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609发布日期:2019-01-13 17:0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港口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小型码头护舷的防冲和防滑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在停靠和驶离码头时,由于船体在水中有极大的惯性,同时操纵机构对船体在静止及低速时控制时流体的滞后效应,无法避免船体与码头的碰撞,而且,碰撞的力量有时是非常大的。对于小型船艇来说,虽然方向控制较为灵活,但由于自身排水量小,受风力及海面波涌影响较大,在水中的惯性作用下船体常以较大夹角与码头碰撞;此外,在码头停泊时,随风浪和潮汐变化,船体会在摇摆和颠簸中与码头产生频繁挤撞,且会持续不间歇的发生。上述情况下,极易造成码头和船体的相互伤害,最终导致严重破坏后果。因此,在码头设计和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停靠碰撞问题,并根据实际工况加以解决。

目前小型船艇的发展极为迅速,码头建设中采用大型船只停靠的设计则成本过高,采取渔船及普通码头的简易护舷方案则寿命短观瞻差,缺少人性化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既运用当今科技成果品质优良,又能相对成本较低且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板、贴面板、踏木条、弹性橡胶柱和锚固装置;所述贴面板包括上贴面板和下贴面板;所述锚固装置包括定位锚固条、埋地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防滑板为L型折面板,所述防滑板顶部表面设置横截面都为相同圆弧的条状凸起,所述防滑板的顶部表面经过拉毛处理;所述防滑板位于所述踏木条之上,所述防滑板的侧面嵌入所述踏木条和所述贴面板之间;所述贴面板设置有与所述埋地螺栓的螺纹口大小吻合的圆柱空心孔,所述贴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内嵌弹性橡胶柱,所述弹性橡胶柱凸出所述圆柱槽部分的高度为2mm~5mm;所述贴面板通过所述圆柱空心孔穿过所述埋地螺栓的螺纹口,然后固定所述锁紧螺母;所述上贴面板的一个棱边和所述下贴面板的一个棱边都设置有L型折面槽,所述L型折面槽的对角棱边都分别设置有逆L型折面槽;所述上贴面板的L型折面槽与防滑板的侧面结合;所述上贴面板的逆L型折面槽与所述下贴面板的L型折面槽贴合;所述贴面板表面粗糙度达到1.6μm;在30MPa压力下,若将所述贴面板与镜面金属摩擦,初始摩擦系数不超过0.05;所述踏木条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踏木条下方为所述锚固装置,所述埋地螺栓固定在所述定位锚固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贴面板均匀设置偶数个所述圆柱空心孔,所述圆柱槽设置在两个相邻所述圆柱空心孔的圆心连线中点的上方3-10cm处。

进一步地,所述踏木条上部平面设置横截面都为相同圆弧的条状凸起,所沪踏木条上部平面经过拉毛处理,所述贴面板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模压工艺制备,所述定位锚固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踏木条采用线性挤压成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模压工艺制作贴面板,表面粗糙度达到1.6μm;在30MPa压力下,若将所述贴面板与镜面金属摩擦,初始摩擦系数不超过0.05,可减小挤撞表面的摩擦力。

(2)码头护舷防冲击贴面板内设有圆柱槽,内嵌橡胶柱,橡胶柱凸出圆柱槽2mm~5mm,通过橡胶体的变形吸收船体对护舷的冲击能量,保护护舷结构。

(3)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弹性橡胶结合以及插接的护舷结构,充分发挥了贴面板材料耐候性以及抗腐蚀性,同时很好的发挥橡胶的弹性,优势兼得。

(4)在码头墙面浇埋锚固条,兼具预埋螺栓的定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安装质量,节省成本。

(5)防滑板采用特殊结构线性挤压成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可嵌入贴面板中,上部有圆弧截面条状凸起,表面经过拉毛处理,摩擦阻力增大一倍以上,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6)由于专用于小型船艇的停靠,因此考虑不采用昂贵但防锈能力差的金属护舷,而直接采用高强水泥护舷,贴面板通过螺栓与护舷紧密连接,并通过橡胶结构进行中间缓冲,有效防止硬冲击,保护护舷结构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一开始应理解,虽然下文示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所公开系统和方法可使用当前已知或尚不存在的任何数量的技术实施。本公开应决不限于下文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附图和技术,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连同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内作出修改。

以下的术语简要定义应在整个本申请内适用:

术语“包括”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并且应以其在本专利上下文中通常使用的方式来解释;

短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和类似短语通常意指在该短语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重要的是,这样的短语不必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如果说明书将某物描述为“示例性的”或“实例”,则应理解指代非排他性实例;

如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术语“约”或“大约”或类似术语在与数字使用时可意指特定数字,或替代性地接近该特定数字的范围;并且

