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607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旋翼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



背景技术:

无人机又称为无人驾驶飞机、远程遥控或自巡航飞机,是一种成本低、损耗小、机动性高的可携带负载飞行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民用等多种领域。在军事领域,无人机可应用于敌情侦查、通讯中继、早期预警、靶机训练等,甚至可直接组成无人机编队进行对敌作战;在科研领域,可用于飞行试验的验证、新设备及新方案的可行性模拟评估、航拍图像的获取、恶劣环境下的取样及条件监测等;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可用于农业墒情监测、农业施肥、灾情分析、工程监理、电网线路巡视等。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无人机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无人机,其通过每个旋翼轴上的电动机带动旋翼转动,从而产生升推力。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相对转速,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无人机的运行轨迹。

传统多旋翼无人机主要为整体式机身或采用关节扣件连接的可折叠式机身,整体式机身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和运输。而采用关节扣件连接的机身稳定性低,关节处容易脱落,并且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间隙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多旋翼无人机采用整体式机身占用空间大,且不方便携带和运输,采用关节扣件连接的机身稳定性低,关节处容易脱落,并且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间隙过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其能够克服传统多旋翼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包括机身盘,所述机身盘设有用于与无人机机架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机身盘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无人机机架上的旋翼轴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身盘及固定装置,使用时将无人机机架连接到机身盘的安装孔上,将无人机机架上的旋翼轴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使用后解除旋翼轴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固定,拆分无人机机架与机身盘,即可实现对机身的折叠功能,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和运输,同时有利于实现整机轻量化,由于没有使用关节扣件连接,组装时各部件连接可靠,长期使用磨损小,可以避免由磨损导致间隙增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人机机身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旋翼轴由三根轴线相互平行的碳纤维管组成,且三根碳纤维管截面中心点连线组成三角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其上连有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上设有第三碳纤维管固定座,其上连有第三碳纤维管固定盖,以实现对三根碳纤维管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上设有两组用于固定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的定位部。通过设置定位部,在机身盘连接了无人机机架后实现对旋翼轴上的两根平行碳纤维管进行快速定位,有利于实现快速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为与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相适配的弧形凹槽。采用相适配的弧形凹槽可以实现对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的准确定位,且定位后不易出现移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上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弧形压紧槽,当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与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连接后,弧形压紧槽可以增大与两根碳纤维管顶部外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现对两根碳纤维管更好的固定,同时又不至于增加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碳纤维管固定座与第三碳纤维管固定盖之间设有与第三碳纤维管相适配的合套孔,该合套孔可以实现对第三碳纤维管的较好固定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所述固定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板。通过在相邻固定装置之间设置连接板,可以使其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有利于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为扇形结构且中心镂空,可以降低连接板自身重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身盘及固定装置,使用时将无人机机架连接到机身盘的安装孔上,将无人机机架上的旋翼轴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使用后解除旋翼轴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固定,拆分无人机机架与机身盘,即可实现对机身的折叠功能,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和运输,同时有利于实现整机轻量化,由于没有使用关节扣件连接,组装时各部件连接可靠,长期使用磨损小,可以避免由磨损导致间隙增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人机机身的稳定性;

2、通过在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上设有两组用于固定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的弧形凹槽,在机身盘连接了无人机机架后实现对旋翼轴上的两根平行碳纤维管进行快速定位,有利于实现快速组装;

3、通过在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上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弧形压紧槽,当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与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连接后,弧形压紧槽可以增大与两根碳纤维管顶部外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现对两根碳纤维管更好的固定,同时又不至于增加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无人机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无人机机身与机架组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身盘,11-安装孔,2-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21-弧形凹槽,3-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31-弧形压紧槽,4-第三碳纤维管固定座,5-第三碳纤维管固定盖,6-合套孔,7-连接板,8-无人机机架,9-旋翼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无人机机身;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式无人机机身,包括机身盘1,所述机身盘1设有用于与无人机机架8连接的安装孔11,所述机身盘1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六个用于固定无人机机架8上的旋翼轴9的固定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旋翼轴9由三根轴线相互平行的碳纤维管组成,且三根碳纤维管截面中心点连线组成三角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2,其上通过螺栓连有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3,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3上通过螺栓连有第三碳纤维管固定座4,其上通过螺栓连有第三碳纤维管固定盖5,以实现对旋翼轴9三根碳纤维管的良好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2上设有两组用于固定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与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相适配的弧形凹槽21。通过设置定位部,在机身盘1连接了无人机机架8后实现对旋翼轴9上的两根平行碳纤维管进行快速定位,有利于实现快速组装,同时采用相适配的弧形凹槽可以实现对两根平行碳纤维管的准确定位,且定位后不易出现移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3上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弧形压紧槽31,当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3与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2连接后,弧形压紧槽31可以增大与两根碳纤维管顶部外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现对两根碳纤维管更好的固定,同时又不至于增加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碳纤维管固定座4与第三碳纤维管固定盖5之间设有与第三碳纤维管相适配的合套孔6,该合套孔6可以实现对第三碳纤维管的较好固定功能。

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固定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板7,该连接板7通过螺栓安装在相邻平行碳纤维管固定座2的边缘,且连接板顶面与平行碳纤维管固定盖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连接板7为扇形结构且中心镂空,可以降低连接板自身重量,同时可以使多个部件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机身盘及固定装置,使用时将无人机机架连接到机身盘的安装孔上,将无人机机架上的旋翼轴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使用后解除旋翼轴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固定,拆分无人机机架与机身盘,即可实现对机身的折叠功能,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和运输,同时有利于实现整机轻量化,由于没有使用关节扣件连接,组装时各部件连接可靠,长期使用磨损小,可以避免由磨损导致间隙增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人机机身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