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飞行器的控制面的作动器系统以及飞行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18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四保护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51]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安装有图17所示的第四保护机构的襟翼作动器系统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移去了一个固定板以便清楚地观察襟翼作动器系统;
[0052]图19是图18所示的襟翼作动器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0053]图20为图17所示的第四保护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0054]图21为图9所示的第二保护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0055]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第一保护机构、第二保护机构、第三保护机构和第四保护机构的襟翼作动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移去了一个固定板以便清楚地示出各个保护装置与襟翼作动器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0056]图23为配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系统的飞行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再重复描述。
[0058]本文以通过主螺栓和轭架联接件将旋转式作动器连接至固定板的襟翼作动器系统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的是,本文中的具体示例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任何合适的作动器系统。
[0059]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系统进行说明。
[0060]参见图1,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系统I的分解示意图。襟翼作动器系统I包括固定板(也可以称为“悬臂板”)50、安装在固定板50上的输入齿轮箱30、设置在固定板50之间的齿轮旋转作动器(下文简称为“作动器”)10以及与作动器10连接以便将动力传递至襟翼(未示出)的摇臂20(如图2所示)。
[0061]作动器10从齿轮箱30接收动力,然后将动力传递至摇臂20并因此传递至襟翼,由此实现襟翼的滑动或枢转运动。
[0062]参见图3,作动器10包括连接至固定板50的固定单元1b以及安装在固定单元1b上并且相对于固定单元1b可转动的活动单元10a。齿轮箱30输出的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例如行星齿轮系--传递至活动单元10a,活动单元1a相对于固定单元1b并因此相对于固定板50转动。随着活动单元1a转动,活动单元1a将动力经由与其相连的摇臂20传递至襟翼。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活动单元1a可以包括与摇臂20相连以便将动力传递至摇臂20的输出部14。
[0063]参见图2,作动器10的固定单元1b可以通过轭架联接件70和销钉或主螺栓90连接至固定板50,使得作动器10的固定单元1b相对于固定板50固定不动。轭架联接件70和主螺栓90位于固定单元1b的大致相对侧。
[0064]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作动器10的固定单元1b可以包括与主螺栓90连接的凸耳13以及与轭架联接件70相连的凸起件12。主螺栓90可以大致呈柱状。凸耳13中可以设置有用于接收主螺栓90的螺栓孔或销孔11。通过将主螺栓90穿过固定板50和螺栓孔11而将固定单元1b安装和连接至固定板50。为便于描述,将凸耳13的邻近输出部14的部分称为下凸耳部13a,将凸耳13的远离输出部14的部分称为上凸耳部13b。在附图中,下凸耳部13a大致在主螺栓90的下方,而上凸耳部13b大致在主螺栓90的上方。
[0065]作动器10的凸起件12可滑动地连接至轭架联接件70。轭架联接件70可枢转地连接至固定板50。因此,在主螺栓90未连接而仅通过轭架联接件70和凸起件12将作动器10连接至固定板50的情况下,作动器10可以围绕轭架联接件70的轴相对于固定板50转动,同时还可以相对于轭架联接件70滑动。
[0066]轭架联接件70在其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孔72。凸起件12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轭架联接件70的孔72中。凸起件12可以具有与孔72相匹配的形状。例如,凸起件12可以为圆柱状,相应地,孔72可以为圆孔状。
