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浮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5834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钢浮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航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航标。
航标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助航设施,它通常是钢质的。钢质浮标被船舶碰撞造成损坏失常,甚至沉没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浮标损坏后不易及时恢复或修复,严重影响了船舶航行安全,而且钢质浮标的造价及维护成本也偏高。
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玻璃钢质浮标,并采用与该材料相适应的结构设计,其目的旨在提高浮标的抗沉性,降低维护费用,从而保证安全航运。
所述玻璃钢浮标由浮体和塔身两部分构成。在玻璃钢质浮标1的尾部有一浮尾2,采用裙式短尾宽底座结构形式,以使浮标能稳定地直立在船甲板或陆地上,便于装运和维修操作;浮尾2下部环绕裙边均布六块铸铁压载平衡3,浮体1外园周安设有防碰橡胶圈4,以增强浮标的抗碰能力,在浮体1内设置有钢骨架以增加浮体结构的整体强度,使浮体各点在承受拉力时,通过该钢骨架可将外力均匀分布避免壳体在交变拉力作用下损坏,浮体1内空间还充填有吸水率低的硬聚氨脂泡沫塑料13,可极大地减少渗入壳体内之水,使浮标具备不沉性;浮标1通过联接法兰5与柱体塔身6和截锥体塔身7联接从而构成所述浮标,这种结构的塔身降低了塔高,增大了可视面。
所述浮标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碰撞机率低,抗沉性好,易维修,标志明显等显著优点,降低了造价和维护费用,可确保可靠助航,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下对附图和实施工艺予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浮标结构原理图。图中1为浮体,2为浮尾,3为平衡块,4为防碰橡胶圈,5为联接法兰,6为柱体塔身,7为截锥体塔身,8为柱体塔身中央的电源箱,9为体翼,10为工作护圈,11为灯具,12为顶标。
浮标体形应满足稳定与焦高的需要,一种可推荐的实施例是塔身高1.07m,浮体直径2.4m。一般按塔身高度与直径比值为12.24之比例设计,即可确保浮标的稳定性与焦高的需要。在浮体1的甲板表面,设有防滑粒,甲板由中心向外有一定坡度以利排积。玻璃钢浮标防水铺层的制作工艺是浮体和塔身选用玻璃钢纤维制成的表面薄毡、短切毡、无捻粗方格及不饱和聚酯树手工糊制,整个铺层分防水层和强度层,由表及里分别防水胶衣一表面毡一短切毡一粗格布。胶衣树脂在固化后得到的表面胶衣层使其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耐水性和弹性,也对玻璃钢浮标的外表起保护和装饰作用。胶衣树脂与聚酯粘接性好,它可以和多种养料混合使用,使表面胶衣层获得所需的颜色。表面毡与短切毡构成了表面防水的富树脂层,它与胶衣层粘接良好,能延长胶衣寿命,发挥胶衣层的防水作用。粗格布构成了玻璃钢强度和刚度层的主体,浮体1的铺层设计为0.4mm方格布×22层。浮体1内的充填泡沫在所述浮标制作现场发泡,采用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完成。
权利要求一种玻璃钢浮标,包括浮体和塔身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标浮体(1)的尾部有一浮尾(2),该浮尾采用裙式短尾宽底座结构形式;浮尾(2)下部环绕裙边匀布有平衡块(3);浮体(1)外园周上安设有防碰橡胶圈(4);浮体(1)内设置有钢骨架并充填有吸水率低的泡沫塑料(13);浮体(1)通过联接法兰(5)与柱体塔身(6)和截锥体塔身(7)联接,塔身高度与浮体直径比值为1∶2.24。
专利摘要一种玻璃钢浮标,包括浮体和塔身两部分,浮体(1)下有平衡块,浮体(1)外围有防碰橡胶圈(4),浮体内设置有钢骨架并充填有吸水率低的泡沫塑料(13),塔身高度与浮体直径比值为1∶2.24;所述浮标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碰撞机率低,抗沉性好,易维修,标志明显等显著优点,降低了浮标造价和维护费用,可确保助航,非常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63B35/58GK2156130SQ9320737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9日
发明者赵晖平, 赵昆峰, 林庆成, 陈林兴, 沈柏生, 刘安平, 严志良, 吴文靠, 杨志超, 朱如才 申请人:长江航道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