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625发布日期:2019-01-13 17: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滩救生艇,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



背景技术:

由于在沙滩游玩的游客时有溺水事故的发生,因此,沙滩上需要准备若干具小型救生艇备用。为防止误伤游客,沙滩边不能够使用带有螺旋桨的机动救生艇,现有的人力沙滩救生艇中,甲板和船体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不方便运输和维修,而且甲板的设置一般为半封闭式,不利于对溺水人员施救。而一些采用充气式的便携沙滩救生艇,不易控制平衡和方向,划行也很慢,只能自用,不便于救生员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旨在克服现有沙滩救生艇无法拆卸,且甲板设置不利于对溺水人员施救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包括甲板和作为船体支撑甲板的双片体,其中,所述双片体位于甲板下方,包括相互独立、且为全密封结构的左片体和右片体,所述甲板为开敞式结构,与双片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还包括连接甲板和双片体的U型螺栓,所述甲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架设有横向连接管,所述左片体和右片体上的侧面上均设有片体手柄,所述U型螺栓底部钩挂在所述片体手柄上,上部套在横向连接管上,顶端设有与U型螺栓相配合的螺母和压板,通过所述螺母和压板将横向连接管压紧固定在U型螺栓内部。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凹槽为U型凹槽,所述凹槽上方设有与凹槽开口相配合的盖板。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双片体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甲板为碳纤结构。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甲板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甲板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救生设备的碳纤座箱。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还包括设置甲板两侧、用于架设手划桨的桨架,所述桨架包括设置在甲板两侧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桨环座,和与桨环座转动连接的可开合桨环,所述桨环上设有控制桨环开合的锁扣装置。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桨环包括与桨环座连接的固定半圆环,和开合半圆环,所述开合半圆环的一端与固定半圆环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半圆环的另一端通过锁扣装置相互扣合。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还包括卡接在桨环内壁上的软套。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桨环与桨环座之间为球式连接。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左片体和右片体的底面上均设有防护条,两端设有塑料垫。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所述甲板上还设有救生圈、黄铜钟和太阳伞,所述太阳伞通过伞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其中的左右两个片体与甲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且左片体和右片体相互独立,不仅在使用或购买的过程中便于运输,当救生艇部分构件损坏时,还可以单独将左片体、右片体或甲板拆下来送至维修点进行维修,降低成本;另外,甲板采用用开敞式结构,非常便利于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片体外侧的U型螺栓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双片体内侧的U型螺栓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桨环座和桨环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桨环座和桨环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标号对应的构件或位置如下:

100-甲板,110-凹槽,120-横向连接管,130-盖板,140-碳纤座箱,200-双片体,210-左片体,220-右片体,230-片体手柄,240-防撞条,250-塑料垫,300-U型螺栓,400-螺母,500-压板,610-支架,620-桨环座,621-半球腔,622-压盖,630-桨环,631-固定半圆环,632-开合半圆环,633-铰销,641-挂钩,642-锁套,643-受力杠杆,644-连接件,650-软套,660-转动球,700-救生圈,800-黄铜钟,900-太阳伞,910-伞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未做说明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及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效果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4所示,一种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包括甲板100和作为船体支撑甲板100的双片体200,其中,所述双片体200位于甲板100下方,包括相互独立、且为全密封结构的左片体210和右片体220,所述甲板100为开敞式结构,与双片体20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由于双片体200与甲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且左片体210和右片体220相互独立,不仅在使用或购买的过程中便于运输,当救生艇的部分构件损坏时,还可以单独将左片体210、右片体220或甲板100拆下来送至维修点进行维修,降低成本;另外,甲板100采用开敞式结构,非常便利于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具体的,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还包括连接甲板100和双片体200的U型螺栓300,所述甲板100上设有4个凹槽110,所述凹槽110内架设有横向连接管120,所述左片体210和右片体220上的侧面上均焊接有片体手柄230,所述U型螺栓300底部钩挂在所述片体手柄230上,上部套在横向连接管120上,顶端设有与U型螺栓300相配合的螺母400和压板500,通过所述螺母400和压板500将横向连接管120压紧固定在U型螺栓300内部。实际应用中,由于横向连接管120的两端凸出在甲板100的两侧外部,位于双片体200外侧的U型螺栓300可以直接通过螺母400和压板500将横向连接管120的两端压紧固定(如图3所示);而位于双片体200内侧的U型螺栓300则需要穿过凹槽110的底面,然后通过螺母400和压板500将横向连接管120的中部压紧固定(如图4所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110为U型凹槽,所述凹槽上方设有与凹槽开口相配合的盖板130。U型凹槽的底面可以和横向连接管120更好地配合接触,盖板130配合地盖在凹槽开口上,使得甲板100表面平坦完整,且防止杂物进入凹槽110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片体200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甲板100为碳纤结构。使得全艇采用轻质材料,重量轻,不仅减轻人手划船强度,当救生艇需要维修时,还可以人力抬上岸进行维修工作,不需要牵引机构。

