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755发布日期:2018-12-14 22:0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导航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航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无人机用导航及指南针模块多为单一电路板加包覆外壳,再粘接在简易支架支撑使用;或直接将电路板贴在无人机壳体使用。

导航使用时需远离航电系统,简易支撑加粘接无法提供连接可靠性,而粘接在飞机内部会增大外壳尺寸。

因无人机出厂及不同地区使用时导航及指南针模块均需要重新标定,简易支撑加粘接形式需要多次去胶贴胶;而装在无人机内部则需人工转动整机,在小型无人机勉强可以,而当飞机重量增加时完全不可行。

现有无人机导航模块多采用手动插拔接头,与无人机完成电气连接,在对导航模块进行标定时,每次对接头插拔会对接头造成锁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航支架,该导航支架可与无人机安全可靠连接固定,拆装简易,便于对导航进行标定。

一种导航支架,包括支撑柱和导航组件,所述导航组件安装在支撑柱顶部,支撑柱具有中空部,中空部内设有内嵌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还包括下盖,导航组件安装在所述下盖内,下盖固定安装在支撑柱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导航支架,还包括压合螺母,支撑柱顶部设有螺杆结构,压合螺母与螺杆结构相互配合将下盖和支撑柱锁死。

优选地,支撑柱顶部螺杆结构下方设有梯形截面凸台,下盖底部设有梯形截面凹槽,凹槽与凸台尺寸相同且相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还包括上盖,与下盖相配合,将导航组件固定并密闭在上盖和下盖内。

优选地,上盖与下盖为螺栓连接,上盖设有螺纹孔,导航组件设有主板,主板和下盖分别设有与上盖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

优选地,上盖的螺纹孔为多个非均布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支撑柱为旋转柱体结构,下盖为旋转壳体结构,中空部贯穿支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导航组件还包括出线口和信号线,信号线从出线口引出,从下盖内引入支撑柱中空部中并与内嵌插头连接。

优选地,上盖为低介电常数材料。

优选地,支撑柱底面大于所述支撑柱顶部截面。

优选地,支撑柱侧面均布有缺口,缺口未延伸至底面且不与中空部连通,在支撑柱底面上与缺口对应的位置均布有通孔。

进一步地,导航组件还包括屏蔽罩。

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可应用于无人机,或者需要将导航组件远离应用主体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导航支架,解决了现有简易支撑的固定不稳的问题,在安装固定时,无需贴胶,安全可靠。与无人机的电气连接采用内嵌插头,方便插拔,便于对导航进行重新标定。而导航和指南针模块安装时有方向要求,下盖和支撑柱梯形截面相配合的设计和上盖非均布的安装孔的设计,起到了防止导航或者指南针模块方向装反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为应用在无人机上的导航支架,附图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拆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柱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柱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中压合螺母将下盖和支撑柱压合的局部放大图Ⅰ部;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中上盖与下盖螺栓连接的局部放大图Ⅱ部。

图中:

100.支撑柱;101.支撑柱底面;102支撑柱顶部;103中空部;104梯形截面凸台;105.螺杆结构;106.缺口;107.通孔

200.下盖;201.下盖底部;202.梯形截面凹槽;203.下盖顶部;204.通孔;205.圆形凸台;

300.导航组件;301.主板;302.导航模块;303.屏蔽罩;304.出线口;305.信号线;3011.通孔;

400.压合螺母;

500.上盖;501.螺纹孔;

600.内嵌插头;

7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以导航支架应用到无人机上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航支架,包括支撑柱100和导航组件300,支撑柱100用来支撑导航组件300,支撑柱100具有一定高度,使导航组件300远离无人机的航电系统,避免发生干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拆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柱100具有中空部103,中空部103内设有内嵌插头600。内嵌插头600可以与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头相配合使用,完成与无人机的电气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航支架,还包括有下盖200,导航组件300安装在下盖200内,下盖200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0顶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航支架,还包括压合螺母400。压合螺母400能够将下盖200和支撑柱100锁死。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柱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柱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中压合螺母将下盖和支撑柱压合的局部放大图Ⅰ部。

