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284发布日期:2018-11-07 23:03阅读:2874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在局部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以其准确、高效和灵便的侦察、干扰、欺骗、搜索、校射及在非正规条件下作战等多种作战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军事学术、装备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由于无人机可反复使用多次,灵活性较强,所以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除了在战争领域以外,无人机在救援中也体现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经常被用在空中投递救援物资等方面,如投送救生圈、救生物资以及机器人等。但是现有挂载在无人机上的投放装置往往每次飞行只能进行一次投放,无法进行连续多次投放,投放效率低,而且投放的精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人机投放作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连续投放、投放效率高、精准度高的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

一种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包括:具有容置槽的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快拆组件、控制电路板、摄像头及若干抛投器;所述快拆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面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摄像头、抛投器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面上;所述快拆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快拆盖、及安装于所述快拆盖上的快拆电路板,所述快拆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上述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包括具有容置槽的支撑座、安装于支撑座上的快拆组件、控制电路板、摄像头及若干抛投器,快拆组件位于支撑座的顶面上,控制电路板位于容置槽内,摄像头、抛投器位于支撑座的底面上。由于快拆盖的设置,整个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可以快速便捷的挂载在无人机的下方,操作简便。由于设置了多个抛投器,无人机一次飞行就可以完成物体多次连续抛投,抛投效率高,而且摄像头可以对抛投环境实时监测传输,便于抛投的定位,抛投的精准度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盖上具有两个卡接臂及若干加强筋,两个所述卡接臂相对设置,所述加强筋围布于所述快拆电路板的四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盖上还设有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盖上还设有标记块,所述标记块位于所述快拆盖的外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进线口,所述进线口与所述快拆电路板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源线、第一信号传输线及若干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电源线、第一信号传输线与所述快拆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抛投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上安装有支撑架及视频线,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视频线与所述快拆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投器包括主体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架一侧上的电机、活动穿设于所述主体架上的承重齿轴、安装于所述电机上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承重齿轴齿接,所述主体架上设有挂物槽,所述承重齿轴在所述电机驱动下穿过或离开所述挂物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架上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承重齿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投器的数量为三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中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中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中抛投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20-支撑座,21-容置槽,30-快拆组件,31-支撑板,32-快拆盖,33-快拆电路板,34-卡接臂,35-加强筋,36-导向柱,37-标记块,40-控制电路板,41-电源线,42-第一信号传输线,43-第二信号传输线,50-摄像头,51-支撑架,52-视频线,60-抛投器,61-主体架,62-电机,63-承重齿轴,64-齿轮,65-挂物槽,6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该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包括具有容置槽21的支撑座20、安装于支撑座20上的快拆组件30、控制电路板40、摄像头50及若干抛投器60,本实施例中的抛投器60的数量为三个。快拆组件30位于支撑座20的顶面上,控制电路板40位于容置槽21内,摄像头50、抛投器60位于支撑座20的底面上。使用时,整个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通过快拆组件30挂载在无人机的下板上,再在抛投器60上挂载需要投放的物品,最后由无人机运输到预设点投放物品。

再参照图2至图4,所述支撑座20的内壁上凸设有若干螺钉柱,用于快拆组件30支撑定位,快拆组件30通过螺钉可以稳固的锁定在支撑座20上。所述快拆组件30包括安装于支撑座20上的支撑板31、安装于支撑板31上的快拆盖32、及安装于快拆盖32上的快拆电路板33,快拆电路板33与控制电路板40电性连接,支撑板31上设有进线口(图未示),进线口与快拆电路板33相对。进一步地,快拆盖32上具有两个卡接臂34及若干加强筋35,两个卡接臂34相对设置,加强筋35围布于快拆电路板33的四周,加强筋35在快拆电路板33的四周起到很好的增加强度和散热作用。进一步地,快拆盖32上还设有两个导向柱36和一个标记块37,两个导向柱36相对设置,标记块37位于快拆盖32的外侧壁上。使用时,快拆组件30通过导向柱36向无人机的底部靠近,直到无人机的快拆部件到达标记块37的位置时,按下快拆部件上的卡接按钮,使卡接按钮的一端卡接住卡接臂34,从而使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安装在无人机上,当需要拆卸下来时,只需要按下卡接按钮就可,拆卸安装便捷方便。当完成安装时,快拆电路板33与无人机端的电路板接触连接,从而实现将电能和信号由无人机传递到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上。

所述控制电路板40上安装有电源线41、第一信号传输线42及若干第二信号传输线43,电源线41、第一信号传输线42与快拆电路板33连接,第二信号传输线43与抛投器60连接。电源线41可以起到防止第一信号传输线42供电能力不足时提供另一条辅助供电线路,保证供电稳定性,该电源线41提供一条24V电路进行供电。其中,控制电路板40可以将从无人机中获取的CAN信号转换为多路PWM信号(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从而对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进行控制。实现飞机端与抛投端的智能联动,能预设抛投点以及自动化导航抛投点,实现精准抛投。

所述摄像头50上安装有支撑架51及视频线52,支撑架51与支撑座20连接,视频线52与快拆电路板33连接。使用时摄像头50可以绕着支撑架51旋转调整拍摄角度,视频线52将拍摄数据及时传输给无人机,从而无人机根据信息进行智能联动控制。

再参照图5,所述抛投器60包括主体架61、安装于主体架61一侧上的电机62、活动设于主体架51上的承重齿轴63、安装于电机62上的齿轮64、齿轮64与承重齿轴63齿接,主体架61上设有挂物槽65,承重齿轴63在电机驱动下穿过或离开挂物槽65。进一步地,主体架61上安装有限位杆66,限位杆66与承重齿轴63连接,限位杆66保证了承重齿轴63在使用中不会脱落。由于有三个抛投器60,使用时,电机62和齿轮64的转动可以带动承重齿轴63前后移动,在挂物槽65处形成开关,从而可以将袋挂钩的物体装上或抛下,而且一次飞行可以实现三次连续抛投。

上述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包括具有容置槽21的支撑座20、安装于支撑座20上的快拆组件30、控制电路板40、摄像头50及若干抛投器60,快拆组件30位于支撑座20的顶面上,控制电路板40位于容置槽21内,摄像头50、抛投器60位于支撑座20的底面上。由于快拆盖32的设置,整个无人机连续投放装置100可以快速便捷的挂载在无人机的下方,操作简便。由于设置了多个抛投器60,无人机一次飞行就可以完成物体多次连续抛投,抛投效率高,而且摄像头50可以对抛投环境实时监测传输,便于抛投的定位,抛投的精准度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