮叶片旋转的叶片驱动机构。

所述吸锈涡轮叶片及叶片驱动机构外套有保护罩,吸锈涡轮叶片、叶片驱动机构及保护罩设置在锈渣收集器一侧。

吸锈涡轮叶片与锈渣收集器之间设有滤网。

所述敲锤整体呈圆柱状,前端为扁平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集敲、铲一体,易于操纵;另外在改进方案中设置锈渣收集器,将外壳内壁与外界隔绝,绣渣有效回收,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船舶除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船舶除锈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船舶除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的船舶除锈装置,包括中空的大致呈圆柱状的外壳6,外壳6的前端设有开口61,敲锤驱动机构2密封设置在外壳6的后端;外壳6内设有敲锤1、旋转筒3、驱动配合件4和复位弹簧5;其中敲锤1的后端与敲锤驱动机构2连接并能在敲锤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向前的单向移动;敲锤1整体呈圆柱状,前端扁平,减小受力面积,采用硬质金属制成;敲锤1前端在敲锤驱动机构2驱动下能穿出外壳6的前端开口;旋转筒3套设于敲锤1前端外侧,并且能沿敲锤1旋转,旋转筒3的前端设有两块对称设置的螺旋状、且头部尖锐的铲齿31,驱动配合件4套设在敲锤外并与敲锤驱动机构2联接,位于旋转筒3的后端,旋转筒3的后端设有多个均布的契形啮齿,驱动配合件前端设有多个均布的契形啮齿,从而使驱动配合件4与旋转筒3之间通过契形啮齿齿型相接,这样在敲锤驱动机构2驱动敲锤1移动时,与敲锤驱动机构2联接的驱动配合件4能驱动旋转筒3沿敲锤1旋转;复位弹簧5套设在驱动配合件4与旋转筒3之间的敲锤外。

复位弹簧5直径略大于敲锤直径,弹簧采用塑性好,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外壳5 圆周内壁均匀分布有12块键槽,与驱动配合件4外壁的12块凸起相配合,限制驱动配合件4只能前后运动。旋转筒3采用硬度、强度大的材料制成,旋转筒3与外壳配合,不能前后移动,只能旋转;本实施例中,敲锤1与驱动配合件4向前运动时,敲锤1接触除锈区域,复位弹簧5压缩,驱动配合件4沿着外壳5上的键槽向前移动,由于驱动配合件4沿和旋转筒3是齿型相接,所以驱动配合件4的向前运动迫使旋转筒3做旋转运动,旋转筒3转动后,待旋转筒3在驱动配合件4上滑动六分之一圆周,敲锤1和驱动配合件4不能再向前运动时,去除敲锤驱动机构的动力,由于复位弹簧的弹力使敲锤 1与驱动配合件4同时向后运动而复原,驱动配合件4的运动沿外壳5上的键槽,旋转筒3在复原时保持不变。整个除锈设备外壳6前端开口设有密封圈12,采用有一定弹性,密封性能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密封圈直径略大于外壳5的前端开口口径。

外壳6靠近前端开口处下部设有与外壳6内部连通的锈渣收集器7,锈渣收集器7 连接有吸锈涡轮叶片8及带动吸锈涡轮叶片8旋转的叶片驱动机构9;吸锈涡轮叶片8 及叶片驱动机构9外套有保护罩10,吸锈涡轮叶片8、叶片驱动机构9及保护罩10设置在锈渣收集器7一侧。吸锈涡轮叶片8与锈渣收集器7之间设有滤网11。

吸锈涡轮叶片8处于设备下部,采用四叶片,也可用实现吸锈功能的其他形状的涡轮叶片代替。叶片上部设置滤网11,滤网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滤网11永久固定于锈渣收集器7的下部接口处。在叶片驱动机构作用下,吸锈涡轮叶片8转动产生空气吸力,将铲掉的锈渣吸入锈渣收集器7中,锈渣收集器7的整体外形呈圆柱状,开口处与外壳圆柱弧度平齐,使锈渣更容易被吸入,锈渣收集器7采用硬质金属与外壳5配合。本实施例中,保护罩10为保护涡轮叶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保护罩10四周有等距间隙,用于空气流动。

使用时,首先将外壳5紧贴于除锈壁,然后开启叶片驱动机构9,最后开启敲锤驱动机构2进行作业,然后随意移动除锈装置,除锈结束后,先关掉敲锤驱动机构2,再关掉叶片驱动机构9,最后取下锈渣收集器7,进行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敲,铲,吸一体化,将繁杂的手工除锈机械化,作业环境于外界隔绝,避免环境污染,避免扬尘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