[0067]应理解的是,可以通过除主螺栓90和轭架联接件70之外的其他连接件将作动器10连接至固定板50。本文不再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0068]下面参见图2简单描述作动器10的受力情况。图2所示的作动器10处于正常状态下,即,主螺栓90、轭架联接件70和作动器10均未受损。在此情况下,主螺栓90和轭架联接件70对作动器10提供支撑力。另外,作动器10自身具有向下的重力。作动器10的活动单元1a的输出部14还会受到来自摇臂20的反作用推力。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力达到静平衡。
[0069]然而,一旦襟翼作动器系统I因为其组成部件或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损坏而导致作动器10与固定板50之间的连接失效时,上述力的静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也会发生运动。例如,当作动器10在主螺栓90或轭架联接件70处的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相对于固定板50发生滑动和/或旋转运动,由此作动器I会与相邻部件发生碰撞,从而给飞行器的操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0070]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以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襟翼作动器系统I还包括在作动器10的连接失效时能够限制作动器10运动的保护装置。下面通过示例来分析作动器10的连接失效情况以及保护装置的构造。然而,应理解的是,下面的描述的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且不可能穷举,换句话说,具体描述的示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1]〈第一种失效情况〉
[0072]下面参见图4至图7来描述由轭架联接件70断裂而引起的第一种失效情况。
[0073]参见图4,在轭架联接件70断裂之后,作动器10仅由主螺栓90支撑。轭架联接件70对作动器10的支撑力消失。此时,作动器10主要受到主螺栓90的支撑力、自身的重力以及来自摇臂20的反作用推力。因此,作动器10会围绕主螺栓90旋转。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在轭架联接件70断裂之后将要围绕主螺栓90顺时针旋转。
[0074]在轭架联接件70断裂之后,为了避免作动器10与其他相邻部件发生碰撞而影响到飞行器的正常操作,在作动器10将要围绕主螺栓90运动的路径上设置有第一保护机构100,第一保护机构100能够抵靠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的外周面以限制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运动,从而能够避免作动器10与其他相邻部件发生碰撞。
[0075]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机构100可以大致设置在作动器10的下方。可选地,第一保护机构100可以设置在轭架联接件70与输出部14之间。
[0076]参见图5,第一保护机构100可以包括大致平的安装板120以及从安装板120的表面伸出的至少一个支柱140。通过将安装板120固定至固定板50而将第一保护机构100固定安装至固定板50上,使得支柱140位于作动器10的在轭架联接件70断裂之后将要运动的路径上,由此能够阻挡作动器10的进一步运动。S卩,支柱140构造成其高度一一即从安装板120的表面伸出的距离一一能够在第一保护机构100安装至固定板50上之后与作动器10的外周面15抵靠接触从而阻挡作动器10的运动。优选地,可以在安装板120上设置两个支柱140,由此通过两点接触原理能够更稳定地阻挡作动器10的运动。
[0077]此外,还可以在安装板120上设置定位构件160。定位构件160构造成其高度比支柱140的高度小且不与作动器10的外周面15抵靠接触。当第一保护机构100固定安装至固定板50上之后,定位构件160位于作动器10的两侧以限定作动器10相对于固定板50的距离,即,防止作动器10朝向固定板50运动,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安装板12上设置若干通孔或凹口 180,以减轻第一保护机构100的重量。
[0078]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机构100包括大体呈三角形形状的安装板120。在安装板120上设置有两个支柱140和一个定位构件160,其中,支柱140和定位构件160分别位于安装板120的大致角部处。
[0079]<第二种失效情况>
[0080]下面参见图8至图12以及图21来描述由主螺栓90断裂所引起的第二种失效情况。
[0081]参见图8,在主螺栓90断裂之后,主螺栓90对作动器10的支撑力消失。作动器10受到自身重力以及轭架联接件70和摇臂20的作用力。此时,由于凸起件12在轭架联接件70的孔72中能够滑动,因此在凸起件12未脱离孔72的情况下,作动器10主要将大致朝向主螺栓90的方向滑动。在图8的视图中,作动器10将要向左滑动;在与图8相反地示出襟翼作动器系统的另一侧的图10的视图中,作动器10将要向右滑动。
[0082]为了避免作动器10与其他相邻部件发生碰撞而影响到飞行器的正常操作,在作动器10的上述将要运动的路径上设置有与作动器10的固定部1b的外周面抵靠以防止作动器10运动的第二保护机构200。
[0083]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机构200位于凸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