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349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品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其用于输送物品,特别是诸如香烟等香烟制品或烟草制品的平行六面体或或长方体的容器或盒,该设备包含一个第一输送装置,其具有一个传输区域,物品在该传输区域中沿着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的运动方向被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上,还具有保持装置,它们被沿着输送方向驱动并分别带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隔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之间接收着一个物品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隔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变化,即保持元件可以选择性地到达一个输送位置或一个张开位置,在输送位置,所述保持元件可以顶靠着被保持装置从传输区域接收的至少一个物品,而在张开位置,它们之间的间隔大于输送位置时。
这种类型的设备特别应用在复杂的包装设备中,该包装设备用于制造并充填在此构成上述物品的香烟盒,具体地讲,这种设备用于以无间隙即所谓的束紧方式将盒从一个转动单元或旋转单元传输到一条容腔型皮带上的容槽中。
包装输送机中的容槽是众所周知的,例如DE 43 00 149 A1和DE 195 32 092 A1中所示的,容槽用于将盒从一个输送机传输到另一个输送机上,容槽带有可移动爪,爪通过专用控制装置,如凸轮板和凸轮操纵件,而被操纵着张开和关闭。需要使爪张开到一个张开位置,在该位置爪间的间隔大于工作位置时,这是因为,一方面,将盒精确地插在爪间需要非常复杂和昂贵的机器,另一方面,在将盒从一个旋转单元中传输出来时,由于盒的运动路径是一个部分圆形,因此盒有与爪相冲突的可能。因此,当爪处于张开位置时,盒可以带间隙插入形成在爪之间的容腔中。相反,当爪处于关闭的输送位置时,爪会顶靠在香烟盒上,从而将盒固定并牢固地保持在容腔中。
在传统的设备中,用于带动爪移动的控制装置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这不但会相对提高生产和维护的费用,而且还不能总达到所需的操作可靠性。这种情况特别易于出现在包含凸轮板和凸轮操纵件或类似物以及气动或电动驱动器的控制装置中。因此,需要对这种控制装置进行简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在本说明书的开始部分所提出的类型的设备,其中每个保持装置分别带有至少一个触发元件,其可以被传输区域中接收到的物品操纵,并因此改变保持元件之间的间隔,从而使保持元件到达它们的输送位置。
因此,在本发明中,所公开的保持元件可以被将要接收于保持元件之间的物品触发,从而通过将物品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而使保持元件从它们的张开位置移动到它们的关闭输送位置。因此,将要被保持装置接收的物品在传输时可以带动保持元件移动到输送位置,并且使保持元件在此顶靠并固定所接收的物品。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这个目的,即一个触发元件连接在保持元件上,当触发元件接收到物品的操纵作用时,将引起保持元件的一个关闭运动。
为此,触发元件优选以可以在一个空闲位置与一个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可以被物品操纵着而与物品咬合上并从它的空闲位置移动到它的工作位置。
在这种结构的一个型式中,可移动触发元件被弹性推向它的空闲位置,因而在未操纵状态下触发元件总是位于它的空闲位置上,而在触发元件的未操纵状态下使保持元件位于它的张开位置并准备就绪而能够接收一个将要被输送的物品。在物品与触发元件咬合上后,为了防止触发元件在弹性推力的作用下过早返回它的空闲位置并将物品带到该位置--这种状况在弹簧具有相对较大的推力而物品重量相对较小时可能出现,需要提供一个咬合元件,其用于保持物品与可移动触发元件之间的咬合,从而将触发元件保持在它的工作位置上。理想的是,在被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上时,物品可以在传输区域中与咬合元件咬合上,这样,物品可以顶靠在咬合元件上。优选的是,咬合元件静止安置,具体地讲,是与触发元件保持这样一个间隔,从而使得一个用于接收物品的空间形成在咬合元件与触发元件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物品既顶靠着触发元件又顶靠着咬合元件。咬合元件可以构造成为一个导向元件,其优选为导轨的形式并且能够与被第一输送装置输送的物品滑动咬合。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个保持元件以可以相对于保持装置中另一个保持元件移动的方式安装着,触发元件机械式连接着可移动保持元件。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即通过机械式连接而利用将要接收的物品直接操纵触发元件,并使可移动保持元件移动到输送位置。
