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5348发布日期:2020-11-25 17:5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无需真人驾驶,可通过遥控实现自动飞行的飞行器,目前,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可用于运输货物,能够实现无障碍运输,便于货物的运输,有效提高运输货物的效率,因此当某地需要进行医疗支援时,无人机可将医疗药物第一时间运输至目的地,无人机虽然能够携带货物,但一些物件由于结构问题难以被无人机携带,比如医疗护理床,而一旦有人需要被医疗救援时,必然无法随意移动受伤人员或病人,需要利用医疗护理床对其进行移动,避免受伤人员或病人出现二次伤害,而无人机只具有单一的运输功能,导致受伤人员或病人虽能够及时得到医疗药物却无法及时将受伤人员或病人移动至最近的救援点,需要等待救护车将医疗护理车送至目的地才可对受伤人员或病人进行移动,导致救援工作受到严重限制,影响救援效率,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意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无人机,它能够在拥有运输功能的同时变形成医疗护理床,实现医疗护理床的功能,从而保证救援效率,避免出现意外,杜绝安全隐患。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无人机,包括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飞行装置,飞行装置通过折叠机构与托板相连接;所述飞行装置上表面前后两侧设有捆绑紧固装置;所述托板后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相贴合的推拉装置;所述托板前部下表面设有一长度延长装置;所述托板前部上表面设有一头部固定装置;所述托板后部上表面设有一脚部固定装置;所述飞行装置外边沿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防移动装置。

所述飞行装置包括飞行翼,飞行翼与托板平行;所述飞行翼外边沿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动力槽;所述飞行翼下表面设有一与动力槽圆心位置相对应的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端部设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飞行翼互为垂直;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一与动力槽相匹配的螺旋桨轮;所述飞行翼上表面设有一与下固定架位置相对应的上固定架,上固定架端部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端相连接;所述捆绑紧固装置包括设于飞行翼上表面的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槽口一侧铰接有一盖板;所述盖板自由端端面设有呈弧状的第一嵌块,第一收纳槽槽口内设有与第一嵌块相匹配的第一嵌槽;所述第一收纳槽槽底连接有一绑带,绑带置放于第一收纳槽内。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于托板前后两端左右两侧的铰接槽;所述铰接槽槽底设有第一调节槽,铰接槽邻近托板中部的一侧槽壁设有与第一调节槽相贯通的第二调节槽,第一调节槽与第二调节槽互为垂直;所述托板前后两端端面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调节槽相贯通的按压孔;所述第二调节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有与按压孔相对的按压杆、伸入至铰接槽内的铰接轴头;所述按压杆端部穿入至按压孔内并与按压孔孔口共面;所述调节块与第二调节槽槽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托板前后两端左右两侧设有与铰接槽位置相对应的辅助块;所述辅助块邻近托板中部一侧侧壁设有一调节轴头;所述飞行翼与托板相对的内壁前后两侧设有与铰接槽相匹配的铰接头;所述铰接头上设有与铰接轴头相匹配的第一铰接孔、与调节轴头相匹配的第一腰型孔;所述飞行翼前后两侧设有与辅助块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位于第一腰型孔的外侧。

所述螺旋桨轮外套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滚动套,滚动套呈轮胎状;所述螺旋桨轮外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球型嵌孔;所述滚动套内壁设有若干与球型嵌孔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槽;所述球型嵌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珠,滚珠一端凸出至球型嵌孔外并与嵌于弧形槽内。

所述推拉装置包括设于托板后端中部左右两侧的铰接部,铰接部铰接有第一铰接臂;所述托板后部下表面设有一推拉立板,第一铰接臂前段铰接于推拉立板中部上;所述推拉立板后端面设有第一伸缩孔;所述第一伸缩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前端面设有第一顶动孔;所述第一伸缩孔孔底设有位于第一顶动孔内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第一顶动孔孔底;所述伸缩臂后端向后穿出伸缩孔外并设有一推拉柄,推拉柄上表面与托板上表面共面;所述推拉柄前端面设有第一卡块;所述托板后端面设有与第一卡块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推拉立板前端设有一滑轮座;所述滑轮座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滑轮;所述托板下表面设有一位于滑轮座前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后侧侧壁设有一限位槽;所述滑轮座前侧设有一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

