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升降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342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升降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伞,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机动升降伞。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升降伞大多采用喷热气的方式驱动伞体运动,其存在的 缺点是伞体太大、浪费能源、不利于控制、机动灵活性差。
为了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适于实用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设计巧妙、机动灵活、便于控制的机动升降伞。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动升降伞,包括伞体、载物筐及连接伞体和载物筐的拉绳,所 述伞体是气囊,所述气囊顶部安装有涡扇和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所述涡扇 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涡扇,所述气囊底部由相互连接的升力槽构成,所 述升力槽是倒扣盆体,所述倒扣盆体侧面设置有喷气口。
基于上述,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供 电电池,所述电动机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池。
基于上述,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是发动机,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控 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线控制所述发动机启闭。
基于上述,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是液压驱动装置,所述载物筐内设
4置有液)k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
基F上述,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驱动器和液压驱动器驱动的变 速箱。
基于上述,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上支撑盘、中支 撑盘和卜一支撑盘;在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中支撑盘上设置有输入转轴,所 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位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中 支撑盘之间;在所述中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上设置有输出转轴,所述输 出转轴上设置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中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 盘之间;在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上设置有滑动变速转轴,所述滑 动变速转轴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动变速转轴的电磁阀,所述滑动变速转 轴另一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盘上;在所述滑动变 速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分别 与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配合设置。
基于上述,所述滑动变速转轴包括一档滑动变速转轴、二档滑动变速 转轴、三档滑动变速转轴和四档滑动变速转轴,所述一档滑动变速转轴上 设置有一档主动齿轮和一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二 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三档主动齿 轮和三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四档主动齿轮和四档 从动齿轮,其中, 一档主动齿轮、二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四档主 动齿轮的直径依次减小, 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 四档从动齿轮的直径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歩性,具体的说,该 机动升降伞采用一种全新的动力驱动方式,便于人工控制,使其具有机动 性强、灵活性高、安全、舒适的优点,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打破了传 统技术的局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变速箱的A-A向结构示意图4是所述变速箱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歩的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
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机动升降伞,包括伞体1、载物筐2及连接伞体1 和载物筐2的拉绳9,所述伞体l是气囊,所述气囊顶部安装有涡扇5和 涡扇动力驱动装置6,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涡扇5,所述气囊 底部由相互连接的升力槽3构成,所述升力槽3是倒扣盆体,所述倒扣盆 体侧面设置有喷气口 4。
基于上述,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6是电动机,所述载物筐2内设置 有供电电池8,所述电动机通过导线7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池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6是发
动机,所述载物筐2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线控制所
述发动机启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6是液
压驱动装置,所述载物筐2内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管道连
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基于上述,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驱动器和液压驱动器驱动的变 速箱。
基于上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及设置 在箱体内的上支撑盘14、中支撑盘15和下支撑盘16;
在所述上支撑盘14和所述中支撑盘15上设置有输入转轴10,所述输 入转轴10上设置有输入齿轮11,所述输入齿轮11位于所述上支撑盘14 和所述中支撑盘15之间;
在所述中支撑盘15和所述下支撑盘16上设置有输出转轴12,所述输 出转轴12上设置有输出齿轮13,所述输出齿轮13位于所述中支撑盘15 和所述下支撑盘16之间;
在所述上支撑盘14和所述下支撑盘16上设置有滑动变速转轴,所述 滑动变速转轴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动变速转轴的电磁阀,所述滑动变速 转轴另一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盘16上;
在所述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 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11、所述输出齿轮13配合设置。
基于上述,所述滑动变速转轴包括一档滑动变速转轴17、 二档滑动变 速转轴27、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和四档滑动变速转轴29;
所述一档滑动变速转轴17上设置有一档主动齿轮18和一档从动齿轮 19,所述一档滑动变速转轴17 —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一档滑动变速转轴的电 磁阀21,所述一档滑动变速转轴17另一端设置在一档滑槽20内;
所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上设置有三档主动齿轮23和三档从动齿轮 24,所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 —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 的电磁阀26,所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另一端设置在三档滑槽25内;
所述二档滑动变速转轴27上设置有二档主动齿轮28和二档从动齿轮 32;所述四档滑动变速转轴29上设置有四档主动齿轮30和四档从动齿轮31;所述二档滑动变速转轴27、所述四档滑动变速转轴29的安装结构同 所述 -档滑动变速转轴17或所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22;
其屮,如图3和图4所示, 一档主动齿轮18、 二档主动齿轮28、三档 主动齿轮23、四档主动齿轮30的直径依次减小, 一档从动齿轮19、 二档 从动齿轮32、三档从动齿轮24、四档从动齿轮31的直径依次增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 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 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升降伞,包括伞体、载物筐及连接伞体和载物筐的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体是气囊,所述气囊顶部安装有涡扇和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涡扇,所述气囊底部由相互连接的升力槽构成,所述升力槽是倒扣盆体,所述倒扣盆体侧面设置有喷气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动力 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供电电池,所述电动机通过导线 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动力驱 动装置是发动机,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信号 线控制所述发动机启闭。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动力驱 动装置是液压驱动装置,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 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装 置包括液压驱动器和液压驱动器驱动的变速箱。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 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上支撑盘、中支撑盘和下支撑盘;在所述上支撑 盘和所述中支撑盘上设置有输入转轴,所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输入齿轮, 所述输入齿轮位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中支撑盘之间;在所述中支撑盘和 所述下支撑盘上设置有输出转轴,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输出齿轮,所述 输出齿轮位于所述中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之间;在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 下支撑盘上设置有滑动变速转轴,所述滑动变速转轴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 滑动变速转轴的电磁阀,所述滑动变速转轴另一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 槽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盘上;在所述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升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变速转 轴包括一档滑动变速转轴、二档滑动变速转轴、二档滑动变速转轴和四档 滑动变速转轴,所述--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档主动齿轮和 一档从动 齿轮,所述二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二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 述三档滑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三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滑 动变速转轴上设置有四档主动齿轮和四档从动齿轮,其中, 一档主动齿轮、 二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的直径依次减小, 一档从动 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的直径依次增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升降伞,它包括伞体、载物筐及连接伞体和载物筐的拉绳,所述伞体是气囊,所述气囊顶部安装有涡扇和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涡扇,所述气囊底部由相互连接的升力槽构成,所述升力槽是倒扣盆体,所述倒扣盆体侧面设置有喷气口;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供电电池,所述电动机通过导线电连接供电电池;所述涡扇动力驱动装置是液压驱动装置,所述载物筐内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液压驱动装置;该机动升降伞采用一种全新的动力驱动方式,便于人工控制,使其具有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安全、舒适的优点,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打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
文档编号B64D17/00GK201284013SQ20082022041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陆建收 申请人:陆建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