在这方面应当指出,出于完整性的目的,每个保持装置必须带有至少两个保持元件,用以接收被输送物品,此外,不但两个保持元件中的一个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着,另一个保持元件也可以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
可移动保持元件可以旋转移动,从而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提供一个可移动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的是,触发元件可以刚性连接在可移动保持元件上,因而触发元件在其直接接收的物品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将导致一个或多个可移动保持元件移动到输送位置。在本发明的这个型式中,一个或多个保持元件的运动控制是通过特别简单的结构实现的,这是因为,当触发元件被物品触动后,可以通过刚性连接而容易地带动可移动保持元件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型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保持装置分别带有至少一个角杆,其以可以绕着一个转轴旋转的方式安装着,而且其两个臂分别以一个角度相对于转轴安装,其中一个臂构成可移动保持元件,而另一个臂构成触发元件。这个实施例提供了非常简单的结构以控制保持元件移动到关闭位置,即当触发元件在所接收物品的作用下而从它的空闲位置向着它的工作位置旋转时,保持元件以相同的运动方式从它的空闲位置旋转到它的工作位置。当物品被引入保持装置时,物品将带动角杆进行旋转原动,以使物品与角杆上的构成触发元件的一个臂接触或咬合,并且随着传输运动的继续而将该臂旋转到工作位置,而角杆上的构成可移动保持元件的另一个臂则向着物品旋转并顶靠在物品上。
希望的是,转轴应当沿着基本水平和/或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基本上呈直角的方向伸展。
特别是当被输送物品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或长方体时,角杆的两个臂特别是它们的可以顶靠在物品上的接触表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呈直角安置,从而在物品被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上并被继续输送时,不但构成保持装置的臂顶靠在物品上,而且用作触发元件的臂也顶靠在物品上。
此外,在它们的工作位置上,各保持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着和/或基本上垂直于输送方向定向,这也特别便于安全和牢固地捕获平行六面体或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元件上的可以与物品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应当基本上是平的并在保持元件处于工作位置时基本上彼此平行着和/或基本上垂直于输送方向伸展。
优选的是,被输送物品在保持元件中顶靠着角杆上的构成触发元件的一个臂,从而使这个臂一方面用作被输送物品的一个支撑,另一方面用于承载物品的重量,而角杆上的构成保持元件的另一个臂则自动到达一个压紧状态,以顶靠着物品的一个侧面部分。
作为上述结构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型式,物品沿着一条弯曲的,特别是部分圆形路径移动到第一输送装置的传输区域中,该型式的特征在于,角杆的转轴沿着与弯曲路径所确定的平面基本上呈直角的方向伸展。这种结构通常具有一个第二输送装置,其用于将位于弯曲路径上的物品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的传输区域中并优选采用一个旋转单元的形式。
最后,应当指出,第二输送装置可以带有一条容腔型皮带,它的运动方向代表输送方向,其中一个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物品的容腔形成在一个相应保持装置上的至少两个彼此相隔的保持元件之间。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附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以及图3a至3c是放大了的示意性侧视图,显示了一个盒在设备传输区域中从旋转单元传输到一条容腔型皮带上。
