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翼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4488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翼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翼飞机,特别是一种设有两对机翼,其根部分别与机身上、下部联结,在翼梢设置端翼,端翼同时与上、下两对机翼的尖部联结,组成双口箱型整体结构的联翼飞机。
双翼飞机具有较长的历史,至今仍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它具有两对机翼,根部分别与机身上、下部联结。由于这种结构的飞机升力大,低空性能稳定,低速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好,容易操纵,所以在空中摄影、摄相,飞播造林,飞机灭虫,航测、探矿等工作中应用较普遍。但这些民用部门大多要求飞机造价低廉,同时性能可靠。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机翼强度就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某些双翼机在上、下机翼之间加装联结杆,这会增大飞行阻力,不是理想方案。同时,双翼机比单翼飞机多了一对机翼,使得机翼尖端涡流产生的诱导阻力也增大了一倍,对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解决办法。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翼飞机的新结构,它不仅能用同样的材料,以较小的造价,有效地提高机翼强度,同时应能减小翼端诱导阻力,并能增加飞机的承载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方案在双翼飞机上、下两对机翼的翼梢设置端翼,端翼同时与上、下两对机翼的尖部联结、固定,组成双口箱型整体结构的联翼飞机。端翼可以只设联结在上、下机翼之间的一段;也可以加长,延伸到上层机翼平面之上。这种结构可用于普通双翼机,也可以用于鸭式飞机,即将机身后部的主翼改为双翼,翼梢设端翼并将双翼尖部联结为双口箱型结构。本结构还可用于无人机,即在机上设置无线电遥控装置,构成双翼、联翼无人驾驶飞机。
联翼飞机用优越的结构,增大了机翼的强度。在使用同样材料的情况下,联翼机机翼的承载能力可增大一倍。其双口箱型结构的承弯、承扭、承剪、承压等综合承载力远远大于常规飞机,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诱导阻力,因此飞行阻力小于传统飞机。该结构的操纵控制功能也比传统飞机优越。这种结构用于无人机时,可降低材料要求,便于在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造出升力大得多的实用无人机,可广泛用于环境保护中的大气采样;核幅射区的遥感遥测;空中摄影、摄相;交通联络与交通管制;广告宣传;电力线架设;大地测量与探矿;油田开发以及抗灾救灾等领域。
现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左视图。
参照
图1~图3本实施例为鸭式联翼无人机。机身(4)为双机身,其后部的上、下部分别固定两对机翼上机翼(1)与下机翼(2),二者的垂直投影不重合。两对机翼的翼端设有端翼(3),端翼(3)分别与机翼(1)、(2)的翼尖联结,并且其上段延伸出上机翼(1)的上面,形成双口箱型结构。发动机(5)与座仓(6)、水平尾翼(7)与垂直尾翼(8)均与传统鸭式飞机相同。机上设有无线电遥控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联翼飞机,机身上固定有机翼与尾翼,机翼分为上、下两对,分别固定在机身的上部与下部,其特征是在机翼的翼梢设置端翼,端翼同时与上、下机翼的尖部联结,组成双口箱型整体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翼飞机,其特征是整机为鸭式结构,即机身后部的主翼为双翼,并由端翼联结为双口箱型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翼飞机,其特征是机身为双机身,机身后部的上、下层机翼的垂直投影不重合,端翼的上段延伸出上机翼的上面,机上设置无线电遥控装置,构成鸭式联翼无人驾驶飞机。
专利摘要联翼飞机,是在传统双翼飞机的两对机翼的翼梢设置端翼,并由端翼将两层机翼的尖部联结固定,形成双口箱型结构,以此加大双翼机的机翼强度,同时减小翼端诱导阻力,该结构可增加整机的承载力与机翼的承弯、承扭、承剪、承压等力学性能。该结构可用于各种飞机。当用于鸭式无人机时,可降低飞机的材料要求,同时加大升力,使其在遥感遥测、气象、环保等许多领域扩大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B64C1/00GK2122834SQ9221371
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8日
发明者严渝林 申请人:严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