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69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舰载机起飞弹射发射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弹射起飞的舰载机起飞方式是蒸汽弹射,它能够使中型固定翼飞机(如预警机、反潜机)和重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等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弹射起飞,一些大推力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轻载能在末端上翘滑跃式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而预警机、反潜机都不能在末端上翘滑跃式甲板上起飞,末端上翘滑跃式甲板航空母舰明显逊色蒸气弹射的航空母舰。航空母舰舰载机蒸汽弹射器是美国购买英国的专利并实施用于航母,通常航空母舰最多装设4个蒸汽弹射器。据已公开资料显示,现役蒸汽弹射器总重量接近500吨,每次弹射最大输出能量可达到95兆焦耳,最短工作周期为45秒,平均每次耗用近700公斤蒸汽。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拥有蒸汽弹射的航空母舰。蒸汽弹射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弹射器本身的设备,还有海水淡化设备、贮水池、高压水泵、锅炉、加热装置、保暖防护等诸多附属设施。

现有技术的蒸汽弹射器存在很多缺点:一是造价高昂。一台蒸汽动力弹射器总重量近500吨,所购费用要2000多万美元,且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二是结构复杂,对材料、工艺要求很高。现在除美国外,包括英法俄等海军大国都不能制造,需要向美国购买。三是效率低,耗费大。一次弹射要消耗700多公斤蒸汽,连续发射几批次飞机后,就连航空母舰自身的航行动力都大受影响。CN204956948U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发射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射导轨上的发射拖车;发射导轨前后两端设置有前、后定滑轮,发射导轨下方水平设置有发射气缸,发射气缸活塞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后动滑轮;前动滑轮上绕有前钢索,前钢索一端密封滑动延伸出发射气缸之外与托架固定,另一端密封滑动延伸出发射气缸之外绕过前定滑轮与发射拖车前端连接;后动滑轮上绕有后钢索,后钢索一端密封滑动延伸出发射气缸之外与托架固定,另一端密封滑动延伸出发射气缸之外绕过后定滑轮与发射拖车后端连接;发射气缸前、后两端的缸壁上置有前进排气口和后进排气口。CN102485596A公开了一种航空母舰飞机弹射器,包括气缸、传递动力的两段钢丝绳,加速滑车,滑车运行的槽轨、变向滑轮以及将气缸与加气系统连通的高压管路、储气和加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四个定滑轮处于一个长方形的四角处置,气缸活塞的两端用钢丝绳连接,一段钢丝绳绕过处于气缸前方的两个定滑轮,固接在滑车的后端,另一段钢丝绳绕过气缸后方的另两个定滑轮,固接在滑车的前端。CN203822739U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缆索的高压弹射气缸,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滑轮、销轴、第一托架、第二托架、保护架、法兰缸筒、活塞、导轨、滑轨组件等,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均绕过滑轮通过销轴连接活塞和滑轨组件,法兰缸筒连接前盖、后盖,前盖和第一钢丝绳之间设有挡片,前盖的一端连接压盖,前盖的另一端设有橡胶缓冲套,后盖和第二钢丝绳之间设有挡片,法兰缸筒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前盖上设有液压缓冲器,法兰缸筒上设有测压接头。CN201580561U公开了一种航空母舰飞机起飞弹射器,包括气缸、传递动力的两段钢丝绳,加速滑车,滑车运行的槽轨、变向滑轮以及将气缸与加气系统连通的高压管路、储气和加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四个定滑轮处于一个长方形的四角处,气缸活塞的两端用钢丝绳连接,一段钢丝绳绕过处于气缸前方的两个定滑轮,固接在滑车的后端,另一段钢丝绳绕过气缸后方的另两个定滑轮,固接在滑车的前端。

以上这些技术对于如何使发射装置(弹射器)做到结构简单、发射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推力可以调整,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该发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动力转化率高,可使用蒸汽或压缩气体冷发射,维修方便,发射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节省能源,推力可以调整,适应范围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或者说是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具有弹射起飞跑道、轨道、在轨道内滑动的牵引滑梭、发射系统控制器、两个发射气缸筒、各设于一个发射气缸筒内的与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对应的两个活塞、各安装于一个发射气缸筒上的与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对应的两个连杆(或者说是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发射开关、分别安装于两个活塞上的与两个活塞一一对应的两个活塞到位检测体、各安装于一个发射气缸筒内的两个缓冲压簧、各安装于一个连杆上的位于连杆的从发射气缸筒中伸出的自由端上的两个滑轮、将两个连杆的从发射气缸筒中伸出的自由端连接为一体的双连杆固定体、使所述牵引滑梭复位的卷扬机、与所述卷扬机和牵引滑梭相连接的钢丝绳、各绕过一个滑轮的两根牵引钢丝绳、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对两个连杆进行减速的多个刹闸机构、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对两个连杆进行导向的多个导向机构、两个发射储气罐、将所述两个发射储气罐各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实现连通和截止两个工作状态的两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沿两个发射气缸筒长度方向分段设置的若干对发射增压储气罐、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将每对发射增压储气罐各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实现连通和截止两个工作状态的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安装于两个发射气缸筒上的与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一一相对应的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使活塞复位的两个减压放气阀、回收发射气体的增压泵、将增压泵与两个减压放气阀相连接的减压排气管道、高压进气管、两个高压储气罐进气阀门、两个高压储气罐、两个高压输气管;每个缓冲压簧位于其对应的一个活塞和一个连杆之间,两个活塞发射开关分别