附图中所示并在下文中描述的设备用于输送平行六面体或长方体的容器或盒2,其中特别包括香烟盒或所谓的“长条物品”,因而所示设备特别用在香烟盒制品的包装设备中。
如图1和2中的特别显示,所示设备带有一个传输转动单元或旋转单元4,其包含三个彼此相隔的旋转单元盘6。这些旋转单元盘6同轴安置在一个共同的以可旋转方式安装着的转轴8上。如图1所示,每个旋转单元盘6上分别带有四个开口或凹座10,各凹座彼此之间以90°的角度间隔布置,并且沿轴向看其横截面为矩形,即相对于转轴8沿径向伸出并敞开于旋转单元盘6的周边上。凹座10用作容腔,以接收一个相应的盒,例如图1和3a至3c中所示的盒22和图3a至3c中所示的盒23,具体地讲,是通过略微的夹持咬合而接收着盒,以使凹座10的横截面形状与盒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在这种结构中,各个盒从凹座10的敞开侧引入凹座和从凹座中取走。如图1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凹座10的矩形形状以这样的方式定向,即在纵向侧沿径向安置。可以理解,三个旋转单元盘中的凹座10彼此对齐,从而使各个旋转单元盘6上的凹座10彼此平行布置。这样,在所示实施例中,构成了四组凹座,每一组中分别带有三个相互对齐的凹座10,其中第一个凹座10提供于第一个旋转单元盘6上,第二个凹座10提供于第二个旋转单元盘6上,而第三个凹座10提供于第三个旋转单元盘6上。四组凹座中的每一个由三个凹座构成的组分别形成了一个接收装置,用以接收一个安置在接收装置轴向的纵向侧上的盒,该轴向亦即转轴8的轴伸展方向,该盒在图2中以虚线和参考代号22表示。
各旋转单元盘6分别沿周边被一个适宜的弯曲导板12覆盖着,该导板静止安置并与旋转单元盘6的周边保持最小间隔,以使旋转单元盘能够自由旋转。在图2中为了使图示更加清楚而省略了弯曲导板12。
除了传输旋转单元4以外,所示设备中还带有一个皮带输送机20,其在传输区域18中连续地从传输旋转单元4上接收盒2。当传输旋转单元4沿箭头A所示的部分圆形路径,即图1和3a至3c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盒2时,皮带输送机20沿着箭头B所示的直线方向向着图示的左侧输送从传输旋转单元4接收的盒2。
皮带输送机20中具有两条彼此相隔的循环齿形皮带,它们被一个电机(未示出)驱动并分别被两个换向滚轮导向,其中在图1中显示了安置在传输区域18中的换向滚轮23。两条齿形皮带22分别有一个端部在图中显示出来,在该端部它们环绕着换向滚轮23而伸入传输旋转单元4;在每两个旋转单元盘6之间分别安置着一条相应的齿形皮带22,换言之,一条齿形皮带22安置在中央旋转单元盘6与一个外侧旋转单元盘6之间,而另一条齿形皮带22安置在中央旋转单元盘6与另一个外侧旋转单元盘6之间,具体地讲,每条齿形皮带均与各旋转单元盘6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便不阻碍旋转单元盘6的运动,如图2所示。
在齿形皮带22的外侧沿箭头B所示的纵向装有以一定间隔彼此相隔的折页或角杆24,每个角杆24分别包含两个彼此之间呈直角的臂24a和24b。第一臂24a基本上竖直安置,而第二臂24b基本上沿着与箭头B所示齿形皮带22上台面22a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展,如图1和3中特别显示。
各角杆2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着,从而可以分别绕着一个转轴26旋转,转轴26平行于齿形皮带22的表面并垂直于箭头B所示的运动方向。此外,在每个角杆24上分别装有一个弹簧28,其将角杆24推向图3a中所示的旋转位置;所示结构中使用的弹簧28是一个卷簧,其上有一组弹簧圈环绕着转轴26,并且以一端固定在角杆24的第一臂24a上,而另一端固定在齿形皮带22上。
每个角杆24上分别带有一个相关凸块30,其静止固定在齿形皮带22的外侧并且采用板状元件的形式,其竖直安置在齿形皮带22的表面上,即相对于该表面呈直角,并且垂直于箭头B所示的齿形皮带22运动方向。在凸块30与相关角杆24之间是一个相应的容腔或容槽,其以参考代号32显示于图2中并用于接收一个相应的盒2、21、和22,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容槽32一方面被相互面对着的角杆24第一臂24a内表面和凸块内表面限定,另一方面在容槽底侧被伸向凸块30的角杆24第二臂24b限定。
为了使图示更加清楚,图3中只显示了上台面22a上的角杆24和凸块30的结构。然而,在实际中,这种结构分布在循环不间断的齿形皮带22的整个长度上。
此外,皮带输送机20还带有一个下导轨34,其在箭头B所示的齿形皮带22运动方向上与各旋转单元盘6对齐,但终止于距旋转单元盘6一定间隔处,以便不相冲突,如图2所示。此外,下导轨34安置在角杆24的第二臂24b所在高度上,如图1所示。通过这种方式,成形于角杆24与相关凸块30之间的容槽32还在底侧被这些下导轨34附加限定。