所述长度延长装置包括设于托板前部下表面的延长板,延长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的滑轨支架;所述托板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托板互为垂直;所述固定板内壁设有一外滑轨;所述外滑轨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内滑轨;所述内滑轨与外滑轨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铰接臂相铰接;所述滑轨支架前端设有前挂钩,固定板55内壁设有一后挂钩,前挂钩与后挂钩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延长板后端面设有第二卡块;所述托板前端面设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的第二卡槽。

所述延长板下表面设有一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两端端部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u型支撑脚;所述u型凹槽两端槽壁设有与u型支撑脚相匹配的倾斜缺口;所述延长板下表面铰接有一与u型凹槽中部相邻的限位件,限位件与延长板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托板前端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槽口邻近托板中心的一侧铰接有头部限位板,第二收纳槽槽口另一侧设有第二嵌槽;所述头部限位板外端面设有与第二嵌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块,第二嵌块呈弧状;所述第二收纳槽槽底中部铰接有一与其相贴合的支撑板;所述头部限位板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角度调节槽。

所述脚部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托板后部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三收纳槽、设于托板后部上表面中心的第四收纳槽,第四收纳槽位于第三收纳槽之间;所述第三收纳槽一侧铰接有下铰接板;所述下铰接板自由端铰接有一与其上表面相贴合的上铰接板,上铰接板上表面与托板上表面共面;所述上铰接板自由端端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t型槽;所述上铰接板自由端端面中心设有呈弧状的第三嵌块;所述第三收纳槽槽口一侧设有与第三嵌块相匹配的第三嵌槽;所述第四收纳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心板;所述第四收纳槽前后两侧槽壁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腰型孔;所述中心板前后两端端面设有与第二腰型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与第三腰型孔之间设有活动轴,活动轴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腰型孔内与第三腰型孔内;所述中心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调整带,调整带数量等于左右两侧t型槽数量之和;所述调整带端部设有一与t型槽相匹配的u型卡件,u型卡件为塑料材料;所述u型卡件两端设有卡于t型槽槽底的卡钩;所述中心板左右两侧其中一侧侧壁中心设有呈弧状的第四嵌块;所述第四收纳槽槽口一侧设有与第四嵌块相匹配的第四嵌槽。

所述防移动装置包括设于飞行翼外边沿前后两侧的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二伸缩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伸缩脚;所述伸缩脚内端端面设有第二顶动孔;所述第二伸缩孔孔底设有位于第二顶动孔内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第二顶动孔孔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多功能无人机可对物资进行运输,当有人员受伤或生病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医疗药物送至目的地进行救援,且在需要使用医疗护理床时,无人机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进行形态变化,从而拥有医疗护理床的功能,无需长时间等待救护车将医疗护理床送至目的地,可直接将受伤人员或病人放置由无人机变化成医疗护理床时,避免随意搬动受伤人员或病人引发意外的情况,紧接着只需将医疗护理床搬运至可用于运输的车上,便可对受伤人员或病人进行稳定运输,使受伤人员或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保证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无人机运输物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捆绑紧固装置的绑带收纳在第一收纳槽内时的剖面图;

图4是折叠机构的剖面图;

图5是滚轮套套于螺旋桨轮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推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推拉装置的其中一个局部的剖面图;

图8是推拉装置的另外一个局部的剖面图;

图9是推拉装置翻折之后起到推拉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长度延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延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头部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腿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a部的放大图;

图15是腿部固定装置展开后起到固定腿部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u型卡件卡于t型槽内时的剖面图;

图17是防移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多功能无人机变化成医疗护理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多功能无人机变化成医疗护理床后防移动装置的伸缩脚伸出与地面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无人机,包括托板1,所述托板1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飞行装置2,飞行装置2通过折叠机构3与托板1相连接;所述飞行装置2上表面前后两侧设有捆绑紧固装置4;所述托板1后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相贴合的推拉装置5;所述托板1前部下表面设有一长度延长装置6;所述托板1前部上表面设有一头部固定装置7;所述托板1后部上表面设有一脚部固定装置8;所述飞行装置2外边沿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防移动装置9。

