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887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属于新兴技术、高新前沿科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应用除军事用途外,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已被成功应用于影视航拍、测绘航测、高压线巡查、远程监控、救灾救援、农药喷洒、商业表演等领域。而目前无人机除了自身整体结构是实现航拍功能的重要部分外,地面控制部分的技术也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到无人机能否正常实现航拍功能、正常返航,因此也是现今无人机研究的核心部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控制终端受到灰尘侵扰导致运行不稳定出现元件故障的问题,同时控制终端运转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也导致零部件使用寿命减少,最后无人机控制终端能够适应多环境操控对高度的调节以便应对多方面用途需求也是现有需要解决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包括壳体与底座,所述壳体位于底座的上端,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风扇,且壳体的内部设有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底部的两端焊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贯穿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侧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与第一锥齿轮想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飞轮,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上设有滤尘网,所述滤尘网的一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与滤尘网的一端相抵,且推块远离滤尘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推块的一端设有拉环,且拉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牛筋轮,所述壳体底部远离牛筋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远离壳体的对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座与滚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弧形面,所述滚轮与弧形面相抵,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机构。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架,两个所述直角架的上端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直角架的下端与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直角架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螺柱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远离伸缩杆的一侧设有空气囊,所述空气囊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且橡胶套的上侧与壳体的下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靠近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滚轮相抵。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为万向轮。

本发明中,使用者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根据需要摇动飞轮,飞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上的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转动啮合一对第一锥齿轮,此时第一锥齿轮转动上螺柱转动,螺柱在直角架和轴套的内部,同时在控制终端的支脚的螺纹孔内转动,使控制终端的支脚在螺柱上移动,调节到合适高度,可开启控制终端运作,同时打开风扇,风扇将气流从壳体的内部上端向下吹动,此时壳体内的灰尘杂质受气流运动,在运动至滤尘网处沉淀,由于无人机控制终端运作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底座上设计多种综合减振降噪的装置,当壳体受控制终端运作振动时,滚轮会随振动在底座的弧形内壁上滚动,当滚轮向下滚动时,挤压伸缩杆上的橡胶塞时,第二弹簧吸收振动力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在滚轮向上运动时释放势能,保证壳体的振动减弱,而右侧的牛筋轮和空气囊通过弹性支承吸收和减弱壳体的振动,而底座下端的行走机构为万向轮,方便控制终端位置的自由转动控制调整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扇、2壳体、3控制终端、4支脚、5螺柱、6轴套、7直角架、8第三锥齿轮、9飞轮、10推块、11拉杆、12第一弹簧、13橡胶套、14空气囊、15牛筋轮、16底座、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螺杆、20滤尘网、21三角板、22滚轮、23行走机构、24橡胶塞、25限位块、26第二弹簧、27伸缩杆、2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智能控制终端,包括壳体2与底座16,壳体2位于底座16的上端,壳体2的顶部设有风扇1,用以将壳体2内的杂质灰尘箱底部吹动,保证控制终端3的外表没有灰尘附着,且壳体2的内部设有控制终端3,控制终端3底部的两端焊接有支脚4,支脚4的下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贯穿有螺柱5,螺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7的下侧设有螺杆19,螺杆19上与第一锥齿轮17想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8和第三锥齿轮8,螺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飞轮9,用以构成控制终端3高度调节的机构,飞轮9带动螺杆19转动。螺杆19上的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三锥齿轮8转动啮合一对第一锥齿轮17,此时第一锥齿轮17转动上螺柱5转动,螺柱5在直角架7和轴套6的内部,同时在控制终端3的支脚4的螺纹孔内转动,使控制终端3的支脚4在螺柱5上移动,调节到合适高度,壳体2的内底部设有开槽,开槽上设有滤尘网20,用以收集壳体2内的灰尘杂志,所述滤尘网20的一端设有推块10,用以方便拆卸和安装滤尘网20,方便及时更换,推块10与滤尘网20的一端相抵,且推块10远离滤尘网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11,拉杆11远离推块10的一端设有拉环,且拉杆11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2,拉动拉杆11上的拉环,推块10发生位移,可拆卸滤尘网20,同时第一弹簧12可以使推块10复位,壳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牛筋轮15,壳体2底部远离牛筋轮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三角板21,三角板21远离壳体2的对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22,底座16与滚轮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弧形面,滚轮22与弧形面相抵,底座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8,固定块28靠近滚轮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7,伸缩杆27远离固定块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伸缩杆27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26,底座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机构23,用以方便移动和调整控制终端3的位置以便多环境操作。

本发明中,壳体2的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架7,两个直角架7的上端与壳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直角架7的下端与壳体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用以固定和支撑上端的控制终端3,同时对螺柱5等元件进行限位和支撑,壳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与直角架7之间设有轴套6,轴套6套设在螺柱5的外侧,用以保护螺柱5,在螺柱5转动时,在不影响螺柱5转动的同时避免螺柱5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装置高度调节时不能够准确及时,固定块28远离伸缩杆27的一侧设有空气囊14,空气囊14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13,橡胶套13的下端与底座16固定连接,且橡胶套13的上侧与壳体2的下端相抵,用以为底座16和壳体2之间提供弹性支撑,保证控制终端3运作时产生震动带动壳体2同步震动,而空气囊14在壳体2向下压迫时吸收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在壳体向上位移时释放弹性势能,整个弹性形变的过程减少和吸收壳体2的振动幅度和震动强度,橡胶套13对空气囊14进行限位固定的同时为壳体2提供弹性支承,伸缩杆27靠近滚轮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24,橡胶塞24与滚轮22相抵,当壳体2受控制终端3运作振动时,滚轮22会随振动在底座16的弧形内壁上滚动,当滚轮22向下滚动时,挤压伸缩杆27上的橡胶塞24时,第二弹簧27吸收振动力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在滚轮22向上运动时释放势能,保证壳体2的振动减弱,行走机构23为万向轮,用以方便移动和调整控制终端3的位置以便多环境操作。

本发明中,使用者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根据需要摇动飞轮9,飞轮9带动螺杆19转动。螺杆19上的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三锥齿轮8转动啮合一对第一锥齿轮17,此时第一锥齿轮17转动上螺柱5转动,螺柱5在直角架7和轴套6的内部,同时在控制终端3的支脚4的螺纹孔内转动,使控制终端3的支脚4在螺柱5上移动,调节到合适高度,可开启控制终端3运作,同时打开风扇1,风扇1将气流从壳体2的内部上端向下吹动,此时壳体2内的灰尘杂质受气流运动,在运动至滤尘网21处沉淀,由于无人机控制终端3运作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底座16上设计多种综合减振降噪的装置,当壳体2受控制终端3运作振动时,滚轮22会随振动在底座16的弧形内壁上滚动,当滚轮22向下滚动时,挤压伸缩杆27上的橡胶塞24时,第二弹簧27吸收振动力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在滚轮22向上运动时释放势能,保证壳体2的振动减弱,而右侧的牛筋轮15和空气囊14通过弹性支承吸收和减弱壳体2的振动,而底座16下端的行走机构23为万向轮,方便控制终端3位置的自由转动控制调整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