最后,皮带输送机20还带有一个上导向元件36,其在容槽高度方面限定了成形于角杆24与相关凸块30之间的容槽32,该容槽高度对应于被输送的盒2、21、和22等的高度,如图1所示。为了使图示更加清楚,在图2中省略了这些上导向元件36。优选的是,上导向元件36也采用导轨的形式,它们平行于下导轨34并与下导轨相隔一定的间隔,该间隔等于被输送的盒2的高度。
还是如图1中所示,下导轨34和上导向元件36终止于传输旋转单元4的旋转单元盘6的紧邻前方,并且在图示实施例中,弯曲导板12终止于上导向元件36的高度附近,以免碰到从传输旋转单元4取下并被皮带输送机20继续输送盒2、21、和22的。
下面将解释上述设备的操纵模式,具体地讲,是在传输区域18中将盒2从传输旋转单元4传输到皮带输送机20上的方式。
传输旋转单元4的转轴8被一个装置(未示出)带动着沿着箭头A所示方向以90°的角度步进旋转,从而使得转轴8上携带着的旋转单元盘6也以90°的角度步进旋转。齿形皮带22也被驱动着沿箭头B的方向步进运行,具体地讲,步长对应于各凸块30之间即各角杆24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个控制装置(未示出)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协调传输旋转单元4的旋转单元盘6的旋转运动与皮带输送机20的齿形皮带22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在传输区域18中,传输旋转单元4的一组凹座10总是对准一个成形于角杆24与相关凸块30之间的容槽32,从而使安置在这些凹座10中的盒2能够被皮带输送机20从传输旋转单元4上取下。通常,是利用包装设备的一个部件(未示出)在与传输区域18相距180°角度间隔的位置上将盒2装配到传输旋转单元4中的。
图3a至3c中详细了从传输旋转单元4传输到皮带输送机20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传输到皮带输送机20上并前进了一个步长的盒2以21表示,相邻的仍然位于传输旋转单元4上并将要接着被传输到皮带输送机20上的盒2以22表示,而后面一个被传输旋转单元4输送着的盒2以23表示。
当盒22随着传输旋转单元4的旋转单元盘6的连续旋转运动而接近传输区域18时,皮带输送机20的齿形皮带22已经被带动着运行到这样一个程度并停止下来,即与容纳着盒22的容槽相邻且没有被占用的容槽32精确地安置在传输区域18中,以便能够接收随后的盒23。
如前所述,角杆2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着。在这种情况下,角杆24被弹簧28推向一个张开位置,如图3a和3b所示。该张开位置是由一个支座(未示出)确定的,角杆24即被弹簧28推向该支座。在这种情况下,支座以及角杆24的张开位置被这样设置,即第一臂24a位于一个由盒22和23确定出的部分圆形线38的外侧,以使第一臂24a处于相对于旋转单元盘6的转轴8的最大径向距离处。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旋转单元盘6中的凹座10的径向宽度使得装配在凹座中的盒22、23不会从旋转单元盘6的外周边伸出,则在图3a至3c中以虚线表示的部分圆形线38与旋转单元盘6的外周边重合。因此可以防止容槽32中的盒22与角杆24的第一臂24a相冲突。另一方面,与第一臂对置着的用于限定容槽32另一侧的凸台30也必须这样安置,从而使盒22不与凸台30相冲突,如图3a所示。
此外,在角杆24的张开位置,其第二臂24b从水平位置稍稍抬起,如图3a和3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臂24b显然位于下导轨34的表面所确定的平面上方。
随着传输旋转单元4的旋转单元盘6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连续旋转运动,盒22逐渐被引入以上述方式张开着的容槽32中。在这种情况下,盒22以其底侧顶靠在仍然处于张开位置的角杆24上的升起的第二臂24b上。这个张开位置显示于图3b中,盒22相对于水平位置仅“升起”大约2°。
随着传输旋转单元4的旋转单元盘6的连续旋转运动,盒22以其底侧将第二臂24b向下推向齿形皮带22。通过这种方式,角杆24第二臂24b在盒22的推动下抵抗着弹簧28的推力而逐渐旋转到水平位置,与此同时,角杆24的第一臂24a向着对面的盒22的侧表面旋转,请比较图3c与图3b。
这样,角杆24被盒22推动而从图3a和3b所示的张开位置旋转到一个关闭输送位置,即角杆分别以其两个臂24a和24b顶靠着盒22上的面对着角杆的侧面以及盒22的底侧,从而在这个位置上抱紧盒2,如图1所示。现在,接收了盒的容槽32被关闭了。请将图1与图3a和3b进行比较,在图1所示的角杆24的瞬时位置,第一臂24a与相关凸台30之间的间隔小于图3a和3b中所示的张开位置,在张开位置上,间隔至少在向上的方向上增大了。