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内侧端部,每个连杆的横截面皆呈工字形,两根牵引钢丝绳分别绕过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滑轮的轮槽后其一端皆与牵引滑梭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的两个连接板上;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内侧端尾部各安装有一个上述减压放气阀,两个减压放气阀的排气口通过一个减压排气管道与增压泵的进气口相连接,增压泵的排气口与高压进气管的一端相连接,高压进气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高压储气罐进气阀门与两个高压储气罐相连接,两个高压储气罐各通过一个高压输气管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发射储气罐以及每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中的一个发射增压储气罐相连接;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中的每个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每个活塞发射开关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刹闸机构的控制系统、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中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皆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的若干对发射增压储气罐的数量可以为两对(可以是若干对),即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和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相应地,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数量也为两对,即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和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的数量也为两对,即一对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和一对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以两个发射气缸筒内侧端开始计,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1/4处安装有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与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以及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相对应,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通过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与两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1/2处安装有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与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以及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相对应,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通过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与两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每个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每个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减压排气管道与增压泵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检修阀门,增压泵与高压进气管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检修阀门;两个高压储气罐在与其相对应的两个高压输气管的连接处各具有一个第一气阀门,两个高压输气管在与其相对应的两个发射储气罐的连接处各具有一个第二气阀门,两个高压输气管与其相对应的两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中的每个发射增压储气罐连接处分别安装有第三气阀门。每个活塞发射开关可以皆具有由发射气缸筒的侧壁限位并能移动的两对挡杆体(即四个挡杆体)、第三电动执行机构、安装于第三电动执行机构上的两对传动齿轮(即四个传动齿轮),每对挡杆体中的两个挡杆体呈相对设置,两对传动齿轮与两对挡杆体一一相对应,每个挡杆体其从所述发射气缸筒伸出的部分带有一段齿条,每段所述齿条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传动齿轮相啮合,每个活塞的外侧面皆由两对挡杆体限位;每个活塞发射开关的电动执行机构即为第三电动执行机构,第三电动执行机构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电连接。以两个发射气缸筒内侧端开始计,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3/4处安装有上述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在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安装有上述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中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皆具有阀门开关和发射开关,所述阀门开关具有第一电动执行机构、工作阀门,所述发射开关具有第二电动执行机构、设于所述工作阀门的阀体上端的阀座、阀芯、压缩弹簧、由阀座限位并能水平移动的呈相对设置的两对挡杆(即四个挡杆)、安装于第二电动执行机构上的两对齿轮(即四个齿轮),两对齿轮与两对挡杆一一相对应,每个挡杆其从所述工作阀门的阀体伸出的部分带有一段齿条,所述齿条与其相对应的一个齿轮相啮合,阀芯穿过阀座,阀芯的位于阀座下面的部分套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上下端由阀座和阀芯的底端头限位,阀芯的位于阀座上面的部分为能与阀座相吻合的面板,当面板落座在阀座上时,面板封闭阀座上的通气孔而使面板与阀座构成密封副,所述面板的上端面由两对挡杆限位;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皆包括第一电动执行机构、第二电动执行机构,所述第一电动执行机构、第二电动执行机构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电连接。