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母舰主体及其附属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879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航空母舰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航空母舰主体及其附属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航母舰载机起飞主要有滑跃和弹射两种方式,相应的航母飞行甲板也有前端扬起和水平两种设计形式。就前端扬起的滑跃式甲板而言,其缺点是:在起飞跑道长度一定的条件下,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低推重比舰载机起飞。蒸汽弹射起飞虽然是满足现代舰载机起飞的较好手段,但是其系统比较复杂,技术应用要求比较苛刻,蒸汽量消耗较大,连续弹射航母的推进速度会受到影响,且产生蒸汽的淡水消耗量也较大,这对海上航行的航母而言无疑也是一个较大的负担;就电磁弹射而言,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尚处于保密阶段,据说其电能消耗量也相当惊人;不管是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弹射装置在严酷的战争中必然是敌方的首要破坏目标之一,弹射装置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故障或遭到破坏舰载机就无法升空,航母就会失去战斗力,也就谈不上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航母上除了直升机,其它所有舰载机将面临被一锅端的危险。同样,如果滑跃式甲板首先被摧毁,其舰载机也不能升空作战。不管是滑跃还是弹射起飞,就舰载机的降落而言,却只有通过唯一降落跑道上的阻拦系统才能实现,舰载机的回收效率远低于放飞效率。由于降落跑道紧张繁忙,返航的舰载机往往要空中排队盘旋等候着舰,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燃油,也加剧了舰载机飞行员的疲劳。由此也不难看出,偌大的航母平台,对支持舰载机降落的功能发挥却十分有限,造成了航母宝贵资源的浪费和贬值。总之,现有技术航母舰载机起飞、降落的辅助设施均比较单一和脆弱,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言,既不能满足高效率训练及军事演习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从真正的航母参战史来看,被击沉者比比皆是,幸存者寥寥无几。因此,未来航母除了要具备优异的防护能力,更需要有遭到重创后的求生和再次反击能力,当然也需要为舰载机创造收发自如、安全、高效的保障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航母舰载机的升空保障能力,同时提高舰载机的回收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母舰主体及其附属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母舰主体及其附属设备,包括:上层飞行甲板(1)、下层飞行甲板(2)、上吊舱层(3)、下吊舱层(4)、机库层(5)、通讯塔(6)、拦机平台(7),其特征在于:下层飞行甲板(2)整体作为起飞甲板,自舰尾开始,由起飞平台a、下滑跑道甲板b、水平加速跑道甲板c、跃起跑道甲板d几段构成,起飞平台a的舰载机的起飞点处及高架出口端还设有喷水雾化装置;下层飞行甲板(2)下面依次是下吊舱层(3)和机库层(5),下层飞行甲板(2)之上设有高架建筑,高架建筑最顶上是上层飞行甲板(1),其下面是上吊舱层(3)及其它功能舱室,高架建筑各层后端敞开,前端各层自下而上递次向前伸出,且设有敞开式看台,上层飞行甲板(1)右侧边缘处设有通讯塔(6),前端略有上扬;下层飞行甲板(2)上规划了起飞跑道,上层飞行甲板(1)整体作为降落甲板,规划了降落跑道及阻拦索装置;舰左、右舷侧设有升降机。

上层飞行甲板(1)左前端被割去一块,在此处设有拦机平台(7)及其导向轨道,拦机平台(7)前端和左侧分别设有阻拦构件及拦机网,拦机平台(7)设有自动刹车装置,导向轨道的末端设有缓冲阻挡构件,拦机平台(7)的尾部还设有拖曳式延时加载装置。

上层飞行甲板(1)及下层飞行甲板(2)周边不承受重载的区域均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舰艏设有风箱t,风箱t设有加热装置和至各层甲板的通风管道及控制挡板。