所述飞行装置2包括飞行翼10,飞行翼10与托板1平行;所述飞行翼10外边沿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动力槽11;所述飞行翼10下表面设有一与动力槽11圆心位置相对应的下固定架12;所述下固定架12端部设有一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与飞行翼10互为垂直;所述驱动电机13的电机轴连接有一与动力槽11相匹配的螺旋桨轮14;所述飞行翼10上表面设有一与下固定架12位置相对应的上固定架15,上固定架15端部与驱动电机13的电机轴上端相连接;所述捆绑紧固装置4包括设于飞行翼10上表面的第一收纳槽16;所述第一收纳槽16槽口一侧铰接有一盖板17;所述盖板17自由端端面设有呈弧状的第一嵌块18,第一收纳槽16槽口内设有与第一嵌块18相匹配的第一嵌槽19;所述第一收纳槽16槽底连接有一绑带20,绑带20置放于第一收纳槽16内。

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设于托板1前后两端左右两侧的铰接槽21;所述铰接槽21槽底设有第一调节槽22,铰接槽21邻近托板中部的一侧槽壁设有与第一调节槽22相贯通的第二调节槽23,第一调节槽22与第二调节槽23互为垂直;所述托板1前后两端端面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调节槽22相贯通的按压孔24;所述第二调节槽23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块25;所述调节块25上设有与按压孔24相对的按压杆26、伸入至铰接槽21内的铰接轴头27;所述按压杆26端部穿入至按压孔24内并与按压孔24孔口共面;所述调节块25与第二调节槽23槽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8;所述托板1前后两端左右两侧设有与铰接槽21位置相对应的辅助块29;所述辅助块29邻近托板1中部一侧侧壁设有一调节轴头30;所述飞行翼10与托板1相对的内壁前后两侧设有与铰接槽21相匹配的铰接头31;所述铰接头31上设有与铰接轴头27相匹配的第一铰接孔32、与调节轴头30相匹配的第一腰型孔33;所述飞行翼10前后两侧设有与辅助块29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台阶34,限位台阶34位于第一腰型孔33的外侧。

所述螺旋桨轮14外套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滚动套35,滚动套35呈轮胎状;所述螺旋桨轮14外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球型嵌孔36;所述滚动套内壁设有若干与球型嵌孔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槽3501;所述球型嵌孔36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珠37,滚珠37一端凸出至球型嵌孔36外并嵌于弧形槽3501内。

所述推拉装置5包括设于托板1后端中部左右两侧的铰接部38,铰接部38铰接有第一铰接臂39;所述托板1后部下表面设有一推拉立板40,第一铰接臂39前段铰接于推拉立板40中部上;所述推拉立板40后端面设有第一伸缩孔41;所述第一伸缩孔41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伸缩臂42;所述伸缩臂42前端面设有第一顶动孔43;所述第一伸缩孔41孔底设有位于第一顶动孔43内的第一气缸44,第一气缸44的活塞杆4401连接于第一顶动孔43孔底;所述伸缩臂42后端向后穿出第一伸缩孔41外并设有一推拉柄45,推拉柄45上表面与托板1上表面共面;所述推拉柄45前端面设有第一卡块46;所述托板1后端面设有与第一卡块46相匹配的第一卡槽47;所述推拉立板40前端设有一滑轮座48;所述滑轮座48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滑轮49;所述托板1下表面设有一位于滑轮座48前侧的固定座50;所述固定座50后侧侧壁设有一限位槽51;所述滑轮座48前侧设有一与限位槽51相匹配的限位块52。

所述长度延长装置6包括设于托板1前部下表面的延长板53,延长板53下表面左右两侧的滑轨支架54;所述托板1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固定板55,固定板55与托板1互为垂直;所述固定板55内壁设有一外滑轨56;所述外滑轨5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内滑轨57;所述内滑轨57与外滑轨56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铰接臂58相铰接;所述滑轨支架54前端设有前挂钩59,固定板55内壁设有一后挂钩60,前挂钩59与后挂钩60之间通过第二弹簧61相连接;所述延长板53后端面设有第二卡块62;所述托板1前端面设有与第二卡块62相匹配的第二卡槽63。