如图所示,旋转单元盘6上的安置着盒22的凹座10沿箭头B所示方向对准传输区域18,而输送空间则由上导向元件36和下导轨34限定。此时,皮带输送机20的驱动可以再次被启动,从而将接收在角杆24与相关凸块30之间的容槽32中的盒22从旋转单元盘6的凹座10中抽出并从传输旋转单元4传输到皮带输送机20上。在这种情况下,盒22将同时与下导轨34和上导向元件36滑动接触上,这是因为形成在下导轨34与上导向元件36之间的空间的高度等于被输送的盒2的高度。盒2与上导向元件36之间的接触还能够防止角杆24在弹簧28的作用下返回其空闲位置。因此,上导向元件36用作压持部件,以保持盒2接触角杆24的下部第二臂24b,从而使角杆24抵抗着弹簧28的推力而保持在图1所示的工作位置。
如图1中的特别显示,角杆24的直立的第一臂24a和相关凸块30用作保持元件,以将盒2固定在箭头B所示的输送方向。从前面所述可以看出,角杆24的第二臂24b可以用作一个触发元件,即当第二臂24b被盒22带动着旋转时,其与第一臂24a之间的刚性连接将导致第一臂被带动。此外,第二臂24b还附加用作位于相应容槽32中的盒的一个支撑,当然盒也可以安置在下导轨34上。
为了提供与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平行六面体盒2之间的牢固表面接触,面对着盒的接触表面优选是平的并以这样的方式安置,即当角杆24处于关闭位置时,两个臂24a和24b以牢固的表面接触顶靠着盒2的相应部分。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应使在皮带输送机20输送时托着盒的第二臂24b达到这种要求。这样,在图1所示的输送位置,角杆24的第一臂24a和凸台30上的用作接触面的内侧沿基本竖直的方向伸展并相互平行,而角杆24的第二臂24b上的携带着盒22的支撑或接触表面则水平安置在角杆的输送位置上。
当盒随后从皮带输送机20上取下后,弹簧28产生的推力将导致角杆24返回到如图3a和3b所示的张开位置,从而使处于空闲状态的容槽32再次张开并且在经过了下方向后的行程之后准备再次接收传输区域18中的新的盒。
权利要求
1.一种设备,其用于输送物品(2,21,22,23),特别是诸如香烟等香烟制品的平行六面体容器或盒,该设备包含一个第一输送装置(20),其具有一个传输区域(18),物品(22)在该传输区域中沿着与第一输送装置(20)的输送方向(B)呈一定夹角的运动方向(A)被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20)上,还具有保持装置(32),它们被沿着输送方向(B)驱动并分别带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隔的保持元件(24a,30),所述保持元件之间接收着一个物品(22)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隔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变化,即保持元件(24a,30)可以选择性地到达一个输送位置或一个张开位置,在输送位置,所述保持元件可以顶靠着被保持装置(32)从传输区域(18)接收的至少一个物品(22),而在张开位置,它们之间的间隔大于输送位置时,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持装置(32)分别带有至少一个触发元件(24b),其可以被从传输区域(18)接收的物品(22)操纵,以使保持元件(24a,30)之间的间隔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保持元件(24a,30)到达它们的输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触发元件(24b)以可以在一个空闲位置与一个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安装着,并可以被物品(22)操纵而与物品(22)咬合上,以从它的空闲位置移动到它的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可移动触发元件(24b)被弹性(28)推向它的空闲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咬合元件(36)保持物品(22)与可移动触发元件(24b)咬合,以使触发元件(24b)保持在它的工作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物品(22)在传输区域(18)中被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20)上时,物品(22)将与咬合元件(36)咬合上。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物品(22)可以与咬合元件(36)接触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咬合元件(36)静止安置。