舰艏锚链与喷水推进装置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1)舰载机起飞、降落甲板分层布置,互不影响,大大改善了航母飞行作业环境,降低了航母飞行作业危险性;同时,可以成倍地增加起、降跑道,全面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2)舰载机起、降均采用直通全甲板,增加了飞行员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更好地掌控舰载机的起降;与斜角降落甲板相比,由于其跑道中线与航母前进方向一致,使得舰载机降落难度大为降低,舰载机降落时对准跑道中线变得比较容易,航向调整工作量也大为减少,飞行员可以集中精力争取一次着舰成功;同时舰载机斜角甲板降落存在的与航母前进方向垂直的分速度也变为零,舰载机着舰时的侧滑、侧翻因素大为减少,因而舰载机着舰的精度和安全性均得到了提高。上层飞行甲板前端的小扬角设计,使得舰载机复飞的成功率也得到了进一步保证,鉴于此,舰载机着舰时的发动机加速操作有就没有必要,由于此时舰载机已经轻载,利用其降落速度加上前端甲板的上扬,复飞成功率是不用置疑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舰载机着舰瞬间的过载量,防止舰载机尾钩或阻拦索过载断裂等恶性事故。3)这种全甲板、利用重力下滑加速、滑跃升空的起飞模式充分利用了起飞甲板的长度及高度,使起飞甲板的效能最大化,避免了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的高品位能源消耗;既为大型舰载机的满载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降低了航母舰载机的技术门槛,有利于性能更优异的作战飞机成为舰载机。4)起飞点移至舰艉,有利于舰载机起飞时高温焰气的集中排放和热能回收利用;舰载机起飞时升起挡焰板这样的操作也没有了,甚至升起制动轮挡,先让飞机发动机在额定功率运转一段时间,再进一步加大至最大功率,待发动机工作稳定后再松开制动装置起跑的程序也没有必要了,而是让舰载机从小功率直接起跑,由于有下滑跑道的助推,用平常推力就足够了,因此节省了提高发动机功率所需要的时间,也减少了飞机大功率运行时间,这样不但大大简化了操作,而且节约了燃油,保护了舰载机发动机(苏-33从短跑道起飞,从小功率到最大功率需要近5秒的时间,相对于本技术的全跑道起飞而言,5秒钟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了);舰载机起飞点及高架出口端的喷水雾化装置的投入有利于增加舰载机的推力。5)高架建筑可以增加大量的舱室,从而大大改善航母工作、生活条件;上层飞行甲板上的通讯塔高度、底座面积均大大减小,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也降至最小。6)拦机平台是舰载机着舰的最后一道可靠防线,当舰载机需要紧急迫降时,可以选择斜角跑道着舰后滑入拦机平台张起的拦机网内,并推动拦机平台一起沿轨道运动减速最终停止,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航母舰载机着舰坠海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小着舰过载,保证舰载机和飞行人员的安全(该拦机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拦机网是在紧急情况下占用阻拦索位置进行布设的,布设拦机网机不能进行其它舰载机的正常着舰,其布设及拆除均比较仓促,其次,拦机过程中过载很大,对舰载机有一定的损伤;本发明所述的拦机平台是随时备用的,对其它舰载机的着舰影响较小,由于其阻拦距离较长,而且通过多次增加阻力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舰载机着舰过载,对舰载机的损伤较小)。7)上、下层飞行甲板的周边均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航母提供可观的电力,为航母的电气化创造有利条件。8)舰艏风箱的设置,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航母的通风条件,有利于航母节能降耗。9)舰艏锚链与喷水推进装置连接,既可以满足航母抛锚的需要,还可以增加航母推动力,提高航母航行速度,也大大减轻了航母的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上层飞行甲板,2-下层飞行甲板,3-上吊舱层,4-下吊舱层,5-机库层,6-通讯塔,7-拦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一种航空母舰主体及其附属设备,包括:上层飞行甲板(1)、下层飞行甲板(2)、上吊舱层(3)、下吊舱层(4)、机库层(5)、通讯塔(6)、拦机平台(7),其特征在于:下层飞行甲板(2)整体作为起飞甲板,自舰尾开始,由起飞平台a、下滑跑道甲板b、水平加速跑道甲板c、跃起跑道甲板d几段构成;下层飞行甲板(2)下面依次是下吊舱层(3)和机库层(5),下层飞行甲板(2)之上设有高架建筑,高架建筑最顶上是上层飞行甲板(1)作为降落甲板,其下面是上吊舱层(3)及其它功能舱室,高架建筑各层后端敞开,前端各层自下而上递次向前伸出,且设有敞开式看台,上层飞行甲板(1)的前端略有上扬。

参见图1,所述下层飞行甲板(2)上规划了起飞跑道p1~p6,上层飞行甲板(1),规划了三条正常降落跑道p7、p8、p9和一条斜角降落跑道p10,正常降落跑道上设有阻拦索装置。

参见图1,所述起飞平台a的舰载机的起飞点处及高架出口端还设有喷水雾化装置(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1,所述上层飞行甲板(1)右侧边缘处设有通讯塔(6),通讯塔(6)前边规划为直升机停放区。

参见图1,所述上层飞行甲板(1)左前端被割去一块,在此处设有拦机平台(7)及其导向轨道(图中未示出),拦机平台(7)前端和左侧分别设有阻拦构件及拦机网(图中未示出),拦机平台(7)设有自动刹车装置,其起点在斜角跑道p10的中线上,导向轨道的末端设有缓冲阻挡钩件,拦机平台(7)的尾部还发有拖曳式延时加载装置(图中未示出,拖曳体可以是航母上的备用箱体等)。

参见图1,舰左舷侧设有升降机m1、m3、m5,舰右舷侧设有升降机m2、m4、m6。

参见图1,所述上层飞行甲板(1)及下层飞行甲板(2)周边不承受重载的区域均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参见图1,舰艏设有风箱t,风箱t设有加热装置和至各层甲板的通风管道及控制挡板(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1,舰艏锚链与喷水推进装置连接(图中未示出,喷水推进装置为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