所述延长板53下表面设有一u型凹槽64;所述u型凹槽64两端端部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u型支撑脚65;所述u型凹槽64两端槽壁设有与u型支撑脚65相匹配的倾斜缺口66;所述延长板53下表面铰接有一与u型凹槽64中部相邻的限位件67,限位件67与延长板53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头部固定装置7包括设于托板1前端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收纳槽68;所述第二收纳槽68槽口邻近托板中心的一侧铰接有头部限位板69,第二收纳槽68槽口另一侧设有第二嵌槽70;所述头部限位板69外端面设有与第二嵌槽70相匹配的第二嵌块71,第二嵌块71呈弧状;所述第二收纳槽68槽底中部铰接有一与其相贴合的支撑板72;所述头部限位板69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角度调节槽73。

所述脚部固定装置8包括设于托板1后部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三收纳槽74、设于托板1后部上表面中心的第四收纳槽75,第四收纳槽75位于第三收纳槽74之间;所述第三收纳槽74一侧铰接有下铰接板76;所述下铰接板76自由端铰接有一与其上表面相贴合的上铰接板77,上铰接板77上表面与托板1上表面共面;所述上铰接板77自由端端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t型槽78;所述上铰接板77自由端端面中心设有呈弧状的第三嵌块79;所述第三收纳槽74槽口一侧设有与第三嵌块79相匹配的第三嵌槽80;所述第四收纳槽75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心板81;所述第四收纳槽75前后两侧槽壁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腰型孔82;所述中心板81前后两端端面设有与第二腰型孔82位置相对应的第三腰型孔83;所述第二腰型孔82与第三腰型孔83之间设有活动轴84,活动轴84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腰型孔82内与第三腰型孔83内;所述中心板81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调整带85,调整带85数量等于左右两侧t型槽78数量之和;所述调整带85端部设有一与t型槽78相匹配的u型卡件86,u型卡件86为塑料材料;所述u型卡件86两端设有卡于t型槽78槽底的卡钩87;所述中心板81左右两侧其中一侧侧壁中心设有呈弧状的第四嵌块88;所述第四收纳槽75槽口一侧设有与第四嵌块88相匹配的第四嵌槽89。

所述防移动装置9包括设于飞行翼10外边沿前后两侧的第二伸缩孔90;所述第二伸缩孔90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伸缩脚91;所述伸缩脚91内端端面设有第二顶动孔92;所述第二伸缩孔90孔底设有位于第二顶动孔92内的第二气缸93;所述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9301连接于第二顶动孔92孔底。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无人机用于运输物资时,可通过u型支撑脚65与滑轮49在托板1前后两端各形成一道支撑,而u型凹槽64两端槽壁设有与u型支撑脚65相匹配的倾斜缺口66,当u型支撑脚65与倾斜缺口66相贴合时,u型支撑脚65下端则会向着前侧倾斜,与地面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有效避免u型支撑脚65在起到支撑效果时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u型支撑脚65能够限制滑轮49的滚动,保证无人机停于地面时处于静止的状态,此时工作人员则可存放有物资的箱子放置在托板上表面,然后向上拉动盖板17将其打开,此刻呈弧状的第一嵌块18在外力作用下从第一嵌槽19内滑出,当盖板17打开后,将绑带从第一收纳槽16内取出,而左右两侧的绑带20的端部则可设置与背包卡扣一样的卡扣2001,利于左右两侧绑带之间的连接与解开,为了保证运输物资时的稳定性,在连接左右两侧绑带20时,可使绑带穿过装有物资的箱子上的手柄或其他呈环状的部位,最大程度上保证装有物资的箱子置放于托板上表面时的稳固性。

当物资放置完成后,则可开启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则会通过电机轴带动螺旋桨轮14进行旋转,形成向上推动的气流,然后控制无人机离开地面并飞行至人体头顶差不多位置保持不动,接着便可握住u型支撑脚65将其按压至u型凹槽64,然后旋动限位件67,使限位件67自由端旋转至u型支撑脚65下表面,此时u型支撑脚65则会被限位件67限制在u型凹槽64内,为了u型支撑脚65能够实现自动收纳,则可在u型支撑脚65的铰接点设置微型电机,利用微型电机的电机轴对u型支撑脚进行旋动,实现自动收纳以及展开的效果。