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咬合元件(36)的安置使之距触发元件(24b)有这样的间隔,即一个用于接收物品(2,21)的空间(32)形成在咬合元件(36)与触发元件(24b)之间,从而使得物品(2,21)可以既和触发元件(24b)接触,又和咬合元件(36)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咬合元件(36)的形式优选为轨道形导轨元件,物品(2,21)在被第一输送装置(20)输送时可以与该元件滑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保持元件(24a)以可以相对于另一个保持元件(30)移动的方式安装着,而且,触发元件(24b)机械式连接着可移动保持元件(24a)。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可移动保持元件(24a)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触发元件(24b)刚性连接着可移动保持元件(24a)。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持装置(32)分别带有至少一个角杆(24),其以可以绕着一个转轴(26)旋转的方式安装着,而且其两个臂(24a,24b)分别以一个角度相对于转轴(26)安装,其中一个臂(24a)构成可移动保持元件(24a),而另一个臂(24b)构成触发元件(24b)。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转轴(26)沿着基本水平和/或与第一输送装置(20)的输送方向(B)基本上呈直角的方向伸展。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臂(24a,24b)特别是它们上的可以与物品(22)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呈直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意一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它们的关闭位置上,保持元件(24a,30)基本上彼此平行着和/或基本上垂直于输送方向(B)定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保持元件(24a,30)上的可以与物品(22)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基本上是平的并在保持元件(24a,30)处于输送位置时基本上彼此平行着和/或基本上垂直于输送方向(B)伸展。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意一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物品(22,23)沿着一条弯曲的,特别是部分圆形路径(38,A)移动到第一输送装置(20)的传输区域(18)中,而且,角杆(24)的转轴(26)沿着与弯曲路径(38,A)所确定的平面基本上呈直角的方向伸展。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二输送装置(4)用于将位于弯曲路径(38,A)上的物品(22,23)传输到第一输送装置(20)的传输区域(18)中并优选采用一个旋转单元的形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至少一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带有一条容腔型皮带(22),它的运动方向(B)代表输送方向(B),其中一个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物品(2,21,22)的容腔(32)形成在一个保持装置(32)上的至少两个彼此相隔的保持元件(24a,30)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设备,包含一个第一输送装置,其具有一个传输区域和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分别带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隔的保持元件,保持元件之间接收着一个物品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隔可以变化,即保持元件可以选择性地到达一个输送位置或一个张开位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持装置分别带有至少一个触发元件,其可以被从传输区域接收的物品操纵,以使保持元件之间的间隔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保持元件到达它们的输送位置。
文档编号B65B35/26GK1264670SQ0010271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23日
发明者沃尔夫冈·施纳贝尔 申请人:托帕克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