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重型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7178发布日期:2019-03-30 09:2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重型舱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舱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重型舱盖。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船用小舱盖基本都是手动开闭,稍大一点的小舱盖则采用增加平衡块或弹簧进行辅助开闭。但是对于较大尺寸(1.3米x1.3米以上)的重型舱盖,如增加平衡块或弹簧,平衡块或弹簧重量过大,且不能保证开闭过程速度均匀,在重型小舱盖由开启的最大位置进行关闭或由关闭位置进行开启的瞬间,需要操作人员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动作,甚至需要多人同时操作。另外,重型小舱盖靠人工启闭时,在开启到最大开启位置或关闭到关闭位置时,由于惯性原因,速度逐渐加快,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重型舱盖,优点在于,开启或关闭舱盖过程中,舱盖的运动速度更加平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船用重型舱盖,包括舱盖本体和舱口围板,舱盖本体用于盖接在舱口围板上,舱盖本体和舱口围板之间设有气动执行装置,气动执行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舱口围板相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舱盖相铰接,舱盖与舱口围板相铰接,气缸伸缩后带动舱盖本体翻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动执行装置还包括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与所述气缸之间通过气管通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位于所述舱盖本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位于舱口围板的外侧,舱口围板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第一座板与气缸的缸体相铰接,第一座板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盖本体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座板相铰接,第二座板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动执行装置还包括气源,气源与气缸之间通过管道通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盖靠近所述舱口围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一圈弹性密封垫,舱盖本体盖接在舱口围板上之后,弹性密封垫远离舱盖本体的一面与舱口围板靠近舱盖本体的一面相密封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盖本体靠近所述舱口围板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密封垫固定连接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盖本体靠近所述舱口围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槽板,所述凹槽由槽板之间的间隙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密封垫位于所述槽板远离所述舱盖本体的一面与槽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舱盖本体关闭的瞬间,气缸内部的气压产生的阻力对舱盖本体进行缓冲,减小舱盖本体关闭瞬间对舱口围板产生的冲击作用;舱盖本体关闭过程中压缩气缸内部的气体,气缸内部气压逐渐增大,对舱盖本体产生的阻力逐渐增大,避免舱盖本体关闭过程中速度增大过快,降低因舱盖本体关闭速度过快造成操作人员受伤的可能性,使用更安全;舱盖本体开启过程中,气缸内部的气压对舱盖本体具有推动作用力,开启舱盖过程中更省力;弹性气囊可辅助操作人员开启舱盖本体达到省力的效果,气缸可替代人工开启舱盖本体,避免人工开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体现气缸与舱盖本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舱盖本体;11、槽板;12、凹槽;

2、舱口围板;

3、气动执行装置;31、气缸;32、弹性气囊;33、气源;

4、第一座板;

5、第二座板;

6、弹性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船用重型舱盖,综合图1、2和3,包括舱盖本体1和舱口围板2,舱盖本体1用于盖接在舱口围板2上,舱盖本体1和舱口围板2之间设有气动执行装置3,气动执行装置3为气缸31,气缸31的缸体与舱口围板2相铰接,气缸31的活塞杆与舱盖相铰接,舱盖与舱口围板2相铰接,气缸31伸缩后带动舱盖本体1翻转。

气动执行装置3还包括弹性气囊32,弹性气囊32与舱口围板2的外侧面相固定连接,弹性气囊32与气缸31之间通过气管(图中未画出)通气连接,弹性气囊32具有弹性,弹性气囊32内填充有压缩气体,舱盖本体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将气缸31内部的气体压入弹性气囊32内部,开启舱盖本体1时,弹性气囊3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收缩将内部的气体压入弹性气囊32内,弹性气囊32推动舱盖本体1朝远离舱口围板2的方向翻转开启,使人工开启舱盖本体1过程中更省力。

舱盖本体1关闭过程中,将气缸31内的气体逐渐压入弹性气囊32内,弹性气囊32内的气压逐渐增大,弹性气囊32内部气压和自身回弹作用力对舱盖本体1的关闭具有阻碍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使舱盖本体1关闭时的运动速度更加均匀,降低舱盖本体1因关闭时的瞬时速度过大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的可能性。

舱盖本体1的其中一个侧边位置与舱口围板2的外侧面相转动连接,气缸31为双作用气缸且分别位于舱盖本体1的两侧(两侧指的是相对于舱盖本体1翻转方向的两侧)。气缸31位于舱口围板2的外侧,舱口围板2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4,第一座板4与气缸31的缸体相铰接,第一座板4具有弹性。舱盖本体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5,气缸31的活塞杆与第二座板5相铰接,第二座板5具有弹性。气缸31伸缩过程中,第一座板4和第二座板5分别对气缸31进行缓冲减震,使舱盖本体1初始运动时能够更平缓地运动,减小舱盖本体1瞬时启动时对气缸31造成的冲击损伤。

气动执行装置3还包括气源33,气源33可采用气泵、储气罐或船上的空压机,气源33与气缸31之间通过管道通气连接,气源33与舱口围板2的外侧面相固定连接,气源33启动时可将驱动气缸31伸缩以带动舱盖本体1翻转开启或关闭。可避免操作人员人工开启舱盖本体1时发生受伤,在气缸31损坏时可通过弹性气囊32结合手动开启舱盖,可操作性强,安全度高,操作省力。

舱盖靠近舱口围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一圈弹性密封垫6,舱盖本体1靠近舱口围板2的一面设有凹槽12,弹性密封垫6固定连接在凹槽12内。舱盖本体1盖接在舱口围板2上之后,弹性密封垫6远离舱盖本体1的一面与舱口围板2靠近舱盖本体1的一面相密封抵接。舱盖本体1关闭后与弹性密封垫6相抵接碰撞,可对舱盖本体1进行缓冲,减小舱盖本体1与舱口围板2之间的冲击。弹性密封垫6还可提高舱盖本体1与舱口围板2之间的密封性能。

舱盖本体1靠近舱口围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槽板11,凹槽12由槽板11之间的间隙构成。弹性密封垫6位于槽板11远离舱盖本体1的一面与槽板11之间,舱盖本体1关闭后,舱口围板2边缘插入凹槽12内部,槽板11可阻挡雨水流至弹性密封垫6上,延缓弹性密封垫6发生腐蚀老化的速度,延长弹性密封垫6的使用寿命。凹槽12可将舱口围板2的边缘包覆在内部,避免雨水流至舱口围板2的,延缓舱口围板2的边缘发生锈蚀的速度,提高舱口围板2边缘与弹性密封垫6之间相互密封抵接的配合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弹性气囊32与气缸31以及气缸31之间连接的气管上连接有换向阀(图中未画出),使用弹性气囊32时将换向阀切换至气缸31与弹性气囊32相连通且气缸31与气源33之间断开,使用气缸31时将换向阀切换至气缸31与气源33相连通且气缸31与弹性气囊32之间断开,从而实现弹性气囊32以及气缸31分别单独驱动气缸31工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气缸31位于舱盖本体1与舱口围板2相转动连接处相对的另一侧,且位于舱盖本体1侧边的中心位置,一个气缸31即可平稳地推动舱盖本体1开启,可减少气缸31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