当无人机运载物资到达目的地后,则可展开u型支撑脚65,使u型支撑脚65与滑轮49配合能够使无人机能够稳定的停放在地面上,此时则可关闭驱动电机13,螺旋桨轮14停止旋转,接着便可解开绑带20,将装有物资的箱子从托板1上表面取下即可,而绑带20解开后,则可将其收纳放置第一收纳槽16内,接着便可下压盖板17,使盖板17上的第一嵌块18通过自身的弧形表面卡入至第一嵌槽19内,完成盖板17的固定。

若是在无人机运输物资完成后发现需要进行实地医疗救援,则可对无人机进行变形,使无人机转换至医疗护理床的形态,转换形态时,首先可同时按压托板1左部前后两侧的按压杆26,使按压杆26向着第二调节槽23方向移动,此时调节块25随之向着第二调节槽23槽底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8被压缩并产生弹力,为了保证第一弹簧28被压缩时的稳定性,则可在第二调节槽23槽底以及调节块上设置导向孔,使第一弹簧28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调节槽23槽底的导向孔94内、调节块25上的导向孔94内,同时可在导向孔94内设置导向杆95,使第一弹簧28两端分别套于导向杆95外,最大程度上保证第一弹簧28被压缩时的稳定性,而随着调节块25不断向着第二调节槽23槽底移动,铰接轴头27缩入至第二调节槽23内并从铰接头31上的第一铰接孔32移出,此时铰接头31失去铰接轴头27的限制后,则可以调节轴头30为中心向下摆动,从而实现左侧飞行翼10的折叠,使左侧飞行翼10从原先与托板1共面的状态转变成与托板1垂直的状态,接着调节轴头30在托板1的重力作用下顺着第一腰型孔33自然下滑,最终辅助块29下表面与限位台阶34相贴合,与此同时,左侧飞行翼10原先的下表面在折叠后与托板1左侧侧壁相贴合,此刻左侧飞行翼10同时受到托板1左侧侧壁以及辅助块29下表面的限制,保证左侧飞行翼10折叠后的稳定性,而右侧的飞行翼10同样可根据上述动作对其进行折叠,当左右两侧飞行翼10完成折叠后,左右两侧飞行翼10皆与托板1互为垂直,螺旋桨轮14作为车轮与地面接触,完成医疗护理床的形态变换,当螺旋桨轮14作为车轮与地面接触时,滚动套35替代螺旋桨轮14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滚动套35在滚珠37的作用下,能够在螺旋桨轮14不旋转的情况自身进行顺畅旋转,从而实现医疗护理床的移动。

当发现医疗护理床的长度无法满足受伤人员或病人的身高时,则可通过长度延长装置6延长托板1的长度,使受伤人员或病人能够躺于托板上,使用长度延长装置时,可通过延长板53上的手拉口96对延长板53向前拉动,随着延长板53前移,延长板53则会通过第二铰接臂58对内滑轨57进行拉动,此时内滑轨57顺着外滑轨的轨迹向前进行移动,而在延长板53向前移动时,在外滑轨56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第二弹簧61不断被拉伸并产生弹力,当延长板53完全移出至托板1下方时,则可利用第二铰接臂58向上抬动,使延长板53端部的第二卡块62与托板1上的第二卡槽63相对,并将第二卡块62卡入至第二卡槽63内,最终在第二弹簧61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卡块62牢牢的卡于第二卡槽63内,从而实现延长板53与托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托板长度延长动作。

当受伤人员或病人放置托板上后,救援人员除了可通过托板1两侧对医疗护理床进行推动,同时可借助推拉装置5对医疗护理床进行推拉,更利于施力,且不会接触到受伤人员或病人,保证移动时的安全性,需要使用推拉装置5时,则可启动第一气缸44,使第一气缸44的活塞杆4401向后对第一顶动孔43孔底顶动,使伸缩臂42顺着推拉立板40的第一伸缩孔41的轨迹向后移出,此时推拉柄45前端的第一卡块46从托板1后端面的第一卡槽47移出,推拉柄45与托板1分离,接着便可通过推拉立板40对滑轮座48进行向后拉动,使滑轮座48上的限位块52从限位槽51滑出,此刻滑轮座48不再被限制,推拉立板40便可利用第一铰接臂39进行摆动,推拉立板40后端向上摆动,推拉立板40前端向下摆动,最终使原先与托板1平行的推拉立板40摆动至与托板1垂直的状态,此时滑轮座48两侧的滑轮49与地面接触,滑轮49的存在相当于增多了理疗护理床车轮的数量,能够更轻易对医疗护理床进行推动或拉动,推拉动作借助推拉柄45可轻松实现,同时滑轮座48内可设置电机,利用电机直接对滑轮49进行驱动,实现医疗护理床的自动移动,提高医疗护理床移动时的便利性。

