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79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式无人机, 一般只有一个控制舱,无人机的各种电控元器件,如,飞行电机的控制器、飞控GPRS、云台电机的控制器、云控GPRS、云控舱组件、电池组件及其他各类传感器,均设在控制舱中。这种结构,既会造成控制元件之间的相互电磁干扰,飞行控制效果较差。同时,各元件调整困难,飞行时不容易保证平衡,飞行稳定性较差。控制舱一般由碳纤维等不容易散热的材料制成,散热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蓄电池式无人机,有效功率普遍较低,飞行时间普遍较短。另外,在实现折叠功能时,折叠结构通常都较为复杂,造价成本高,也不利于调整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便捷、可折叠等特点的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同时兼有飞行噪音低、振动幅度小、起落稳定性高等良好地飞行性能,还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导热散热能力,功耗低,以实现操控性好、飞行时间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由第一主杆、第二主杆、飞控舱组件、第一翼组件、云控舱组件、云台组件、第二翼组件、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二螺旋桨组件、第三螺旋桨组件、第四螺旋桨组件、连接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杆、第二主杆完全相同,并相互平行;

所述的飞控舱组件由飞控舱、电池组件、飞控舱盖、第一飞控舱支架、飞控GPRS组件组成,飞控舱、第一飞控舱支架均为航空铝材制成,电池组件的前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飞控舱支架上,电池组件的后端设置在飞控舱内,飞控舱盖扣合在飞控舱、第一飞控舱支架上方,在飞控舱盖上,设有飞控GPRS组件;

所述的连接件为带有中部圆孔的扁平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可固装在飞控舱、第一飞控舱支架的侧部;

固装在飞控舱、第一飞控舱支架的左、右两侧部的若干个连接件,通过其中部圆孔,均分别套装在第一主杆、第二主杆上;

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结构完全相同,对称设置在飞控舱的左、右两侧;

第一翼组件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下底板、上盖板组成,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垂直设置在下底板、上盖板之间,且外侧面与下底板、上盖板的外边线平齐;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平行设置;

第一侧板的侧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开口孔,第一圆孔内设有第一减振环;

第三侧板的侧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开口孔,第二圆孔内设有第二减振环;

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等同轴,均套装在第一主杆上;

在下底板上,设有第三螺旋桨支架杆卡扣、第四螺旋桨支架杆卡扣,分别与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开口孔、第三侧板上的第二开口孔平行设置,且分别与第三螺旋桨组件、第四螺旋桨组件连接;

在上盖板上表面,设有翼锁卡,当翼锁卡与第二圆孔轴线垂直时,可阻止第三侧板绕着第二圆孔旋转,当翼锁卡与第二圆孔轴线平行时,第三侧板可绕着第二圆孔旋转;

第二翼组件套装在第二主杆上,并分别与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二螺旋桨组件连接;

所述的云控舱组件,由云控舱、云控舱盖、云控GPRS组件组成,云控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且有航空铝材制成,在其上方设有云控舱盖,云控舱盖上方设有云控GPRS组件,在云控舱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第五凸耳、第六凸耳;第五凸耳、第六凸耳的中部,分别带有第五圆孔、第六圆孔,第五圆孔、第六圆孔内分别设有第五减振环、第六减振环,云控舱分别通过第五圆孔、第六圆孔,套装在第一主杆、第二主杆上;在云控舱的前侧面中部设有云台组件安装孔,并与云台组件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云台组件,为两自由度云台组件,由第一电机、第一支架、相机安装板、第二电机、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架由第一支架杆、第二支架杆构成,第一支架杆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安装部,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部的一侧连接,第一电机连接部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杆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架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链孔;所述的第一支架的第二电机安装部固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主轴与第一连接板的下部连接;第一连接板的上部与相机安装板一端固连;相机安装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上部固连,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平行;第二连接板的下部设有第二通孔,并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铰链孔构成活动铰链,且活动铰链的回转轴线与第二电机轴线共线;在第二通孔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一限位挡块;第一电机主轴与第一支架的第一电机连接部连接。

