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981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登机桥。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登机桥包括立柱、旋转平台、活动通道、接机口系统、升降系 统、驱动装置和服务梯,所述活动通道由内、中和外活动通道滑动配合构成;内、中和外通道 的导轨采用角钢制成,内活动通道的底部滚轮、角钢导轨分别与中活动通道底部角钢导轨、 底部滚轮作滚动配合,中活动通道的底部滚轮、角钢导轨分别与外活动通道底部角钢导轨、 底部滚轮作滚动配合,中、外活动通道顶部的滚轮分别与内、中活动通道顶部角钢导轨滚动 配合;目前活动通道侧壁均使用斜拉杆结构;顶部平面设计;中和外活动通道内安装有排 水槽。存在问题是(一)中、外通道的角钢导轨裸露于通道内,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 患;(二)斜拉杆结构影响外观;(三)顶部平面设计排水较慢;(四)排水槽存在影响美观 和安全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它将滚轮和内、外导轨隐藏,可有效地 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包括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由内、中 和外活动通道滑动配合构成;内、中活动通道的外侧底部和顶部有外导轨,外侧底部的外导 轨内枢接有滚轮;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有内导轨,内侧顶部和内导轨上设置有滚轮; 滚轮分别与内导轨和外导轮配合;中活动通道上的底部的内导轨位于底部的外导轨的上 方;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导轨的内侧面上有一内类倒“U”形槽,外导轨的外侧面上有一 外类倒“U”形槽,滚轮与内、外类倒“U”形槽配合;还包括覆盖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的内导轨的内类倒“U,,形槽的若干覆盖装 置,所述覆盖装置由固定板、帘片、扭簧和折弯装饰挡板构成,帘片通过一轴枢接在固定板 上,扭簧与帘片、固定板配合,折弯装饰挡板的水平板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固 定在内类倒“U”形槽上部,相邻二个覆盖装置的帘片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个帘片的厚度。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内、中、外通道顶部为弧形顶, 且内、中活通道的顶部两侧有集水槽,内、中活动通道的两侧的下部有集水箱,集水槽与集 水箱通过一导管连通,集水箱上有一排水管,排水管上接有水泵。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壁上有雨刮, 中活动通道上的雨刮与内活动通道的外侧壁配合、外活动通道上的雨刮与中活动通道的外 侧壁配合。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内、中活动通道内的内侧底部上设置 有指示灯。[0010]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中、外活动通道的两个内顶 角处固定有通风管,通风管的两侧设置有照明灯,挡光板与通风管固定连接,挡光板与内、 中、外活动通道内壁的顶板、侧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散光槽。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空调,空调设置在内、中和外 活动通道的外顶部,空调与预埋在内、中和外活动通道内的风管配合,其中中活动通道顶部 空调侧设置用于维修人员通行的折叠过道。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中和外活动通道侧壁结构竖 杆采用两端宽中间窄圆弧过渡设计。本发明一种改进的登机桥,所述内导轨的内侧面上有一内类倒“U”形槽,外导轨的 外侧面上有一外类倒“U”形槽,滚轮与内、外类倒“U”形槽配合;还包括覆盖中、外活动通道 的内侧底部的内导轨的内类倒“U”形槽的若干覆盖装置,所述覆盖装置由固定板、帘片、扭 簧和折弯装饰挡板构成,帘片通过一轴枢接在固定板上,扭簧与帘片、固定板配合,折弯装 饰挡板的水平板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在内类倒“U”形槽上部,相邻二个 覆盖装置的帘片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个帘片的厚度。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防止了内导轨、 滚轮裸露,消除了安全隐患。

[0014]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0015]图2是本发明活动通道的立体图之一。[0016]图2-1是图2的A部位的放大图。[0017]图2-2是图2的B部位的放大图。[0018]图2-3是图2的C部位的放大图。[0019]图3是本发明活动通道的立体图之二。[0020]图3-1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0021]图3-2是图3-1中局部立体爆炸图。[0022]图4是本发明内活动通道的立体图。[0023]图5是本发明中活动通道的立体图之一。[0024]图5-1是本发明中活动通道的立体图之二。[0025]图6是本发明外活动通道的立体图。[0026]图7是本发明活动通道的主视图。[0027]图8是本发明内活动通道侧壁结构图。[0028]图9是本发明中活动通道侧壁结构图。[0029]图10是本发明外活动通道侧壁结构图。[0030]图11是本发明中活动通道空调侧折叠过道折叠状态图。[0031]图12是本发明中活动通道顶部折叠过道展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包括立柱、旋转平台1、活动通道2、接机口系统3、升降系统、驱动系统和服务梯,所述活动通道2由内、中和外活动通道21、22、23滑动配合构 成;如图2、图2-2、图2-3所示,内、中活动通道的外侧底部和顶部,21、22有外导轨4 ;如图 4、图5所示,外导轨4内枢接有滚轮5 ;如图5、图5-1、图6所示,中、外活动通道22、23的 内侧底座底部内导轨6,内导轨6设置有滚轮5,顶部设置有滚轮5 ;滚轮5分别与内导轨6 和外导轨4配合;中活动通道22的底部的内导轨6位于底部外导轨4的上方;所述内导轨 6的内侧面上有一内类倒“U”形槽,外导轨4的外侧面上有一外类倒“U”形槽,滚轮5与内、 外类倒“U”形槽配合;如图3、图3-1、图3-2所示,还包括覆盖内导轨的内类倒“U”形槽的若干覆盖装置 7,所述覆盖装置7有固定板71、帘片72、扭簧73和折弯装饰挡板74构成,帘片72通过一 轴枢接在固定板71上,扭簧73与帘片72、固定板71配合,折弯装饰挡板74的水平板与固 定板71的顶部固定连接,覆盖帘片72的顶部;固定板71固定在内导轨6的内类倒“U”形 槽上部,相邻二个覆盖装置7的帘片72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个帘片72的厚度。