每个导向机构可以皆具有四个支撑板、两列导向轮组,四个支撑板分为两对,四个支撑板的上端皆固定于弹射起飞跑道的下端,每列导向轮组皆具有十六个固定轴、与十六个固定轴一一相对应的十六个辊轮,在每列导向轮组中,十六个固定轴分为八对,十六个辊轮分为八对,每对支撑板之间设有四对固定轴和四对辊轮,每对固定轴呈横向相对设置分别固定于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支撑板上,四对固定轴呈上下相对设置,每对辊轮分别安装于与其相对应的一对固定轴上而使四对辊轮呈上下相对设置,四对辊轮从上往下形成第一对辊轮、第二对辊轮、第三对辊轮、第四对辊轮,两个连杆分别穿过每个导向机构的两列导向轮组,在每列导向轮组中,每个连杆的上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第一对辊轮与第二对辊轮之间的间隙,每个连杆的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第三对辊轮与第四对辊轮之间的间隙。每个刹闸机构可以皆具有固定于弹射起飞跑道的下端的两个支架、两对液压缸、两对刹车片、液压缸控制系统,每个支架上安装一对呈相对设置的液压缸,每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一个刹车片,每个刹闸机构中的两对刹车片与两个连杆相对应,每个连杆的腹板的两侧设有与之相对应的一对刹车片,每个刹闸机构的控制系统即为液压缸控制系统,该液压缸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电连接。上述的多个刹闸机构与多个导向机构的分布方式可以是,多个刹闸机构呈单独分布设置,相邻的两个刹闸机构之间设有呈单独分布设置的数个导向机构。上述的卷扬机的驱动电机、第二检修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第一气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增压泵的电机、第一检修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减压放气阀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第二气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四个第三气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皆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电连接。上述的弹射起飞跑道最好为末端上翘滑跃式跑道。

本实用新型可使用压缩空气或蒸汽,它们可回收利用。上述的弹射起飞跑道可结合我国航母的特点做成末端上翘滑跃式跑道。发射系统控制器可安装于箱体上,发射气缸筒、(发射系统控制器所在的)箱体皆由基体(甲板)支撑。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水面活动的大型船只上安装的、使用压缩气体或蒸汽推动活塞带动钢丝绳及牵引滑梭前行而使飞机弹射起飞的弹射发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所有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所有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所有感应开关均为现有成熟的产品),设备寿命长(与已有的相关的弹射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以上),动力转化率高,可使用蒸汽或压缩气体冷发射,维修方便,发射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节省了能源(发射成本降低了25%以上),推力可以调整(调整发射压力),起飞距离可以调整,适应范围广,还可做成末端上翘滑跃式跑道,能够适应各种固定翼飞机起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待发射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发射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待发射时)其内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发射后)其外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待发射时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在发射后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7为图1中A向的局部视图(卸去弹射起飞跑道、轨道之后而得)。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活塞发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或者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中(a)为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或者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中(b)为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或者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连杆的外侧端通过一个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向的局部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连杆的外侧端通过一个刹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向的局部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射系统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 11、图12、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连杆弹射发射气体可回收的发射装置具有弹射起飞跑道11、轨道12、在轨道内滑动的牵引滑梭4、发射系统控制器39、两个发射气缸筒27和27′、各设于一个发射气缸筒内的与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对应的两个活塞26和26′、各安装于一个发射气缸筒上的与两个发射气缸筒一一对应的两个连杆23和23′、两个活塞发射开关25和25′、分别安装于两个活塞上的与两个活塞一一对应的两个活塞到位检测体8和8′、各安装于一个发射气缸筒内的两个缓冲压簧24和24′、各安装于一个连杆上的位于连杆的从发射气缸筒中伸出的自由端上的两个滑轮(定滑轮)18和18′、将两个连杆的从发射气缸筒中伸出的自由端连接为一体的双连杆固定体36、使所述牵引滑梭复位的卷扬机1、与所述卷扬机和牵引滑梭相连接的钢丝绳2、各绕过一个滑轮的两根牵引钢丝绳13和13′、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右侧,从图1看) 对两个连杆23和23′进行减速的多个刹闸机构16、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对两个连杆23和23′进行导向的多个导向机构17、两个发射储气罐29和29′、将所述两个发射储气罐各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实现连通和截止两个工作状态的两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8和28′、沿两个发射气缸筒长度方向分段设置的若干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和20′、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和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将每对发射增压储气罐各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射气缸筒相连接实现连通和截止两个工作状态的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和21′、安装于两个发射气缸筒上的与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一一相对应的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10′、使活塞复位的两个减压放气阀7和7′、回收发射气体的增压泵6、将增压泵与两个减压放气阀相连接的减压排气管道31、高压进气管35、两个高压储气罐进气阀门3、两个高压储气罐(回收气体储气罐)34和34′、两个高压输气管32和32′。