所述甲板100的表面设有防滑结构。有利于施救人员在甲板上活动或实施施救工作。所述甲板100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救生设备的碳纤座箱140,方便放置救生衣、浮球、绳子、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所述可拆式沙滩双体救生艇还包括设置甲板100两侧、用于架设手划桨的桨架,所述桨架包括设置在甲板100两侧的支架610(支架6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架610的两端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横向连接管120上)、固定在支架610上的桨环座620,和与桨环座620转动连接的可开合桨环630,所述桨环630上设有控制桨环开合的锁扣装置。传统的桨环一般采用大的环圈,并通过一块比环圈内径大的黑胶将手划桨卡在桨环上,这样的结构不便于拆桨,而且黑胶比较重,会增大划桨的重量。参考附图5-6,本实施例中,由于桨环630为设有锁扣装置的可开合结构,且手划桨具有一定的锥度,在安装手划桨时,只需打开桨环630将其卡接在手划桨的适当位置,使其内径与手划桨连接处的直径相当,然后锁紧锁扣装置即可,需要将手划桨拆走后,只需要打开锁扣装置就可以轻松地将手划桨从桨环中取出,非常方便。与传统桨环相比,无需利用黑胶固定手划桨,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可以减轻重量。

具体地,继续参考附图5-6所述桨环630包括与桨环座620连接的固定半圆环631,和开合半圆环632,所述开合半圆环632的一端与固定半圆环631的一端通过铰销633相互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半圆环210的另一端通过锁扣装置相互扣合。

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固定在开合半圆环632上的挂钩641,固定连接在固定半圆环631上的连接件644,锁套642和受力杠杆643,所述锁套642的上端可配合挂套在挂钩641上,底端与受力杠杆643连接,所述受力杠杆643的一端与连接件644铰接,且铰接处位于锁套642与受力杠杆643连接处的上方。将手划桨置于桨环630中后,向上转动铰接在固定半圆环631上的受力杠杆643,带动锁套642向上摆动直至锁套642的上端挂套在开合半圆环632上的挂钩641上,然后再向下转动受力杠杆643直至锁套642和受力杠杆643均处于竖直状态,即可将桨环630锁定卡紧在手划桨上;当用完需要拆走手划桨时,再次向上转动受力杠杆643并带动锁套642向上摆动,即可将锁套642从挂钩641上取出,随后向上转动开合半圆环632打开桨环630,取出手划桨。该锁扣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快速省力。

实际应用中,由于手划桨具有一定的锥度,传统桨环中,黑胶只能套接在手划桨的一个位置上,无法根据划桨人的身高来调节桨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桨环630中,在开合半圆环632上设置有上下两个挂钩641。利用上下两个挂钩641可以实现桨环630内径的两级可调,从而可以调节桨环630在手划桨上的卡接位置,即可调节桨长。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级可调的锁扣装置。

另外,手划桨中入水的一端一般设有扁平结构,在划桨时为了控制划水方向,需要防止手划桨的转动。本实施例中在桨环630的内壁上卡接有软套650。所述软套650可以为橡胶或塑料材质的开口结构,卡在桨环630与手划桨之间,一方面防止手划桨转动,另一方面起缓冲作用,防止在划桨的过程中对手划桨或桨环的磨损,另外,开口结构有利于调整软套650在手划桨上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桨环630与桨环座620之间为球式连接。桨环630在桨环座650上可360度自由旋转,使得划桨更加轻便。具体地,所述桨环630的固定半圆环631下方连接有转动球660,所述桨环座620上设有容纳转动球660的半球腔621和防止转动球660上移的压盖622,所述转动球660的下半部分位于半球腔610内,所述压盖622设有内壁为球面的通孔,配合套在转动球660外周并通过螺丝固定压在桨环座620上方,使得转动球620在半球腔621内转动而不会上移。

为了保护双片体,防止碰撞损坏,所述左片体210和右片体220的底面上均设有防护条240,两端设有塑料垫250,以起缓冲保护作用。所述甲板100上还设有救生圈700、黄铜钟800和太阳伞900,所述太阳伞900通过伞座910固定。其中,黄铜钟用于在大雾或者能见度低的天气,利用波浪的起伏力量打击发声,或者人力敲打发声,以提供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