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266发布日期:2020-10-30 21:1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



背景技术:

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仿真鱼机器人在水中游动、栩栩如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近年来,各种高端的仿生机器人不断出现,刷新了人们对机器人的各种认知度。仿生机器人大部分研究的是陆地或者天空中的机器人,比如大狗、仿生袋鼠、仿生蚂蚁和仿生蜻蜓等。

水下仿生机器人研究的相对较少,但是水下机器人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民用和军用均可以,不仅可以替代潜水员在水下长时间工作,也可提高工作效力和降低工作风险,可以检测水污染状况,检测鱼类生长状况,探测海底物种和火山地质活动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具有组装简便,同时结构稳定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包括鱼腰骨架、鱼头骨架和鱼尾,所述鱼腰骨架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转轴,所述鱼头骨架和鱼尾的端部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转架,所述连接转架通过连杆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转架的表面还转动连接有转向杆,所述鱼腰骨架的两端设置有鱼腰外壳,所述鱼头骨架的两侧设置有鱼头外壳,所述鱼腰外壳的表面一体成型有插销和销套,所述鱼腰骨架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鱼腰外壳表面一体成型的插销插入到另一个所述鱼腰外壳表面一体成型的销套内部,所述鱼腰外壳和鱼头外壳表面均一体成型有磁铁套筒,所述磁铁套筒的内部安装有磁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鱼腰骨架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安装架,所述鱼腰骨架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鱼头骨架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鱼腰骨架为轴对称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鱼腰外壳为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鱼腰外壳沿着插销和销套的中线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鱼腰外壳表面一体成型的磁铁套筒设置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鱼头骨架和鱼尾通过转轴和连接转架转动安装在鱼腰骨架的两端,同时转轴和连接转架转动连接,同时与连接转架转动连接的转向杆与鱼腰骨架表面安装的驱动装置连接,便于鱼头骨架和鱼尾在鱼腰骨架的两端进行摆动,同时鱼腰骨架两侧安装的鱼腰外壳通过连接孔、插销、销套和磁铁套筒进行固定,同时插销穿过连接孔插入到销套的内部,两个磁铁套筒之间通过内部安装的磁柱进行固定,同时鱼头骨架两侧设置的鱼头外壳通过磁铁套筒和磁柱进行固定,增加了机器人组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骨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腰骨架;2、鱼头骨架;3、鱼尾;4、转轴;5、连接转架;6、转向杆;7、安装架;8、鱼腰外壳;9、连接孔;10、插销;11、销套;12、磁铁套筒;13、鱼头外壳;14、第一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包括鱼腰骨架1、鱼头骨架2和鱼尾3,鱼腰骨架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转轴4,鱼头骨架2和鱼尾3的端部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转架5,连接转架5通过连杆与转轴4转动连接,连接转架5的表面还转动连接有转向杆6,鱼腰骨架1的两端设置有鱼腰外壳8,鱼头骨架2的两侧设置有鱼头外壳13,鱼腰外壳8的表面一体成型有插销10和销套11,鱼腰骨架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9,其中一个鱼腰外壳8表面一体成型的插销10插入到另一个鱼腰外壳8表面一体成型的销套11内部,鱼腰外壳8和鱼头外壳13表面均一体成型有磁铁套筒12,磁铁套筒12的内部安装有磁柱。

本实施方案中,鱼头骨架2和鱼尾3通过转轴4和连接转架5转动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两端,同时转轴4和连接转架5转动连接,同时与连接转架5转动连接的转向杆6与鱼腰骨架1表面安装的驱动装置连接,便于鱼头骨架2和鱼尾3在鱼腰骨架1的两端进行摆动,同时鱼腰骨架1两侧安装的鱼腰外壳8通过连接孔9、插销10、销套11和磁铁套筒12进行固定,同时插销10穿过连接孔9插入到销套11的内部,两个磁铁套筒12之间通过内部安装的磁柱进行固定,同时鱼头骨架2两侧设置的鱼头外壳13通过磁铁套筒12和磁柱进行固定,增加了机器人组装的便捷性。

具体的,鱼腰骨架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安装架7,鱼腰骨架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5,鱼头骨架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4。

本实施例中,通过鱼腰骨架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安装架7,便于驱动装置通过安装架7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表面,同时便于驱动装置与转向杆6连接,便于安装在鱼腰骨架1两端的鱼头骨架2和鱼尾3进行转动,同时鱼腰骨架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5,鱼头骨架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4,便于红外热传感器通过第一定位孔14安装在鱼头骨架2的表面,便于电源、控制板和扩展板通过第二定位孔15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表面。

具体的,鱼腰骨架1为轴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为轴对称结构的鱼腰骨架1,降低了机器人组装的难度,避免出现鱼腰骨架1首尾装反。

具体的,鱼腰外壳8为弧形板状结构,且鱼腰外壳8沿着插销10和销套11的中线对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为弧形板状结构的鱼腰外壳8,同时鱼腰外壳8沿着插销10和销套11的中线对称,便于两个鱼腰外壳8进行固定。

具体的,鱼腰外壳8表面一体成型的磁铁套筒12设置有四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鱼腰外壳8表面一体成型的磁铁套筒12设置有四个,提高了两个鱼腰外壳8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把电源、控制板和扩展板通过第二定位孔15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表面,把驱动装置通过安装架7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表面,把红外热传感器通过第一定位孔14安装在鱼头骨架2的表面,把鱼腰骨架1的两端通过转轴4和连接转架5分别与鱼头骨架2和鱼尾3转动连接,同时连接转架5转动连接的转向杆6与驱动装置连接,并把鱼腰外壳8安装在鱼腰骨架1的两侧,把鱼头外壳13安装在鱼头骨架2的两侧,同时磁铁套筒12通过内部插入的磁柱进行固定,插销10穿过连接孔9并插入到销套11的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