如图4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航支架,支撑柱顶部102设有梯形截面凸台104,凸台104上部设有螺杆结构105,下盖底部201设有梯形截面凹槽202,凹槽202与凸台104尺寸相同且相互配合,压合螺母400与螺杆结构105相配合将下盖200和支撑柱100锁死。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下盖200为旋转壳体结构,其顶部203内可容纳导航组件300,其底部201安装在支撑柱顶部102上。下盖底部201的壁厚大于旋转壳体的厚度,形成一圆形凸台205,下盖底部201设有梯形截面凹槽202,该凹槽202未贯穿圆形凸台205。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支撑柱100为中空的旋转柱体结构,其中心形成中空部103贯穿于支撑柱100。支撑柱顶部102设有梯形截面凸台104,与下盖底部201内的梯形截面凹槽202的截面尺寸相同且相互配合。在梯形截面凸台104上设有螺杆结构105,螺杆结构105穿过下盖底部201内的圆形凸台205,与压合螺母400装配,形成螺纹连接。

如图8所示,压合螺母400的外径尺寸大于圆形凸台205的内径尺寸,其安装在螺杆结构105上将下盖200和支撑柱100锁死。

导航模块302在使用中有方向性要求,因此安装时,只能在特定方向上安装导航组件300。由于梯形截面凸台104和梯形截面凹槽202装配时,只能有一种装配方向,因此,防止了下盖200与支撑柱100装配时方向装错,避免了下盖200内的导航组件300的方向错装。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航支架,还包括上盖500,与下盖200相配合,将导航组件300固定并密闭在上盖500和下盖200中。

导航组件300还包括主板301,导航模块302安装在主板上。

上盖500与下盖200为螺栓连接,上盖设有螺纹孔501,导航组件的主板301和下盖200分别设有与上盖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3011和通孔204。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中上盖与下盖螺栓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9所示,螺栓700从下盖200下方依次穿入下盖200的通孔204和导航组件主板301的通孔3011,拧入上盖500的螺纹孔501,将上盖500、导航组件300和下盖200固定。

上盖的螺纹孔501为多个非均布孔,非均布孔的设置使上盖500、导航组件300和下盖200的安装方向唯一,从而避免了导航组件的方向装错。

支撑柱100为中空的旋转柱体结构,其底面101固定安装在无人机上,下盖200为旋转壳体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柱顶部102。

导航组件300包括还包括出线口304和信号线305,导航组件300的信号线305从出线口304引出,从下盖200内引入支撑柱100的中空部103并从底面101引出,与无人机完成电气连接。

如图2所示,导航组件300还包括屏蔽罩303,导航模块302安装在主板301的上表面,屏蔽罩303安装在主板的下表面,防止导航模块302与无人机航电系统发生干扰。

如图3所示,主板301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出线口304,导航组件信号线305从出线口304中引出,并从下盖200的内部引入至支撑柱100的中空部103中,从支撑柱100的底面101引出,连接至无人机电气接口。信号线305从下盖200和支撑柱100的内部引出连接至无人机,使避免了信号线305外露而发生损坏。

在支撑柱100的中空部103底部内设有内嵌插头600,所述内嵌插头600连接导航组件信号线305并与设置在无人机上的配套接头配套使用。

上盖500为低介电常数材料,例如PE材料,降低导航组件300的漏电电流,降低信号线305之间的电容效应。

如图6所示,支撑柱底面101大于支撑柱顶部102截面,使导航支架与无人机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固。

如图6所示,支撑柱侧面均布有缺口106,缺口106未延伸至底面101且不与中空部103连通,在支撑柱底面101上与缺口106对应的位置均布有通孔107。

支撑柱100通过底面上均布的通孔107与无人机螺栓连接。缺口103的设置减轻了导航支架整体的重量,减轻了无人机的负担,也便于支撑柱与无人机的固定螺栓的安装与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