每个缓冲压簧24、24′位于其对应的一个活塞和一个连杆之间,缓冲压簧与活塞之间、缓冲压簧与连杆之间还可以设有弹簧张力检测装置9、9′。两个活塞发射开关25、 25′分别位于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的内侧端部(左侧端部),每个连杆23、23′的横截面皆呈工字形,可以由钢板或者工字钢制成。两个发射气缸筒27和27′可以由钢管制成。两个活塞26和26′可以由圆钢制成。双连杆固定体36可以由钢板制成。每根牵引钢丝绳的长度为60米,两根牵引钢丝绳13、13′分别绕过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滑轮18、18′的轮槽后其一端皆与牵引滑梭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的两个连接板19、19′上,具体可以是用一根长120米左右的钢丝绳做牵引钢丝绳(牵引钢缆),牵引钢丝绳的一端先穿入牵引滑梭前端的O型孔中,牵引钢丝绳拉直对折后两头各自穿入两个滑轮轮槽中,再将牵引钢丝绳两头固定在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的连接板上。牵引滑梭在轨道内滑动,发射时发射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进入发射气缸筒内推动活塞运动,活塞推动连杆运动,滑轮带动牵引钢丝绳及牵引滑梭拉动舰载机弹射起飞。上述两个连接板19、19′可以皆由钢板制成。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的内侧端尾部各安装有一个上述减压放气阀7、7′,两个减压放气阀7、7′的排气口通过一个减压排气管道31与增压泵6的进气口相连接,增压泵6的排气口与高压进气管35的一端相连接,高压进气管3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高压储气罐进气阀门3与两个高压储气罐34、34′相连接,两个高压储气罐34、34′各通过一个高压输气管32、32′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发射储气罐以及每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20′中的一个发射增压储气罐相连接。增压泵将两个发射气缸筒中的发射气体经高压进气管向高压储气罐内打入回收的发射气体(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两个输气加压管加压到发射储气罐以及每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中。整个发射装置的长度约为41~50米,发射长度约为76~90米。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10′中的每个活塞到位感应开关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左侧),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10′、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和 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每个活塞发射开关25和25′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刹闸机构16的控制系统、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8和28′的电动执行机构、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和21′中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皆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 电连接。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 11、图12、图13、图14所示,上述的若干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20′的数量为两对,即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1、2001′和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2、2002′,相应地,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21′的数量为两对,即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1、2101′和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2、2102′,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10′的数量为两对,即一对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1、1001′和一对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2、1002′,以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内侧端开始计,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1/4处安装有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1、 2101′,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1、2001′与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1、2101′以及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一一相对应,第一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1、2001′分别通过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1、 2101′与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相连接;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1/2 处安装有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2、2102′,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2、2002′与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2、2102′以及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一一相对应,第二对发射增压储气罐2002、2002′分别通过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2、2102′与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相连接;每个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1、1001′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左侧),每个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2、1002′位于其对应的一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内侧(左侧)。