作为优化,在飞控舱、云控舱、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内,均铺设有防水无纺布层,以防止了外部的雨水、灰尘通过长条槽进入主机舱内,保护了主机舱内的各控制元件。

作为优化,在飞控舱、云控舱、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上,均设有散热孔槽,以提高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由第一主杆、第二主杆、飞控舱组件、第一翼组件、云控舱组件、云台组件、第二翼组件、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二螺旋桨组件、第三螺旋桨组件、第四螺旋桨组件、连接件组成,第一主杆、第二主杆平行设置,飞控舱组件、云控舱组件的两侧部,通过连接件,均套装在第一主杆、第二主杆上;第一翼组件套装在第一主杆,第二翼组件套装在第二主杆;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二螺旋桨组件安装在第二翼组件上,第三螺旋桨组件、第四螺旋桨组件安装在第一翼组件上;云台组件安装在云控舱组件上。这种将现有的一个控制舱,设置成两个彼此分离的飞控舱组件、云控舱组件结构,能够实现飞控GPRS、云控GPRS彼此分离,降低两者之间相互干扰。同时,主要发热元件,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控制舱内,实现发热源的分离设置,降低了散热难度。调节飞控舱组件、云控舱组件之间距离容易,调节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较为容易。

飞控舱、第一飞控舱支架、云控舱均为航空铝材制成,抗干扰能力和散热能力都较强,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抗干扰能力和散热能力。通过旋动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中的上盖板上表面的翼锁卡,很容易实现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的旋转式折叠动作,折叠方式简单。在云控舱组件与第一主杆、第二主杆连接处设有的减震环,第一翼组件、第二翼组件、粘结有防水无纺布的侧围板、底板,可防止了外部的雨水、灰尘通过长条槽进入主机舱内,保护了主机舱内的各控制元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便捷、可折叠等特点的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同时兼有飞行噪音低、振动幅度小、起落稳定性高等良好地飞行性能,还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导热散热能力,功耗低,实现了操控性好、飞行时间长的目的, 能够有效地增强无人机爱好者客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机平面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机舱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机舱组件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翼组件内部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翼组件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云控舱组件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云台组件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杆;2—第二主杆;3—飞控舱组件;4—第一翼组件;5—云控舱组件;6—云台组件;7—第二翼组件;8—第一螺旋桨组件;9—第二螺旋桨组件;10—第三螺旋桨组件;11—第四螺旋桨组件;12—连接件;31—飞控舱; 32—电池组件;33—飞控舱盖;34—第一飞控舱支架;35—飞控GPRS组件; 51—云控舱盖;52—云控GPRS组件;53—云控舱;54—第五凸耳;55—第六凸耳;61—第一电机;62—第一支架;63—摄像机安装板;64—第二电机;65—转轴;66—第一连接板;67—第二连接板;80—下底板; 81—第一侧板;82—第二侧板;83—第三侧板;84—第四侧板;85—第三螺旋桨支架杆卡扣;86—第四螺旋桨支架杆卡扣;87—第一减振环; 88—上盖板;89—翼锁卡;121—第一连接孔;122—中部圆孔;531—云台组件安装孔; 541—第五圆孔;542—第五减振环;551—第六圆孔;552—第六减振环; 622—第一支架杆;624—第二支架杆;621—第二电机安装部;623—第一电机连接部;625—第一铰链孔;671—第二通孔;672—第一限位挡块; 811—第一圆孔;812—第一开口孔;831—第二开口孔;832—第二圆孔;833—第二减振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四轴可折叠式无人机,由第一主杆1、第二主杆2、飞控舱组件3、第一翼组件4、云控舱组件5、云台组件6、第二翼组件7、第一螺旋桨组件8、第二螺旋桨组件9、第三螺旋桨组件10、第四螺旋桨组件11、连接件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杆1、第二主杆2完全相同,并相互平行;