如果说明书陈述组件或特征“可以”、“能够“、“可能”、“应该”、“将要”、“优选地”、 “可选地”、“可能地”、“通常”、“可选地”、“例如”、“时常”或“也许”(或者其它这样的语言)被包括或具有一特性,则所述特定组件或特征不需要被包括或具有所述特性。这样的组件或特征可选地被包括在一些实施例中,或者其可被排除在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侧L型是指,将L型顺时针旋转90度所得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逆L型是指,将L型水平翻转180度,然后再逆时针旋转90所得的结构。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描述仅仅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决不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实施例中描述的元素或特征可以与在一个或更多其它附图或实施例中描述的其它元素或特征相结合。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各个材料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本文中使用了空间相对用语,例如“上方”和“下方”、以及“内”和“外”等,这些术语均是相对于基材的表面或孔壁而言的。例如,如果A材料相对于B材料位于朝向基材或孔壁外部的方向上,则认为A材料位于B材料的上方或外侧,反之亦然。

图1示出一种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应用示意图,该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板1、贴面板2和踏木条3;防滑板1扣合在贴面板2和踏木条3之间,踏木条3位于防滑板1的下方,并与所述码头突堤6结合。防滑板1为侧L型折面板,防滑板1顶部表面设置所有横截面都为相同圆弧的条状凸起,防滑板1的顶部表面经过拉毛处理;防滑板1位于踏木条3之上,防滑板1的侧面嵌入贴面板2和踏木条3之间。

图2示出一种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示意图,该小型船艇突堤护舷防冲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板1、贴面板2、踏木条3、弹性橡胶柱4、和锚固装置5;所述锚固装置5包括定位锚固条51、埋地螺栓52和锁紧螺母53,埋地螺栓52固定在定位锚固条51上,然后与锁紧螺母53固定。贴面板2上设置有十个与埋地螺栓52螺纹口大小吻合的圆柱空心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圆柱空心孔的圆心连线的中点上方3-10cm处设置有一个圆柱槽,共计八个圆柱槽;八个圆柱槽内嵌八个弹性橡胶柱4,弹性橡胶柱4凸出圆柱槽部分的高度为2mm~5mm,贴面板2包括上贴面板和下贴面板,上贴面板上设置有与防滑板1接触的L型折面槽,上贴面板L型折面槽对角棱边设置有逆L型折面槽,上贴面板逆L型折面槽与下贴面板的L型折面槽结合,下贴面板L型折面槽对角棱边设置有逆L型折面槽;锚固装置5预先固定在码头突堤6内,如图1所示;埋地螺栓52的螺纹口从码头突堤6中露出,内嵌弹性橡胶柱4的贴面板2穿过埋地螺栓52的螺纹口,所述弹性橡胶柱4的材质是丁腈橡胶,并通过锁紧螺母53固定在码头突堤6上;踏木条3固定在码头突堤6之上,在踏木条3和贴面板2之间嵌合防滑板1。

贴面板2采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模压工艺制作,表面粗糙度达到1.6μm;在30MPa压力下,若将所述贴面板与镜面金属摩擦,初始摩擦系数不超过0.05;这可减小小型船艇等挤撞表面的摩擦力。码头护舷防冲击贴面板2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圆柱槽,内嵌弹性橡胶柱4,弹性橡胶柱4凸出圆柱槽部分的高度为2mm~5mm,通过弹性橡胶柱4的变形吸收小型船艇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冲击能量,保护护舷结构。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贴面板2与弹性橡胶柱4结合以及插接的护舷结构,充分发挥了贴面板2材料耐候性以及抗腐蚀性,同时很好的发挥橡胶的弹性,优势兼得。在码头突堤6浇埋锚固装置5的定位锚固条51部分,兼具埋地螺栓52的定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安装质量,节省成本。端部踏木条3采用特殊结构线性挤压成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可嵌入防滑板1中,上部有圆弧截面条状凸起,表面经过拉毛处理,摩擦阻力增大一倍以上,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由于专用于小型船艇的停靠,因此考虑采用昂贵但防锈能力差的金属护舷,而直接采用高强水泥护舷,贴面板2通过螺栓52与护舷(即码头突堤6)紧密连接,并通过弹性橡胶柱4进行中间缓冲,有效防止硬冲击,保护护舷结构长期使用。

虽然在本公开中已提供数个实施例,但应理解所公开系统和方法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以许多其它特定形式体现。这些实例将视为的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并不旨在限于本文中给出的细节。例如,各种元件或组件可组合或整合于另一系统中,或者某些特征可省略或不实施。

而且,在各种实施例中描述且示出为分立或单独的技术、系统、子系统和方法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组合或整合。示出或讨论为彼此直接耦合的其它项可通过某一接口、设备或中间组件以机械方式或 以其它方式间接耦合。改变、替换和变更的其它实例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确定 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文中所公开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