减压排气管道 31与增压泵6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检修阀门3",增压泵6与高压进气管35 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检修阀门3′。两个高压储气罐34、34′在与其相对应的两个高压输气管32、32′的连接处各具有一个第一气阀门33、33′,两个高压输气管32、32′在与其相对应的两个发射储气罐29、29′的连接处各具有一个第二气阀门30、30′,两个高压输气管32、32′与其相对应的两对发射增压储气罐中的每个发射增压储气罐连接处分别安装有第三气阀门22、22′、22a、22a′。每个活塞发射开关25、25′皆具有由发射气缸筒的侧壁限位并能移动的两对挡杆体2501(即四个挡杆体,图中绘出一对,两对挡杆体相垂直)、第三电动执行机构2503、安装于第三电动执行机构 2503上的两对传动齿轮2502(即四个传动齿轮,图中绘出一对),每对挡杆体中的两个挡杆体呈相对设置,两对传动齿轮2502与两对挡杆体2501 一一相对应,每个挡杆体2501其从所述发射气缸筒伸出的部分带有一段齿条,每段所述齿条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传动齿轮2502相啮合,每个活塞26、 26′的外侧面皆由两对挡杆体2501限位。每个活塞发射开关的电动执行机构即为第三电动执行机构2503,第三电动执行机构2503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电连接。以两个发射气缸筒27、27′内侧端开始计,在两个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3/4处安装有上述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14′,在两个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安装有上述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15′。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8、28′、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 21′中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皆具有阀门开关37和发射开关38,所述阀门开关37具有第一电动执行机构3701、工作阀门3702,所述发射开关38具有第二电动执行机构3801、设于所述工作阀门3702的阀体上端的阀座3802、阀芯3803、压缩弹簧3804、由阀座3802限位并能水平移动的呈相对设置的两对挡杆3805(即四个挡杆,图中绘出一对,两对挡杆相垂直)、安装于第二电动执行机构3801上的两对齿轮3806(即四个齿轮,图中绘出一对),两对齿轮3806与两对挡杆3805一一相对应,每个挡杆 3805其从所述工作阀门3702的阀体伸出的部分带有一段齿条,所述齿条与其相对应的一个齿轮3806相啮合,阀芯3803穿过阀座3802,阀芯3803 的位于阀座下面的部分套装有压缩弹簧3804,压缩弹簧3804的上下端由阀座和阀芯的底端头限位,阀芯3803的位于阀座上面的部分为能与阀座相吻合的面板,当面板落座在阀座上时,面板封闭阀座上的通气孔而使面板与阀座构成密封副,所述面板的上端面由两对挡杆3805限位;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皆包括第一电动执行机构3701、第二电动执行机构3801,所述第一电动执行机构3701、第二电动执行机构3801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电连接。每个导向机构17皆具有四个支撑板1701、两列导向轮组,四个支撑板分为两对,四个支撑板皆可以由钢板制成,四个支撑板的上端皆固定于弹射起飞跑道11的下端(或者轨道12的下端),每列导向轮组皆具有十六个固定轴1703、与十六个固定轴一一相对应的十六个辊轮1702,在每列导向轮组中,十六个固定轴1703分为八对,十六个辊轮1702分为八对,每对支撑板之间设有四对固定轴和四对辊轮,每对固定轴呈横向相对设置分别固定于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支撑板1701上,四对固定轴呈上下相对设置,每对辊轮分别安装于与其相对应的一对固定轴上而使四对辊轮呈上下相对设置,四对辊轮从上往下形成第一对辊轮、第二对辊轮、第三对辊轮、第四对辊轮,两个连杆23、23′分别穿过每个导向机构17的两列导向轮组,在每列导向轮组中,每个连杆的上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第一对辊轮与第二对辊轮之间的间隙,每个连杆的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第三对辊轮与第四对辊轮之间的间隙。每个刹闸机构16皆具有固定于弹射起飞跑道 11的下端的两个支架1601、两对液压缸1602、两对刹车片1603、液压缸控制系统(图中未绘出,液压缸控制系统为常规技术),两个支架1601皆可以由钢板制成,每个支架1601上安装一对呈相对设置的液压缸1602,每个液压缸1602的活塞杆上安装一个刹车片1603,每个刹闸机构16中的两对刹车片1603与两个连杆23、23′相对应,每个连杆23、23′的腹板的两侧设有与之相对应的一对刹车片1603,每个刹闸机构的控制系统即为液压缸控制系统,该液压缸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电连接。上述的多个刹闸机构16与多个导向机构17的分布方式是,多个刹闸机构 16呈单独分布设置,相邻的两个刹闸机构之间设有呈单独分布设置的数个导向机构17。上述的弹射起飞跑道11为末端上翘滑跃式跑道。上述的卷扬机1的驱动电机、第二检修阀门3′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第一气阀门 33和33′的电动执行机构、增压泵6的电机、第一检修阀门3"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减压放气阀7和7′的电动执行机构、两个第二气阀门30和 30′的电动执行机构、四个第三气阀门(22、22′、22a、22a′)的电动执行机构皆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电连接。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10′(可包括一对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1和1001′以及一对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2和1002′)、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和 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每个活塞发射开关25和25′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刹闸机构16的电动执行机构、每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8和28′的电动执行机构、若干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和 21′(可包括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1和2101′以及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2102和2102′)中的每个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电动执行机构皆与上述发射系统控制器39电连接。