如图2所示,飞控舱组件3由飞控舱31、电池组件32、飞控舱盖33、第一飞控舱支架34、飞控GPRS组件35组成,电池组件3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飞控舱支架34上,电池组件32的后端设置在飞控舱31内,飞控舱盖33扣合在飞控舱31、第一飞控舱支架34上方,在飞控舱盖33上,设有飞控GPRS组件35;

如图3所示,连接件12为带有开口端的中部圆孔122的扁平圆环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21,通过第一连接孔121,可固装在飞控舱31、第一飞控舱支架34的侧部;

飞控舱31、第一飞控舱支架34的左侧,分别固装有若干个连接件12,每个连接件12均通过其上的中部圆孔122,分别套装在第一主杆1上;

如图4所示,飞控舱31、第一飞控舱支架34的右侧,也分别固装有若干个连接件12,每个连接件12通过其上的中部圆孔122,分别套装在第二主杆2上;

第一翼组件4、第二翼组件7结构相同,如图11所示,分别对称设置在飞控舱31的左、右两侧;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翼组件4由第一侧板81、第二侧板82、第三侧板83、第四侧板84、下底板80、上盖板88组成,所述的第一侧板81、第二侧板82、第三侧板83、第四侧板84,依次垂直设置在下底板80、上盖板88之间,且外侧面与下底板80、上盖板88的外边线平齐;第一侧板81、第三侧板83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平行设置;

第一侧板81的侧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811、第一开口孔812,第一圆孔811内设有第一减振环87;第三侧板83的侧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圆孔832、第二开口孔831,第二圆孔832内设有第二减振环833;

第一圆孔811、第二圆孔832同轴,均套装在第一主杆1上;

在下底板80上,设有第三螺旋桨支架杆卡扣85、第四螺旋桨支架杆卡扣86,分别与第一侧板81上的第一开口孔812、第三侧板83上的第二开口孔831平行设置,且与第三螺旋桨组件10、与第四螺旋桨组件11连接;

在上盖板88上表面,设有翼锁卡89,当翼锁卡89与第二圆孔832轴线垂直时,可阻止第三侧板83绕着第二圆孔832旋转,当翼锁卡89与第二圆孔832轴线平行时,第三侧板83可绕着第二圆孔832旋转;第二翼组件7套装在第二主杆2上,并分别与第一螺旋桨组件8、与第二螺旋桨组件9连接;

云控舱组件5,如图7所示,由云控舱盖51、云控GPRS组件52、云控舱53组成,云控舱53为中空的长方体,在其上方设有云控舱盖51,云控舱盖51上方设有云控GPRS组件52,在云控舱53左、右侧面,对称设有第五凸耳54、第六凸耳55,第五凸耳54、第六凸耳55的中部分别带有第五圆孔541、第六圆孔551,第五圆孔541、第六圆孔551内分别设有第五减振环542、第六减振环552,云控舱53分别通过第五圆孔541、第六圆孔551,套装在第一主杆1、第二主杆2上;在云控舱53的前侧面中部设有云台组件安装孔531,并与云台组件6连接;

云台组件6,可为多种形式的多自由度云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自由度云台,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如图8、图9、图10所示,云台组件6,由第一电机61、第一支架62、相机安装板63、第二电机64、转轴65、第一连接板66、第二连接板67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架62由第一支架杆622、第二支架杆624构成,第一支架杆622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安装部621,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部623的一侧连接,第一电机连接部623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杆624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架杆62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链孔625;所述的第一支架62的第二电机安装部621固装有第二电机64,第二电机64的主轴与第一连接板66的下部连接;第一连接板66的上部与相机安装板63一端固连;相机安装板6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67的上部固连,且第一连接板66与第二连接板67平行;第二连接板67的下部设有第二通孔671,并通过转轴65与第一支架62上的第一铰链孔625构成活动铰链,且活动铰链的回转轴线与第二电机64的主轴轴线共线;在第二通孔671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一限位挡块672;第一电机61的主轴与第一支架62的第一电机连接部623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