若是受伤人员或病人的头部需要固定时,则可利用头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需要使用头部固定装置时,首先可向上拉动头部限位板69,此时头部限位板69上的第二嵌块71从第二嵌槽70内滑出,头部限位板69以自身铰接点为中心向上翘起,随着左右两侧的头部限位板69都翘起,受伤人员或病人位于左右两侧头部限位板69之间的头则会受到头部限位板69的限制,由于不同的人,头部尺寸不同,因此对头部限位板69翘起的角度要求也不同,需要调节头部限位板69翘起的角度时,则可将支撑板72翘起,并将支撑板72翘起的上端卡入至头部限位板69上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槽内,此时支撑板72、头部限位板69与第二收纳槽68槽底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保证头部限位板69的稳固性,而支撑板72端部卡入的角度调节槽73位置越低,头部限位板69翘起的角度便越大,如此来调节左右两侧头部限位板69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头部,在头部限位板69被支撑板72支撑固定的情况下,位于左右两侧头部限位板69之间的头得到固定。

当受伤人员或病人的腿部需要得到固定时,则可向上拉动上铰接板77,此时上铰接板77上的第三嵌块79从第三嵌槽80内滑出,上铰接板77拉动下铰接板76移出至第三收纳槽74外,上铰接板77的t型槽78朝向中心板81,接着便可拉动中心板81,使中心板81竖立起来,由于第二腰型孔82与第三腰型孔83之间设有活动轴84,活动轴84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腰型孔82内与第三腰型孔83内,因此在活动轴84的作用下,中心板81在竖立状态下依旧可沿着第二腰型孔82的轨迹进行移动,当中心板81移动至第四收纳槽75中间位置时,中心板81处于左右两侧下铰接板76的中间,此时可将受伤人员或病人的腿部放入至中心板81与下铰接板76之间,而上铰接板77则处于腿部正上方,上铰接板77、下铰接板76与中心板81将腿部围合在内,接着便可将中心板81上的调整带85的端部的u型卡件86插入至t型槽78内,利用u型卡件86端部的卡钩87卡于t型槽78槽底内部的台阶上,需要拆卸时,只需同时向内按压u型卡件86的两端即可,而调整带如同市场上的背包调整带,只需拉动调整带一端便能够调整调整带85的长度,从而保证腿部被上铰接板77、下铰接板76与中心板81围合固定时的稳固性。

为了便于操作,可在盖板17、头部限位板69、上铰接板77、中心板81的上表面皆设置一扣槽,将手指伸入便能够轻松将盖板17、头部限位板69、上铰接板77、中心板81向上拉起。

需要医疗护理床保持不动状态时,则可启动第二气缸93,此时的第二气缸93随着折叠飞行翼10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9301则会向下顶动第二顶动孔92的孔底,使伸缩脚91顺着第二伸缩孔90的轨迹向下移动,直至伸缩脚91下端面接触地面,伸缩脚91的存在不仅能够起到防移动的效果,且能够将整个医疗护理床进行升降,更利于对受伤人员或病人进行稳定移动。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可通过无人机对物资进行运输,当有人员受伤或生病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医疗药物送至目的地进行救援,且在需要使用医疗护理床时,无人机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进行形态变化,从而拥有医疗护理床的功能,无需长时间等待救护车将医疗护理床送至目的地,可直接将受伤人员或病人放置由无人机变化成医疗护理床时,避免随意搬动受伤人员或病人引发意外的情况,紧接着只需将医疗护理床搬运至可用于运输的车上,便可对受伤人员或病人进行稳定运输,使受伤人员或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保证救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