上述的两个发射储气罐还可连接有若干对辅助发射储气罐。上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 10′(即一对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1、1001′和一对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02、1002′)、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和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可以皆为接近开关(磁的,可以是无源接近开关或者是霍尔接近开关)。上述活塞到位检测体8和8′分别是所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10′、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和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的检测体,活塞到位检测体8和8′可分别感应所述若干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0和10′、第三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4 和14′、第四对活塞到位感应开关15和15′。

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弹射发射步骤如下:首先按弹射飞机的类型、重量向发射储气罐和发射增压储气罐中加注高压气体,关闭两个发射气缸筒上的两个活塞发射开关,关闭所有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发射开关,关闭所有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发射开关,关闭使活塞复位的两个减压放气阀,将牵引滑梭复位,通过卷扬机将牵引滑梭牵引到位,开启为发射准备状态。然后打开所有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阀门开关、所有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阀门开关,发射时同时打开两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发射开关,发射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进入发射气缸筒中推动活塞、连杆前行,连杆前端驱动滑轮进而带动牵引钢丝绳及牵引滑梭拖动飞机前行,刚刚发射时因飞机处于静止状态,阻力较大,连杆尾端的缓冲压簧受力回缩至最大张力后带动连杆前行,连杆前端的(定)滑轮带动牵引钢丝绳及牵引滑梭拖动飞机前行,当活塞(及连杆内侧端)行至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1/4处位置(以两个发射气缸筒内侧端开始计,即到第一对增压储气罐控制开关阀所在位置)时,活塞上的活塞到位检测体触动第一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活塞到位信号发送至发射系统控制器,发射系统控制器将第一对增压储气罐控制开关阀的发射开关打开,第一对增压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发射气缸筒中增压继续推动活塞及连杆加速前行。当活塞(及连杆内侧端)前行至发射缸筒总长度的1/2处位置(即到第二对增压储气罐控制开关阀所在位置)时,活塞上的活塞到位检测体触动第二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活塞到位信号发送至发射系统控制器,发射系统控制器将第二对增压储气罐控制开关阀的发射开关打开,第二对增压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发射气缸筒中增压继续推动活塞及连杆加速前行。当活塞(及连杆内侧端)前行至发射气缸筒总长度的3/4处位置时,牵引滑梭带动飞机已经达到或接近起飞速度,同时连杆后端缓冲压簧自动调整钢丝绳张力保证牵引滑梭拖动飞机平稳加速,当连杆后端缓冲压簧感触到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缓冲压簧全部弹出(全部伸展),活塞上的活塞到位检测体触动第三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活塞到位信号发送至发射系统控制器,发射系统控制器将两个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阀门开关和所有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的阀门开关全部关闭,打开使两个活塞复位的两个减压放气阀,连杆及牵引滑梭减速,飞机牵引环与牵引滑梭脱钩,飞机升空,当活塞(及连杆内侧端)行至发射气缸筒的外侧端时,活塞上的活塞到位检测体触动第四活塞到位感应开关,活塞到位信号发送至发射系统控制器,发射系统控制器使每个刹闸机构的控制系统(液压缸控制系统) 工作,每对刹车片相互靠近而将连杆全部刹闸,两个连杆完全停止前行,之后牵引滑梭复位,卷扬机制动牵引滑梭(牵引滑梭受卷扬机的复位作用而停止),发射步骤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中活塞及连杆的复位步骤:牵引滑梭与飞机牵引环脱钩后飞机升空,多个刹闸机构将连杆全部刹住后,使活塞复位的两个减压放气阀打开后开始排气减压,所排出的高压气体经减压排气管道(循环)至增压泵,进入两个高压气体储气罐内,再次按(下次)弹射飞机的型号、重量将高压气体加压到发射储气罐(和辅助发射储气罐)及所有发射增压储气罐中,然后松开刹闸机构,因活塞后部发射气缸筒内排气减压,卷扬机带动钢丝绳使牵引滑梭复位,牵引钢丝绳带动活塞向发射气缸筒的内侧端(缸筒后部)滑动,所有增压储气罐上的控制开关阀上的发射开关因发射气缸筒内减压发射开关上的压缩弹簧(复位弹簧)自动将发射开关复位锁定,当活塞及连杆滑动到位后,活塞定位,活塞发射开关复位锁定,牵引滑梭定位,准备下次发射。

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优点如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所有发射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所有增压储气罐开关控制阀、所有感应开关均为现有成熟的产品),工作可靠,发射稳定,故障率低,发射气缸筒和活塞无磨损,设备使用寿命长,而已有的相关的弹射器其发射气缸筒和活塞易磨损,发射不稳定,与已有的相关的弹射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以上,它动力转化率高,可使用蒸汽或压缩气体冷发射,维修方便,发射气体(即高压气体,可以是空气或者蒸汽)可回收循环使用,节省了能源(发射成本降低了25%以上),推力可以调整(调整发射压力),适应范围广,还可做成末端上翘滑跃式跑道,能够适应各种固定翼飞机起飞。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而已。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多种替换方案和改进方案,这些替换方案和改进方案均应被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