还包括一 导向件75,导向件75位于帘片72的两侧。导向件保证帘片72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不会 错位,扭簧保证滚轮通过后帘片能及时复位。如图2、图2-1、图4、图5所示,所述内、中活通道21、22的顶部两侧有集水槽8,内、 中活动通道的两侧的下部有集水箱9,集水槽8与集水箱9通过一导管连通,集水箱9上有 一排水管11,排水管11上接有水泵10。排水管11从内、中活动通道21、22靠近接机口系 统3端伸向另一端,即内活动通道21的排水管11的出水端位于内活动通道与旋转平台2 的连接端,中活动通道22的排水管11的出水端位于中活动通道22靠近旋转平台1 一侧的 末端。能及时将落在活动通道2顶部,进入集水槽8的水排放。如图1、图2、图7所示,还包括空调16,空调16设置在内、中活动通道21、22和外 活动通道23控制室的外顶部,空调16与预埋在内、中和外活动通道21、22、23内的风管17 配合,其中,中活动通道22顶部空调侧设置用于维修人员通行的折叠过道24。如图4、图5、图6所示,内、中、外活动通道21、22、23顶部两侧圆弧过渡设计,间隔 一定距离有弧形挡水板19 ;如图5-1、图6、图7所示,中、外活动通道22、23的内侧壁上有雨刮12,中活动通道 22上的雨刮12与内活动通道的外侧壁配合、外活动通道23上的雨刮12与中活动通道22 的外侧壁配合。通过顶部弧形过渡设计、增加弧形挡水板和刮水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地将内、中、 外活动通道21、22、23顶部及侧部的雨水,清除和排放。如图5-1、图6所示,所述外活动通道23上的雨刮12位于外活动通道23靠近旋转 平台1侧的前端。如图5-1所示所述中活动通道22上的雨刮12位于中活动通道22靠近 旋转平台1侧的前端。如图3-1所示,内、中活动通道21、22内靠近接机口系统3侧的底部两边设置有指 示灯13。如图7所示,所述内、中、外活动通道21、22、23的两个内顶角处固定有通风管13, 通风管13的两侧设置有照明灯14,挡光板15与通风管13固定连接,挡光板15与内、中、外 活动通道21、22、23内壁的顶板、侧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散光槽。图8、9、10,所述内、中、外活动通道21、22、23的侧壁的竖杆18为两侧宽中间窄,圆弧过渡设计。内、中、外活动通道21、22、23中,竖杆的设置,增加了内、中、外活动通道21、 22,23的侧壁强度。二竖杆18之间内外侧均设置有玻璃。 图10、11,所述中活动通道空调侧面安装有折叠过道24,用于维修人员再顶部通 行。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包括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由内、中和外活动通道滑动配合构成;内、中活动通道的外侧底部和顶部有外导轨,外侧底部的外导轨内枢接有滚轮;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有内导轨,内侧顶部和内导轨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分别与内导轨和外导轮配合;中活动通道上的底部的内导轨位于底部的外导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轨的内侧面上有一内类倒“U”形槽,外导轨的外侧面上有一外类倒“U”形槽,滚轮与内、外类倒“U”形槽配合;还包括覆盖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的内导轨的内类倒“U”形槽的若干覆盖装置,所述覆盖装置由固定板、帘片、扭簧和折弯装饰挡板构成,帘片通过一轴枢接在固定板上,扭簧与帘片、固定板配合,折弯装饰挡板的水平板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在内类倒“U”形槽上部,相邻二个覆盖装置的帘片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个帘片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中、外通道顶部 为弧形顶,且内、中活通道的顶部两侧有集水槽,内、中活动通道的两侧的下部有集水箱,集 水槽与集水箱通过一导管连通,集水箱上有一排水管,排水管上接有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 壁上有雨刮,中活动通道上的雨刮与内活动通道的外侧壁配合、外活动通道上的雨刮与中 活动通道的外侧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内、中活动通道内的内侧底 部设置有指示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外活动通道的 两个内顶角处固定有通风管,通风管的两侧设置有照明灯,挡光板与通风管固定连接,挡光 板与内、中、外活动通道内壁的顶板、侧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散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空调设置在 内、中和外活动通道的外顶部,空调与预埋在内、中和外活动通道内的风管配合,其中中活 动通道顶部空调侧设置用于维修人员通行的折叠过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和外活动通道侧 壁结构竖杆采用两端宽中间窄圆弧过渡设计。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登机桥包括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由内、中和外活动通道滑动配合构成;所述内导轨的内侧面上有一内类倒“U”形槽,外导轨的外侧面上有一外类倒“U”形槽,滚轮与内、外类倒“U”形槽配合;还包括覆盖中、外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的内导轨的内类倒“U”形槽的若干覆盖装置,所述覆盖装置由固定板、帘片、扭簧和折弯装饰挡板构成,帘片通过一轴枢接在固定板上,扭簧与帘片、固定板配合,折弯装饰挡板的水平板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在内类倒“U”形槽上部,相邻二个覆盖装置的帘片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个帘片的厚度。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防止了内导轨、滚轮裸露,消除了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B64F1/305GK201678049SQ201020002039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1日
发明者F·沃朋伯格, 刘伟华, 唐伟, 张子健, 张桂祥, 文杰, 梁乐贤, 牛福维, 袁严辉 申请人:蒂森克虏伯机场系统(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